生态学概论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9489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学概论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生态学概论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生态学概论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生态学概论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生态学概论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学概论习题答案.docx

《生态学概论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学概论习题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学概论习题答案.docx

生态学概论习题答案

名词解释

环境问题、生态学

环境、最小因子定律、耐受性定律、限制因子定律、生态位、竞争排斥原理、范霍夫定律、光饱和点、光补偿点。

种群、生态对策、环境容纳量、内禀增长率、异质种群、年龄结构。

群落、群落交错区、群落演替、边缘效应、先锋物种、同资源种团、生态等值种。

生态系统、生物量、食物链、食物网、生物地化循环、生产量、生物放大作用

选择题

1.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称是(B)?

A.光饱合点B.光补偿点C.光照点D.光辐射点

2.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属于(A)?

A.可见光区B.紫外光区C.红外光区D.绿光

3.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以此来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此现象可由以下(A)来解释。

A.贝格曼法则B.阿伦法则C.乔丹法则D.谢尔福德定律

4.来自冷气候地区的内温动物与来自温暖气候地区的内温动物相比,趋向于具有更短的末端(耳朵和四肢),可把此现象称为(B)。

A.比尔定律B.阿伦法则C.乔丹定律D.贝格曼规律

5.下列有关群落交错区特征的论述中,哪一个描述正确(B)?

A.比相邻群落环境更加严酷;B.种类多样性高于相邻群落;C.由于是多个群落边缘地带,相邻群落生物均不适应在此生存;D.在群落交错区各物种密度均大于相邻群落。

6.森林砍伐后,群落从草本阶段开始,经过灌木阶段,一直演替到乔木阶段,下面论述中哪一个描述正确(A)?

A.该种演替既属于次生演替又属于进展演替。

B.该种演替既属于次生演替又属于逆行演替。

C.该种演替既属于原生演替又属于进展演替。

D.该种演替既属于原生演替又属于逆行演替。

(B)8.下图为洛特卡-沃尔泰勒竞争模型图解,K1、K2分别为物种1和物种2的环境容纳量,α12为物种2对物种1的竞争系数,α21为物种1对物种2的竞争系数。

根据下图,可以得出()。

A.物种1会将物种2竞争排除掉;B.物种2会将物种1竞争排除掉;C.两物种能稳定地共存;D.两物种不能稳定共存。

9.以下四种种间关系中,(A)不属于正相互作用。

A.竞争;B.偏利作用;C.互利共生;D.原始合作

10.以下四种种间关系中,(D)属于正相互作用。

A.偏害作用;B.寄生关系;C.竞争;D.偏利作用

11.(A)是环境生态学的启蒙之著并标志着环境生态学科的诞生?

A.《寂静的春天》;B.《增长的极限》;C.《人类与环境》;D.《只有一个地球》

12.第一个给生态学下定义的学者为(A)。

A.赫克尔(Haeckel);B.坦斯利(Tansley);C.哈奇森(Hutchinson);D.埃尔顿(Elton)

13.下面四个种群参数中,(B)属于次级种群参数?

A.死亡率;B.种群增长率;C.迁出率;D.出生率

14.关于异质种群(metapopulation)的四个假设条件中,(D)描述错误?

A.适宜的生境以离散斑块的形式存在。

B.生境斑块间的距离不能过大。

C.即使最大的局部种群也有灭绝的风险。

D.各个局部种群的动态可以完全一致。

15.逻辑斯蒂增长方程的表达式为,dN/dt=rN(1-N/K),(C)表示种群增长的剩余空间?

A.1/KB.N/KC.1-N/KD.N(1-N/K)

16.几何增长模型的表达式为,Nt=λtN0,下面论述中,(D)论述正确?

A.λ为内禀增长率,若λ>1,种群数量将增加。

B.λ为内禀增长率,若0<λ<1,种群数量将增加。

C.λ为周限增长率,若λ>1,种群数量将增加。

D.λ为周限增长率,若0<λ<1,种群数量将增加。

18.根据(A),可以将植物划分为乔木、灌木、藤本植物、跗生植物、草本植物和菌藻植物。

A.生长型;B.生态位;C;生活型;D.生态幅

20.在渔业生产上,为获得持续最大捕获量,海洋捕捞时,应使鱼类的种群数量保持在(B)水平?

A.K;B.K/2;C.K/4;D.3K/4

21.在小的种群里,基因频率会随机的增加或减少,我们可以把此现象称为(B)?

