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型发展西部地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3188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通过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型发展西部地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如何通过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型发展西部地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如何通过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型发展西部地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如何通过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型发展西部地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如何通过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型发展西部地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通过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型发展西部地区.docx

《如何通过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型发展西部地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通过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型发展西部地区.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通过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型发展西部地区.docx

如何通过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型发展西部地区

2011级1135教学班毛概论文

如何通过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型发展西部地区

作者姓名:

尹文琦20111135003

王凯弟20111135018

指导教师曹舒璇

中国·重庆

二〇一三年一月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在贯彻“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下,西部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有所提高,本地区人民的物质生活有明显的改善,同时西部地区的发展也推动了其他地区的发展。

但是西部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仍然很显著。

所以西部地区要缩小乃至消除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差别,加快发展,就必须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用资源开发的新观念去认识资源,发挥优势,实施资源转换模式,确立正确的资源开发战略原则。

论文关键词:

西部地区  资源优势   经济优势  转化 经济发展开发

ABSTRACT

Sincethereformandopenness,withthestrategyofexploringthewest,thewesternareaofthecomprehensivestrengthhaveimproved,residentsofthisarealivingahigherqualitylife.Atthesametime,thedevelopmentofwestrnareagiveaboosttootherarea.However,thedistinctionbetweeneastrnandwestrnareaisstilldramaticallyconspicuous.So,ifwestrnareaiswillingtonarrow,eventoeliminate,thedifferences,developatahighspeed,itmustconverttheadvantageofresourcesintotheadvantageofeconomy,haveaknowledgeofresourcewithnewconcept,bringintofulladvantages,setupthenewproperprincipleofexploitingresources.

 

Keywords:

Westrnarearesourceadvantageeconomyadvantageconverteconomicdevelopmentexploit

.西部地区概况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内蒙古等十二个省、市和自治区。

其土地面积53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6%;目前有人口约2.78亿,占全国人口的22.99%。

西部地区疆域辽阔,人口稀少,是我国经济欠发达、需要加强开发的地区。

全国尚未实现温饱的贫困人口大部分分别于该地区,它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

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特别丰富。

其水能蕴藏总量占全国的82.5%,已开发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7%,但开发利用尚不足1%。

其矿产资源的储量十分可观。

依据已探明储量,西部地区的煤炭占全国的36%,石油占12%,天然气占53%。

全国已探明的140多种矿产资源中,西部地区就有120多种,一些稀有金属的储量名列全国乃至世界的前茅。

、西部地区近年来发展现状及趋势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存在不容忽视问题,一是城乡居民整体生活水平较大,与东部在拉大。

2011年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为全国平均水平38.8%。

二是西部地区地方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不断提高,但是地方财政收支缺口依然比较大。

三是生态环境脆弱瓶颈制约依然很严重。

四是西部地区科技支撑能力不足,经济转型路任重而道远。

西部地区省地域经济综合力普遍提升,但是各省之间的实力差距仍然很明显,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对各城市竞争态势做一个评价分析,发现从静态来看四川省经济发展综合力最强,综合竞争力排在西部第一位,内蒙古、陕西、重庆综合实力较强,分别排在第二、第三、第四位。

新疆、云南、广西是一般,分别排在第五、六、七,甘肃、宁夏、青海、贵州综合实力比较弱。

动态来看,发展态势最好的是重庆排在第一,广西、陕西、四川、内蒙比较发展好,排在二三四五位,宁夏、贵州云南在中等水平,甘肃青海比较落后。

.加快西部发展的重要意义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跨世纪宏观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对于推进全国的改革和发展,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西部发展,有利于增强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协调地区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中、西部各地区经济全方位增长,在经济增长速度、经济总量扩张模式、经济结构转变升级和人民生活提高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成就。

近十年来,由于政府宏观政策适度倾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明显提高。

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东西部的经济差距正在扩大。

加快西部发展,有利于充分利用西部资源优势,实现东西部合理分工、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我国西部十省市区地域辽阔,土地面积占全国57%,草原面积55.9%,森林面积36%,而人口只占全国1/4。

全地区未开发土地达8亿亩,开发潜力极大。

西部地区,钛、铜、汞、铅、锌等30多种矿产储量居全国第一,煤的贮量占全国38.6%,石油贮量占全国41%,铁的贮量占全国46.8%,水能资源贮量占全国82.3%,人均占有量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

