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05185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docx

《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docx

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

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

【实验目的】能借助简单的器材对食物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兴趣。

【实验材料】碘酒、米饭、滴管、白纸、酒精灯、碟子、花生、瘦肉。

【实验步骤】

1、把少量的米饭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现米饭变成蓝黑色。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发现白纸上留下了油迹。

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头发或羽毛的气味

【实验现象】米饭变蓝,花生在纸张上留下油迹。

【实验结论】

脂肪、淀粉、蛋白质含在不同的食物中

【注意事项】

1、使用酒精灯时注意安全,避免烧伤。

2、熄灭酒精灯时一定要把灯帽盖两次。

【整理器材】废物放入废物桶,仪器整理归位

面粉变蓝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面粉中含有淀粉。

【实验材料】碘酒、面粉、小碗、筷子、盘子、开水。

【实验步骤】

1、把少许面粉放在小碗里,加一点水用筷子搅拌。

2、再倒上开水,继续搅拌。

3、待冷却后,取一点放在盘子里,再滴上几滴碘酒。

4、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面粉变成蓝色。

【实验结论】面粉中含有淀粉。

【注意事项】

1、注意桌面卫生,防止面门飞溅。

2、倒热水时避免烫伤。

【整理器材】废水废物入桶,仪器有序归位

提取面粉中的蛋白质

【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面粉中不仅有淀粉,还有蛋白质。

【实验材料】面粉适量(可让学生自备)、粗布一块、面盆、水。

【实验步骤】

1、把面粉放入面盆内,加入适量的水,把面粉和成面团。

2、双手揉搓面粉约10分钟。

3、用粗布将面团包起来,浸在水中不断揉搓,观察发现有白色面粉末,从布中渗出。

4、待布中不再往外渗面粉末,打开粗布,观察剩余物的形状。

【实验现象】布中剩余物粘性很强。

(俗称面筋)。

【实验结论】面粉中含有蛋白质。

【注意事项】

1、和的面团不要太稀。

2、面筋不要粘在衣服上,更不要相互之间嬉戏。

【整理器材】废物入桶,刷净器皿。

溶解试验

【实验目的】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征,理解溶解的定义

【实验材料】三个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高锰酸钾、沙子。

【实验步骤】

1、先在三个烧杯中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分别取适量的食盐、高锰酸钾、沙子,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按顺时针方向搅拌。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再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看不见了,沙子在水中没有变化。

【实验结论】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溶解。

【注意事项】

1、实验前沙子一定要在水中淘洗干净,以免影响实验效果。

2、搅拌时,玻璃杯不要碰杯壁。

【整理器材】把水倒掉,将烧杯清洗干净,把仪器整理好。

不同材料的溶解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对比,判断不同材料在水中是否溶解。

【实验材料】烧杯(根据材料种类准备)、玻璃棒、面碱、面粉、食用油、粉笔末、洗衣粉、黏土、木屑。

【实验步骤】

1、先在烧杯中分别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取适量的面碱、面粉、食用油、粉笔末、洗衣粉、黏土、木屑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按顺时针方向分别搅拌。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面碱、洗衣粉能在水中溶解,其它不能在水中溶解。

【实验结论】有的物体在水中能溶解,有的物体在水中不能溶解。

【注意事项】

1、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壁。

2、物品取量要适宜。

【整理器材】废物入桶,烧杯洗净,仪器整理归位。

物体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实验目的】能够通过对比实验,探究加快溶解的方法。

【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药匙、水果糖(生自备)、小锤、冷水、热水。

【实验步骤】

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将两块同样的水果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观察现象。

2、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将两块同样的水果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现象。

3、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导入等量的冷水,取两块同样的水果糖,将其中的一块研成粉末,然后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搅拌的烧杯中糖块溶解得快;热水中的糖块溶解得快;研成粉末的糖块溶解得快。

【实验结论】搅拌可以加快溶解,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把物体研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

【注意事项】

1、所放入的水一定要等量。

2、搅拌时一定要均匀用力,玻璃棒不要碰触杯壁。

3、研成粉末时要注意安全,不要被小锤砸伤。

【整理器材】废物入桶,仪器归位,桌面整理如初

沉淀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沉淀是净化水的一种方法。

【实验材料】烧杯两个、玻璃棒两根、明矾、浑浊水。

【实验步骤】

1、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大半杯浑浊的水。

2、用药匙取适量的明矾放入其中一个烧杯中,同时搅拌两个烧杯中的浑浊水。

3、然后静置约五分钟,观察两杯水变清的速度有什麽不同。

【实验现象】两杯水都沉淀,加明矾的水中的杂质沉淀得快。

【实验结论】沉淀有分离水中不溶解杂质的作用,明矾可以加快沉淀。

【注意事项】加入明矾的量教师课前一定要试验好。

【整理器材】废水废物入桶,其他仪器整理好

过滤试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过滤也是净化水的一种方法。

【实验材料】铁架台(含漏斗架)、玻璃棒、漏斗、烧杯、滤纸、待过虑的水和纯净水。

【实验步骤】

1、将烧杯放在铁架台底座上,再将漏斗放入漏斗架,调节高度和位置,使漏斗颈下口直面贴在烧杯壁上。

2、将滤纸对折两次成四层,打开,使其一边三层,一边一层,成漏斗状。

3、将滤纸放入漏斗内,使滤纸上边略低于漏斗口,用纯净水浸湿,再用手按一按,使滤纸紧贴在漏斗壁上。

4、将玻璃棒斜放在漏斗内,(约45度)。

下端轻轻抵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5、将带待滤的水用烧杯沿着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内,水不要没过滤纸的上边沿,

