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机器人教育市场细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7290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机器人教育市场细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我国机器人教育市场细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我国机器人教育市场细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我国机器人教育市场细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我国机器人教育市场细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机器人教育市场细分.docx

《我国机器人教育市场细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机器人教育市场细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机器人教育市场细分.docx

我国机器人教育市场细分

1. 摘要 

从事教育机器人设计和机器人初级教育推广,通过推出一系列结构简单、成本(包括产品成本和运营成本)和价格低廉、拼装方便的机器人套件,以开发式(半商业半公益)教学的形式,提供阶梯化的一系列课程,目的是引导中小学生机器人入门,为机器人高等教育铺路;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入挖掘新需求,研发出更多教育机器人专利技术,建立创新性机器人教育体系。

 

2. 背景 

用机器代替人来从事一些活动,一直以来是人类的梦想,如今,随着各类机器人的蓬勃发展,机器人在某些方面不但可以代替人,甚至可以超越人做一些事情。

在世界各国政府和民间对机器人产业的大力支持下,机器人已经不仅仅是一项兴趣爱好和极客的作品,它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并且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

从机械制造、玩具和家居,到消防、军事和特殊教育,不论是玩、研究还是利用,机器人涉及到的学科范围之广、技术集成之先进,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很多产业所难以企及的。

未来,机器人必将引领IT革命之后的另一个新的浪潮。

 

在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已经下发了多个文件表达了对机器人产业的支持,大力提倡在中小学以及高校开展机器人教育和研究工作,教育部同时也制定了机器人教学的课程大纲;在国内走在前面的广东、北京、江苏等省市的中小学课堂也开展了机器人相关的初级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举措;一些民营教育企业也加入了这个朝阳行列,围绕国内外(更多是乐高类)一些知名机器人套件产品,推出一系列机器人相关课程。

 

尽管国内机器人教育已经有所萌芽,但与国外相比,中国当前应试教育体制却成为了机器人教育普及的最大阻碍,以分数论英雄的时代只能让其他教育形式让路,尽管对于不断民主化的中国,考试选拔是最为公平合理的优胜劣汰的手段,但是从培养全民族未来创新的角度来说,将机器人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十分符合我国当前创新性人才匮乏的需求的,为了让我国今后出现甚至出现更多的诺贝尔奖得主,我们只能将希望寄托于下一代身上,人类的发展就是要不断的进步,但成就一代就要牺牲一代,从这一点上讲,我们做出一些奉献又算得了什么,

但也不要把自己说的太高尚,这里其实就是想说一点,只有更加开放,才能获得更大的市场。

 

在国外,机器人已经成为了一项大众性活动,但是在国内还没有达到全民消费机器人的程度,其市场也是在一个较窄的范围内,一般大众很难触及,但是在业内这些国产品牌其实可能已经很火了,究其原因,一方面价格偏高,一般具有教学功能和一定可玩性的机器人动辄要上千元,一般大众不容易接受,所以降低机器人学习的成本是首要任务;另一方面,机器人在大多数人眼里仍然停留在将其认定为玩具的阶段,造成了没有把它和课堂上教授的其他知识结合起来,认为玩机器人是不务正业,对孩子将来发展没有好处的误区;还有就是宣传力度不够,首先要通过一些途径让大众了解机器人尽管看起来比较神奇,但其技术也包括一个由浅入深的等级,对于一些功能较为简单的初级机器人其实很容易入门,而且不需要太高的投入。

 

所以在这样一个国家支持、大众普遍接受的土壤尚未形成的环境下,通过互联网、联合办学等多种宣传模式,将机器人作为一个教学工具在中小学生中进行推广是可行而且潜力巨大的,为在我国形成一个完善的机器人教育产业是一个有力的补充。

 

机器人行业与互联网不同,互联网的各类应用可复制性强,一个好的创意很容易就被小企鹅等巨头山寨去,因而更呈现出一种垄断态势,而机器人的各个应用领域差别较为明显,需要的技术也不尽相同,目前看来还没有一个公司能够通吃所有类型的机器人,一方面是技术局限性,另一方面也说明机器人市场之大,没有一个公司能够通吃大盘,独占鳌头。

所以一些中小企业仍然能够挤出一席之地。

 

