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2 第4单元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8115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1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块2 第4单元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模块2 第4单元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模块2 第4单元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模块2 第4单元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模块2 第4单元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块2 第4单元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

《模块2 第4单元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块2 第4单元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模块2 第4单元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x

模块2第4单元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第四单元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第19讲环境问题

 

考点一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

子强化专练

1.(2008·山东基本能力测试)与海洋、森林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体系的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被喻为“地球之肾”。

湖泊、沼泽、河口三角洲、沿海滩涂等都属于湿地范畴。

湿地的保护与持续利用已成为当今国际社

会关注的热点。

下列关于湿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湿地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和生态服务功能

②为了增加当地种植业收入,应将天然湿地围垦造田

③在湿地生态环境中,水生植物、鱼类及软体动物、鸟类等形成食物链

④湿地的减少对当地的气候、蓄洪防洪有影响,但不会对污染物降解产生影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B

考点二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子强化专练

2.(2008·宁夏文综)溶解氧DO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氧的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

生化需氧量BOD是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物体时需要消耗氧的数量,它用于监测水体有机物的污染状况。

下图为某河由M河段至Q河段水中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浓度变化曲线。

据此完成

(1)~

(2)题。

 

(1)图中有机污染源在()

A.①B.②C.③D.④

(2)最容易导致鱼类死亡的河段是()

A.MB.NC.OD.P

答案

(1)B

(2)C

命题视角1世界主要环境问题

【例1】下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R1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

(3)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

(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

不合理浇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

(5)大量引R1、R2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

(6)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

答案

(1)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气温(温度)

(2)风(风力)

(3)该地区气候干旱,垦荒(会使地表疏松)导致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土地退化)。

(4)导致土壤盐碱化(次生盐碱化、盐渍化),当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或地表)不断积累。

(5)(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湖岸线后退)湖的面积缩小,含盐量增加。

(6)“白风暴”中的盐尘主要有两个来源:

一是开垦的耕地及其周围地区因次生盐碱化而在地表积累的盐分;二是湖面缩减露出的湖底部分所含的盐分(L湖是咸水湖)。

变式演练

1.(2007·广东地理)有报道说:

“某年3月28日11时左右,N市出现了光化学烟雾”。

为此,环保部门开展了调查。

材料一“光化学烟雾”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其表现之一是对眼睛有明显刺激。

产生“光化学烟雾”的重要条件是:

①有较高浓度的一次污染物(如NO2等);②有强烈太阳光和较长时间的日照。

材料二3月24日~28日有关空气污染物的日平均值如表1所示。

表1

监测项目

SO2(mg/m3)

NO2(mg/m3)

总悬浮微粒(TSP)(mg/m3)

3月24日

0.034

0.022

0.266

3月26日

0.036

0.042

0.361

3月28日

0.089

0.065

0.462

国家空气质

量二级标准

0.115

0.112

0.130

材料三“霾”是一种类似于轻雾的天气现象。

据气象资料统计,N市各个月份中,最低日照时数在3月。

有关气象资料见表2。

表2

日期

3月26日

3月27日

3月28日

日照时数

4小时

3小时

4小时

日照时间

11∶00~15∶00

12∶00~15∶00

12∶00~16∶00

风速状况

静风

静风

静风

天气状况

阴转晴

多云

晴间多云

材料四对市民身体健康影响情况抽样调查结果见表3。

表3

调查

项目

雾”的目击情况

因不适而就诊人数变化(医院就诊情况调查)

见到

未见

不清楚

眼睛

上呼

吸道

头昏、

疲劳

无反

结果

55%

23%

22%

不明显(无因空气污染而受损病例)

略上

不明显

/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

(1)~(3)题。

(1)3月24日~28日,N市空气污染物浓度均呈现趋势,最主要的污染物是

(2)此次污染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填正确项字母)。

A.眼睛B.上呼吸道C.身体疲劳D.没有影响

(3)综合上述分析,是否可以确定这次污染就是光化学烟雾污染?

