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综合经典题附详细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16805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95.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综合经典题附详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综合经典题附详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综合经典题附详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综合经典题附详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综合经典题附详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综合经典题附详细答案.docx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综合经典题附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综合经典题附详细答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综合经典题附详细答案.docx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综合经典题附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综合经典题附详细答案

一、高中化学钠及其化合物

1.我国化学家侯德榜(下图所示)改革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如下:

(1)请写出碳酸钠的一种用途________。

(2)写出上述流程中X物质的分子式_________。

(3)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主要是设计了________(填上述流程中的编号)的循环,从沉淀池中取出沉淀的操作是_______。

(4)该流程中氨气和二氧化碳的添加顺序是:

先通氨气后通二氧化碳,请说明理由:

______。

【答案】制造肥皂、制造玻璃等CO2I过滤氨气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远远大于二氧化碳,先通入氨气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

【解析】

【详解】

(1)碳酸钠可用于制造肥皂、制造玻璃等;

(2)沉淀池析出的为碳酸氢钠,煅烧炉中加热碳酸氢钠,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则循环物质X为二氧化碳;

(3)母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NH4Cl、NH3、Na2CO3等,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应增加I的循环;固液分离方法为过滤;

(4)氨气易溶于水,二氧化碳溶解度相对较小,先通入氨气,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

2.某种含有少量氧化钠的过氧化钠试样(已知试样质量为1.560g、锥形瓶和水的质量为190.720g),利用如图装置测定混合物中Na2O2的质量分数,每隔相同时间读得电子天平的数据如下表:

(1)写出Na2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计算过氧化钠质量分数时,除了试样的质量,锥形瓶和水的质量,还必需的数据是______,不必作第6次读数的原因是______。

(3)根据上述数据,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保留2位小数)。

(4)测定上述样品(1.560g)中Na2O2质量分数的另一种方案,其操作流程如图:

①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

②需直接测定的物理量是_____。

③操作Ⅱ需要的仪器除了酒精灯,还需要_____(固定、夹持仪器除外)。

④在转移溶液时,如溶液转移不完全,则Na2O2质量分数的测定结果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2Na2O2+2H2O=4NaOH+O2↑第4次或第5次的读数第5次与第4次的读数相同,锥形瓶内质量已达恒重0.84溶解生成NaCl的质量玻璃棒、蒸发皿偏大

【解析】

【分析】

(1)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2)、(3)计算过氧化钠质量分数时,应用过氧化钠完全反应的数据,根据称量的锥形瓶+水+试样总质量变化以及还有第4次或第5次读数,计算生成氧气的质量,根据氧气的质量计算过氧化钠的质量;由表中数据可知,第4、5次读数相等,锥形瓶内的质量已达到恒重;

(4)①由流程图可知,操作Ⅰ是将样品在稀盐酸中溶解;

②操作Ⅱ是从溶液中获得的晶体为氯化钠,需直接测定氯化钠的质量;

③操作Ⅱ是从溶液中获得的晶体,蒸发浓缩、冷却结晶,需要的仪器有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

④在转移溶液时,如溶液转移不完全,烧杯内壁沾有少量的氯化钠,测定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偏低,故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

【详解】

(1)Na2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2O2+2H2O=4NaOH+O2↑;

(2)计算过氧化钠质量分数时,应用过氧化钠完全反应的数据,根据称量的锥形瓶+水+试样总质量变化计算生成氧气的质量,根据氧气的质量计算过氧化钠的质量,故需要知道试样的质量、锥形瓶+水的质量,还有第4次或第5次读数;由表中数据可知,第4、5次读数相等,锥形瓶内的质量已达到恒重,不必作第6次读数;

(3)2Na2O2+2H2O=4NaOH+O2↑,由反应方程式可知,由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反应前后质量减少,质量的变化量就是氧气的质量,即m(O2)=1.560g+190.720g-192.010=0.270g,n(O2)=

=0.0084mol,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变化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n(Na2O2)=2(O2)=0.0168mol,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

=84%;

(4)①由流程图可知,操作Ⅰ是将样品在稀盐酸中溶解;