现在各种集成化的方案简化了机器人的开发,谈到这里不得不提到核心知识产权,什么是高科技的问题,知识产权和国际化关系,国际化促使世界各国以各自的优势实现分工,中国一直以来仍是世界工厂的角色,而不是创新工厂,各种可被取代的优势都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而被打破,只有源源不断的创新才能永葆活力,为什么经济增速这么快,经济总量这么大,而综合国力却仍然排名靠后,综合国力从一整条产业链的角度讲,就是是否国外切换你的任意一环,你都无法正常运转,而这样的环对中国来讲太多了,特别是集成化方案产生后,很多功能集成于一个芯片,表面上看起来其下游更为赚钱,各厂商趋之若鹜,但久而久之,这便是对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最严重打击。

所以对中国的机器人来讲,更多要解决的是一些关键件,关键技术,而不是实用性的整机。

说到这里,也即是说必须要将创新教育、科学精神教育放在首位,过去我们的教育方式是因为我们一穷二

白,需要大量培养平均化的技术人才,而未来我们更需要的是科学人才,这才是带动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我们自认为看得很高、望得很远,但更要向正在从事机器人教育事业的前辈致敬,不为在竞争中一定脱颖而出,但求能形成独特地发展模式,为机器人产业开辟一个新的征途。

 总之在中国这个神奇的国度,奇迹一直在发生,也许有一个就是属于你的。

 

3. 现有产品分析 

目前从事教育机器人研究和机器人教育事业推广的公司已非凤毛麟角,大家已经开始越来越重视这个市场,但单从国内现状的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我们仍有异军突起的理由。

 

1) 现有产品同质化严重 

国内教育机器人产业发展大概分成三类,一是以乐高等国外产品的推广为代表的寓教于乐的形式,其教学形式只能严格跟随第三方产品来走,这类公司基本上都是这个模式,未来变化有限,也不容易与更高级的教学形式无缝衔接;二是基本不直接参与机器人教育,而只卖一些整机型套件或是零部件的公司,这类公司的特点就是互相抄袭,或是利用一些开源项目,属于作坊式经营,缺乏经营战略;三是有完善产品体系,准确的市场定位和配套的教学课程,但其中一些是参考乐高模式的,还有一些针对高中级别的学生的,但对于中间一级做机器人原理性启蒙的属于半真空地带,可以发掘出一定的生存空间。

 

2) 机器人研发与教育结合不够紧密 

国内现有公司的机器人设计制造和机器人初级教育都没有结合得非常好的,要么是自己做一些机器人产品,大多通过渠道推广,一般是依托于学校的机器人兴趣小组或比赛俱乐部,无法直接针对大众消费者;要么是单纯机器人教育,一般是用一些国际知名品牌组装式机器人,没有核心产品和技术,缺乏竞争力,其主要初次成本是教育形式的策划和培训体系,只有靠加盟店数量的不断增加才能保证发展,课堂形式的教授用户群范围较窄,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3) 产品价格和学费太高 

在一般大众当前的认知中,机器人始终是一个高科技的代名词,是未来的概念性东西,也因此大家会觉得机器人的特点就是一个字“贵”,在普通义务教育体系内是一项高开支、低产出的性价比不高的东西。

对于一些专业机器人教育集团,其针对的主要对象也属于较高收入家庭的青少年,所以最终造成厚利少销的局面,对工薪阶层家庭的孩子关上了大门。

 

4) 教育形式过于封闭 

机器人毕竟是一个较为综合性的技术集合,对初学者来说门槛还是有些偏高,一些从各类科学杂志耳濡目染对机器人产生了兴趣,但又找不到组织去学习的青少年就会陷入无处入手的困境,因为没有一个比较好的渠道可以入门学习的途径,除了一些学校内部科技小组可以参加,就是一些盈利为目的的俱乐部或专业教育集团,但其并不公开教育资料。

而我们则提倡开源精神,把其实在业内不是什么秘密的各种基本资料以入门者易于理解并能够自学的方式开放,结果当然是拥有更大的客户群,形成互联网用户的规模效应。

 

5) 细分市场发掘不充分 

首先机器人和机器人教育不能成为一个垄断行业,总会有一些独特的需求,总能够发掘出一些细分市场,创意,也就是找到机器人的细分市场,目前没有被发掘或者不是很火的市场,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普遍共识往往不足以创造深厚的根基,必须有领先的独到的东西,所以一些边缘化的产品定位在未来更可能产生爆炸性的成就。

