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04872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3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16 麻  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嗅、奈”等6个生字,会写“嗅、呆”等13个字,会写“打猎、猛烈、无可奈何”等17个词语。

2.知道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3.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4.体会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表现出的不畏强暴的精神,感受母爱的伟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读、悟、演、写的方法逐步深入了解老麻雀对小麻雀深深的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动人故事中,懂得动物也有伟大的母爱。

【教学重点】

  知道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教学难点】

1.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2.体会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表现出的不畏强暴的精神,感受母爱的伟大。

【教学准备】

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

搜集有关母爱的事例。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嗅、奈”等6个字,会写“嗅、呆”等13个字,会写“打猎、猛烈、无可奈何”等17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百多年前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部文学作品的片段。

屠格涅夫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有许多机会接触大自然,他深深地爱上了大自然,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他对农奴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

今天学习的《麻雀》就是其中的一篇。

(板书:

麻雀)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一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二、自学——引导学生了解大意。

1.出示课件1:

先自读课文,弄清楚有几个角色?

弄清楚人物关系,谁是弱者?

谁是庞然大物?

(板书:

小麻雀 老麻雀 猎狗)

2.你还读懂了什么?

三、再自学——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出示课件2,提示:

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后,猎狗和老麻雀分别是如何做的?

猎狗:

张开大嘴 露出牙齿 愣住 向后退

老麻雀:

飞下来 掩护 准备搏斗

2.出示课件3:

根据刚才的讨论,从文中找出具体写猎狗和老麻雀的做法的语句。

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了。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准备着一场搏斗。

猎狗愣住了,慢慢地向后退。

3.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出示课件4,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自然段):

写打猎回来的路上,“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第二部分(4~6自然段):

写猎狗想伤害小麻雀,老麻雀飞落下来,保护小麻雀。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

写“我”急忙唤回猎狗,走开了。

其中第1~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第4~6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第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读通、熟读的基础上感知文本的内容。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

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课件5,会认字“嗅、奈、拯、嘶、哑、庞”

“奈”是上下结构;“嗅、嘶、哑”都是口字旁。

提示:

“奈”是鼻音,“拯”是翘舌音,“嘶”是平舌音,“拯、庞”是后鼻音。

2.书写指导。

出示课件6,会写字:

“嗅、呆、奈、巢、齿、躯、掩、护、幼、搏、庞、量、愣”

指导书写:

“嗅”别忘记“大”上有一点;

“口”加“木”是“呆”;

“掩”字“大”下面是“电”。

“幼”的第一个撇折较平,第二个撇折向右上倾斜。

“躯”中的“身”作偏旁时要变窄,撇画不出头。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五、范读课文。

通过朗读感受鲜明的形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抄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3.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新词。

1.听写生字。

2.出示课件7,认读词语:

打猎、猛烈、无可奈何等17个词语。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1自然段,指名读课文,读后回答问题:

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

(时间:

打猎回来时。

地点:

林荫路上)

(二)学习第2自然段,自由读课文,读后师生讨论问题。

1.讨论事情发生的起因,出示课件8:

(1)猎狗发现了什么猎物?

(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2)站在地上的小麻雀是什么神态?

(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

“呆呆地”“无可奈何”两个词语可以用来描写人或动物的哪些方面?

(神态、心理等)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麻雀才出生不久,是从巢里掉下来的?

(它拍打着小翅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

指导朗读:

第3自然段中的“猛烈”写出了风很大,要重读;“呆呆地”“无可奈何”写出了小麻雀毫无办法,不知怎么办,声音要拖长一些。

“嫩黄”“绒毛”要读得稍重一些。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然后指名朗读。

2.讨论事情的经过。

(1)猎狗发现小麻雀后,是怎样做的?

接着又发生了什么?

出示课件9,默读第4自然段。

①回答上面第一个问题。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板书:

吃)

指导朗读:

读这句时,要突出紧张的气氛。

②回答上面第二个问题。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怎样理解“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引导学生讨论。

“绝望”是什么意思?

注意此时老麻雀的样子。

(板书:

救)

指导朗读:

第二句要读出老麻雀的急切和绝望。

(2)老麻雀这么急切地飞下来,要做什么?

齐读第5自然段。

学生回答: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怎样理解“拯救”一词?

一只麻雀斗得过一只猎狗吗?

老麻雀知不知道这一点?

出示课件10:

(用文中句子回答)明知斗不过,为什么还要飞下来?