②最终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的晶体为氯化钠,故应测定生成NaCl的质量;

③操作Ⅱ是从溶液中获得的晶体,蒸发浓缩、冷却结晶,需要的仪器有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

④在转移溶液时,如溶液转移不完全,烧杯内壁沾有少量的氯化钠,测定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偏低,由于过氧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氧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故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

3.甲、乙两同学分别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先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点燃钠,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

待钠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瓶内水面的变化情况:

(1)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实验中广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

乙同学实验中广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

,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________

A.甲同学可能使用的钠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B.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钠熄灭冷却后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C.乙同学可能没有夹紧弹簧夹,钠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D.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3)在实验室里,某同学取一小块金属钠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

将钠投入水中后,钠熔化成一个小球,根据这一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答案】2Na+O2

Na2O2ABCD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钠的熔点低

【解析】

【分析】

(1)钠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据此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即可,注意条件;

(2)A.若钠的量不足,则氧气消耗不完,造成进水量少于容器容积的量;

B.若瓶塞未塞紧,钠熄灭冷却,瓶内气体收缩,外面的空气会进入瓶内,使气体得到补充;

C.若弹簧夹未夹紧,钠燃烧时,瓶内气体膨胀,使部分气体从导管口逸出;

D.若插入燃烧匙太慢,钠燃烧时,瓶内气体膨胀,在塞紧瓶塞前,瓶内部分气体从瓶口逸出;

(3)依据钠熔化成一个小球可知反应放出热量,钠的熔点低。

【详解】

(1)钠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Na+O2

Na2O2;

(2)A.钠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导致氧气剩余,故瓶内水面上升高度达不到,选项A正确;

B.瓶塞末塞紧,钠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导致瓶内压强过大,水面上升高度达不到,选项B正确;

C.没夹紧弹簧夹,钠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导致瓶内压强减小,水面上升高度超出,选项C正确;

D.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导致瓶内压强减小,水面上升高度超出,选项D正确;

答案选ABCD;

(3)将钠投入水中后,钠熔化成一个小球,根据这一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①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②钠的熔点低。

4.

(1)向碳酸钠的浓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直到不再产生CO2气体为止,在此过程中,溶液中的碳酸氢根离子浓度的变化是___。

A.先变大后变小B.先变小后变大C.一直变小D.保持不变

(2)有含0.2molNa2CO3和含0.3molHCl的两种溶液中:

①将Na2CO3溶液逐滴加入HCl溶液中;②将HCl溶液逐滴加入Na2CO3溶液中。

①②两种操作生成的CO2之比为___。

(3)已知固体混合物A由NaHCO3、KHCO3、MgCO3、CaCO3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混合而成。

请通过计算和推理完成下列各小题:

①取A与足量的盐酸反应:

若固体混合物A的物质的量n(A)为定值,生成气体的量即为定值,则A的组成可能有___种。

若固体混合物A的质量m(A)为定值,生成气体的量为定值,则A的可能组成是(填写化学式):

___、___;___、___。

(可以不填满)

②若先将A加热,剩余固体再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且先后两次产生的气体分别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生成的沉淀均为10.0g,则混合固体A的总物质的量是___mol。

【答案】A3:

26NaHCO3MgCO3KHCO3CaCO30.2

【解析】

【分析】

(1)向碳酸钠的浓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先发生反应:

CO32-+H+=HCO3-,然后发生反应:

HCO3-+H+=H2O+CO2↑。

(2)将Na2CO3溶液逐滴加入HCl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

CO32-+2H+=H2O+CO2↑;将HCl溶液逐滴加入Na2CO3溶液中,则先发生反应:

CO32-+H+=HCO3-,然后发生反应:

HCO3-+H+=H2O+CO2↑。

(3)①若等物质的量的盐生成等量的气体,则符合A与足量的盐酸反应,若固体混合物A的物质的量n(A)为定值,生成气体的量即为定值;若等质量的盐生成等量的气体,则符合A与足量的盐酸反应,若固体混合物A的质量m(A)为定值,生成气体的量为定值。

