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打印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备课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18295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打印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备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完整打印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备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完整打印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备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完整打印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备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完整打印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备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打印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备课教案.docx

《完整打印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备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打印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备课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打印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备课教案.docx

完整打印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备课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八单元教材内容概说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安排了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项教学内容。

有感受德国风光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有为我们展示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风光的《威尼斯的小艇》。

有让大家了解善解人意,勤劳能干之泰国大象的《与象共舞》;有带我们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的《彩色的非洲》。

选读课文《维也纳生活圆舞曲》也可结合本组教学适当安排。

走向世界、开放的中国既大力弘扬丰厚博大的民族文化,也十分尊重世界多样文化,并注意从全人类优秀文化中吸取营养。

这种思想也反映在课程改革之中。

本组教材以“异国风情”为专题,目的就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31个生字,会写17个生字,正确书写“莞尔一笑、姹紫嫣红”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

3、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要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4、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搜集资料,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5、激发学生关注热点问题和身边的新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让学生自由运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法写自己喜欢的内容,学习修改作文。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2、学习合并几层意思归纳段意。

认识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

3、比较各课写法上的异同,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

难点:

1、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2、学习《威尼斯的小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能围绕重点句写一段话。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本组教学伊始,教师向学生推荐异国风情方面的文章和书籍,布置学生课外阅读。

2、教学时,要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尊重世界多样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

3、还要适当考虑本组课文作为本册最后一单元,对本学期注重培养的阅读能力──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等,要加以复习与巩固。

4、整组课文在理解上的难度不大,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极好凭借,可充分利用学生过去学习写景状物类课文的阅读经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

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准备】

1.德国风光片。

  2.“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画面。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访谈录《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其中那棵大树还记得是谁吗?

对,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学家季羡林爷爷。

早在1935年,25岁的季羡林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图大志远赴德国,在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1945年才回归祖国。

1980年,三十五年后,当他再次踏上这第二故乡的土地时,感慨万千,于是就写下了这篇文章。

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题目中有一对反义词,很有意思,注意读好,一齐再读课题。

今天我们就随季羡林爷爷,一起踏上这片美丽的土地,欣赏这里独特的异国风光。

1.播放录像:

德国风光片

2.谈谈观后感受。

二、再读课文,质疑批注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完成:

(1)质疑。

预习过程中你有什么地方不懂的?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对不理解的内容质疑。

(2)说说围绕着花,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爱花,养花——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赏花——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感叹)

师:

课文四个自然段的意思都有了,概括主要内容就方便了,现在老师教你一个办法,把重点段的意思连起来,二、三自然段是重点。

谁来把两个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德国人爱养花,他们养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2、课文哪部分是写他们养花是让别人看的,哪部分是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的?

(出示)

三、汇报交流

交流批注阅读后的感想与收获。

(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

1.词语质疑:

文中较难理解的词语有:

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应接不暇。

2.学生可能会提出的主要问题:

(1)爱花的民族有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地位?

(2)“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四、以学定教,品读课文

1.导语:

是呀!

爱花的民族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

德国人种花有何独到之处?

请快速浏览全文,用“──”画出相关的答案。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当学生从第二自然段找到答案时,教师可相机展示重点句: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请生个别读。

正音:

“脊梁”读作jǐliang;理解“脊梁”的意思。

(2)德国人种花有何特别之处?

(从“家家户户”一词可见德国人人爱花;而他们将花栽种在临街窗户外面,将最美的花给别人看,这种做法实在令人感到惊叹。

(3)理解“莞尔一笑”的意思。

  (爱花如此真切的德国人却将最美的鲜花给别人欣赏,这在我们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而在德国人看来是如此的平常。

你从文中哪个词看出来了?

──“莞尔一笑”(轻轻一笑)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交流,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景色的奇丽,民族的奇特?

”请你说,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补充、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二、以学定教,品读课文

1、学习第三自然段。

当学生从第三段中找到相关答案时,教师相机展示重点句: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自由朗读。

(2)谈谈读后的感受。

(花多,花美,爱花之真切。

(3)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课件展示一朵朵、一簇簇,许许多多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理解“花团锦簇”;课件展示五颜六色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理解“姹紫嫣红”。

(4)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当你来到德国,漫步在这花的海洋,你一定会惊奇地发现: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在街上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境界呀!

(6)小练笔,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适当运用课文语言:

假如我们来到德国,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理解“颇耐人寻味”。

人们走在这样的街道上,看到自己种的鲜花被别人欣赏,不由地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想法。

像这种引起人们思考、值得人们回味的情形,我们可以称它为“耐人寻味”。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德国人爱花,还有哪些地方与众不同?

完成小练笔,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适当运用课文的语言:

四五十年后,我又到了德国,我发现很多东西变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当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始终没有变。

(2)理解句子:

“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四五十年后,作者漫步异乡,置身于花的海洋,他被这个民族的崇高境界深深感动了,此时,作者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想,猜一猜,是什么?

(答案是多元的:

可以是,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文化,各国人民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可以是,希望祖国人民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可以是,希望祖国人民也能像德国人民那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身边也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举例谈谈。

(人永远不可能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总是与别人一起构成这样那样的关系。

一个人总是经常为别人做事,为他人服务,别人也在经常为这个人做事,为这个人服务。

在一个家庭里,爸爸工作挣钱,养活全家;妈妈为爸爸洗衣做饭;我们有时也为爸爸妈妈端茶捶背。

在社会上,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你总是在某一方面,为别人服务,而在许多方面,你都在接受别人为你服务。

学生轮流值日打扫教室卫生,每人带课外书到班上建立图书角等等,都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这样奇特的民族,这样奇丽的景色,随着时间的流失,会改变吗?

不会。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理解“美丽”。

引导:

景美虽给人美的享受,心灵美更能打动人心,是永恒的。

3、回归课题,德国人是如何对待自己和别人的呢?

说话:

留给自己的是()。

留给别人的是()

4、小结:

德国之旅即将结束,但我想德国的美丽将一直定格在我们的心中。

【教学后记】

26威尼斯的小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

感受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3.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习合并几层意思归纳段意。

2、认识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

难点:

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能围绕重点句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威尼斯小艇的图片、资料。

2.课件。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

威尼斯的小艇

2.请同学介绍一下自己课外搜集到的有关威尼斯的资料。

3.观看课前收集的图片录像

师小结:

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有401座姿态各异的桥梁横跨在117条水道上,连接着118个小岛,因此,又被称为“水城”“百岛城”和“桥城。

”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柏油路,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船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自读课文,结合课后生字表和字典扫清障碍,读通课文,并思考:

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威尼斯小艇的?

2.指名朗读全文,纠正读中出现的错误

3.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威尼斯小艇的?

同学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知道课文从3方面介绍小艇的:

小艇的样子(2-3自然段)船夫的驾驶技术(4自然段)小艇的作用(5-6自然段)

自由交流感悟。

(河道纵横交叉,精巧灵活的小艇来回穿梭,形式不同的石桥,耸立于两岸的古建筑,夜色中的威尼斯。

三、深入课文,感受小艇“形之美”:

1.出示描写威尼斯小艇样子的句子。

2.自由读这一段话,威尼斯的小艇美在哪里?

3.交流指导:

“二三十英尺”大概有多少长?

为什么把小艇比作“新月”和“水蛇”?

4.威尼斯的小艇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