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江苏省学年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899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八年级江苏省学年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苏教版八年级江苏省学年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苏教版八年级江苏省学年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苏教版八年级江苏省学年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苏教版八年级江苏省学年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八年级江苏省学年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苏教版八年级江苏省学年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八年级江苏省学年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八年级江苏省学年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苏教版八年级江苏省学年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八年级语文试题

(全卷共14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

1.古诗文默写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

(2)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

(3)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________。

(曹植《梁甫行》)

(4)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__________________?

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7)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创设了一种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境界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山山唯落晖

(2).长河落日圆(3).狐兔翔我宇(4).乱花渐欲迷人眼(5).岂不罹凝寒(6).老骥伏枥(7).志在千里(8).庭下如积水空明(9).水中藻、荇交横(10).盖竹柏影也

【解析】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

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唯”“晖”“罹”“枥”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浩瀚(hàn)翘(qiǎo)首 为富不仁(rén)深恶(wù)痛疾

B.不辍(chuò)教诲(huǐ)油光可鉴(jiàn)屏(bǐng)息敛声

C.悄(qiǎo)然溃(kuì)退抑扬顿挫(cuò)杳(yǎo)无消息

D.咆啸(xiào)胆怯(qiè)眼花缭乱(liáo)锐不可当(dāng)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

A.翘首qiáo,B.教诲huì,D.咆哮。

故选C。

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温婉,是江南的容貌,而那一抹绿色的生机与活力,却是江南的A()。

永远向上,是花的心声,想想那些花儿,它们也许每日都在担忧自己的凋零,害怕自己柔情不再。

而绿叶,每天都朝着阳光的方向,为每一朵花奉献着。

这样的品质才是真正的江南之魂。

此时此刻,我明白了,我是江南的一抹绿。

即使没有桃花的妖艳,没有莲花的清雅,

,我依然是江南这幅画卷中不可缺少的绿意。

我是绿,象征着生机与活力,无需纠结于我是像一个真正的江南女子。

此时此刻,我不再B(),我的眼中是江南人的坚毅,是永远向阳的“绿意”。

因为我坚信阳光与微笑永远属于我——江南的一抹绿。

(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风采神韵懦弱孱弱

A.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语境,为文中横线处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神韵

(2).懦弱(3).我是绿,象征着生机与活力,无需纠结于我是否像一个真正的江南女子。

(4).例:

杏花的粉嫩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

(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辨析同义词,每组同义词既有相同的语素,又有不同语素,关键在了解共同点的基础上,抓住它们的不同语素,仔细体会其意义和用法上的细微差别。

“神韵”指风度韵致,更侧重于内在;“懦弱”指软弱,与下文的“坚毅”对应,而“孱弱”指瘦小虚弱,与此处的语境不符。

(2)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

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

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此题应该将“是”改为“是否”,与前面的“纠结”语意连贯。

(3)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掌握遣词造句的必要方法。

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

此题应该选择人们所熟悉的一种花,并且用两个字概括它的特点,并且与例句的格式保持一致。

点睛:

病句的类型主要有: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

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

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4.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消息(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特写(如《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二者的共同特点是简要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二者的差异在于消息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新闻特写则主要描写新闻事件中的片段。

B.《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父亲的病》等。

C.《三峡》的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自号华阳隐居的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北宋的文学家苏轼,《庭中有奇树》选自《古诗十九首》。

D.山水,形态各异,名称有别。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山夹着的水道为“峡”;“则素湍绿潭”,“缓缓流动的水”为“湍”;“重岩叠嶂”,“高峻的山崖”为“岩”,“高耸险峻如同屏障一样的山峰”为“嶂”。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D项有误,应该是急流为“湍”。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仆①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②。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③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④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⑤。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⑥。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仆:

自己的简称。

②薜萝:

即薜荔和女萝,植物名。

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③岫:

山洞。

④英英:

同“嘤嘤”,象声词。

⑤偏:

特别。

竹实:

又名竹米,状如小麦。

这里指山中的物产。

⑥办:

具备。

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C.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D.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互相轩邈__________

(2)鸢飞戾天者__________

(3)还觅薜萝___________(4)遂葺宇其上___________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哀转久绝②猿则百叫无绝

B.①则素湍绿潭②既素重幽居

C.①猛浪若奔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①斯是陋室②于斯已办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甲】文“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与【乙】文“争”“限”“含”“蓄”都运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摹写山水之态;两文都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情感。

【答案】5.D6.

(1).争着向高处伸展

(2).至、到达(3).回来,回家(4).于是7.B

8.

(1).(我乘船)随着江流飘浮游赏,任凭(它)向东或向西(自由荡漾)。

(2).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

9.

(1).拟人

(2).不慕荣利、热爱山水、崇尚淡泊宁静生活、归隐自然后惬意自得。

【解析】选自《艺文类聚》作者:

吴均年代:

南朝梁

参考译文:

甲:

风和烟都散尽了,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

(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异的山水,独一无二。

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

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百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儿和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断。

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乙:

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

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

很多峭壁与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

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

幸好菊花、竹米多。

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

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

5.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

常见的断句方法有:

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D项不恰当,正确的停顿应该是: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6.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轩”在这里是名词活用作动词,争着向高处伸展。

7.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B项的两个“素”意思分别是白色的;向来。

A.消失,C.飞奔的马,D.这。

故选B。

8.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

一般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