 

6) 推广形式单一 

现在普通消费机器人产品主要还是以玩具的形式推广,而机器人教育则都是在一些学校以机器人竞赛作为支撑来推广,都不能算是一个完善的教育机器人推广体系,这也是目前所有教育机器人厂商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如何将教育机器人打造为一个大众消费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当然具体的策略也不乏走电视购物、上门推销等令人作呕的路线,但长远角度出发最重要的一点应该还是上面提到的开放式路线。

 

7) 机器人教育需求宣传不到位 

其实这一点存在一定的争议,从过去的经验上讲,一个或一类产品的命运似乎是注定的,其是否适应于某个时代、某个时期,都是与使用者的工作、生活习惯息息相关的,同时更要与同时代的其他产品相互融合,才能够得到将大规模的推广。

但机器人已经渗透到大众生活中了,同时其他电子类产品都已经发展到一个较高水平,对于机器人教育之所以仍然是目前不温不火的状态,唯独缺少的就是对好的产品和想法进行扩大再扩大的宣传声音,只有让大家听得到,才能提高大家的认知度,最终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事物也便逐渐适应这个时代了。

 

8) 高端缺技术,低端缺市场 

高端是用来打品牌的,低端是用来建立用户粘度的。

国内一些教育机器人明显是低端产品,但起点仍显得有些高,原因就是不能做成“弱智”类型的开发,对其功能又要求全面一些,这样一来成本又降不下来,因此失去了不少市场。

而另一些产品价格奇高,按常理应属于高端,但高价实为商家为了追求高利,与乐高相比,国内一些类乐高产品一般没有采用伺服电机,这样的应用便狭窄了许多,不能做一些精确的动作控制,也不易实现一些控制算法,技术难度降低了不少,高端路线大打折扣。

 

4. 计划产品定位 

机器人产品和教育的基本立足点要与现在已有的比较好机器人公司所做的工作不重复、不冲突,一方面是避免整个行业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是为表达对从事机器人行业的前辈们的崇敬之情,尽量不搞恶性竞争。

所以产品定位出发点就是要在对市场充分调研和理解后,找到适合于自身突破和发展的一个细分市场,比如首先就是要确定机器人是“用”的,还是“玩”的,或是研究、学习的,这就是较为粗犷的细分市场划分方式。

在对现有产品优劣分析后,对产品在未来市场的定位,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开放式教育 

对于期望机器人学习入门的众多青少年来说,现有的渠道比较少,大家从互联网上获取到的更多是一些机器人演示视频和一些较为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前者仅能使青少年对机器人有一个感观上的认识,后者又缺乏直观效果,都不利于青少年对机器人的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因此我们提倡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给青少年提供一个容易获取的学习渠道和容易接受的教学形式,破除封闭式教育的弊端,以完全开放的精神开展教学,建立互联网视频和文本交流平台、学校合作平台等多种形式,用开放铸造品牌,扩大品牌影响力,强大的品牌优势同时又避免了开放所造成的技术和产权的不可控,这样被山寨的机会就比较小了。

 

2) 低成本模式 

开放和低成本是成功的两大利器,低成本不仅仅是说产品材料成本低,价格便宜,对于开发、运营、推广等多个方面也要做到低成本,这样转嫁到产品上的成本就会更低,价格也可以进一步降下来或者在同价格下在提高产品质量上下工夫,最终可以最大程度赢得客户群,使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套件走进千万青少年中,靠得就是以量取胜。

 低成本模式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免费宣传资源,免费资源是一向存在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之所以现在的一些公司没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其实是源于自身的封闭,因此开放和低成本是相互促进的。

 

3) 面向低端市场 

在国内当前的环境下,低端市场也许是最为公平和自由的市场,因为其单件利润低,消费主体较为分散,因此不会被一些国资垄断或跨国大鳄们注意和重视,但其恰恰因为最为庞大的客户群,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因此前期专注于低端,洞察到尚未被完全发掘的一个细分市场,避免与现有公司的直接竞争,积累实力,才是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

 

当然随着发展的需要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未来也不完全摒弃高端赚利润、低端赢市场的战略,未来发展还是要有一些高端产品,但仍将定位于教育领域,专注于机器人人才培养的上游,不触及大型机器人和应用型机器人行业。