6、观察比较过滤前后的水有什麽不同。

【实验现象】浑浊的水过滤后变清,滤纸上留下了细小的杂质。

【实验结论】用过滤的方法能除去水中不溶解的细小杂质,使水变清。

【注意事项】

1、过滤用的混浊水必须是经过沉淀后的沉淀水。

2、玻璃棒的倾斜度一定要规范。

3、倒水的速度不要太快。

【整理器材】

根的吸水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根有吸水作用。

【实验材料】一株完整的香菜(或芹菜)、大试管、花生油、滴管、水记号笔。

【实验步骤】

1、在大试管中加入约一半的水。

2、把完整的香菜放入大试管中。

3、用滴管在大试管里滴入几滴花生油,防止水分蒸发,同时固定好植物,并在杯壁水面处做标记。

4、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试管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大试管中的水面会逐渐下降。

【实验结论】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注意事项】

1、所选取的植物因器材的大小而定。

2、观察时间必须经过5—10小时(时间再长一些更好)。

【整理器材】废物废水入桶,保持桌面整洁

分离叶绿素

【实验目的】掌握分离叶绿素的方法

【实验材料】烧杯、锥形瓶、新鲜的绿叶、酒精、三脚架、石棉网、棉絮、酒精灯、火柴、热水。

【实验步骤】

1、把采集的新鲜绿叶放入锥形瓶中,再加入酒精到淹没叶为止,用棉絮把锥形瓶瓶口塞住。

2、把锥形瓶放入大烧杯中,在大烧杯中倒入热水。

3、在三脚架上放好石棉网,把大烧杯放在石棉网上面,点燃石棉网下面的酒精灯,进行加热。

4、过一会儿,观察有什麽现象发生。

【实验现象】酒精颜色变绿,叶子变黄。

【实验结论】将绿叶放在酒精中煮,能除去叶绿素。

【注意事项】

1、倒酒精时要避免外溢,以免危险。

2、熄灭酒精灯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烧伤。

【整理器材】废物废水入桶,仪器进行有序整理并归

茎输导水分的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知道茎有输导水分的作用。

【实验材料】芹菜、水、滴入几滴红墨水的水、锥形瓶、小刀。

【实验步骤】

1、剪取一段带叶的芹菜梗。

2、把芹菜梗插入装有红墨水的锥形瓶里。

3、将插好芹菜梗的锥形瓶放在较强的阳光下照射,使叶面迅速蒸发水分。

4、当看到叶脉发红时,从瓶里取出菜梗,用清水冲洗,再用小刀切开观察。

【实验现象】茎内导管被染红。

【实验结论】茎由输送水分的作用

【注意事项】注意安全,不要被小刀划破手。

【整理器材】

热气球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重量变轻,会上升。

【实验材料】塑料袋、木块、瓷盘、酒精、火柴。

【实验步骤】

1、将瓷盘放在木块上,往瓷盘里倒入适量的酒精。

2、将塑料袋展开,罩在木块上方。

3、点燃磁盘中的酒精。

4、过一会儿,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塑料袋充满气,膨胀变鼓,然后上升。

【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变轻,热空气会上升。

【注意事项】

1、塑料袋不能漏气。

2、塑料袋和磁盘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烧坏塑料袋。

3、熄灭酒精灯时不要用嘴吹,要用铁片或玻璃片盖灭

【整理器材】

纸蛇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重量变轻,会上升。

【实验材料】纸片、支架、蜡烛、细线、铅笔、火柴、剪刀。

【实验步骤】

1在纸片上先用铅笔画出螺旋纹,然后用剪刀沿纹路剪出一条纸蛇。

2、把纸蛇用细线栓牢挂在支架上。

3、点燃蜡烛,放在纸蛇下面,并观察纸蛇的变化。

【实验现象】悬挂的纸蛇旋转起来。

【实验结论】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注意事项】

1、蜡烛和纸蛇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2、剪纸蛇时要注意安全,别伤着手。

【整理器材】

压缩空气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

【实验材料】注射器、橡皮。

【实验步骤】

1、将注射器活塞抽出,吸进空气。

2、将注射器出口朝下,用橡皮堵住出口,放在桌子上。

3、用力向下压注射器的活塞,手有什么感觉。

4、等压不动时松手,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5、反复做几次,验证结果。

【实验现象】用力压活塞,注射器内的空气体积变小;当松开手时,活塞又弹回来。

【实验结论】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注意事项】手压活塞时,用力要均匀,不要猛压。

【整理器材】

瓶“吞”鸡蛋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

【实验材料】火柴、熟鸡蛋、白纸、广口瓶。

【实验步骤】

1、将熟鸡蛋的外壳剥掉。

2、用火柴点燃一张白纸,放到广口瓶中。

3、迅速将剥了壳的熟鸡蛋的小头朝下迅速塞住瓶口,把瓶口堵严不要漏气。

4、注意观察鸡蛋位置的变化。

【实验现象】鸡蛋被“吞”进瓶子。

【实验结论】燃烧消耗氧气,大气压力将鸡蛋“吞”进瓶子里。

【注意事项】1、要选择瓶口略小于鸡蛋的瓶子。

2、鸡蛋一定要剥去外壳。

3、点燃纸条后要迅速将鸡蛋放到瓶口上。

【整理器材】

水流有力量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流有力量。

【实验材料】小水轮、烧杯、水槽、水。

【实验步骤】

1、把小水轮竖放在水槽内。

2、在烧杯内盛满水,在小水轮上方半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均匀地倒水。

3、观察小水轮的变化。

【实验现象】水冲小水轮,小水轮转动起来。

【实验结论】水流有力量。

【注意事项】

1、小水轮转动要灵活。

2、水量尽量保持均匀。

【整理器材】废物废水入桶,仪器有序摆放。

热传导实验

(一)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实验材料】铜棒、支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