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四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6707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选修四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化学选修四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化学选修四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化学选修四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化学选修四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选修四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doc.docx

《高中化学选修四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选修四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doc.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选修四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doc.docx

高中化学选修四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doc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焙变反应热

1.反应热:

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焙变(AH)的意义:

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符号:

(2).单位:

3•产生原因:

化学键断裂一热

化学键形成一一

放热反应

倣热

吸热)为“

或△【【_0

吸热反应

(吸热

放热)为“

或△II_0

☆常见放热反应:

④⑤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I®

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1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2必须标明聚集状态(分别表示固液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

表示)

3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4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也可以是

5各物质系数加倍,AH—;反应逆向进行,AH

三、燃烧热

概念:

25°C,101RPa吋,o燃

烧热的单位用表示。

※注意:

①研究条件:

101

kPa②反应程度:

完全燃烧,

产物是。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暈:

④内容:

放出的热量。

(AH

0,单位)

四、中和热

1.概念:

溶液中,

的反应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和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3.弱酸或弱碱,所以它们反应时的中和热—57.3kJ/molo

4.屮和热的测定实验

用品仪器:

大烧杯(500mi)、小烧杯(100ml)、、量筒(50ml

2只)、、硬纸板或泡沫塑料板(有2孔)、泡沫塑料或碎纸

盐酸(0.50mol/L)氢氧化钠溶液(0.55mol/L)

实验步骤:

计算公式:

误差分析

五、盖斯定律

1.内容: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各反应物)和(各生成

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O

2.使用方法

3.反应热的计算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v)

(1)定义:

衡量反应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的变化

(2)表示方法:

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⑶计算公式:

(u:

平均速率,浓度变化)单位:

⑷影响因素:

①决定因素(内因):

(决定因素)

②条件因素(外因):

反应所处的条件2.反应物浓度、气体压强、

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条件变化

单位体积内分子总数

活化分子百分数

单位体积内

活化分子总数

V变化

光、电磁波、超声波、固体反应物颗粒大小、溶剂等

※注意:

(1)固体和液体,市于压强对浓度儿乎无影响,反应速率不变。

(2)、惰性气体对于速率的影响

1恒温恒容吋:

充入惰性气体一总压增大,但是各分压不变,各物质浓度不变一反应速率不变

2恒温恒体时:

充入惰性气体一体积增大一各反应物浓度减小一反应速率减慢

二、化学平衡

(_)1.定义:

2、化学平衡的特征

逆(研究前提是反应)

等(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动(动态平衡)

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

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

3、判断平衡的依据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和依据

例举反应

mA(g)+nB(g)〜pC(g)+qD(g)

混合物体系中各成分的含量

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分数一定

平衡

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质量分数一定

()

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

平衡

④总体积、总压强、总物质的量一定

()

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

①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molA同时生成mmolA,即V(正)二V(逆)

平衡

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molB同时消耗了pmolC,则V(正)=V(逆)

()

@V(A):

V(B):

V(C):

V(D)=m:

n:

p:

q,V(正)不一定等于V(逆)

不一定平衡

④在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B,同时消耗了qmolD,因均指V(逆)

不一定平衡

压强

①m+nHp+q时,总压强一定(其他条件一定)

()

②m+n二p+q时,总压强一定(其他条件一定)

()

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Mr

①Mr—定时,只有当m+nHp+q时

()

②Mr—定时,但m+n二p+q时

()

温度

任何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当体系温度一定时1其他不变)

平衡

体系的密度

密度一定

()

其他

如体系颜色不再变化等

平衡

(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1、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⑴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

的浓度,平衡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

的浓度,平衡向移动。

(2)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移动

(3)溶液中的反应,如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也减小,V正减

小,V逆也减小,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平衡向方程式中计量数之和大的方向移动。

2、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平衡向移动,温度降低平衡向方向移动。

3、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移动。

注意:

(1)改变压强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2)气体减压或增压与溶液稀释或浓缩的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相似

4.催化剂:

由于催化剂対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的,所以平

衡。

但是使用正催化剂可以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5.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Z—(如温度,压强,

浓度),平衡向着能的方向移动。

三、化学平衡常数(符号)

(一)定义:

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时,

比值。

(二)使用化学平衡常数K应注意的问题:

1、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是o

2、K只与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3、反应物或生产物中固体或纯液体,由于其浓度是固定不变的。

4、稀溶液屮进行的反应,如有水参加,水的浓度不必写在平衡关系式屮。

(三)化学平衡常数K的应用:

1、化学平衡常数值的大小是可逆反应的标志。

K值越大,说明平衡时

的浓度越大,它的进行的程度越大,即该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

率越—o反之,则相反。

一般地,K>105时,该反应就进行得基本完全了。

2、利用K值做标准,可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反应是否平衡及建立平衡的方向。

(Q:

浓度积)

QK:

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QK: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K:

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3、利用K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若温度升高,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反应

若温度升高,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反应

*四、等效平衡

1、概念:

一定条件下(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同一可逆反应经不同途径达到平衡后,任何相同组分的百分含量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为等效平衡。

2、分类

(1)等温,等容条件下的等效平衡

第一类: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的可逆反应:

第二类: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

(2)等温,等压的等效平衡:

五、化学平衡图像问题

看懂图像(面、线、点、势)-联想规律…分析判断

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反应爛变与反应方向:

(1)爛:

一个状态函数,用来描述体系的混乱度,符号为S.单位:

J-mol^K1

(2)体系趋向于有序变为无序,导致体系的嬌增加,这叫做原理,也是反

应方向判断的依据。

.

(3)同一物质,气态、液态、固态时嬌值关系为S(g)S(l)S(s)

2、反应方向判断依据

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判断依据为:

AG二AH-TAS0

AH-TAS0

AH-TAS0

注意:

(1)为负,

(2)AH为正,

反应能自发进行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S为正时,任何温度反应都能自发进行AS为负时,任何温度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

1、定义:

电解质:

在中或状态下能导电的-

非电解质:

强电解质:

C

弱电解质:

下列物质中HCkNaOH、NaCLBaSO4、HCIO、NH3・出0、Cu(OH)2、H20、SO3、C02.CCI4、

CH2=CH2属非电解质的有:

属强电解质的有:

O

属弱电解质的有: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

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关。

3、电离平衡:

在一定的条件下,当时,电离

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

4、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A、温度:

电离一般_热,升温电离平衡向移动。

B、浓度:

浓度越大,电离程度;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移动。

C、同离子效应:

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会电离。

D、其他外加试剂:

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电离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电离。

5、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用可逆符号弱酸的电离要分布写(第一步为主)

6、电离常数:

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

叫做电离平衡常数,(一般用Ka表示酸,Kb表示碱。

表示方法:

AB''A*+B「Ki=

7、影响因素:

a、电离常数的大小主要由物质的本性决定。

b、电离常数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受浓度变化影响,在室温下一般变化不大。

C、同一温度下,不同弱酸,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

如:

H2SO3>H3PO4>HF>CH3COOH>H2CO3>H2S>HCIO

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1、水电离平衡:

只2°—

水的离子积:

Kw=;25°C时,;KW==

注意:

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Kw值一定

Kw不仅适用于纯水,适用于任何稀溶液(酸、碱、盐)

2、水电离特点:

(1)可逆

(2)吸热(3)极弱

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

1酸、碱:

水的电离

2温度:

水的电离(因为水的电离是热的)

3能水解的盐:

水的电离

4、溶液的酸碱性和pH:

(1)pH=1

(2)pH的测定方法:

酸碱指示剂中皐橙、石蕊、酚駄。

变色范围:

甲基橙3.1-4.4(橙色)石蕊5.0-8.0(紫色)酚酿8.2T0.0(浅红

色)

pH试纸_操作,

注意:

①事先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

②广泛pH试纸只能读取整数値或范围

三、混合液的pH值计算方法

1、强酸与强酸的混合:

(先求[『]混:

将两种酸屮的『离子物质的量相加除以总体

积,再求其它)[曲混=([H^M+[H+]2V2)/(V1+V2)

2、强碱与强碱的混合:

(先求[OHT混:

将两种酸中的0K离子物质的量相加除以总体积,再求其它)[0町混=([OH]M+[OH]2V2)/(V1+V2)(注意:

不能直接计算[H+]混)

3、强酸与强碱的混合:

(先据H++OH==H20计算余下的『或OH,①『有余,则用余下的『数除以溶液总体积求[H]混;OR有余,则用余下的0K数除以溶液总体

积求[0H]混,再求其它)

四、稀释过程溶液pH值的变化规律:

1、强酸溶液:

稀释10"倍时,pH稀pH原+n(但始终不能7)

2、弱酸溶液:

稀释10"倍时,pH稀pH原+n(但始终不能7)

3、强碱溶液:

稀释10"倍时,pH稀pH據一n(但始终不能7)

4、弱碱溶液:

稀释诃倍吋,pH稀pH^-n(但始终不能7)

5、不论任何溶液,稀释时pH均是向7靠近(即向中性靠近);任何溶液无限稀释后pH均接近7

6、稀释时,弱酸、弱碱和水解的盐溶液的pH变化—,强酸、强碱变化—。

五、酸碱中和滴定:

1、中和滴定的原理

实质:

H++OFT二出0即酸能提供的『和碱能提供的OH物质的量o

2、中和滴定的操作过程:

(1)滴定管的刻度,0刻度在—,往下刻度标数越来越大,全部容积它的最大刻度值。

滴泄时,所用溶液不得超过最低刻度,不得一次滴定使用两滴定管酸

(或碱),也不得中途向滴定管中添加。

(2)药品:

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

(3)准备过程:

准备:

检漏、、、、赶气泡、调液面。

(4)实验过程及滴定终点的判断

3、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误差分析:

利用门酸c酸V酸初碱c碱碱进行分析

六、盐类的水解

1、定义:

-

2、水解的实质:

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弱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或OK结合,破坏

水的电离,使平衡向移动,水的电离。

3、盐类水解规律:

1有—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2多元弱酸根,浓度相同时正酸根比酸式酸根水解程度大,碱性更强。

(如:

Na2CO3

>NaHCO3)

4、盐类水解的特点:

(1)

(2)(3)

5、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

1温度:

温度越水解程度越大(水解吸热,越热越水解)

2浓度:

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越稀越水解)

3酸碱:

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促进水解而阳离子水解;

6、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

1只电离不水解:

如HSO,显酸性

2电离程度〉水解程度,显性(如:

HSO3-、H2PO4_)

3水解程度〉电离程度,显性(如:

HCO(、HS*、HPO42_)

7、双水解反应:

(1)构成盐的阴阳离子均能发生水解的反应。

双水解反应相互促进,水解程度较大,有的甚至水解完全。

(2)常见的双水解反应完全的为:

Fe*与AIO2\CO32_(HCO3));A产与AIO2\CO32(HCO3)^S2'(HS)>SO32(HSO3)o其特点是相互水解成沉淀或气体。

离子方程式配平依据是两边电荷平衡,如:

2A产+3S2'+6H2O==2AI(OH)3I+3H2St

8、盐类水解的应用:

水解的应用

实例

原理

净水

明矶净水

去油污

用热碱水冼油污物品

CO产+出0仝HCOs+OFT

药品的保存

①配制FeCh溶液时常加入少量盐酸

②配制NazCOj溶液时常加入少量NaOH

C0f+氏0、iICO;+OH

制备无水盐

由MgCl2创2O制无水MgCl2在HC1气流中加热

若不然,则:

MgCl2・6H2O亠Mg(OH)2+2HC1+4出0Mg(OH)2丄亠MgO+HvO

泡沫灭火器

用A12(S0»3与NaHCOs溶液混合

比较盐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

比较NH4C1溶液屮离子浓度的大小

7时+出0=:

NH:

}・出0+『c(Cl)>c(NH;)>c(H)>c(OH)'

9、水解平衡常数(KQ

强碱弱酸盐:

Kh=Kw/Ka强酸弱碱盐:

Kh=Kw/Kb

Ka为该条件下该弱酸电离平衡常数;心为该条件下该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

7.电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1、多元弱酸(多元弱酸盐)的电离(水解)的书写原则:

分步书写

注意:

不管是水解还是电离,都决定于第一步,第二步一般相当微弱。

2、多元弱碱(多元弱碱盐)的电离(水解)书写原则:

一步书写

八、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大小比较

基本原则:

抓住溶液中微粒浓度必须满足的三种守恒关系:

1电荷守恒:

任何溶液均显电性,各阳离子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的乘积之和

=各阴离子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的乘积之和

2物料守恒:

(即原子个数守恒或质量守恒)

某原子的总量(或总浓度)=其以各种形式冇在的所有微粒的呈(或浓度)Z和

3质子守恒:

即水电离出的『浓度与0K浓度相等。

九、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一些常见知识

(1)溶解度_小于O.Olg的电解质称难溶电解质。

(2)反应后离子浓度降至以下的离子反应为完全反应。

如酸碱中和时[『]

降至10-7mol/L<10-5mol/L,故为完全反应,用“二”,常见的难溶物在水中的离子浓度均远低于10'5mol/L,故均用“二”。

(3)难溶并非不溶,任何难溶物在水屮均存在溶解平衡。

(4)掌握三种微溶物质:

(5)溶解平衡常为吸热,但Ca(OH)2为放热,升温其溶解度减少。

(6)溶解平衡存在的一般前提是:

存在沉淀,否则不存在平衡。

2、溶解平衡方程式的书写

注意在沉淀后用⑸标明状态,并用"如:

Ag2S(s)=hAg*(aq)+S2(aq)

3、沉淀生成的三种主要方式

(1)加沉淀剂法:

Ksp越小,沉淀越完全;沉淀剂过塑能使沉淀更完全。

(2)调pH值除某些易水解的金属阳离子:

如除去MgCb溶液中FeCb可以

加入

(3)氧化还原沉淀法:

(4)同离子效应法

4、沉淀的溶解:

沉淀的溶解就是使溶解平衡正向移动。

常采用的方法有:

①酸碱;②氧化还原;③

5、沉淀的转化:

溶解度大的生成溶解度小的,溶解度小的生成溶解度更小的。

AgNO3―AgCI()—Br(淡黄色)一gl(黄色)一Ag2S(黑色)

6、溶度积(Ksp)

⑴表达式:

AmBn⑸三二mAn+(aq)+nBm(aq)

Ksp=[c(An+)]m-[c(Bm)]n

⑵影响溶解平衡的因素:

决定因素是

外因:

①浓度:

加水,平衡向方向移动。

②温度:

升温,多数平衡向方向移动。

⑶、溶度积规则

Qc(离子积)KSP

QcKsp

QcKsp

有沉淀析出

平衡状态

未饱和,继续溶解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1.原电池:

1、概念: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组成条件:

①②

3、电子:

外电路:

极一一导线一一—极

内电路:

盐桥中—离子移向负极的电解质溶液,—离子移向正极溶液。

4、电极反应:

以锌铜原电池为例:

负极:

反应:

正极:

反应:

总反应式:

5、正、负极的判断:

(1)从电极材料:

一般为负极;或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

(2)从电子的流动方向和电流方向

(3)从发生反应

(4)根据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移动方向

(5)根据实验现象

2.化学电池

1、电池的分类:

化学电池、太阳能电池、原子能电池

2、化学电池:

借助于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3、化学电池的分类:

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

一次电池

1、常见一次电池:

碱性锌镭电池、锌银电池、锂电池等

二次电池又叫充电电池

1•铅蓄电池的电极反应

放电:

负极(铅):

正极(氧化铅):