A.哈文定律;B.遗传漂变效应;C.遗传瓶颈效应;D.奠基者效应

23.在湖泊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储存能量最多的营养级是(A)。

A.生产者;B.初级消费者;C.次级消费者;D.分解者

24.生态系统三大功能类群不包括(C)。

A.生产者;B.消费者;C.非生物环境;D.分解者

25.生态系统营养级的数目,通常不会超过(C)。

A.2~3个;B.3~4个;C.5~6个;D.8~10个。

26.在三种生态锥体中,(D)是不可能倒置的。

A.数量锥体;C.生物量锥体;D.能量锥体

27.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A)。

A.坦斯利(Tansley);B.克列门茨(Clements);C.苗比乌斯(Möbius

);D.赫克尔(Haeckel)

28.生物群落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B)。

A.坦斯利(Tansley);B.苗比乌斯(Möbius);C.埃尔顿(Elton);D.格林尼尔(Grinell)。

29.从下列生物类群中,选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D)。

A.树木;B.鸟类;C.昆虫;D.蚯蚓

30.单元顶级群落中的“顶级”是指(C)。

A.土壤顶级;B.动物顶级;C.气候顶级;D.地形顶级

31.在原生演替中,最早进入裸地的物种是(C)

A.优势种;B.建群种;C.先锋种;D.顶级种

32.群落交错区(ectone)比相邻的任何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都高,主要与(D)有关。

A.捕食;B.竞争;C.干扰;D.环境异质性

33.关于群落性质分为两派,即机体论学派和个体论学派,以下叙述不属于机体论学派观点的是(D)。

A.群落是有组织的系统;

B.群落在自然界真实存在;

C.群落不是分类的产物;

D.群落与群落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34.以下关于生态系统发育过程中的特征变化不正确的是()。

A.幼年期P/R>1,成熟期P/R接近1;

B.成熟期营养物质循环比幼年期更封闭;

C.幼年期K-选择者多,成熟期r-选择者多;

D.幼年期食物网简单、呈直线型;成熟期复杂,呈网状。

35.下面(D)属于生态等值种。

A.水稻与棉花;B.水葫芦与芦苇;C.苹果树与橡胶树;D.非洲大戟属植物与美洲仙人掌植物

36.某一旅游团到千岛湖去旅游,则千岛湖生态系统为他们提供的服务功能应该归入生态系统的(D)中。

A.非显著实物型直接价值;B.显著型实物价值;C.选择价值;D.间接价值

37.在某一偏远山区,当地居民经常捕获野生动物,并将其作为食物自己消费,则此类生态系统服务属于(A)。

A.消耗性使用价值;B.生产性使用价值;C.直接服务价值;D.存在价值

38.森林可以通过为生物提供氧气而体现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了衡量森林在此方面的服务价值,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进行计算,即为获得与这片森林所产生的相同数量的氧气而建立一个制氧厂,该制氧厂的建设费用即为该森林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那么此种方法属于(B)。

A.市场价格法;B.替代花费法;C.机会成本法;D.绿色GNP法

40.根据干扰的来源,可以将干扰划分为(B)。

A.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B.内源干扰和外源干扰;C.破坏性干扰和增益性干扰;D.轻度干扰、中度干扰和重度干扰

41.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霸王鞭,分属仙人掌科和大戟科,但它们都以小叶、肉质化的茎来适应干旱生境,这种现象称为(A)。

A.趋同适应;B.竞争;C.互利共生;D.趋异适应。

42.林德曼效率描述的是两个营养级间的(A)。

A.能量关系;B.信息传递;C.物质循环;D.营养关系

43.赤潮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种因素的关系最为密切?

(C)

A.CO2浓度的升高;B.水体温度的变化;C.水体富营养化;D.水体重金属污染

44.生物休眠的意义体现在(A)。

A.适应逆境;B.提高生产力;C.促进代谢;D.推迟生育

45.下列哪项内容与物种形成无关?