请说明理由。

答案

(1)上升总悬浮微粒(或TSP)

(2)B

(3)不可以。

理由:

①NO2(或SO2)浓度不高;②日照时数短,不利于光化学烟雾的发生;③3月28日11时左右没有日照,光化学烟雾污染发生的可能性更小。

命题视角2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

【例2】下图为“长江源区环境恶化过程示意图”,试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概述长江源区环境恶化的原因,并提出防治的建议。

 

答案从自然条件方面看,全球变暖是主要原因。

由此导致蒸发增加和地温上升,使河流的补给(冰雪融水、土壤水)每况愈下,部分河段干涸,环境恶化。

在人类活动中,滥捕滥猎野生动物,使得生态平衡被破坏,鼠害日益严重;以及过度放牧,是破坏植被和最终造成草场沙化的两大因素。

制止对有益野生动物的滥捕滥猎,加强草场建设,提高畜牧业管理水平,是防止该区环境进一步恶化的主要措施。

变式演练

2.阅读分析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

目前,土地退化是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其中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27.4%。

防治土地退化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

 

(1)将下列正确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中(每个代号限填一次)。

a.风力作用为主b.流水作用为主

c.年降水量大且多暴雨d.年降水量少且不稳定

(2)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

答案

(1)见下图:

 

(2)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森林、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工矿城镇建设等造成植被破坏导致土地退化。

(2009·海淀模拟)下图为“北京市某监测点环境质量变化情况”。

读图回答1~3题。

 

1.该监测点附近的主要污染源可能是()

A.工业生产B.居民生活C.建筑工地D.交通运输

答案D

2.图中污染物引起的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光化学烟雾B.全球变暖C.紫外线增多D.臭氧层破坏

答案A

3.下列行为既有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是()

A.拒用“一次性”产品B.分类回收垃圾

C.增加私家汽车D.发展乡镇企业

答案B

4.下图是“欧洲某年降水pH值等值线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下述各国中,图示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两个国家是(把选定国家的代码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A.西班牙B.瑞典C.德国D.冰岛E.意大利

(2)产生该环境问题的直接原因是:

(3)该环境问题对非生物界造成的主要危害是:

对于生物资源造成的主要危害是:

答案

(1)BC

(2)工业、交通工具等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SO2等酸性气体

(3)腐蚀建筑物、损坏文物古迹等使植物营养体受损,导致植物死亡

区材料展示

材料一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

据有关报道和研究表明,赤潮与人类活动和环境污染有密切关系。

材料二

 

 

尝试命题

(1)请分析1980~2000年广东沿海发生赤潮的特点。

(2)广东沿海城市化进程有何差异?

这种差异对沿海赤潮的发生频率有何影响?

答案

(1)1980~2000年广东沿海有两次赤潮高峰,第一次发生在1987年~1992年,第二次发生在1998年~2000年;不同海域发生赤潮的频率(或次数)有明显的差异,粤中海域发生赤潮的次数明显高于其他海域。

(2)工业生产总值粤中明显高于粤东、粤西沿海城市;粤中沿海人口比粤西、粤东多,增长速度快,所以粤中沿海城市化进程快;由于粤中沿海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快,工业较发达,人口密集,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量远大于粤西、粤东沿海,所以赤潮的发生频率高(或次数较多)。

一、选择题

1.下图中正确反映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的模式图是()

 

答案D

2.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除经济和技术水平低的原因外,还有()

①污染物排放总量比发达国家多②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大

③对环境问题的无知④从发达国家转移过来大批污染严重的企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D

(2008·太原测试)下表为部分地区工业用水比较表。

读表回答3~5题。

水价(元/吨)

有效利用率(%)

广州地区

0.3

33

京津地区

1.6

52

日本东京

14

87

3.该表说明()

A.东京的水资源最紧缺B.我国水资源污染程度低于日本

C.低水价是水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D.我国的节水技术与意识强于日本

4.我国南方地区水价低于北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需水量太大B.北方地区降水量较小,水资源短缺

C.北方地区水污染比南方地区更严重D.北方地区人口数量大于南方地区

5.构建节约型社会成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

下列做法与此相违背的是()

A.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B.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

C.应用现代科技改善生产条件,提高资源利用率D.大力发展传统工业和粗放农业

答案3.C4.B5.D

我国政府在“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和要求。

回答第6题。

6.我国政府进一步明确节能减排目标的原因是()

①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②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③经济增长过快,资源全面枯竭④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均资源短缺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A