 

4) 研发和教育相互促进 

从事的这个行业的关键字在于机器人本身和机器人教育,二者作为核心竞争力,同时并行发展,靠教育推动研发,靠研发支撑教育,二者缺一不可。

 

单独发展机器人教育,没有自己的核心产品,容易被机器人制造厂商牵着鼻子走,也可能产生知识产权纠纷;单独发展机器人研发,前期积累不足容易因缺乏核心竞争力而被现有公司挤压,后期自行设计产品又很容易被山寨,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脱离市场,毕竟除了工业上,机器人应用领域还比较狭窄。

 开展机器人教育活动也即是实现对机器人产品的推广,相当于在出售产品的同时又多了一层服务的包装,也因此产生一定的增值效果。

 

5) 定位为消费品 

消费品无疑具有最广阔的市场,最大的用户群体,可以说一个传统产品穿上消费品的外衣后,就已经超越了其产品的原始属性,从“脑白金”由保健品变成礼品,iPhone从手机变成社交工具,可以看出,这类产品都是通过一些手段由原来的矮穷丑转身变为了高富帅,其共同特点就是以某些区别于同类产品的特殊属性能够吸引到更多的消费者眼球,所以定位为消费品由几个原则,也是底线。

首先质量要好,至少看上去很美,很结实,这是最基本的内在品质;其次外形美观,注重工业设计,富有创意和美观,这一点对于材质的要求比较高;最后就是功能的完备性,接口方便,给人以较短的试用期即决定购买,不能今天升个级,明天打个补丁,弄个半成品出来卖。

 另外对于消费品必须辅以一定的宣传,如果能做到像小米手机这个程度,已经算是极致了,但就小米手机本身却实在不敢恭维。

 

6) 适当走创意路线 

创意在最初阶段,以及关键转型期是非常重要的。

在竞争激烈的时间段里,要想生存就是要求变,必须走创意路线,比如移动设备软件应用的发展轨迹,而且需要不断的创新;当竞争趋于缓和,经历了行业重新洗牌之后,便是靠硬实力说话了。

 

而对于稳步发展阶段则不应在创意上投入过多精力,这时候需要的是充分的实践积累,通过几个主打产品,积累资金、经验和人才,以后发展必然会遇到瓶颈,而这些积累就是为了将来能够完成战略转型,在创新路线上厚积薄发。

 创意固然重要,但太前卫的创意又可能是有害的,这与“不做行业的领导者”意思差不多,我们需要追求的是适时的创意,创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出实用主义的这个圈。

 

5. 面向对象 

所面对的对象是学龄前、小学低高年级至初中的学生,还要按年龄段进行更细致的分级,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覆盖了从刚具备科学认知能力到基本能够全面接受科学的阶段,同时又不会面临升学的压力,课余时间更加充裕;而且年龄段的孩子首先不能脱离开“玩”这个大前提,比起其他特长班,以玩为主的机器人活动必然要胜过其他特长班;另外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中很容易产生人云亦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这种滚雪球方式也可以使市场逐渐扩大。

 既然是基于教学,还是要突出学习,这样便与一些纯机械拼装的玩具区别开,也划清了与一些玩具类机器人公司的界线,避免竞争;另外可以先不参与竞赛类机器人的设计制作,一方面各类竞赛都有自己的传统,水可能较深,另一方面竞赛机器人在覆盖程度上说要稍差一些,应用比较狭窄,可能耗时耗力。

6. 未来目标分解 

我们的目标是,低成本是第一要务,低成本才能做到普及;入门简单,后面可以逐渐深入,但低成本始终贯穿于整个战略,同时把机器人作为消费品,并为为部分特殊需求人群提供专有平台,能够覆盖高、中、低不同等级的机器人教育,以敏捷的市场反应速度,最快速的推出新产品,靠有力的拳头产品,做到最大范围人群可以接受,积蓄力量,在未来能够进入高端机器人教育市场。

 

1) 初期产品 

第一款产品非常重要,能够决定今后的成败,因此必须经过周密的设计,研发团队产品做得好,给教育团队推广和竞争的压力就要小很多。

 对于第一款产品的大致定位也纠结了很长时间,遇到的问题就是低成本问题,曾一度将低成本与简陋的套件等同,但理解稍微深入后,觉得低成本更多指的是性价比,是在消费者心理价位以内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的质量。