(D)

A.出现地理屏障;B.出现生殖隔离;C.生态位分化;D.近亲繁殖

46.物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是(B)。

A.个体;B.种群;C.种;D.基因库

47.以独立生活时相比,2个物种间竞争必将导致(D)。

A.2个种死亡;B.一个种的重量增加,另一个种的重量减少;C.2个种的重量等量减少;D.2个种的重量不等量减少

50.哈文定律表明,一个种群在满足三个条件下,其基因频率将世代保持不变。

请问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这三个条件之列(D)。

A.个体数量巨大;B.随机交配;C.不受干扰;D.没有突变

51.物种在自然界中生长的地方最可能是(C)。

A.生境条件最好的地方;B.环境条件较稳定的地方;C.该种竞争能力最大的地方;D.无天敌的地方

52.(D)不属于种群水平空间分布型。

A.随机型B.均匀型;C.构件型;D.聚集型

53.生长在高光强环境中的草本植物的光合特点可能是(A)。

A.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高;B.光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低;

C.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低;D.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高。

54.当谈到某森林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时,这里指的是(A)。

A.群落的垂直成层性;B.群落的水平成层;C.群落的垂直地带分布;D.群落的镶嵌。

55.某种植物向环境中释放次生代谢物,排斥其它植物生长的现象称为(A)。

A.他感作用;B.抑制作用;C.竞争;D.领域性

56.个体大,寿命长,存活率高的生物的生存对策是(B)。

A.r-对策;B.K-对策;C.A-对策;D.G-对策

57.分布在我国新疆和东北的雪兔、分布在华北的草兔和分布在华南的华南兔颅骨长分别为95~97、85~89和67~86mm,这种颅骨的变异可以用[]解释。

判断题

(F)1.根据范霍夫定律,环境温度增加10℃,生活在其中的动物的心跳将加快2倍左右。

(F)2.有效积温法则表明,对蓝鲸而言,从受精卵开始到发育成熟的时间与海洋水体温度密切相关,即水温越高,发育时间越短;水温越低,发育时间越长。

(F)4.白蚁与其肠道内鞭毛虫的关系属于一种偏利作用。

(F)6.根据标志重捕法得到的数据为种群的相对密度。

(T)7.松树属于构建生物。

(F)8.水螅属于单体生物。

(T)9.磷循环属于不完全循环。

(F)10.碳循环属于不完全循环。

(F)11.轻度的干扰将有助于增加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T)12.中等程度的干扰,将有助于增加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F)13.对两个群落A、B而言,如果群落A的物种种类数多于群落B,则群落A的物种多样性必定高于群落B的。

(F)14.地震、泥石流等造成的环境问题属于次生环境问题。

(T)15.酸雨、土地荒漠化、森林砍伐等导致的环境问题属于次生环境问题。

(T)16.人类对生物圈的第一次重大冲击发生在农业文明时期。

(F)17.人类对生物圈的第一次重大冲击发生在现代工业文明时期。

(F)18.按着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可将生态学划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行为生态学、进化生态学。

(F)19.经典生态学包括分子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全球生态学。

(T)20.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如下:

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

(T)21.环境生态学研究内容的核心是:

运用生态学理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和治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以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

(T)22.根据捕食数学模型,理论上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动态滞后于猎物种群数量动态的1/4周期。

(F)23.两个猎物由于共享一个捕食者而发生的竞争属于相互干涉性竞争。

(F)24.物种1和物种2竞争,根据竞争模型,如果物种1的种间竞争强度大于种内竞争强度,并且物种2的种间竞争强度也大于种内竞争强度,则两个物种可以长期稳定共存。

(F)25.物种1和物种2竞争,根据竞争模型,如果物种1的种间竞争强度大于物种1的种内竞争强度,并且物种2的种间竞争强度小于物种2的种内竞争强度,则物种2会将将物种1竞争排除掉。

(F)26.寄生蜂与其寄主的关系及日本血吸虫与人类的关系均属于一种寄生关系。

(F)27.地衣由单细胞藻类和真菌构成,因此可以说单细胞藻类和真菌属于一种原始合作的关系。

(T)28.偏利共生属于一种正相互作用。

(T)29.偏害共生属于一种负相互作用。

(T)30.组成一个异质种群(metapopulation)的各个局域种群在空间上是隔离的,而在功能则又相互联系。

(F)32.对水稻种植而言,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水稻田面积不变、水稻品种不变、土壤肥力保持不变等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则稻谷产量会随着禾苗栽植密度的增加而呈现线性增加的现象。