②根据原子守恒计算。

【详解】

(1)向碳酸钠的浓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直到不再产生CO2气体为止,在此过程中,先发生反应:

CO32-+H+=HCO3-,然后发生反应:

HCO3-+H+=H2O+CO2↑,所以溶液中的碳酸氢根离子浓度的变化是先变大后变小,故选A。

(2)有含0.2molNa2CO3和含0.3molHCl的两种溶液中:

①将Na2CO3溶液逐滴加入HCl溶液中,发生反应CO32-+2H+=H2O+CO2↑,Na2CO3是过量的,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根据HCl的量计算为0.15mol;②将HCl溶液逐滴加入Na2CO3溶液中,先发生反应:

CO32-+H+=HCO3-,0.2molCO32-消耗0.2molHCl,剩余0.1molHCl,生成0.2molHCO3-,再发生反应:

HCO3-+H+=H2O+CO2↑,剩余的0.1molH+消耗了0.1molHCO3-,生成了0.1molCO2。

所以①②两种操作生成的CO2之比为0.15:

0.1=3:

2。

(3)①若等物质的量的盐生成等量的气体,则符合A与足量的盐酸反应,若固体混合物A的物质的量n(A)为定值,生成气体的量即为定值。

四种碳酸盐物质的量相等时,生成的气体的量都相等,四种盐有6种组合;若等质量的盐生成等量的气体,则符合A与足量的盐酸反应,若固体混合物A的质量m(A)为定值,生成气体的量为定值。

NaHCO3和MgCO3的摩尔质量相等,当两者质量相等时,和足量盐酸反应,能生成等量的气体,KHCO3和CaCO3的摩尔质量也相等,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6,NaHCO3和MgCO3,KHCO3和CaCO3。

②CO2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生成的沉淀均为10.0g,即0.1mol,根据碳守恒,生成的CO2即为0.1mol。

先将A加热,剩余固体再与足量的盐酸反应,A中的碳元素均转化成CO2,所以A中的碳元素为0.2mol,则固体A的总物质的量是0.2mol。

5.Ⅰ.

(1)用锌片,铜片连接后浸入稀硫酸溶液中,构成了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锌片的质量减少了3.25g,铜表面析出了氢气________L(标准状况下),导线中通过________mol电子。

(2)将agNa投入到bgD2O(足量)中,反应后所得溶液的密度为dg/cm3,则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

Ⅱ.将气体A、B置于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3A(g)+B(g)⇌2C(g)+2D(g)。

反应进行到10s末时,测得A的物质的量为1.8mol,B的物质的量为0.6mol,C的物质的量为0.8mol,则:

(1)用C表示10s内正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

(2)反应前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

(3)10s末,生成物D的浓度为________。

【答案】1.120.1

mol/L0.04mol•L-1•s-11.5mol•L-10.4mol•L-1

【解析】

【分析】

【详解】

Ⅰ.

(1)用锌片、铜片连接后浸入稀硫酸溶液中,构成了原电池,锌为负极,电极反应为:

Zn-2e-=Zn2+,铜为正极,电极反应为2H++2e-=H2↑,锌片的质量减少了3.25克,则物质的量为

=0.05mol,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n(e-)=2n(Zn)=2n(H2)=2×0.05mol=0.1mol,则V(H2)=0.05mol×22.4L/mol=1.12L,故答案为:

1.12;0.1;

(2)将agNa投入到bgD2O(足量)中,发生2Na+2D2O=2NaOD+D2↑,agNa的物质的量为

=

mol,生成的氢氧化钠为

mol,D2的物质的量为

mol,质量为

mol×4g/mol=

g,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ag+bg-

g=(a+b-

)g,溶液的体积为

=

cm3,则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c=

=

=

mol/L,故答案为:

mol/L;

Ⅱ.

