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 区域地理 考点45 区域地理环境差异与发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18830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98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 区域地理 考点45 区域地理环境差异与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 区域地理 考点45 区域地理环境差异与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 区域地理 考点45 区域地理环境差异与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 区域地理 考点45 区域地理环境差异与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 区域地理 考点45 区域地理环境差异与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 区域地理 考点45 区域地理环境差异与发展.docx

《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 区域地理 考点45 区域地理环境差异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 区域地理 考点45 区域地理环境差异与发展.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 区域地理 考点45 区域地理环境差异与发展.docx

高考地理考点大揭秘区域地理考点45区域地理环境差异与发展

考点45区域地理环境差异与发展

【考点命题规律分析】

[考点趋势剖析]

3年考情统计

题型示例

考点分析

命题趋势

3年12考,分值88分

2015广东,11,4分

2015山东,36,26分

2015江苏,13,2分

2014浙江,5、6,8分

2014北京,40⑵,10分

2013上海,23、24,4分

2013大

纲卷,36⑶,10分

2010年——2015年全国课标卷考查频率较高,侧重考查区域定位、区域特征为必考内容。

重点考查某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选择题和综合题并重,难度系数0.6左右

根据对近5年来对这个考点考查的统计来看,以我国及世界重点、热点或焦点问题所发生区域为背景,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区域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考点分层透析]

【典型例题1】【2014·浙江高考】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

读表,完成

(1)~

(2)题。

人均GDP与全

国平均值之比

城市化水平/%

人口对水资

源压力指数

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

全国

1.00

52.57

1.00

1.00

青海

0.86

47.44

0.14

0.95

河南

0.82

42.43

7.74

1.07

黑龙江

0.93

56.90

1.00

0.29

浙江

1.65

63.20

0.83

2.56

(1)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2)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表格解读】

【答案】

(1)C 

(2)D

【考点透析】区域特征分析

1.正确认识的区域三大特征

特征

整体性

差异性

开放性

含义

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区域内的一致性只是相对的

区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实践

意义

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否则“牵一发而动全身”会导致整体环境的恶化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本区优势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举例

青藏高寒区的整体性、西北干旱区的整体性

新疆长绒棉基地、陕西苹果基地

我国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经济全球化

2.综合分析区域的地理特征

【典型例题2】【2015·江苏地理卷】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

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

B.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

C.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

D.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

【图形解读】

【答案】B

【考点透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不同区域进行对比,找出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

区域差异的分析则应从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别入手,同时注重要素间的联系。

对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⑴自然环境因素差异及其成因

①气候差异的形成:

②地貌差异的形成:

③水文差异的形成:

④土壤差异的形成:

不同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了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⑤植被差异的形成:

不同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因素造成植被数量、种类、形态等方面的差异。

⑵社会经济因素差异

因素

差异形成的原因

农业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

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社会条件差异→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

工业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差异→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

城市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

交通

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交通方式、通达度等差异

【学法指导】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

在分析区域差异时,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分析比较其气候、地形、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方面的差异性,以及在这些自然条件的基础上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并能对这些地区的国土开发和国土整治工作进行恰当的评价,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⑴自然地理要素

要素

主要内容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推断所处的温度带和风带)、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大陆东岸还是西岸)

气候

气候类型及分布、特征、成因、光照、气象灾害等

地形

组成及以哪种地形为主、地势、山脉及走向等

水文

河湖类型、河流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流域面积、长度、流速等

地质

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地层稳定性等

植被

植被类型、覆盖率等

土壤

土壤类型、肥力状况等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种类、数量、组合状况等

  ⑵人文地理要素

要素

主要内容

人口

人口数量、素质、人口结构及人口变化等

科技

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交通、通讯

交通、通讯的通达度、速度

政策

政策的合理性、对外开放程度

城市

城市的数量、规模、布局及发展、影响

农业

农业发展水平、农业结构、农业地域类型、农产品种类

、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工业

工业发展水平、工业部门、工业地域、工业布局及工业结构调整方向等

2.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

3.案例:

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

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带

范围

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等12个沿海省、市、自治区

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湘、赣等9个省、自治区

陕、甘、宁、青、新、云、贵、川、渝、藏等10个省、市、自治区

然特征

濒临海洋,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水热条件较好,气候条件优越,多位于河流下游

距海近,地形以高原、平原、丘陵为主:

能源资源丰富,气候条件较好

距海较远,地形以高原、盆地、山地为主,地势较高;矿产及水能资源丰富;干旱和高寒地区广

地位

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科技水平最高

位于中国腹地,起着承东起西的作用

位于西部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

优势条件

为我国主要农业基地、工业区;交通尤其海运便利;经济的国际化程度高

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是农、林、牧产品重要产区;有色金属和重工业发达;交通运输以铁路和内河航运为主