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潜在优势没能转换为现优势,这不仅影响了本地区经济发展,也降低了全国经济发展的速度。

加快西部发展,可以促进各种资源合理配置和流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推动力量。

因此,为了发挥西部地区的优势,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地区合理分工,增强国家经济发展后劲,加快西部发展十分必要。

加快西部发展,有利于提高西部地区居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

当前,西部城乡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极大。

西部大开发,必然提高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增加本地区城乡居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为改善居民物质文化生活创造条件。

加快西部发展,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政治意义。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西部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经济发展是社会稳定、政治团结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物质基础。

加快西部发展,提高经济发展速度,生活富裕了,无疑有助于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大团结,进而从根本上维护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

.发展西部的具体观念与措施:

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西部经济落后地区,要缩小乃至消除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唯一的选择只能是不断加快自身发展步伐,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所以,当前的关键是要走好第一步,即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顺利转化。

所谓资源转换模式,就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

这种模式的基本要求:

一是要有比较丰富的资源,二是生产力水平比较低。

.观念:

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顺利转化,必须用资源开发的新观念去认识资源。

所谓正确地认识资源,就是不能就资源谈资源,要从开发利用的角度去认识资源。

以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认识资源,就是要在对资源的基本情况进行普遍调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综合与科学分析,从而得出各种资源的数量与品质、开发条件要求的高与低、市场前景的好与坏、投入与产出比率的大与小等等符合实际的结论。

因此,我认为主要的新观念是:

1.因地制宜的新观念。

选择某一种资源、某一种利用方式,按照过去“因地制宜”的观念,只要本地需要,而又不违背本地的资源条件、环境条件、人力条件等,都可以被称为“因地制宜”而“上马大干”。

因地制宜,《辞海》的解释是:

“依据各地区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宜的措施。

谓能考虑当地需要,定出变通办法而不拘泥。

”其实,在这里需要是第一位的,条件是次要的。

即使违背条件也是可以的。

因为,不用拘泥而可以变通,“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所以才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奇迹”,才有“全民大办钢铁”、“全国人民学大寨”的事情发生。

但是,这种只顾当地的所谓需要,而不计成本的“因地制宜”,并非经济学意义上的,它只有对于一个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区域才是合理的,也只有在计划经济下才能得到实施的。

 

从经济学意义上看,因地制宜是指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各个地区经济是通过市场交换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一个地区的发达或落后,是与它经济优势的发挥程度相关联的。

因此,资源富集的西部经济落后地区,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树立起因地制宜的新观念,决不能把眼光只放在本地区的自给自足上,而应放在是否有市场前景、有竞争力、有效益上。

仅仅根据自己的资源来“制宜”,即使对本地是“宜”的,因没有比较优势,也并一定是适宜的。

因地制宜只有与“因时制宜”、“因市(场)制宜”、“因效益制宜”结合起来,才是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因地制宜。

所以,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的资源开发,不能在封闭区域中,自我美化、优化,自我“制宜”,而应该放在更大的区域空间上进行优化、筛选、排序,选准开发方向和利用方式,把握好开发时机,确定合理规模,明确市场流向,真正使资源变成产品,产品变成商品,商品变成名品,商品和名品又能在合理的周期内变成新的开发资金、开发效益,这样,才能打破资源开发长期存在的资本密集、资金回收率低、周期长、投资多、效益低的旧圈子,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2.资源优势的新认识。

资源不等于资源优势,拥有资源并不等于拥有资源优势。

比如煤矿许多地方都有,而有的地方的煤矿却没有开采价值,因此对于这些地方来说拥有资源,但并没有资源优势。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却一直把资源当成资源优势。

如果把资源混同于资源优势,就会造成资源开发的盲目性,各地乱挖乱砍的事屡禁不止,其认识根源就在于此。

结果必然是浪费资源、“劳命伤财”。

所以,确立资源优势的新认识,对科学地开发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资源优势,虽然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一致的定义,但在传统的资源评价中,一般将有一定储藏量、品质较为优良、开发价值较大以及较有特色的资源或若干资源集合,称为该地区的资源优势。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资源优势是一个综合概念。