(2009·西昌质检)咸潮是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进内陆区域后,水中的盐分达到或超过250毫克/升的自然灾害。

珠江三角洲自2005年底开始再次发生咸潮危害,这是珠江三角洲遇到的最严重的咸潮。

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7~9题。

7.咸潮危害最易发生在()

A.过度抽取地下水的地区B.沿海地势低平的地区

C.河流入海口地区D.多台风的地区

答案C

8.咸潮一般发生在每年的冬春季节,其主要原因是()

A.冬春季节的河流流量少B.冬春季地球位于近日点,天文大潮大

C.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的升高D.冬春季节天气干燥,河水蒸发,盐度升高

答案A

9.以下措施中,可减缓咸潮危害的是()

A.修筑堤坝,抵御海水入侵B.上游水库开闸放水,增加河流入海量

C.挖采河沙,疏通河道D.减少抽取地下水,多用河水做水源

答案B

10.下列工程中,对上海地区酸雨危害起减缓作用的是()

A.西气东输B.苏州河治理C.南水北调D.沿海防护林

答案A

11.上海中心城区的年降水量一般高于郊区,主要是由于中心城区()

A.绿化面积不断扩大B.建筑密集,上升气流强

C.空气质量不断改善D.大气中固体尘埃含量低

答案B

(2008·江苏地理)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

对比分析回答12~13题。

12.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垦B.过度放牧C.过度围垦D.过度养殖

答案A

13.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答案D

14.下图反映了过去两千年来南极海豹毛中汞含量的变化,从中可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①海洋生物通过食物链富集了汞元素②人类对南极地区的影响从人类登上南极大陆开始

③汞含量的变化与南极地区的环境污染有关④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具有环境代价的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C

(2009·湖北孝感模拟)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

1971年在伊朗拉姆萨尔签订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确定2月23日为“国际湿地日”。

据此回答15~16题。

15.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有()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轻污染B.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C.吸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物D.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答案A

16.导致我国湿地面积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水分蒸发B.工农业废水的大量排放

C.围湖造田,垦荒种粮D.过度开发,发展旅游业

答案C

二、综合题

17.(2007·广东地理)某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快速推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材料见下图。

 

根据所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4)题。

(1)1998年以后,该地区酸雨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是。

(2)1999年以后,该地区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有(填正确项字母)。

A.潮汐与洋流作用加剧B.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

C.热带气旋活动频繁D.生活污水排放增多

E.工业废水大量排放

(3)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其产生的原因是。

(4)防治该地区水体污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酸雨出现的频率较高,总体趋势上升,但有波动

(2)B、D、E

(3)大气污染或酸雨污染;污水污染;地表径流污染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或人类生产活动);生活污水污染(或人类生活活动);农业活动污染(或农药、化肥过量使用)

(4)①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②兴建污水处理厂;③农业污染防治;④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⑤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管理(或限制高污染行业发展),污水达标排放。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来自青海省气象局近40年来的气象资料显示,青藏高原平均每10年温度升高0.16℃,而在过去的100年,世界平均气温仅上升了0.7℃,从降水资料来看,虽然近40年来青藏高原的降水量总体在增加,平均每10年增加

1.69mm,但降水增加主要在冬春季节,夏季和春汛期降水却在减少,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后,全年降水量有所减少。

(1)青藏高原气候变暖对冰川的影响是。

对高原湖泊的影响是

(2)青藏高原气温升高且降水量减少对长江、黄河、澜沧江等河流源头的补给的影响是。

原因是。

对高山上的草甸植被的影响是。

容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3)促使高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除了气候变暖的大气环境因素外,还有一些人为原因,据你了解的资料列举三种。

①;

②;

③。

答案

(1)冰川异常融化且面积缩小,雪线上升蒸发量增大,湖泊面积萎缩,有的甚至变成沼泽或盐滩

(2)三江源头径流补给减少因为蒸发量大,入渗量增大,都会使地表径流损失量增大草甸植被由于缺水而干枯土地沙化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减少(3)①过度放牧,破坏草甸草原

②捕杀珍贵动物藏羚羊③不合理灌溉,使土壤盐碱化现象严重

第20讲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考点一可持续发展

强化专练

1.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它是决定时代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