 

总结现有机器人套件的特点和经验,构想出第一款机器人套件应该具备接口完整性和功能可扩展性,这两个特点保证了较低的方案维护成本、初级套件的价廉以及套件升级的可重用性,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机器人套件按照粗类划分主要是四部分,机械结构框架、控制器、执行机构(主要是各类电机)以及各类传感器,这里边机械结构框架和控制器应该具备最大程度的可重用性,能够支持未来升级对更多执行机构和传感器的支持。

 

机械结构的考虑上与Lego相比有所不同,Lego的积木形式是其优良传统,虽然更适于培养创造力,但对于初学者,尤其对一些基本机械结构不甚了解,也只能参照高手们已经搭建好的模型,并不能起到应有效果,而我们考虑利用最基本的平台(如四轮小车、多足等)以及一些常用机械结构,提供的是模块化组合套件,而不是零件化组合套件,这样便简化了结构设计和组装,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电子技术和原理上。

 

通过套件各模块不同的组合,可以获得不同的用途和效果,还可以与具体的应用场景相结合,从最简单的使用逐渐深入。

比如最简单的场景可能就是小车,自动停止、倒退、左转、右转,后面不断添加新功能,可以加入传感器实现避障功能、遥控装置、跟踪装置、声控装置等等,但都可以限定在一组套件和一个平台内,直到课程升级,添加新的扩展模块包。

控制器运行的程序方面,初期最好不需要学生自己接触程序编写等,而是采用一种固化的程序,通过开关选择等方式来运行不同程序,后面的产品可以增加图形化编程以及最终直接接触代码级编程。

 

控制器的CPU选型也比较重要,但一般的几十块钱(也许价格更低)的CPU足以满足要求(比如Lego用的AT91 ARM7应用也是比较广泛的),但要有接各种传感器的接口和电机驱动接口,接口形式要易于插拔。

 

2) 教学分级 

规划的教育体系和面向的对象年龄跨度比较大,所以需要按照不同阶段和不同认知程度的学生分级教学。

每个阶段都设定一定的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内容。

具体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利用基础套件教授拼装简单的机器人,从最简单机械运动开始,电机如何驱动机器人运动,传感器、控制器和驱动装置的关系,注重功能、实用展示;控制程序采用固化形式的,一些固定模板的配置文件,简单的运行方式,如调整电机转速等,实现的是一些基本的运动方式,目的就是给学生打下最基本的机器人入门基础。

 教学可以录制为系列视频,每个视频都可以有一个主题,起一些吸引人的名字,并对课程有一个总体的规划,在一定数量的课程内使学生得到一定的提升。

 

第二阶段,专业化的培训,结合一些常用的机械结构,如变速箱、齿轮组等;常用的传感器原理和使用;图形化的编程环境,图形化编程主要是在宿主机上通过图形模块形式的配置库,生成配置文件,下载到目标机器人中,使其按照配置规则运行;另外还可以加上遥控、通信等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灵活的设计和搭建自己的机器人。

 

第三阶段,通过功能更为强大的机器人平台,如一些机器人大赛的指定平台等,并可能最终引导未来机器人大赛的内容和形式,或者使学生自主创新设计出各种应用类型的机器人。

 

平台化可以囊括很多东西,甚至包括一些概念产品,可以与当前流行的电子产品相结合,如提供ipad上的图形编程环境以及与机器人的互动接口等;还可以涉及到一些控制算法等,比如设计自平衡双轮车;能够使学生深入学习一些语言编程,并且初步了解控制器结构及原理;还可以包括一些音视频等数据采集和处理,使机器人与人更为接近,在人形双足机器人方面,可以先借助友商现有产品,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器材也可以是开放性的。

3) 发展路线 

第一阶段属于规模化经营,靠产品的吸引力、宣传的感染力以及用户粘度获得较为稳定的市场,稳中需要求变,发展路线上要紧随国外先进潮流,在重要转折时期能够实现战略转型,但始终不抛弃机器人教育领域。