资源是否具有优势,以及优势的大小,必须按资源的总量(包括在全世界、全国或区域内的比重、排位)、储量规模(是否适宜规模开发,如水电站的装机、单个煤矿的产量等)、资源的质量(优、良、中、劣等级)、资源配套条件(区域内或邻近区是否有与该资源开发配套的其他资源)、资源开发难度(矿体埋藏深度、地质条件、区位、交通状况等)、资源开发成本(如运输、水资源代价等)、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是否对环境造成破坏性)、资源的市场容量(即资源开发后是否有客户需求)、资源开发技术条件(即开发的技术是否成熟)、资源的不可代替性和对国民经济贡献率的大小,等等。

因此在确定开发前,必须对本区域的资源状况进行深入详细、科学的综合分析,并根据优势的大少,对开发的得失做出正确的综合评价,列出开发的排序,制定科学的开发方案,做好资金、人才、技术等的准备,搞好市场调查,选择好开发时机,切忌盲目乐观,一哄而上。

 

  3.开发与环境的新思考。

由于受科技进步的制约,人们认识的局限,人类在资源开发的初期总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我国是一个贫穷落后、人口众多的国家,由于生产力水平低,物资严重匮乏,受吃饭问题的压力和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在过去的资源开发中,基本上不考虑对环境的影响,更不可能把环境的代价计入开发成本。

 

  因此,也才造成了今天生态环境的如此恶化。

当今,环境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已在全球深入人心,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遵循的新的发展观。

我国党和政府也把加强生态建设,遏制生态恶化,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作为重大战略部署在全国实施。

资源开发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主要有:

一是从环境中提取资源,破坏(或改变)了环境原有的结构和功能,有可能引起资源本身的耗竭(对不可更新资源来说),引起环境朝逆向方向演化;二是资源开发后在加工成产品的过程中,产生出“三废”污染物质,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因此,资源开发不得不在与环境破坏的代价中,求得协调、平衡,不得不考虑环境的制约和开发后对环境的补偿,否则有可能得不偿失。

 

  西部经济落后地区是资源富集区,也是我国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的发源地。

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必将对下游各相关地区造成严重损失破坏,这是已经被证明了的事实。

所以,西部经济落后地区在资源开发中,加强和提高环保意识,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尤其具有特殊的意义。

 

  4.资源开与发的新观念。

在过去的长时间中,我们对资源开发的认识十分不全面,在开发中实际上只重视“开”,不重视“发”,关心的只是资源能不能开,而对开之后能不能“发”,则不够关心,或者说考虑得不多。

因此,资源开发不关心市场,不重视成本核算,不重视从资源内涵和深层次上提高附加值等现象普遍存在。

我们不否认新开项目是必需的,但不是唯一的,并且在某些情况下,不一定是主要的。

当代的资源开发,要真正做到既开又发,为发而开,开之必发,则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十分重视资源开发的成本,重视资源开发的技术投入,尽可能以较少的资金投入取得较大的开发成果,以较少的资源消耗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因此,西部经济落后地区必须把合理使用、节约和保护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综合利用水平,作为资源开发的重点。

在今后的西部大开发中,不仅要积极上新项目,设新点、建新矿山、辟新区,而且更要在现有工矿企业中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改组、改造,努力提高现代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为实现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创造条件。

二、实现资源优势向 经济 优势的顺利转化,要确立正确的资源开发战略原则 

  

.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具体措施:

  1.资源开发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1)有的资源虽然丰富,但其产品在目前的国内外市场上已经饱和。

因此,这类资源即使开发出来,由于市场容量有限,也不大可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可以不必急于开发或大规模开发。

(2)有的资源虽然丰富、品质也优良,也具备了开发条件,但因为目前的开发成本太高,与其开发不如利用市场资源,将本地资源暂时保存。

(3)对目前开发条件不成熟,利用水平低,且破坏大、浪费大的资源,应重点放在开发技术的研究上,切忌匆忙上马乱开发。

(4)对生态环境造成恶劣影响的资源开发应十分慎重,例如乡镇企业办的各种小型矿山和私人小煤窑,由于开发条件差、资源的回采率低,对环境和自然生态的破坏严重,不宜支持。

不具环境保护能力的企业和产业,应严格控制。

 

  2.坚持市场导向定开发。

在市场经济下,人们开发资源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实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资源开发决不能先开发后找市场,而是要找到市场再开发,或是一边开发、一边拓展市场。