(1)v(C)=

=0.04mol•L-1•s-1,故答案为:

0.04mol•L-1•s-1;

(2)3A(g)+B(g)⇌2C(g)+2D(g)。

反应进行到10s末时,测得A的物质的量为1.8mol,C的物质的量为0.8mol,则反应的A为1.2mol,反应前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1.5mol•L-1,故答案为:

1.5mol•L-1;

(3)3A(g)+B(g)⇌2C(g)+2D(g)。

反应进行到10s末时,测得C的物质的量为0.8mol,则生成的D为0.8mol,10s末,生成物D的浓度为

=0.4mol•L-1,故答案为:

0.4mol•L-1 。

【点睛】

本题的难点为I.

(2),要注意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的计算,同时注意c=

中V的单位是“L”。

6.某化学小组进行Na2O2与水反应的实验,如下图所示,该小组对试管c中红色褪去的原因进行探究。

(1)Na2O2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

__________;请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查阅资料:

①当NaOH溶液pH≥13时,可以使酚酞由红色褪为无色;

②Na2O2与水反应分两步进行:

Na2O2+H2O="NaOH"+H2O22H2O2=2H2O+O2↑

(2)请设计实验验证Na2O2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有H2O2残留:

取少量b溶液于试管中,____________,证明溶液中有H2O2残留。

(3)结合资料,该小组同学针c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提出以下假设: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溶液中H2O2破坏酚酞的结构;

③NaOH和H2O2共同作用结果。

(4)该小组同学测出c中溶液的pH为14,认为还不能排除假设②、③,于是又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成下表空白处:

实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1

向少量H2O2中滴加2滴酚酞,放置一段时间,再加入NaOH溶液至pH=12

加入NaOH后,无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①___________

2

向少量NaOH溶液(pH=14)中滴加2滴酚酞;再加适量稀盐酸至溶液pH=12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加盐酸后,又出现红色,且不褪色

3

向Na2O2与水反应后的溶液(pH=14)中滴加2滴酚酞;再加适量稀盐酸至溶液pH=12……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pH大于13时,NaOH使变红的溶液褪色;pH在8~13时,NaOH和H2O2共同作用使溶液褪色

 

(5)某同学按取(4)中述实验2褪色后的溶液,加水稀释至pH=12,没有观察到溶液变红。

该同学推测实验2加盐酸后溶液变红还可能与温度有关,请写出理由:

___________。

【答案】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2Na2O2+2H2O=4NaOH+O2↑加入少量MnO2粉末,产生大量气泡,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溶液中NaOH浓度较大,pH≥13仅H2O2不能破坏酚酞结构,酚酞褪色是H2O2和NaOH共同作用结果(或假设②不正确,假设③正确)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加入稀盐酸,会因发生中和反应而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

【解析】

【详解】

(1)Na2O2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2)证明过氧化氢的存在,利用其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气来判断。

操作步骤是加入少量MnO2粉末,产生大量气泡,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3)当NaOH溶液pH≥13时,可以使酚酞由红色褪为无色;所以①的假设是溶液中NaOH浓度较大,pH≥13;

(4)实验1的现象说明①仅H2O2不能破坏酚酞结构,酚酞褪色是H2O2和NaOH共同作用结果;

实验3的结论说明Na2O2与水反应后的溶液(pH=14>13),所以滴加2滴酚酞先变红后褪色;加入盐酸使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又出现红色,pH在8~13时,NaOH和H2O2共同作用使溶液褪色,所以最终溶液褪色。

(5)加水稀释不变红,加盐酸后变红,因为加盐酸后发生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体系温度升高,溶液红色出现。

7.①盐酸、②铁、③碳酸氢钠、④二氧化硅是常见的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4种物质中属于盐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______。

(2)写出盐酸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

(3)写出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4)碳酸氢钠可治疗胃酸(0.2%~0.4%的盐酸)过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等物质的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足量盐酸反应时生成CO2的量,前者_______后者(填“>”、“<”或“=”)。

(5)氯碱工业是以电解饱和食盐水为基础的基本化学工业。

电解饱和食盐水的产物中一种是所有气体中密度最小的气体、一种是黄绿色气体和一种易溶、易电离的碱,则电解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答案】③①HCl=H++Cl-SiO2+2NaOH=Na2SiO3+H2OHCO3-+H+=H2O+CO2↑=2NaCl+2H2O

