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测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1093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文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文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语文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语文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测试题.docx

《语文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测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测试题.docx

语文测试题

一)明确写作必须的储备写作和别的学科有所不同,它需要学生在写作进行之前,拥有一定的积累和储备。

这也就是说,在写作之前,要让我们的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有意识地增加写作素材、书面语言、表达方式、书面表达经验等方面的积累。

中国有句古话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孩子要进入写作,先要有一点积累,先要有一点准备。

我这里所说的准备是多方面的,不是说背上几首古诗,读了几篇文章他就能解决问题。

我们的同志常常以为,孩子背了几篇文章就应该会写作文了。

这恐怕是一厢情愿的事。

作文之前的储备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书面语言的储备大家知道,孩子在平常的生活中运用的是口语。

口语虽然跟书面语言有着天然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拥有很多相同或相通的地方,但书面语言毕竟比口语更加精炼、准确。

比如我们平时说话可以带“这个、这个,那个、那个”之类并没有实际意义的东西,但到了书面表达的时候你就要把这些东西去掉。

另外,在口语交际的时候,双方的动作、表情、神态都不需要介绍。

因为大家在场,一目了然。

但是在写文章的时候,你就要有所交待。

由此可见,无论是书面语言还是书面语言的运用都需要有一些积累。

这里所说的书面语言,至少包括规范的词语、句子,有趣的歇后语,形象的比方、名人名言,比较健康的顺口溜以及典故、格言、谚语等。

盖房子,必须实现准备好建筑材料,搭建文章这栋房子理所当然地需要书面语言这一材料的储备。

因此老师们平时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加强这方面的积累。

2、表达方式的储备因为书面表达是以文字的方式呈现的,它的表达方式和口语并不一样,比如说不同的文体表达的方式就不一样。

记叙文怎么写,书信怎么写,便条怎么写,都有一个方式的问题。

另外,像记叙啊,描写啊,说明啊,议论啊,抒情啊,我们都要把握它,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要说明的是,我们不是要搞名词概念的记忆,而是要让我们的孩子拥有这方面的真知和真本领。

只有这样,需要的时候,他们才能自然而然地会用议论、描写、抒情、说明等表达方式,更加清晰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

这样做,也就自然而然地把写作和阅读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块了。

3、写作素材的储备古人曾经说过:

一个人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习作素材的积累同样需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为什么著名的作家写得好,一方面是要尽可能地地读书,借鉴前人的经验,另一方面那就是拥有亲身的体验。

这一点是很非常重要的。

很多作家之所以能写出惊世之作,很多情况下得益于他们常常有不同于常人的特殊经历。

请大家注意:

这里所说的写作素材,它包括事件、人物、景致、场面、物体,以及在参与、观察、体验过程中的心理、感受等等。

我个人认为:

这个方面的积累需要我们的老师、家长,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注意引导孩子有意识地进行。

既不能放任自流,不管不问,也不能事无大小,处处设卡,搞那些让孩子戴着镣铐去跳舞式的傻事。

现在有的老师或家长叫孩子观察,还未出发就先布置一道作文题,你想,“紧箍咒”已经牢牢地扣在了他们头上,他们还会对上观察感兴趣吗?

4、表达经验的储备除以上所说,我们还要关注学生写作经验的储备。

很多著名的作家都说,作文没有法,写多就是最好的法。

我觉得这话是提高写作能力的至理名言。

写作和阅读一样,是在写作实践中形成写作能力的。

就拿最基本的习作能力来说吧,比如怎么做才叫明确写作要求,明确需要表达的话题等等,都不是靠理解哪些概念,死背那些名词术语能够解决的。

有位老司机曾对我说:

“你要真的学会开车,开够了十万公里就一切都明白了。

”可以说,写作的能力也和学开汽车有相似之处,它同样是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

我想,改造我们的写作教学,很重要的一条那就是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快快乐乐地多写。

光靠一个学期七次或八次课堂作文,恐怕是练不好写作的真本领的。

如何辅导小学生写好话题作文

所谓“话题作文”,是指用一段提示语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然后限定范围的一种命题形式。

它不同于以前的半命题、命题及材料作文,是一种崭新的、具有很强生命力的作文样式。

话题作文一般有三部分组成:

提示性文字材料、话题范围、注意事项或要求。

话题作文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不限(即不限文体、不限主旨、不限具体内容及不限题目)一强调(强调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要写好话题作文,应做好以下几点:

1、善于化大为小

话题作文由于范围宽泛,给学生的把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写作前首先应学会化大为小。