(板书:

斗)

(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怎样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

要引导学生回答得充分、具体。

(板书:

强大的爱)

(3)面对如此无畏的老麻雀,猎狗是怎样做的?

默读第6自然段。

猎狗为什么会愣住?

“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说明了什么?

指导朗读:

“愣住”“这么大”要读得稍重一些,两个“慢慢地”要读得声音长些,表现出猎狗的发愣和犹豫。

3.讨论事情的结局。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唤回猎狗,把它带走。

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由于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它不畏凶残的猎狗,勇敢地飞下来准备与猎狗搏斗,猎狗竟然在小小的麻雀面前愣住了,后退了,这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出示课件11,结论:

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正是这种强大的爱,吓住了猎狗;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感动了“我”。

四、拓展作业。

出示课件12:

你对母爱有什么体会?

用一两句话写出来,写好后给大家读一读。

【板书设计】

16 麻  雀

 

17 爬天都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级、链、攀”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会写“级、链”等9个字,会写“假日、抬头、云彩”等14个词语。

2.知道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事情,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3.理解课文是如何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读课文。

2.讨论、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其中的含义。

3.学习作者抓住重要内容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面对困难要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事情,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2.理解课文是如何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3.读懂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爸爸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级、链、攀”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会写“级、链”等9个字,会写“假日、抬头、云彩”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交流热身。

1.出示课件1:

天都峰文字图片资料,游人爬天都峰片段。

2.学生交流,概述各自眼中的天都峰。

3.教师相机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通过观看和交流,对天都峰有了大概的了解,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爬天都峰》。

(板书课题)

二、读题质疑。

1.学生读课题。

2.抓住动词“爬”,名词“天都峰”,展开探究,出示课件2:

(1)谁?

怎样爬天都峰?

(2)天都峰在什么地方?

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梳理疑问。

谁爬天都峰?

怎样爬天都峰?

(板书:

谁爬天都峰?

怎样爬天都峰?

三、循疑读书。

1.示范朗读课文。

2.交流初读课文后的整体印象。

要点:

爬天都峰的人物有哪些?

课文里的天都峰是怎样的?

(要点:

我和爸爸,老爷爷;高、险)

3.再读课文。

(1)学生画出生字词,对照工具书,拼一拼,读一读。

出示课件3,指导读准本课会认字。

级、链、攀、辫、呵。

提示:

对比识记“辫”和“辨”。

(2)指导学习本课多音字“相”,读准字音,组词。

(3)出示课件4,本课会写字。

(4)指导观察“辫、攀”两个生字的笔顺笔画和间架结构,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4.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5:

用“谁”“做什么”的句式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

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2)出示课件6:

怎样爬天都峰?

提示:

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

(3)出示课件7:

以“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的思路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提示:

先写爸爸带“我”爬天都峰;接着写“我”在山脚仰望天都峰心里发颤,遇到老爷爷互相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我”爬上峰顶;最后写在峰顶上“我”与老爷爷相互致谢。

四、小结启思。

这节课我们通过“谁”“做什么”的句式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如何爬天都峰,用“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的思路理清了课文叙述顺序,收获不小。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事情,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3.理解课文是如何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教学过程】

一、温故引新。

1.阅读第2自然段,出示课件8。

(1)读句子,想象画面。

(2)背诵展示。

设计意图:

  第二课时的导入采用“温故引新”的方法尤其恰当。

在巩固了上节课重要内容的同时,为进入新的学习内容作好心理准备。

2.品句子,丰富语感。

(1)抓住“在云彩上面哩!

”“我爬得上去吗?

”等语句品味天都峰的高,和“我”怀疑能否爬得上去的心情。

(2)抓住“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等语句品味天都峰的陡和“我”信心不足的心情。

(3)概括段意,出示课件9:

①思维导航:

这个自然段,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天都峰的高和陡,二是“我”缺少信心的心情。

②引导概括:

天都峰又高又陡,“我”信心不足。

3.积累内化。

(1)思维导航:

先写看到的实在景物,然后写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想象,把实在景物和感受想象结合在一起,突出了天都峰的险。

(2)用“似乎”说说你看到天都峰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

  从感悟的层面上说,抓住重点句子,透过语言表面意思,探究其内含,尝试把薄书读厚,渗透从语言表面意思探究其内在意思的认知方法。

从训练的层面上说,一是在思维引导下,让学生体会实在景物加上感受和联想的表达方法,并在这个基础上用“似乎”进行想象和语言训练,使想象和语言训练相得益彰;二是扎实进行段的训练。

二、由新深入。

1.小结过渡:

通过研读第2自然段,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天都峰的高和陡,走进了作者由于畏难而信心不足的内心世界。

接下来的故事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

请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第3~7自然段。

2.深入研读,出示课件10:

(1)学生自由朗读第3~7自然段。

(2)汇报感受。

(3)根据汇报,相机指导分角色朗读老爷爷和“我”的对话,在此基础上扮演人物展开对话,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4)“我”是怎样做的?