70%的国界线,利于边境贸易;能源、矿产资源前景可观;其西南部水力资源丰富

存在问题

能源、材料不足;北方缺水;江河下游洪涝多

山西煤炭外运能力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东北林区过度砍伐;长江中下游的洪涝问题;长城沿线的风沙问题

工农业基础薄弱,交通落后,科技文化不发达,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生态恶化

发展方向

发挥沿海的区位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发挥技术创新的优势,产品向高、精

、尖方向发展

发挥能源优势,建设全国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建设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加工基地;加强东西向交通建设、生态环境建设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稳定粮田面积,提高单产;大力发展交通运输,开发能源、矿产,建设中国动力基地

[考点规律揭秘]

区域定位的一般方法

1.经纬网定位(绝对定位法)

定位步骤:

①直接从(区域)经纬网图中读出经、纬度。

②根据纬度确定南北半球,再根据纬度的高低确定大体位置。

③根据经度确定东西半球,一般西经度穿过的陆地为南北美洲;东经度以30°、60°、90°、120°作为参照线,分别穿过西欧、非洲,东欧、西亚,中亚、南亚、北亚,东亚、东南亚、澳大利亚。

通常可以借助“十”字法或“井”字法进行识记,如:

2.海陆位置定位法(相对定位法)

借助识记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如大洲、大洋等,以其为参照物,利用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进行区域定位。

有的地理事物位于大陆内部,有的地理事物位于大陆东部或西部(临海),有的被海洋包围(如岛屿)。

利用这些特性可以确定地理事物的大致位置,如某大陆西部为太平洋、东部为大西洋,且位于北半球,则可确定该大陆为北美洲大陆;如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若某高原东部为太行山,即可确定其为黄土高原。

3.区域轮廓定位法

世界上每一个区域,大到一个大洲、一个大洋,小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都有一定的轮廓特征。

我们既可以根据面状地理事物的轮廓和形状特征,也可以根据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如山脉、河流、交通线、行政区划界线、海岸线等分布状况)和点状地理事物的相关位置(如城市、矿产、山峰等)分析定位。

如海陆轮廓,主要指大洲、大洋的轮廓,对一些著名的湖泊(如五大湖、贝加尔湖、里海、咸海、鄱阳湖、洞庭湖、太湖、青海湖等)也要关注。

4.地理景观定位法

由于地理环境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地区在自然地理景观和人文地理景观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这些地理景观也可以正确地确定所在地区的位置。

5.图例、注记定位法

有些试题文字部分没有明确指出该地的具体名称,这时要充分利用图中的图例(首都、省会与一般城市图例的不同,海岸线与国界线的不同等)、注记(城市、河流、湖泊等的名称)来进行定位。

6.特殊地理事物定位

①地形特征。

如新疆的地形特征是“三山夹两盆”。

②特殊地理事物定位法:

如小五台山(太行山)、太白山(秦岭)、峨眉山(四川盆地边缘)等。

③典型人文地理特征,如我国高山族主要分布区(台湾岛),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美国),法国巴黎的艾菲尔铁塔、凯旋门,广州的五羊雕塑,洛阳的龙门石窟,云南西双版纳的竹楼、泼水节等等。

【示例】读下图,完成⑴~⑵题。

⑴根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

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⑵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

【答案】⑴A⑵C

【考点经典试题训练】

[3年高考真题]

1.(2015·广东文综,11,4分)调查研究发现,内蒙古东部某农牧交错区(43°32'N~44°32'N)居民点的密度,阴坡大于阳坡。

其合理的解释是阴坡冬半年 (  )

A.冻融作用影响小,房屋地基较稳定

B.正好地处背风坡,利于抵御强寒潮

C.积雪较厚,便于牲畜和冬小麦越冬

D.采光更为充分,利于居民照明取暖

2.(2015·山东文综,36,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称的海岸红杉,生长快,寿命长,树形高大,材质优良,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树种之一。

海岸红杉适合生长在温和、湿润、多雾的环境中。

目前,原声海岸红杉仅分布于美国西海岸。

1972年尼克松访华赠送的海岸红杉树苗栽种在杭州。

现在我国已有多个省市引种海岸红杉,有的地区已经初具规模。

图甲为美国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及周边区域图,图乙位杭州和阿克塔的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图甲图乙

(1)描述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的地形特征。

(4分)

(2)分析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多雨、多雾的原因(8分)

(3)对照阿克塔的气候特征,评价杭州海岸红杉生长的气候条件。

(6分)

(4)指出海岸红杉引种到我国后的开发利用方向。

(8分)

3.(2014·北京文综,40,10分)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

“十二五”期间,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棋局,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

与长三角地区相比,概述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

(2013上海地理,23、24,4分)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民族风情浓郁,自然资源诱人,冒险家、商贾纷至沓来┄┄。