 虽然是自主研发机器人产品,但其实可能除了外观和基本框架,一些关键配件(如伺服电机等)仍要从外部购买,因此成本上会受到配件厂商制肘,当未来规模扩大后,可以与一些国内配件厂商形成战略伙伴,对国内机器人制造关键技术的发展也起到促进作用。

 

未来的机器人教育可以不局限于中小学生,随着机器人应用的推广,机器人未来会真正成为走进千家万户的帮助人工作的“机器”,各种专业机器人的使用方法教授也是一块重要市场,这可以形成许多细分市场,也可以关注一些边缘人群,比如从“用”的方面,正常人是大客户,那一些病人、老人或先天性不足的人群就是边缘客户、小群体,如果能够面向这些市场,本身市场规模不大,不会与友商在正面战场相遇,另一方面又可以假惺惺的以公益作为幌子,搞“陈光标式”的高调路线,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所以未来的发展战略是稳定低端、面向高端、专注细分,基本精神就在于专业。

 

7. 推广策略 

任何成功的产品背后都是三分品质,七分宣传,尤其在中国这个人口众多但缺乏不同种声音的背景下,一个产品的成功通常是靠运动式的全民博傻来创造的,风靡的电视购物经久不衰,所以消费者需要的是自己融入大多数而不被当作异类以及给自己赢得大众赞同感的理由,有效的宣传形式恰好迎合了这个需求,所以在机器人教育领域尽管我们以正义之名,但要想生存,仍不能摆脱俗套。

 

1) 互联网推广 

从互联网获取信息对大众消费者是免费的,同时对于推广方也是成本最低的宣传手段,这种低成本的方式是以开放技术为代价的,但其实对低端市场而言,并不存在所谓的核心知识产权是第一竞争力问题,品牌和服务质量才是最重要的。

 

首先是网络平台化运作,不仅仅是创立一个网站,而是一个以互动为中心,

增进交流的综合性平台,鼓励创新并给创新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平台,时刻反馈新的想法,及时评估并协助实现其想法,使双方成为一个结合体,当然这里其实主要还是针对大客户(学校和社团等),说白了也就是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的意思。

 

二是结合自主研发的产品,录制手把手的制作教学视频,重点在于通过这种最直观的方式引导机器人入门,进行网络视频推广,视频模式可以既有现场讲解,又要配以一些较为清晰的图片穿插介绍,还可以做一些动画,总之生动一点就可以了,除了在自有平台推广,还可以发布到各大知名视频网站。

据调研,国内外视频网站除了一些学校的公开课之外,还没有专门针对中小学的开放性机器人课程。

 

另外互联网的免费模式一方面可以有产品实体的微薄利润支持,另一方面可能就要靠一些机器人制造厂商的广告或协助其他合作教育单位相关课程推广来获得收益了。

 

2) 与学校和教育机构联合 

这种方式也属于低成本推广,不用自建渠道,利用庞大的传统教育体系作为平台。

困难要进入体制内不容易,但可以采取共同营利的模式,首先对于一些私立学校或机器人教育集团,然后打入公办,相信有钱赚谁何乐而不为呢。

 

首先可以在寒暑期为中小学开展教学课堂,利用一些学校的资源,如教室等资源,还可以与各高校机器人科研小组或协会合作,请一些本科生作为授课教师,给他们提供勤工俭学机会,这也是一个低运营成本的思路;还有就是与机器人教育公司合作,借此作为平台推广我们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套件。

 

教学就要讲究规模化,师资力量就是一个问题,建立教学体系首先要有一个教师培训体系,主要结合自主研发的产品提供短期培训课程。

 

其次可以出版一些多媒体或纸质教材,现有的教材很多,但是大多数都是比较乏味原理性书籍,实践性不强;另外一些要么翻译国外教材、要么直接讲乐高怎么玩的拿来主义类书籍;还有就是高校出版的所谓教材,大家也都心知肚明是几个研究生为了毕业不得已而为之,其质量也就自然可想而知了。

所以针对做过市场调研,从某个细分潜在客户团体的真正需求出发而量身定做的书并不多,而这类书籍其实并不需要太过高深的技术和出色的文采,尤其对于青少年,激发起兴趣最重要,因此抓住这一点尤为重要。

 

对于未来的中小学课堂可以有一种猜想,将来在更多的政策扶植下,作为独

立的教育机构,政府教育部门可能以委托、授权等方式,下发资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