如一个西瓜,洗净后只有切成小块才好下口。

话题作文的写作也应如此。

我们可以将话题化为几个契合话题的子话题,然后从这些子话题中选择一个易写好的来写。

简单地说就是采用大题小作的写法,从具体一点切入,然后调动自己的积累,在这个问题上聚焦、展开和提炼,把这一点说足说深说透。

这样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

如果不善于化大为小,就难免泛泛而谈。

那种东说一句西扯一句,鸡零狗碎的“拼盘”,是难以得到阅卷老师“欢心”的。

2、善于以小见大

如果仅局限于“小”,文章就显得平淡无奇,没有深意。

只有小中见大,才能发人深思,引人如胜。

所谓以小见大,即大处着眼,小处落笔。

写小的事情,表现大的主题。

这种手法,往往通过对具体、平凡的小事小物和有关细节材料的叙述描写,并加以适当抒情议论,以阐明大道理,揭示深刻的社会意义,以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于细微处体现伟大的精神。

如《琐忆》等,都采用了这种写法。

3、扬长避短,定好文体

在确定文体时,不妨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考虑:

⑴根据话题的特点。

有些话题适宜写议论文,有些话题适宜写记叙文。

⑵根据自己的特长。

自己擅长说理,就选择写议论性的文章;擅长形象思维,就选择记叙性的文章。

⑶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

如果自己喜欢写议论文,而在这一方面自己掌握的材料比较少,也只能放弃。

4、独辟蹊径、表现个性。

要善于选择自己熟悉的、想说的、有话可说的,有一定拓展空间的内容去写。

要善于选择新的切入点,“独具慧眼”,在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角度上做到独辟蹊径,表现出文章的新颖性和自己的创造性。

要选择新颖的、独特的材料体现主题。

要选择好的、与文章文体相适应的形式表现文章的内容。

总之,要发挥自己的长处,从思想上、内容上、形式上表现自己的“独特”(与众不同)与创新。

以上所谈,都是一些理论性的、指导性的知识,话题作文是一种在作文观念上体现了一种新要求的作文,其实质是鼓励考生创新,让考生充分展示所长、各种积累(如生活、知识、思想等)、语文能力、对生活的各种感悟能力及个性等。

要想把话题作文写好,以上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平时要多阅读、多积累、多思考。

这个东西是要靠写作灵感的,首先应该让他对这件事物感兴趣,他自然就会去观察,去发现,多看些好词好句什么的,语言优美很重要,还有就是里面的写作的手法了,要让全文看起来非常有凝聚力,抓住事物的中心,加上些好素材,才能吸引人,才是好文章。

反正没别的,多学多看,人的一生都是在学习中,谢谢你能行的

小学生5年级语文上册半期考作文

教材解读本单元把常见的、有固定周期规律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具体现象里的周期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教学活动,激发探索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教学素材现实,贴近学生生活。

许多教学材料是生活中见过的,都是学生能接受的、感兴趣的。

学习材料的吸引力是激发探索热情的重要因素。

2.关注探索过程,鼓励方法多样。

无论是表达周期规律还是解决实际问题,都尊重学生的方法和个性特点。

突出过程中的数学思考,重视体会符号感和建立模型。

3.掌握难度。

现象中的周期规律都是比较简单的、容易发现的。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要领指导〕学生探索规律能力的提高不是简单体现在又知道了什么规律,而是体现在面对新的现象或者问题时,能主动应用相关的策略,有效地发现给定现象中隐藏的规律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教材注意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为学生自主探索规律以及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教学难点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确定用除法解决这一问题的优越性。

〔要领指导〕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规律的时间和空间,同时给予必要的提示和指导,鼓励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分享思维成果,不断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在第二学段的前两册教材中,学生分别集中探索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规律,以及对几个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已经初步形成独立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也曾多次经历寻找数或图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

〔要领指导〕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年龄特点,注意选择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简单周期现象作为学生探索规律的素材。

来自于实际的内容,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

对后继学习的作用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能够激活学生的潜能,便于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独特的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时设计1、初步认识周期现象中的规律……………………………1课时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周期特征。

…………1课时

2006-2007学年固城中心小学五数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讨论稿主备人:

赵三多

教学内容课题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讨论记录

教学建议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要领指导〕学生探索规律能力的提高不是简单体现在又知道了什么规律,而是体现在面对新的现象或者问题时,能主动应用相关的策略,有效地发现给定现象中隐藏的规律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为学生自主探索规律以及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同时给予必要的提示和指导,鼓励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分享思维成果,不断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发现周期,并体会它的确定性是认识周期现象的关键。