读下图,回答4~5题。

4.这里的城市多沿河而居,街道上可见的景观有

A.圆形穹顶的东正教堂B.艳丽轻柔的纱丽服饰

C.圆顶尖塔的大清真寺D.热情奔放的土风歌舞

5.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自然资源是

A.油气资源B.水能资源

C.森林资源D.水产资源

6.[2013全国大纲卷,36⑶,10分]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新疆轮台(位置见下图)盛产小白杏。

原来,杏肉食用,杏核弃之。

某年,浙江义乌某瓜子商经反复试验,研究出炒制此种杏核的方法,其杏仁口味上佳。

此后,该瓜子商从轮台大量收购杏核,在义乌炒制后出口美国。

由此,小白杏成为轮台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说明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农业区际协作中各自的优势条件。

7.(2013北京文综,36⑵⑶,20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分析南岛降水量西多东少的原因。

⑵与南岛相比,说出北岛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优势。

[创新预测试题]

一、选择题

我国“十二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据此完成1~3题。

1.以上划分是按 (  )

A.单一指标划分的B.自然指标划分的

C.综合指标划分的D.地理位置划分的

2.关于所划分功能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

B.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完全一致

C.各区域间都有十分明确的界线

D.各区域开发政策和措施完全一样

3.这种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的特点是 (  )

A.整体性B.差异性C.开放性D.阶段性

下图是世界上著名的两个岛屿,读图回答4~5题。

4.两图显示出的区域特点是 (  )

A.区域有不同的类型

B.区域具有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

C.区域都有一定的形状、面积和范围

D.区域可以按单一指标划分,也可以按综合指标划分

5.两岛屿在自然环境上具有的相同或相似点是 (  )

A.均位于太平洋西岸

B.均为季风气候

C.地形对降水影响较大

D.沿岸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

【2015··盐城模拟】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区域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据此回答6~7题。

6.有关图中从阶段Ⅰ到阶段Ⅲ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②图中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乡村人口比重减少

③图示区域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少,冬季流量增大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7.从阶段Ⅲ到阶段Ⅳ的发展过程中,影响图中农业生产空间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政策B.交通运输

C.劳动力D.市场

【2015·朝阳区二模】下图为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双水村景观和陕西省略图。

据此完成8~9题。

8.双水村最有可能位于

1.汉中B.商洛C.西安D.绥德

9.双水村所在地区可

A.利用坚硬的岩石开挖安全的窑洞式民居

B.在沟谷建造拦截坝,淤积泥沙形成耕地

C.利用水草丰美的条件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D.利用年温差小的特点发展优质果木业

【2015·盐城月考】2013年,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举办了我国民居摄影展活动,图甲、图乙是读者拍摄的我国两个地区的民居照片。

读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丽江民居比蒙古包的防雨耐水性差

B.丽江民居比蒙古包的防风保暖性好

C.蒙古包所在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小

D.蒙古包是当地牧民永久居住的住所

11.解决图乙所在地区居民生活能源问题的最合理措施是

A.建风力发电站B.建造沼气池C.营造薪炭林D.割草拾柴

读图,完成12~13题。

12.①②两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是(  )

A.①平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②平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B.①平原土壤肥沃,②平原土壤贫瘠

C.①平原不能发展水稻生产,②平原水稻种植业发达

D.①平原石油资源丰富,②平原矿产资源贫乏

13.①②两平原适应地理环境的区域发展方向是(  )

A.①平原发展成为综合性工业基地

B.①平原西部发展成为商品粮基地

C.②平原利用交通条件发展起发达的商贸业

D.②平原侧重发展轻工业

二、综合题

14.【2015·上海地理卷】中亚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合作伙伴,深入理解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有助于认识我国与该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读图回答问题。

分析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对该地区人文地理环境

的影响。

15.【2015·吉林省实验中学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河流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空间之一,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材料二 图甲为中亚某河流流域图,图乙为西伯利亚某河流流域图。

(1)请比较图中两条河流汛期出现的异同并简述其形成原因。

(2)请比较图中两个区域农业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3)两图所示地区人口密度均比较小,分析其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原因。

 

考点经典试题训练参考答案:

[3年高考真题]

2.【答案】

(1)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

(2)地处大陆西岸,距海近;位于西风带,西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受寒流影响,水汽易凝结成雾。

(3)有利条件:

夏季降水较多。

不利条件:

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

(4)提供工业原料;发展旅游;开展科学研究;改善环境。

【解析】第⑴题,区域特征要从以哪种地形类型为主和地势起伏状况两方面类描述,从图中的等高线可知该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根据河流流向,可知地势东高西低。

第⑵题,从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区处于西风带的大陆西岸,分析多雨的原因,要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来分析,经过该地洋流为寒流,在分析降水多时,洋流就不分析了。