①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尚且敢爬天都峰,“我”怎么不敢?

②“对,咱们一起爬吧!

”老爷爷的话深深地鼓励了“我”。

3.品读想象。

(1)在老爷爷的鼓励下,“我”是怎样做的?

出示课件11: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抓住“一会儿……一会儿……”揣摩“我”攀爬的样子,用“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说说“我”或老爷爷攀爬的样子。

抓住“像小猴子一样……”展开想象,“我”还可能像什么?

(2)出示课件12: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抓住“终于”一词,再现攀爬情景,体会攀爬时的艰辛和奋力。

4.小结过渡。

“我”在老爷爷的鼓励下,经过奋力攀爬,终于爬上了天都峰顶,课文到此就该结束了。

可作者为什么还要用三个自然段来写他们互相道谢呢?

设计意图:

  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本环节着重引导学生在角色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内心情感,在品味人物攀爬的动作行为中,体会攀爬的艰难和奋力。

同时放飞想象,再现“我”和老爷爷攀爬时的各种动作及形态,并用“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来表述,在发散思维的同时,内化语言,丰满人物形象。

5.探究升华。

(1)学生带着上述问题自由读第8~10自然段。

(2)学生汇报。

(这个问题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实有些难,用两个预设分散难点)

(3)预设1,出示课件13:

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

“谢谢你啦,小朋友。

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

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我应该谢谢您!

6.让学生扮演角色多次对话。

一边对话,一边体会。

7.汇报读对话体会。

8.预设2,出示课件14:

(1)这一老一小能爬上天都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要点:

①自身的努力。

②都从对方的身上汲取了力量。

(2)他们都说要谢谢对方,那到底该谁谢谁?

要点:

要感谢自身的努力,也要感谢来自对方的鼓励。

设计意图:

  继续在角色对话中体会人物的情感,继续学习从语言表面意思中体会其内在的意思,提升感悟理解能力。

对“作者为什么还要用三个自然段来写他们互相道谢”的问题,若遇到解读困难,可用两个预设加以引导,化解难题。

9.升华拓展。

(1)带着感情齐读课文第10自然段。

(2)思维导航。

(3)“我”和老爷爷真有意思,体现在哪些地方?

(4)回顾第2自然段有关“我”缺少信心的句子。

(5)回顾“我”在老爷爷鼓励下奋力攀爬的句子。

(6)想象老爷爷奋力攀爬的样子。

要点:

努力奋斗,向他人学习,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10.举例说说从别人身上受到鼓励的故事。

11.学生自由发言,说实例,谈体会。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获得语感,通过思维导航,化解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难度,提升理解质量;通过例说,提高理解的广度,深化文本主题,学生受到了人文熏陶。

三、教师相机小结,布置练习。

1.小结:

小朋友们,老师相信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时,你们会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去战胜困难,夺取胜利。

2.出示课件15,练习:

(1)根据课文中“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的描写,展开想象,用上“一会儿……一会儿……”写一写“我”或老爷爷攀爬时的样子。

(2)用一两句话,写一写学习课文后的体会。

设计意图:

  把阅读和放飞想象,发展思维,陶冶情操结合起来,落实语文教学该当之任。

【板书设计】

17 爬天都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

2.能发挥想象把图片的内容说清楚。

3.能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把做家务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重点】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

2.能发挥想象把图片的内容说清楚。

【教学难点】

能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把做家务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师: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会经历很多事情,但是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

(指学生回答)

师:

通过“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栏目,把你在生活中经历的一件事和同学们交流分享吧!