2NaOH+H2↑+Cl2↑

【解析】

【分析】

(1)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2)盐酸是强酸,完全电离产生氢离子和氯离子;

(3)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4)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根据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书写;二者都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结合方程式判断;

(5)根据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电解原理,阴极产生氢气和氢氧化钠,阳极产生氯气,写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电解方程式。

【详解】

(1)①盐酸属于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②铁是单质③碳酸氢钠是盐④二氧化硅是氧化物;故答案为:

③;①;

(2)盐酸是强酸,完全电离产生氢离子和氯离子,方程式为:

HCl=H++Cl-,故答案为:

HCl=H++Cl-;

(3)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了硅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SiO2+2NaOH=Na2SiO3+H2O,故答案为:

SiO2+2NaOH=Na2SiO3+H2O;

(4)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HCO3-+H+=H2O+CO2↑;碳酸氢钠与足量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HCO3+HCl=NaCl+H2O+CO2↑,碳酸钠与足量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由以上两个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HCl反应,产生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1;故答案为:

HCO3-+H+=H2O+CO2↑;=;

(5)通电后阴极氢离子放电,阴极产生氢气和氢氧化钠,阳极上氯离子放电产生氯气,电解反应方程式:

2NaCl+2H2O

2NaOH+H2↑+Cl2↑;故答案为:

2NaCl+2H2O

2NaOH+H2↑+Cl2↑。

8.在下图装置中,加热试管内的白色固体A(A的焰色反应为黄色),生成白色固体B并放出气体C和D,这些气体通过甲瓶的浓硫酸后,C被吸收;D进入乙瓶跟另一淡黄色固体E反应生成白色固体B和气体F;丙瓶中的NaOH溶液用来吸收剩余的气体D。

(1)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B_______;C________;D______;E_______;F___________。

(2)写出试管中及丙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等物质的量A、B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________(填“一样多”、“前者多”、“后者多”)。

【答案】NaHCO3Na2CO3H2OCO2Na2O2O22NaHCO3

Na2CO3+H2O+CO2↑CO2+2NaOH==Na2CO3+H2O一样多

【解析】

【分析】

加热白色固体A(A灼烧时火焰为黄色)生成白色固体B,并放出气体C和D,则A、B含有Na元素,气体D与淡黄色固体E反应,生成固体B和气体F,应是Na2O2与CO2反应生成Na2CO3与O2,可推知D为CO2,E为Na2O2,B为Na2CO3,F为O2,故A为NaHCO3,C为水蒸气,据以上分析解答。

【详解】

加热白色固体A(A灼烧时火焰为黄色)生成白色固体B,并放出气体C和D,则A、B含有Na元素,气体D与淡黄色固体E反应,生成固体B和气体F,应是Na2O2与CO2反应生成Na2CO3与O2,可推知D为CO2,E为Na2O2,B为Na2CO3,F为O2,故A为NaHCO3,C为水蒸气,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是NaHCO3,B是Na2CO3,C是H2O,D是CO2,E是Na2O2,F是O2;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试管中及丙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NaHCO3

Na2CO3+H2O+CO2↑、CO2+2NaOH==Na2CO3+H2O;

(3)等物质的量A、B中碳原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一样多。

9.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某Na2CO3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进行了以下实验。

请你参与并完成对有关问题的解答:

(1)甲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CO2的质量。

实验时稀硫酸是与样品中的__________(填“Na2CO3”或“NaCl”)发生反应,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洗气瓶c中盛装的是浓硫酸,此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

(2)乙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取一定质量的样品(mg)和足量稀硫酸反应进行实验,完成样品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测定。

①实验前,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先打开活塞a,由b注入水至其下端玻璃管中形成一段水柱,再将针筒活塞向内推压,若b下端玻璃管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在实验完成时,能直接测得的数据是CO2的______(填“体积”或“质量”)。

(3)丙同学用下图所示方法和步骤进行实验:

①操作Ⅰ涉及的实验名称有:

__________、洗涤;操作Ⅱ涉及的实验名称有干燥、__________。

②丙同学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