分析海雾的原因,主要从洋流方面来分析,中低纬度寒流经过的海域多雾,寒暖流交汇的地方多雨,高纬度暖流经过的海域多雾,读图可知流经该海域的是加利福尼亚寒流,寒流经过使水汽凝结成雾。

第⑶题,气候条件要从降水总量、降水季节变化、气温高低等来分析;结合材料“海岸红杉适合生长在温和、湿润、多雾的环境中”和图中信息,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来进行评价。

第⑷题,根据材料中信息,很容易找到开发利用的方向。

材料“植物界的活化石之称”说明海岸红杉具有科学研究;“材质优良”说明具有工业原料;我国的海岸红杉是1972年美国总统赠送的树苗,现“有的地区已具规模”,说明具有旅游功能,和保护海岸环境的作用。

3.【答案】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面积大),价格较低;矿产、能源、水力等资源丰富;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经济发展潜力较大。

【解析】本题以读图获取信息为背景,考查区域差异的表现,重点是影响区域发展的条件,可以从地理位置、土地面积、资源状况、政策、劳动力和土地价格、市场等方面对比。

4.C5.A

【解析】第4题,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和海陆轮廓、河流特征判断,该地位于西亚的两河流域。

西亚两河流域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宗教建筑为清真寺。

俄罗斯主要信奉东正教;纱丽(又称纱丽服)是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妇女的一种传统服装;热情奔放的土风歌舞主要位于太平洋文化圈。

第5题,西亚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所产石油绝大部分通过海洋运送到西欧、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地区。

所以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自然资源是油气资源。

6.【答案】东部地区:

技术先进,资金充裕,市场意识强(发展经济的经验丰富)。

西部地区:

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

【解析】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主要包括资源、劳动力、市场、技术、资金等,根据这些对比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农业区际协作中各自的优势。

7.【答案】⑴地处西风带,西侧为迎风坡降水量多,东侧为背风坡降水量少。

⑵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地势较平坦(平原面积较大);机场密度较大(数量多),路网密度较高;靠近首都,城市密度较大(数量较多)。

解析】第⑴题,根据经纬度可知新西兰南岛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西坡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降水量

较大,东侧为背风坡降水量少。

第⑵题,读图从人文、自然两个角度对比南北二岛,机场、海港、陆路交通线均是北岛较多,北岛平原地形比例较大、纬度低热量充足,城市较为密集。

[创新预测试题]

1.C2.A3.B

4.C5.C

【解析】第4题,A、B、D三项本身的叙述正确,但是与题干中的限定条件“两图显示出的”不符,故排除;两岛屿位置明确、轮廓鲜明,说明区域有一定的形状、面积和范围。

第5题,甲为我国的台湾岛,乙是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

台湾岛位于太平洋西岸,为典型的季风气候,沿岸有日本暖流流经。

而马达加斯加岛位于印度洋西岸,具有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附近海域有马达加斯加暖流。

两岛的中部

均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东南部分别为东南季风或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而西北坡为背风坡,降水较少。

6.A7.D

【解析】第6题,图中从Ⅰ到Ⅲ阶段,林地面积减少,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变差,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变大,枯水期流量减小;村庄由小城镇发展为中等城市,然后到大城市,说明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比重减少。

第7题,从Ⅲ到Ⅳ时期,靠近城市的农业用地由耕地变为花卉、蔬菜用地,是城市人口增加,市场扩大的结果。

8.D9.B

【解析】第8题,从图中双水村景观图可以看出:

该村民居为窑洞,经济以放牧业为主,可判断出该村位于黄土高原上。

而四个选项中只有绥德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上,因此D项正确;汉中位于汉中谷地;商洛位于秦岭以南;西安位于渭河平原。

因此A、B、C项不符合题意。

第9题,陕北窑洞是依山势利用黄土本身具有直立不塌的性质开凿出来的拱形窑洞,A错误;陕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治理措施之一是在沟谷建造拦截坝,淤积泥沙形成耕地,B正确;绥德地区降水稀少,生态脆弱,水草并不丰美,C错;黄土高原可利用日温差大(利于糖分的积累)的特点,发展优质果木业(比如苹果),D错。

10.C11.A

12.D 13.C

【解析】第12题,①平原为大陆性稍强的温带季风气候,②平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①平原黑土和②平原水稻土都是生产力较高的肥沃土壤;①②两平原都可以发展水稻种植业。

第13题,①平原利用当地石油资源和周边煤、铁等资源,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①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广布,适宜发展畜牧业;②平原交通便捷,内外联系方便,商贸发达;②平原利用国内外资源,发展成为综合性工业基地。

14.【答案】①地形、河流分布特征:

总体上,该区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主要为高原、山地,东北部以丘陵为主,西部、南部以平原为主。

该区域河流多发源于东南部山区及东北丘陵,主要依靠积雪和冰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