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期末复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7169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期末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期末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期末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期末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期末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期末复习.docx

《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期末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期末复习.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期末复习.docx

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期末复习

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

第一章铁路运输

一、1852年英国修建从斯托克顿至达林顿的第一条铁路。

二、铁路运输设备分为固定设备与移动设备。

固定设备包括线路,车站与其他附属设备。

移动设备包括机车和车辆。

三、铁路线路由路基,桥隧建筑物(包括桥梁,涵洞,隧道等)和轨道(包括钢轨,联结零件,轨枕和道床等)组成的一个整体工程结构。

四、我国铁路分为三级:

I级铁路为双线140km/h,单线120km/h.Ⅱ级铁路为120km/hⅢ级铁路为100km/h

五、凡接近铁路线路的各种建筑物或设备,必须与线路保持一定距离。

同时对运行在线路上的机车车辆也有一定的横向限制。

最基本的是机车车辆限界和建筑接近限界。

铁路限界是一个与线路中心垂直的极限断面轮廓。

六、机车是铁路的动力设备。

机车分为蒸汽机车,燃机和电力机车。

七、车辆分为棚车(P)敞车(C)平车(N)罐车(G)保温车(B)煤车(M)矿石车(K)

水泥车(U)粮食车(L)毒品车(W)家畜车(J)长大货物车(D)集装箱车(X)特种车(T)

八、该车可以参加国际联运—

九、具有拴马环或者其他拴马装置的货车—

十、车站按业务性质分为客运站货运站客货运站。

按等级分特等站一等站二等站三等站四等站五等站。

按技术作业分中间站区段站编组站。

十一、铁路货物运输的种类为整车货物零担货物集装箱货物特种货物。

十二、零担货物按照货物重量体积和形状,不需要或不足以一辆单独货车运送,而且可以与其他货物配装的货物,可按铁路零担办理。

一件零担货物体积不得小于0.02m3重量在10㎏以上,件数不得超过300件。

十三、承运零担货物一般情况下不允许派押运人

十四、特种货物有阔大货物(超长货物超限货物和笨重货物)危险货物和易腐货物。

十五、易腐货物需要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采用保温车运输。

十六、铁路货物运输基本作业包括货物发送作业货物运输中途作业货物到达作业货物运到期限

十七、货物运到期限是铁路在现有技术设备和工作组织条件下,将货物运到一定距离所需要时间的最大限度。

十八、货场是铁路车站办理货物承运保管装卸和交付的一个生产车间,也是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相衔接的场所。

十九、货场货位是装车前和卸车后暂时存放货物的地点,货位管理是货区管理的主要容之一。

二十、货位的配列方式有平行式和垂直式。

二十一、平行式货位长的一边与线路平行,露天堆货场与站台货位的长度为14m,在调送车辆与装卸作业时一辆车可以对准一个货位,这种配列方式适用于装卸散堆装粗杂货物。

二十二、调车工作按其设备和目的不同分为:

解体编组摘挂取送和其他调车。

二十三、车站作业计划是铁路运输日常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班计划阶段计划和调车作业计划。

班计划是最基本的车站计划。

二十四、车流组织是铁路行车组织的一项重要容,它规定车流由地向目的地运送制度。

二十五、我国铁路的货物列车编组计划分为装车地直达列车编组计划和技术站列车编组计划。

二十六、运输能力是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的总称。

二十七、铁路通过能力称为铁路区段通过能力,是指每一条铁路线路方向或区段,在一定的机车车辆类型和一定的行车组织方法的条件下,根据其现有的固定设备,在单位(通常指一昼夜)最多能通过的列车对数或列车数。

二十八、铁路输送能力是指每一条铁路线路方向或区段,在一定固定设备一定的机车车辆类型和一定的行车组织方法的条件下,根据现有的活动设备数量和职工配备情况,在单位(通常指一昼夜)最多能通过的列车对数或列车数。

二十九、通过能力着重现有固定设备方面指明该线路可能通过的列车数量。

三十、输送能力着重从现有活动设备和职工配备情况方面指明该线路可能通过列车数或货物吨数

三十一、决定铁路区段通过能力的固定设备与其主要原因:

①区间②车站③机务段设备和整备设备④给水设备⑤电气化铁道的供电设备

三十二、铁路区间通过能力是指铁路区段的每一个区间在一定的行车组织条件下,一昼夜最多所能通过的列车数量(列数或对数)

三十三、车站通过能力和改编能力统称为车站设备能力,是决定铁路通过能力的重要因素。

三十四、车站通过能力是在一定的行车组织条件下,一昼夜最多所能通过的列车数量(列数或对数)

第二章公路运输

一、公路是一种线形工程构造物,分五等级。

即高速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二、高速公路是具有特别重要政治经济意义得饿城际的,专供汽车分到高速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全封闭公路。

交通量为25000辆以上。

一级公路为10000~25000辆。

二级公路为2000~7000辆。

三级公路200~2000辆。

四级公路为200辆以下。

三、汽车按用途分为载货汽车牵引汽车与挂车专用运输车。

四、载货汽车分为轻型(3t以下载重量)中型(4~8t)重型(8t以上)

五、中型载货汽车是我国载货汽车的组要形式

六、公路战场分为货运站技术站和停车场

七、货运站分为运输整车货物的运输公司的基地和一零担货物运输为主要作业的车站。

八、技术站主要任务是对汽车的保养和维修分为保养场和修理厂。

九、货物一般按物理属性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按装卸方法可分为计件堆积和灌注货物。

十、灌注货物指无包装的流体货物和粉状细粒状货物(如石油水泥面粉以与某些化工产品)

十一、堆积货物指无包装的散放堆积货物(如砂石煤炭矿石原盐等)

十二、按照运输条件可分为普通货物和特种货物。

十三、普通货物分为一等货物二等货物三等货物(指各种价值较高的工业制品和普通鲜活物品)

十四、特种货物分为长达笨重货物(长度≥6m宽度>2.5m重量>4t高度>2.7m)危险物贵重物(货币与重要证劵稀有金属与其制品珍贵艺术品贵重药材药品贵重毛皮珍贵食品)鲜活物品。

十五、承运中的一项重要条款是运输期限。

托运人负责装卸的,运输期限从货物装载完毕开始至车辆到达指定卸货地点为止。

承运人负责装卸,运输期限从装车时间开始

十六、零担货物运输期限从托运人货物交给承运人开始。

十七、车辆的选择应保证运输费用最少这一基本要求。

十八、车辆类型的选择指通用车辆和专用车辆的选择。

确定车辆载重量选择的首要因素是货物批量

十九、车辆线路的选择:

可分为往复式环形式辐射式和汇集式

二十、单程有载往复式其里程利用率不肯能>50﹪回程部分由载往复行驶路线,车辆里程利用率有所提高围在50﹪<β<100℅

二十一、双程有载往复式行驶线路里程利用率最高其值可接近于100℅

二十二、环形式形式线路是指车辆在由若干个装卸作业地点所组成的的封闭回路上。

二十三、辐射式行驶线路是货物由某一地点运往不同方向的收货点,或由不同方向发货点运往同一收货点而形成的车辆行驶线路。

二十四、会与时行驶线路指车辆沿行线路上各货运点依次进行装卸货物。

二十五、拖挂运输也称汽车运输列车化,是以汽车列车形式参加运输生产活动组织的形式。

拖挂运输是世界汽车货运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二十六、拖挂运输的缺点①增加了每次的载重量,提高车辆的总生产率。

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引起汽车列车技术速度的下降和装卸作业停歇时间延长,使车辆生产率的提高受到一定限制。

③牵引性能和安全性能较单车汽车差

二十七、全挂车汽车列车和半挂车列车时两种常用的形式。

二十八、定挂运输组织形式是当前我国开展拖挂运输的一种主要形式。

二十九、当线路上某一小段因坡度大而影响汽车列车的正常通过时,可以考虑采用接挂或主助挂

三十、接挂运输也称接力运输是指汽车列车不能通过的路段的前方,先有汽车货其他运输工具。

为汽车列车集散货物,再有汽车列车运送的挂车运输。

三十一、助挂运输称高低坡助挂运输,指运量大车次多运距较长的线路的中间某处有较大的高坡。

三十二、甩挂运输指载货汽车按照预定的计划,在某个装卸作业地点甩下并挂上指定的挂车后继续进行的拖挂运输组织形式。

三十三、甩挂运输是为了解决短途运输中因装卸能力不足。

特点:

利用汽车列车的行驶时间来完成甩下挂车的装卸作业,是原来整个汽车列车的装卸时间,缩短为主车装卸时间和甩挂作业时间。

三十四、甩挂运输的四种形式:

①一线两点两端甩挂(装卸作业地点固定,运量较大)②循环甩挂(选着运量较大且稳定的货流进行组织,同时也要适宜于组织甩挂运输的货场条件)③一线多点沿途甩挂(适用于装卸货地点集中,卸装货地点分散源比较稳定的同一运输线路上。

④多线一点轮流拖带(适用于发货点集中卸货点分散或卸货地点集中装货点分散线路)

三十五、长途运输的特点:

①独立担负城市之间的货物,与铁路运输平行,担负铁路运输目前所不负担的不合理的短距离运输。

②具有运输迅速简便与直达的特点。

③与短途汽车运输相比,其周转时间往往超过正常的工作班延续时间,以与调度与监督车辆运行等工作都变得复杂和困难。

三十六、长途汽车的合理使用围:

①一般货物可达50㎞.,大型柴油汽车运输70~100㎞。

②对高档和零担货物可达150~200㎞,大型柴油汽车运输可达200~250㎞。

③鲜货果品运输可达1000~2000㎞.

三十七、行车组织方法,采用直达行驶和分段行驶的行车组织方法。

三十八、汽车零担班车运输组织。

零担车按发送时间的不同可分为固定式和非固定式。

三十九、固定式零担车包括:

①直达式②中转式③沿途式(直达式是最经济的是零担车的基本形)

四十、非固定式零担车是零担货流的具体情况,临时组织一种零担车。

四十一、道路通行能力是在正常的气候和交通条件下,一条道路在单位时间保证以一定的速度安全行驶,所能通过的最大车数,一般用每小时车辆数来表示。

四十二、路段通行能力按性质分为基本可能和设计通行能力。

四十三、基本通行能力是道路与交通在理想条件下,每条车道以一定车速连续安全行驶每小时通过的最大车辆数,是理论上的通行能力。

四十四、可能通行能力在现实的道路条件交通状态下,单位时间每车道或道路某一指定断面上的最大交通量。

四十五、设计通行能力要求道路承担的通行能力,不仅与道路条件和交通条件有关,还要考虑设计要求。

包括: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三四级双车道公路和交叉口通行能力。

第三章水路运输

一、水路运输的技术设备包括:

①杂货船②散货船③集装箱船④液货船⑤滚装船⑥载驳船⑦冷藏船⑧驳船⑨其他船舶

二、驳船也叫子母船,由一大型机动船运载一批驳船(子船),驳船装货或集装箱。

三、驳船常指靠拖船或推船带动且为单甲板的平底船。

四、港口是位于沿海湖或河口的水陆运输转运的场所,为船舶和陆运工具服务。

五、港口按国际贸易政策可分为:

国际国和自由港(可在港自由装卸,不用交税。

如中国澳门新加坡桑坦德斯德哥尔摩港)

六、港口的组成:

1.港口水域:

⑴港外水域:

①出港航道②港外锚地

⑵港水域①港航道②港锚地③码头前沿水域④船舶调头区

2.港口陆地;⑴码头与泊位⑵仓库与堆场⑶铁路与道路⑷起重机运输机械①门式起重机②浮式起重机③装卸桥④带式输送机⑤带斗提升机⑥叉车装卸机⑸辅助生产设备

七、水路运输工作组织:

货物集运站→港口堆场→码头→船舶

八、装卸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

⑴满足车船运转货物疏运安全优质的完成装卸任务需求,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多方案技术和经济分析。

⑵装卸机械化系统应根据装卸工艺的要求选型,减少机械设备的类型和规格⑶各环节通过能力应根据船舶流车流货物流的密度与分布规律相互适应。

⑷简化工艺流程,减少操作环节,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

⑸根据有关标准,规的要求保证作业安全,保护工人健康,减轻劳动强度和改善劳动条件。

九、主要货种的装卸工艺:

⑴件货装卸工艺(采用门座起重机或船舶吊杆—流动机械工艺方案。

港口使用的有:

叉车装卸车蓄电池搬运车牵引车挂车汽车和流动起重机)⑵集装箱码头装卸工艺(集装箱专用码头普遍采用集装箱装卸桥进行船舶作业。

集装箱装卸桥—跨运车工艺方案,集装箱装卸船作业采用集装箱装卸桥。

集装箱装卸桥—轮胎龙门起重机工艺方案)⑶干散货装卸工艺。

(集货码头上的装船机,它的核心部分用的都是皮带输送机。

散货卸船作业,常采用的机械有:

船吊或普通门机抓斗带斗门机抓斗装卸桥抓斗连续卸船机和吸粮机。

⑷石油装卸工艺(包括输油泵输油管输油软管或输油臂与附加设备)

十、船舶运行组织主要包括规划航线系统和航次系统。

十一、在船舶运输生产中,将船舶从事货物运输的一个完整运输生产过程(即一个生产周期)称为一个航次。

根据船舶运输生产的特征,航次可以分为简单和复杂航次。

简单航次指船舶在两个港口间完成一次货运的完整过程的航次,而复杂航次指船舶在多个港口间完成的航次。

十二、船舶运行组织可概括为航次形式和航线形式两种。

十三、航次形式指船舶的运行没有固定的出发港和终点港,船舶仅为完成某一项运输任务,按照航次计划运行的船舶运行组织形式。

十四、航线形式指在固定的港口之间,为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选配适合具体条件的一定的数量的船舶,并按一定的工艺过程组织船舶生产活动的船舶运行组织。

十五、航线形式的主要优点:

⑴货物能够定期送达,有利于吸收组织货源。

⑵有利于各生产环节协调配合并有节奏的工作,保持正常稳定的生产秩序,有利于缩短船舶泊港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⑶为组成几种运输方式协调工作的联合运输创造了条件。

⑷有利于加强人员熟悉航行条件,有助于安全航行和缩短时间。

⑸有利于对船舶的调度领导和管理。

⑹利于船员安排生活。

十六、航线港口进行分类:

⑴按船舶行区域分:

航线可分为河沿海和远洋航线。

⑵船舶运行状况分:

定期航线和一般航线。

⑶有效期限分:

分为全年或全航期有效航线和季节性有效航线。

⑷航向港口数分:

可分为简单航线和复杂航线。

十七、驳船其特点:

⑴没有动力装置,在同样载货吨位情况下,吃水比机动船小的多。

⑵可以几艘几十艘编成船队航行。

⑶无需换装倒载直接送到目的港,从分发挥小吨位船的灵活性。

⑷把船舶的载货部分和动力部分分开,大大提高动力装置的利用率。

⑸波船队的抗风能力比机动船差。

⑹运行速度低,适用于运输大宗货物。

十八、航道通过能力指在一定船舶技术性能和一定的运行组织方法条件下,一定航道区段在单位时间(昼夜月年或航期)可能通过的货吨或船吨数,它取决于各困难航道的通过能力与其相互影响。

十九、影响航道通过能力的因素包括航道和船舶的技术性能经济因素运行组织方法和自然因素。

二十、港口通过能力即港口企业的生产能力,它分为理论营运和后备通过能力。

二十一、理论通过能力是港口最大的通过能力。

港口营运通过能力是最实际的。

后备则是应付运输工具以闲置状态存在着。

第四章航空运输

一、民用飞机是指从事客货运输的非军用型飞机。

(客机货机教练机民用其他用途机)

二、民用飞机的主要性能:

⑴速度性能,其指标是飞机的最大平飞速度。

在11㎞左右的高度上,飞机获得最大的平飞速度。

对长途飞行的民用运输机而言,更注重的是巡航速度。

选行速度指发动机每公里消耗燃油最少情况下的飞行速度。

飞机巡航速度飞行时,最经济。

航程最远或航时最长。

⑵爬升性能。

通常使用的是实用升限,指飞机还能以0.5m/s的垂直速度爬升时的飞行高度,也称飞机的静升限。

⑶续航性能,指航程和续航时间(航时)。

三、机场类别:

⑴按性质划分,分国际和国航线机场。

⑵按在民航系统中起到的作用分:

枢纽干线支线机场。

四、枢纽机场主要有三大机场;干线机场指各直辖市省会自治区首府以与一些重要城市或旅游城市(如和)干线机场连接枢纽机场,空运量较为集中。

支线机场则空运量较小,航线多为本省区航线或邻近省区支线。

五、按机场所在城市的性质地位划分分为Ⅰ类机场Ⅱ类机场Ⅲ类和Ⅳ类机场。

Ⅰ类机场是三城市的机场亦为枢纽机场。

Ⅱ类机场即省会自治区首府,有的可开辟少量国际航线亦为干线机场。

Ⅲ类机场即国经济比较发达的中小城市如等机场。

Ⅳ类机场即省自治区经济较发达的中小城市和旅游城市。

六、航空货物运输的当事人主要有:

发货人收货人承运人代理人与地面运输公司。

七、航空货物运输的方式:

班机运输包机运输集中托运(若干批单独发运的货物组成一整批,向航空公司办理托运。

八、航空快件运输的特点:

运输速度快特别是长距离货物运输是,货运速度无法比拟。

但是成本高。

航空货运的利用率在迅速提高。

九、机场容量一般指特定的一段时间,当要求连续服务时,一个机场能够接纳的最大飞机架次数(要求连续服务指总有飞机准备起飞或着落)通常称极限容量饱和容量或

容许吞吐率。

机场容量是反映机场性能和吞吐能力的指标。

十、跑道容量一般指在一段规定的时间(1h),当要求连续服务时,一个跑道体系所承担的最大飞机架次。

十一、同跑到容量一样机位容量为在需要连续服务的一段给定时间,一个给定机位数所能接纳飞机最大数目。

十二、影响机位容量的因素:

①机位数目和型别。

②机位占有时间。

③需要服务的飞机型别。

第五章管道运输

一、第一条现代意义的输气管道却是在1963年在建成的巴渝管线。

二、19世纪90年代钢管出现后,管道运输进入工业性发展阶段。

第六章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向

一、铁路运输方式的特点:

1、速度快2、网络覆盖面广,运输能力较大3、中长途货运费用较低4、铁路运输不受天气影响5、在现代技术条件下,铁路几乎可以在任何地理条件下修建。

6、铁路占地少,宁愿消耗小,对环境的污染轻7、铁路运输的计划性较强,在灵活性上较咕噜运输为弱。

二、公路运输方式的特点:

1、机动灵活,适应性和深入性强2、可以实现“门到门”的直达运输3、运输途中不需要换装作业,适运距离运送速度快4、具有较强的公用性和开放性5、公路运输在建设初期投资少,资金周转快,回收快,资金调度和设施转移的自由度也较为方便,并且相对其他运输方式来说技术要求较低,受到破坏后恢复也较容易。

6、公路运输的运载工具较小,单位运量耗能较大,运费较高,对环境的污染也较为严重。

三、水路运输方式的特点:

1、航道是天然形成的2、占地少、节约国土资源3、航道通过能力限制少,单位运量大4耗能少,运费低廉5、运送速度曼6、水路运输生产运营条件复杂,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

四、民航运输方式的特点:

1、高速直达性2、灵活性好3、运价高,运输成本大4、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准点性和准时性差。

五、管道运输方式的特点:

1、运量大2、适应性强,少绕行。

3、占地少4、劳动生产率高5、耗能低、运费低廉6、安全性能好7、对环境污染少8、专业性强

六、运输原理:

指运输的规模原理、距离原理和速度原理。

七、规模原理:

指随着每次装运量的增大,使每单位重量的运输成本下降,

八、距离原理:

指随着每次运输距离的增加,运输费用的增加会变得越来越缓慢,或者说单位运输距离的费用减少。

九、速度原理:

指完成特定的运输所需的时间越短,其效用价值越高。

十、根据物流系统要求的服务水平和允许的物流成本决定,可以使用一种运输方式也可以使用联运方式。

十一、结合货物品种、运输期限、运输成本、运输距离、运输批量等因素认真研究考虑。

十二、从运输距离看,一般情况下可以依照一下原则:

300km以,用汽车运输;300-500km的区间,用铁路运输;500km以上,用铁路、船舶运输。

十三、15-20t以下的商品用汽车运输;15-20t以上的商品用铁路运输;数百吨以上的原材料之类的商品,应选择船舶运输。

十四、多式联运(名):

指联运经营人根据单一的联运合同,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负债将货物由制定地点运至交付地点的运输。