(出示课件1)

(板书: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设计意图:

以谈话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交流平台。

(出示课件2)

1.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课文,说一说,作者是如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的。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1)写一件事,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要按一定顺序把事情写清楚。

(出示课件3)

(2)要写清楚事情发展的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注意抓住细节,也就是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进行描写。

(出示课件4)

3.出示课件5:

《爬天都峰》课文插图。

小组讨论后教师小结:

《爬天都峰》就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的。

4.出示课件6:

《麻雀》课文插图,教师小结:

作者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了下来,活灵活现地展现了麻雀和猎狗相遇时的情形。

师:

你还知道哪些文章是用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一件事写清楚的方法来写的?

(出示课件7)

小组讨论后总结:

比如三年级《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四年级《盘古开天地》《普罗米修斯》,这些课文都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得特别清楚。

5.读了教材第67页四个小朋友说的话,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课件8)

(读了四个小朋友说的话,我发现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交流了如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

第一个小朋友和第二个小朋友交代了要写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

第三个小朋友总结了要合理安排记叙顺序;第四个小朋友讲了要想把事情叙述清楚就要认真观察:

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去想……)

三、初试身手。

(出示课件9)

1.读一读,找规律。

师:

读了题目要求知道了什么?

(出示课件10)

(我知道这是要求我们看图进行场面描述,看图想象当时的情形,图上的人在干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等。

2.练一练,学应用。

(1)小组讨论。

(2)交流汇报。

(出示课件11)

只听见“砰”的一声枪响,运动员们就像刚出膛的子弹一样,飞快地向前冲。

我们班的小刚同学大显身手,勇往直前;其他几个跑道上的运动员则紧追不舍。

啦啦队员们则拼命地喊“加油、加油”。

只见小刚就像一辆加足马力的战车,越跑越有劲儿,越跑越快,没等其他跑道上的运动员追上来,就一阵旋风似的最先到达了终点。

3.写一写。

(1)读一读,找规律:

师:

读了题目要求知道了什么?

(出示课件12)

(我知道这是要求我们认真观察家人炒菜、擦玻璃或者做其他家务的过程用一段话把这个过程写下来,写的时候注意用上表示动作的词。

(2)练一练,学应用。

①小组讨论。

②交流汇报。

(出示课件13~15)

她先用牙签把虾背上的黑色的线挑出来,接着把虾在清水里洗干净后,放在菜箩里将水沥干,装进碗里;然后把黄酒、生粉、盐、鸡精和蛋清放入碗里与虾一起搅拌均匀,腌十五分钟。

一切准备就绪后,妈妈开始炒虾。

她先点着火,然后倒入适量的花生油,等油冒烟时,只听见“哧啦”一声,妈妈将虾倒进锅里翻炒,虾从伸展开的样子变成头尾相连的圆圈,从青色变成红色,当它们变成一个个小红球时,说明虾熟了,香气扑鼻,我闻着直咽口水,心想:

好香啊!

真想马上尝一口。

这时,妈妈说:

“可以出锅装盘了。

”只看见妈妈在锅里撒了一点儿葱花后,就把又红又嫩的虾装盘让我端到餐厅去。

设计意图:

  设计“动笔练习”这个环节,能让学生把理论运用到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各抒己见,并且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成果。

(出示课件16)

【板书设计】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找规律    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例文与习作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按一定的顺序写事情,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2.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一件事写清楚。

3.叙事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会按一定的顺序写事情,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教学难点】

1.掌握叙述事情的方法,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2.叙事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3.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一件事写清楚。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习作例文的主要内容。

2.了解习作例文是怎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一件事写清楚的。

【教学过程】

  首先,咱们通过课本上的两篇习作例文来学习怎样把事情写清楚。

一、《我家的杏熟了》。

1.自读例文,了解主要内容。

(1)找出课文中与题目有关的表示时间的词。

(每年、这一年、从那以后……)

(2)在杏儿熟了的时候,作者写了哪些事?

预设:

①每年麦收时节,“我”家的大杏树上就结满了金黄的杏;②这一年杏熟了的时候,邻居家小孩“偷”杏时从树上摔下来,奶奶却打下杏分给“偷”杏的孩子吃;③从那以后,每年“我”都把杏送给乡亲们。

2.再读,讨论: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例文是怎么把奶奶“分杏”这件事写清楚的?

(1)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2)把奶奶“打杏”“分杏”时的动作、语言写得很清楚。

(3)结尾交代奶奶“分杏”这件事对“我”的影响。

设计意图:

  通过例文旁边的批注,梳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帮助学生理清习作思路。

二、《小木船》。

自学提示: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