(F)33.一种蜜蜂与一种油菜可以彼此提供好处,因此该种蜜蜂与该种油菜属于一种互利共生关系。

(F)34.阿利效应(Alleeeffect)表明,种群密度过高与过低对种群都会产生抑制性影响。

密度过高时对种群产生的不利影响是通过非密度制约因素造成的。

(F)35.关于种群调节可以分为气候调节学派和生物调节学派,气候调节学派认为密度制约因子在种群调节方面起主要作用。

(F)36.关于种群调节可以分为气候调节学派和生物调节学派,生物调节学派认为密度调节因子(如温度、湿度)在种群调节方面起主要作用。

(F)37.一个物种的实际生态位一般小于其基础生态位。

在某一空间范围内,只要某物种能够生存与繁殖,则该空间就是该物种的实际空间生态位。

(F)38.只要2种生物生活在同一生境中,它们之间的竞争就不可避免。

(F)39.根据麦克阿瑟的平衡学说,岛屿上的物种数将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T)40.个体演替观认为群落演替是多方向的,难以预测;经典演替观认为群落演替是有规律有顺序地向一个方向发展,演替方向可预测。

(F)41.细菌不属于生产者。

(F)42.所有原生动物属于消费者。

(F)43.贮存库的容量大,元素流动速度快,一般为非生物成分。

(F)44.交换库容积小,元素流动速度快,一般为非生物成分。

(F)45.气体型循环的元素以气态进行地球生物化学循环。

(F)46.群落中个体生物量最大的物种称为优势种。

(F)47.岛屿上生物种类的多少取决于岛屿与大陆的远近。

(T)48.恒温动物的体温也是会变的。

(F)49.生物表现出相同外部形态结构适应特征是长期生活在同一生境的结果。

(T)50.初级生产是将无机物质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填空题

1.动物耐受冻结的方式包括耐受冻结、超冷和具有抗冻物质。

2.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包括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阶段性、

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

3.影响土壤形成的五大因素包括地形、土壤生物、气候、母质和

时间。

4.自然选择的类型包括稳定选择、定向选择和分裂选择。

5.物种形成的三种类型包括同域物种形成、异域物种形成和邻域物种形成。

7.种群的三种空间分布型包括随机分布、聚集分布和均匀分布。

8.八种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原始合作、寄生、互利共生、

偏利作用、偏害作用和中性作用。

9.食物链类型包括牧食食物链和腐食食物链。

10.食物链的长度一般不超过5-6个,用于解释的假说至少有两个,即动态稳定性假说和能量假说。

11.按演替的起始条件划分,演替可划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12.按演替的基质划分,演替可划分为旱生演替和水生演替。

13.按群落演替代谢特征划分,演替可划分为自养演替和异养演替。

14.按控制群落的主导因素划分,演替可划分为外因性演替和内因性演替。

15.按演替方向划分,演替可划分为逆行演替和进展演替。

17.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三大功能群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8.物质循环包括三大类型,即水循环、气体型循环和沉积性循环。

19.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为生物圈。

20.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类型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遗产价值、

选择价值和存在价值。

21.恢复生态学是一门年轻的关于生态恢复的学科,并且该学科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因此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理解,迄今无统一的定义。

代表性的观点有3个,即强调受损的生态系统恢复到理想状态、强调其生态学过程和

强调整合性恢复。

22.有许多生态学原理、定律与理论可以用来指导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工作,请至少列举三个:

最小因子定律、多样性原理、群落演替原理等。

23.根据生态系统受损过程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突发性受损、跃变式受损、

渐变式受损、间断式受损和复合式受损。

24.生态恢复的五个标准包括可持续性、不可入侵性、营养保持力、

生产力和自然群落一样高和生物间的相互作用。

25.根据干扰的性质,可将干扰划分为破坏性干扰和增益性干扰。

26.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整体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再生性原则、

循环利用原则、平衡性原则和多样性原则。

27.按照年龄锥体的形状,可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增长型、稳定型和下降型。

28.狮子和鹿之间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

青霉素与细菌间为抗生作用,胡桃树能分泌一种化学物质胡桃醌,能抑制胡桃树周围的其他植物的生长,因此胡桃与其周围植物之间的关系为他感作用或异种抑制作用。

他感作用和抗生作用都属于偏害作用。

29.在群落演替中,有三种演替模型,即促进模型,抑制模型和忍耐模型。

30.我们把决定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物种称为优势种。

31.景观结构的基本组成要素包括基质、斑块和廊道。

32.景观斑块类型包括环境资源斑块、干扰斑块、残存斑块和引进斑块。

简答题

1.简述生态入侵的四个阶段。

①入侵:

生物离开原生存的生态系统到一个新的环境,绝大部分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

②定居:

生物到达入侵地区后,经过对当地生态条件的驯化,能够生长、发育并进行了繁殖,至少完成一个世代。

③适应:

入侵生物已在新地区繁殖了几代。

由于人侵时间短,个体基数小,所以,种群数量增长不快,但每一代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都有所增强。

④扩展:

入侵生物已基本适应于新生态系统中生活,种群已发展到一定数量,具有合理年龄结构和性比,并且有快速增长和扩散的能力。

2.并简述三种年龄锥体的特征?

①增长型:

幼年个体数量多,老年个体少;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增长。

正金字塔型。

②稳定型:

幼年、中年、老年个体数量大于相等;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保持不变。

钟型。

③下降型:

1.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下降。

壶型。

3.简述三种存活曲线的特征,每种存活曲线至少列举一个物种。

①Ⅰ型:

幼年存活率高,大多数个体在老年时死亡。

如人类、大熊猫、大角羊、山羊、华南虎等。

②Ⅱ型:

幼年、中年、老年个体死亡率相似。

如小型哺乳动物、成鸟、水螅等。

③Ⅲ型:

幼年个体死亡率高,之后死亡率低。

如鱼类、大多数无脊椎动物、牡蛎等。

4.请问r-与K-对策者的特征主要区别有哪些?

特征

r-对策者

K-对策者

环境

不稳定

稳定

扩散能力

发育

成体大小

后代数量与大小

多且小

少且大

后代存活率

能量分配

分配给繁殖的高

分配给繁殖的低

5.请问捕食作用的生态学意义有哪些?

①生物群落的能量由捕食作用得到传递;

②捕食者对被捕食者种群进行合理的调节;

③捕食者在被捕食者的进化中起着选择性作用。

6.举例说明资源与条件有什么区别?

条件:

有机体不能消耗也不能耗尽的生态因子,如对鱼类来说温度、酸度、太阳辐射是它的条件。

资源:

有机体可以利用并可以耗尽的生态因子,如对植物来说光和无机营养物就是资源,对动物来说食物和空间就是资源。

资源与条件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

有时因类群而异,如太阳辐射对昆虫来说是条件,但对植物来说就是资源;有时因时间与环境状况而异,同一因子既可以是资源,也可以作为条件,如在干旱季节,水分对植物来说是资源,而在雨季,特别是降大雨时,会将植物打倒或冲走,这是水分却变成了条件。

7.从生态学角度考虑,C3和C4植物有哪一些区别?

并至少举1例。

C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最初产物为三碳植物,碳吸收效率低,故叶子气孔开放时间长,失水多即水利用效率低,能量消耗低,一般生活在除热带和沙漠之外其他栖息地中。

如小麦、水青冈。

C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最初产物为四碳产物,碳吸收效率高,故叶子气候开放时间短,失水少及水利用效率高,但能量消耗高,一般生活热带和沙漠地带。

如高粱、玉米。

8.简述三种演替群落顶级学说。

单顶级学说:

一个气候区只有一种顶极群落,究竟产生什么样的顶极群落,取决于当地的气候条件。

多顶级学说:

任何一个地区的顶极群落可以有多个,如土壤顶级、地形顶级、火烧顶级、动物顶级

顶级-格局学说:

环境条件存在梯度变化,顶极类型也是连续逐渐变化的。

9、种群的特征、参数有哪些?

并分别加以简单描述。

①种群的基本特征是种群密度或种群大小,描述种群数量的大小;

②影响种群密度的4个参数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死亡率,称为初级种群参数,出生率、迁入率表示种群的所得,死亡率、死亡率表示种群的损失,种群数量动态变动取决于这两组力量的对比。

③除此之外,种群还有其他一些特征,如年龄结构、性比、种群增长率、种群空间分型等,种群增长模型没有将次级种群参数考虑进去,而自然种群的实际变化动态在一定程度上受这些参数的影响,如通常采用年龄锥体(金字塔)表示年龄结构,可用来分析种群的动态变化,一个种群的有效性比对种群的实际出生率有着影响。

10、请列出8种种间关系,并简要描述各种种间关系的特点。

①8种种间关系:

竞争、偏害作用、捕食、寄生、中性作用、偏利作用、原始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