十五、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方向:

1、交通运输的智能化2、交通运输的高速化和重载化3、多式联运4、集装箱运输5、开发新型“绿色”运输

十六、大陆桥运输(名):

指以铁路或公路运输系统为这件桥梁把大陆两端的海洋运输连接起来的运输方式,实质是海陆联运。

第七章现代物流配送的模式与流程

一、配送:

在经济合理区域围,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二、中国物流配送的发展:

1、第一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我国的计划经济体质与自力更生的思想下,基本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配送业务。

2、第二阶段: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极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我过物流配送从自发阶段到自为阶段的过渡阶段。

3、第三阶段:

20世纪90年代至今,人们认识到物流在流通领域中可挖掘的巨大空间,是现代经济发展的第三利润源,于是产生了专业的物流配送公司。

——宝供物流企业是中国第一家注册成立的物流企业集团。

三、中国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物流配送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还不平衡,运输网络不完善,运输市场秩序混乱,地方保护逐一严重,缺乏专业的第三方物流配送公司,建立与维护配送网络费用高,缺乏支持社会化配送运作的综合物资流通系统,难以满足现代化物流发展的需要,也难以同国际物流借口,整个物流配送业受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影响,物流中心未有规模效益,在配送中心的建设与运作中,专业人才十分紧缺。

四、中国物流配送的展望:

我国进入WTO以后,国的物流配送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但同时也存在着机遇和优势,运输费用和贸易壁垒的运转费用下降将推动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加速增长,外来企业以与外来贸易的增加带来更多的配送业务,而国外实力雄厚的物流公司的抢滩对国物流配送公司构成强大的压力。

但是在公平竞争的促动下,我国的物流配送业无论在资本结构、服务产品结构和配送技术一集管理经验等方面都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从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来看,专门的配送业显然可以节省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大部分的物流配送服务为企业自己经营,规模较小,多少品种单一的配送,带有强烈的区域性,向物流配送一体化服务方向发展,真正成为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中的一环。

五、配送物流体系在整个物流体系中,其重要性与运输、仓储、装卸、搬运等并列,发挥着重要作用:

1、配送有利于提高物流经济效益2、配送是客户的后勤3、配送有助于提高物流系统的宏观调控能力。

六、物流配送模式的影响因素:

1、企业经营发展战略2、企业的配送能力3、第三方物流配送的发展状况。

七、按经营主体分类:

1、自营配送2、外包配送3、共同配送4、混合配送

八、自营配送:

指企业根据自己的经营规模、企业的商品配数量、企业的经营策略以与业务网点布局等多种条件与因素,在合适的地点自己建造一个或多个配送中心,依靠自己构建的网络体系开展物流配送业务,实现对企业部与外部货物配送的模式。

九、外包配送:

企业不建配送中心,而以签订合同的形式把企业的配送业务委托给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配送公司,并且与第三方物流配送公司形成长期合作的战略联盟。

十、共同配送:

又称协同配送。

是指把过去按不同货主、不同商品分别进行的配送,改为集中运货的“货物与配送的集约化”

十一、混合配送:

指企业自身适当地建立小型配送系统,大规模的配送采用外包配送模式,小围的配送采用自营配送模式。

十二、按配送商品的种类与数量划分:

1、多品种、少批量配送2、少品种、大批量配送3、成套配送

十三、按配送时间与数量划分:

1、定时配送2、定量配送3、定时定量配送4、定时定量定点配送

十四、现代物流配送模式的选择:

1、经验选择法2、矩阵图决策法3、层次分析法

十五、按配送中心的经济功能分类:

1、供应型配送中心2、销售型配送中心3、储存型配送中心4、加工型配送中心

十六、按配送中心的辐射围分类:

1、城市配送中心2、区域配送中心

十七、运输合理化:

合理化的配送应是在整个物流系统中充分利用现有时间、财务和环境资源,以最佳的运输方式、路线,最低的成本,最高的质量来实现配送的功能,达到物流最优化。

十八、不合理的运输现象有集中形式:

1、对流运输——指同类的或可以相互代替的货物的相向运输,他是不合理运输中最突出、最普遍的一种——明显对流、隐蔽对流、倒流运输。

2、迂回运输——凡不经过最短路径的绕道运输,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