充电:

阴极:

阳极:

两式可以写成一个可逆反应:

PbO2+Pb+2H2SO4上皂2PbSO4I+2H2O

2.目前已开发出新型蓄电池:

银锌电池、镉镰电池、氢線电池、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燃料电池

1、燃料电池:

使燃料与氧化剂反应直接产生电流的一种化学电池

2、电极反应:

一般燃料电池发生的电化学反应的最终产物与燃烧产物相同,可根据燃烧反应写出总的电池反应,但不注明反应的条件。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不过要注意一般电解质溶液要参与电极反应。

以盘氧燃料电池为例,钳为正、负极,介质分为酸性、碱性和中性。

当电解质溶液呈酸性时:

负极:

正极:

当电解质溶液呈碱性时:

负极:

正极:

甲烷燃料电池是用金属钳片插入KOH溶液作电极,在两极上分别通甲烷和氧气。

电极反应式为:

负极:

;

正极:

O

电池总反应式为:

3、燃料电池的优点:

能量转换率高、废弃物少、运行噪音低

3.电解原理

1、电解池:

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电解槽

2、电解:

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3、放电:

当离子到达电极吋,失去或获得电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4、电子流向:

(电源)负极一(电解池)阴极一(离子定向运动)电解质溶液一(电解池)阳极—(电源)正极

5、电极名称及反应:

阳极:

与直流电源的相连的电极,发生反应

阴极:

与直流电源的相连的电极,发生反应

6、电解CuCH溶液的电极反应:

阳极:

阴极:

总反应式: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

阴极(阳离子)放电顺序

Ag+>Hg2+>Fe3+>Cu2+>H+)>Pb2+>Sn2+>Fe2+>Zn2+>AI3+>Mg2+>Na+>Ca2+>K+

阳极放电顺序

惰性电极时:

S2>r>Br>cr>OH>含氧酸根离子>F(SO327MnO4*>OH)

活性电极吋:

电极本身溶解放电

注意先要看电极材料,是惰性电极还是活性电极,若阳极材料为活性电极(Fe、Cu)等金屈,则阳极反应为电极材料失去电子,变成离子进入溶液;若为惰性材料,则根据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依据阳氧阴还的规律来书写电极反应式。

用惰性电极电解电解质溶液规律

电解类型

电解质分类

实例

电极反应特点

pH变化

溶液复原应加

四、电解原理的应用

1、电解饱和食盐水以制造烧碱、氯气和氢气

阳极:

阴极:

总反应式:

2、电镀

(1)应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而镀上一薄层其他金属或合金的方法

(2)、电极、电解质溶液的选择:

阳极:

(镀层金属)M—ne一二二

阴极:

待镀金属(镀件):

Mn++ne-==M

电解质溶液:

含有镀层金屈离子的溶液做电镀液

(3)、电镀应用之一:

铜的精炼

阳极:

;阴极:

电解质溶液:

3、电冶金

(1)、电冶金:

使矿石中的金屈阳离子获得电子,从它们的化合物中还原出来用于冶炼活泼金属,如钠、镁、铝

(2)、电解氯化钠:

通电前,氯化钠高温下熔融:

NaCI=Na++C厂通直流电后:

阳极:

阴极:

☆规律总结:

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判断规律

(1)若无外接电源,又具备组成原电池的三个条件即为原电池。

(2)若有外接电源,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则可能是电解池或电镀池;当阴极为金属,阳极亦为金属且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属同种元素吋,则为电镀池。

(3)若多个单池相互串联,又有外接电源时,则与电源相连接的装置为电解池或电镀池。

若无外接电源时,先选较活泼金属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电子输出极),有关装置为原电池,其余为电镀池或电解池。

☆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比较

类别

原电池

电解池

电镀池

定义

(装置特点)

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

应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侧层英他金属

是否是自发反应

装置特征

有电源,两级材料可同可不同

形成条件

活动性不同的两极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

镀层金属接电源正极,待镀金屈接负极;电镀液必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