(2)分析影响工业文明时代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变化特征。

(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时代。

试分析该阶段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

(4)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础特征是,此阶段社会发展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案

(1)土地农业文明

(2)资本是工业文明早期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随着时代发展,其影响力不断下降;土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下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逐渐加强,后者成为关键要素;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3)工业文明人口压力巨大;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过度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环境污染与破坏严重。

(4)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考点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子强化专练

2.(2008·全国文综Ⅱ)下图示意某雏形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链,箭头表示物质、能量流动过程,其中虚线箭头表示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流动。

完成

(1)~(3)题。

 

(1)图中a、b、c分别代表()

A.电厂、化工厂、盐场B.盐场、电厂、化工厂

C.电厂、盐场、化工厂D.盐场、化工厂、电厂

(2)该生态工业园区中()

A.发电厂的废水、废气与废渣得到有效利用B.制盐的副产品得到利用

C.建材厂有效利用了盐场的废弃物D.化工厂的废弃物得到利用

(3)该生态工业园区可能位于()

A.晋南B.粤北C.冀东D.闽西

答案

(1)C

(2)B(3)C

命题视角1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例1】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

(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

(1)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脆弱。

(3)放火烧山,围湖造田。

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

魏晋以来,大量人口南迁,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因过度开垦土地,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4)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

子变式演练

1.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技术进步能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B.人类的发展来自于对自然的征服

C.人类活动都会对生物体带来灾难D.人类对自然的维护就是对自身的保护

答案D

命题视角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

【例2】(2007·海南地理)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了三种方案(表1、表2)。

完成下列要求。

表1农业用地构成(%)

方案

农耕地

果园

林地

草地

菜地

A

44.1

2.4

12.9

40.5

0.1

B

18.1

11.6

36.8

33.4

0.1

C

10.1

19.6

36.8

33.4

0.1

表2经济与环境效益比较

方案

侵蚀量比较(%)

径流量比较(%)

土地利用总收入(万元/年)

3~8年内

8年以后

A

100

100

57

57

B

64

52

50

88

C

50

40

48

112

(1)三种方案的排序:

按环境效益由大到小为;按8年以后土地利用总收入由高到

低为。

(填写代表各方案的字母)

(2)你认为哪一种方案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并说明理由。

答案

(1)CBACBA

(2)本题可在B、C方案中任选一种。

若选B方案,

理由:

该方案环境效益较高,且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后,3~8年内土地利用总收入减少较小,8年后土地利用总收入有较大提高。

若选C方案,

理由:

该方案环境效益最高,3~8年内土地利用总收入减少较多,对农户生活水平有较大影响。

8年后土地利用总收入最高。

子变式演练

2.生态足迹是人们所消耗的每种消费品的生物生产面积的总和。

有效生态承载力是自然能够对人类提供的生态服务。

分析表中的数据,完成

(1)~(3)题。

世界部分国家的人均生态赤字资料(单位:

公顷/人)

国家

生态足迹

有效承

载力

生态赤字

国家

生态足迹

有效承

载力

生态赤字

新加坡

6.9

0.1

-6.8

冰岛

7.4

21.7

14.3

比利时

5.0

1.2

-3.8

新西兰

7.6

20.4

12.8

美国

10.3

6.7

-3.6

秘鲁

1.6

7.7

6.1

英国

5.2

1.7

-3.5

澳大利亚

9.0

14.0

5.0

日本

4.3

0.9

-3.4

巴西

6.7

10.3

3.6

(1)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2公顷/人,人均有效生态承载力为0.8公顷/人,则中国的人均生态赤字为(单位:

公顷/人)()

A.0.4B.-0.4C.2.0D.-2.0

(2)根据计算,1993年全球的人均生态赤字为-0.7公顷/人,1997年全球的人均生态赤字为-0.8公顷/人。

下列叙述中,与这两个数据说明的问题相吻合的是()

A.生物的多样性不断减少B.地球上的交通和通信越来越发达

C.人类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越来越近D.地球的生态环境处在不断改善之中

(3)当生态赤字为负值时,从国家和地区的角度看是使用了别国的资源,从全球的角度看是盗用了下一代的资源。

这句话中体现出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有()

A.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D.经济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

答案

(1)B

(2)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