因此,必须坚持市场导向决定资源开发,也就是说要由市场定位决定产品定位,决定资源开发的方向、种类、规模、利用方式等等。

所谓市场定位,就是要全面考虑市场需求,坚持以需定产。

考察市场需求,要做到把静态市场与动态市场相结合,本地市场与外地(国际)市场相结合,初级产品需求与深加工产品需求相结合,当前需求与远期需求相结合等,切忌片面性、盲目性。

 

  3.资源开发集约化。

资源开发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必由之路。

粗放经营的特点是技术加工层次低,经营规模小,从而造成消耗大、浪费大、质量低、效益低。

要提高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的资源开发水平,必须逐步走集约发展道路。

 

  特别是对生物资源的开发,要摆脱靠天吃饭、野放散养、分散经营、零敲碎打的局面,应大力发展人工规模经营,建立规模基地和商品基地。

乡镇企业也应逐步以专业村为发展方向,并提倡跨村、跨乡、跨县的联合(可以通过集资、股份形式等创办),尽可能一开始就形成一定的规模。

某些山区,农户分散,难以成片发展专业化生产,应采用农产种植、企业收购(以合同形成)、集体加工方式,不应再鼓励一户一灶、村村冒烟、遍地开花的经营形式。

总之,资源开发应与基地建设相结合,大范围优势资源,以大型企业和商品基地为依托;分散资源(如土特产、农产品、中药材等)则应形成区域集中优势,分散种植,集中管理,规模加工,形成拳头。

 

  4.资源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并举。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资源开发的前提。

因此,不能就资源开发论资源开发,不能就一种资源闭门搞开发,应将资源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与城镇建设相配套,并以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源开发,以资源开发带动基础设施建设。

这样才能使资源开发与市场沟通,减少资源开发后的积压、损失,尽量缩短产品变商品的周期。

其次。

基础设施的配套,能使资源与全省、全国乃至全球联网,参与更广泛的市场竞争,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

再次,资源与基础设施配套,才能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界的信息、技术、资金、人才,为资源的深加工和扩大再生产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四,通过资源开发带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才能逐步改变落后面貌,真正起到资源开发导向带动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目的。

特别是对许多运输量大的资源开发,铁路、公路、管道及生活基础设施建设,都应同步或提前进行。

西部经济落后地区之所以落后,重要原因就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基础设施差、投资环境不好、综合竞争力低等,从而使资源优势难以转变为经济优势。

要改变这一局面,最大的问题是资金严重匮乏。

因此,在争取中央政府支持的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适度负债,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适应资源开发的需要,为加快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5.资源要走科技开发道路。

资源开发导向与技术导向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一条鸿沟。

我们说实施以资源转换型模式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战略,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现实的经济优势,是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并非是说在资源开发利用中就不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

相反,西部经济落后地区只有坚持资源的科技开发,才能为今后步入技术导向型的发展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最终实现经济的腾飞。

现代自然资源的开发,技术是手段,又是催化剂、加速器、增值剂。

科技对资源开发的投入,是建立资源集约型产业体系的关键,既能提高开发速度,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提高效益,更可以创立名牌,增强竞争力。

 

  6.坚持资源开发名牌战略。

在现代市场经济下,产业和产品的发展已经经过生产者生产什么,消费者就消费什么的“短缺经济”阶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市场需求已成为生产者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导向仪”。

在这种形势下,同一产品很难被独家所垄断,而多种同类(或同种)性质的产品同时出现于同一市场进行竞争则是普遍现象。

 

  因此,谁的产品价格低、质量优、花色品种多、规格齐全,谁就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成为知名品牌,从而占领较大的市场份额,取得可喜的经济效益。

开发特色产品,创名牌,已成为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一种重要战略手段。

因此,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的资源开发必须走名牌战略之路。

参考文献

[1]秦大河.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评估,综合卷,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评估综合报告[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2.29-76.

[2]李东英.西部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水刊,2003,A刊:

48-52.

[3]XuXuemei,WangYan.Theeconomicanalysisoftheimpulseoneconomicgrowingfromtheurbanization[J].UrbanStudy,2004,2:

48—52.[徐雪梅,王燕.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分

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4,2:

48-52.]

[4]GuChaolin.RelationsbetweenChina’surbanizationand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sincethereformandopeningup[J].HumanGeography.2004,19

(2):

1-5.[顾朝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J].人文地理,2004,19

(2):

1-5]

[5]《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2009年8月20日.

[6]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徐璋勇《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