〔要领指导〕周期现象是有规律的现象,规律表现为一种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结构,这种确定的结构是现象的周期。

周期现象的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的精神,通过眼前预料以后、通过部分把握整体、通过有限想像无限。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投影片),也可以是配套的教学课件。

知识点

梳理分析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画图的策略、例举的策略、计算的策略、应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一、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规律。

全班交流三种物体排列的规律。

二、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1.提出问题:

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

独立思考形成初步的认识后,组织学生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学习小组可能提出如下的想法。

(1)画图的策略。

(2)例举的策略。

(3)计算的策略。

3.比较方法。

三、独立尝试,逐步优化解题方法

1、“试一试”第1题。

(1)展示学生不同的想法。

(2)引导学生针对计算的方法思考。

(3)比较这几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

2.出示“试一试”第2题,让学生用计算的方法进行解答。

四、提升练习,加深对解题方法的理解

五、全课总结

六、欣赏简单周期现象排列规律的生活场景图。

2006-2007学年固城中心小学五数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讨论稿主备人:

赵三多

教学内容课题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讨论记录

教学建议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周期特征。

〔要领指导〕在初步认识周期现象,能够发现排列规律的基础上,例2解决具有周期规律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周期特征。

这里的“进一步”有两层意思:

一是主动发现——自己在情境中找到摆放(排列)的规律。

二是自觉应用——有选择地使用一个周期里的信息,如一共有多少个物体、有几种不同的物体、它们的排列次序、每种物体的个数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采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要领指导〕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已经对用除法来解决周期现象中的排列问题这一策略的优越性有了直观的感知,本节课着重引导学生采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几个问题:

1.把什么看作组?

2.有多少组?

3.余数是几?

表示什么?

4.每种物体分别有多少个?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投影片,有条件也可以使用配套课件。

知识点

梳理分析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用计算的方法确定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一、观察场景图,解决例2。

说说:

兔子是怎样排列的?

想想:

18只兔子排成这样的几组?

算算:

18只兔中有几只灰兔,几只白兔?

二、试一试

问题:

如果有20只兔参加跳高,照这样排列,应该有几只白兔和几只黑兔?

一共有几组?

余下几只?

余下的2只是怎样排列的?

按照1灰2白的顺序排列的,所以余下的2只为1只灰兔,1只白兔。

三、练一练

第1题:

棋子是按照什么规律摆放的?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结果。

第2题:

瓷砖是按照什么规律贴的?

35块瓷砖里有多少正方形瓷砖和多少长方形瓷砖?

余下的1块是什么图形的瓷砖。

四、综合练习:

练习十第4—7题。

小学叙事文背课教案

(记叙文)教学目标:

1、为适应中考要求,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写好较优秀的作文,教会学生精心设计好记叙文的开头和结尾。

2、通过范文指导和专项训练,让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几类开头、结尾法(重点是开头)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2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1`)

从中考要求及人们常用的“凤头、猪肚、豹尾”来赞誉文章好的开头,中间及结尾导入 新课,激发兴趣。

 二、学生回忆前从优所指导过的几种开头结尾法(提问后教师板书整理成知识板块。

)(10`)

教师板书整理成知识板块。

(10`)

①开头法:

开门见山

先声夺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运用倒叙

引起读者共鸣的动机交代法

巧用设问

景物渲染法

物事联想法

追溯法

引用名句(名言、警句、格言、歌诗词、名句、谚语)

从肖像描写入手

重点解释一下(运用倒叙、追溯法、引用名言)这几例举例说明,《考场作文》P150

②结尾法:

照应开头、扣题法

巧用省略

自然收束

引用阐发(引用名言、警句,诗词格言稍加阐发,增加文采)

抒情议论 三、专项训练①发放有关开头结尾的资料,学生判断用了哪种方法。

(6`) 四、用开火车的方法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

(6`) 五、写用训练②分组用不同方法写好下列作文题的开头和结尾(8`)

(中间用一两句话叙述有关的内容)

(1)这件事启迪了我(引用名句)

(2)最使我难忘的____(人或事)(追溯法、物事联想法)

(3)心事(其他自选)

(4)真情(其他自选)

上述作文题的结尾自选类型。

 六、写作后交换(4人一组)推荐优秀作文2--4篇,教师抽查一两篇宣读(9`)。

 七、师生评价个别学生点评(5`) 八、布置课外作业

①我经历的一次小波折

②课余趣事

③母亲(父亲,老师),你是我一生的感动。

 

五年级上册复习教案

生字复习

复习目标

1、正确认读字音,能准确判断前后鼻音的字。

2、会写生字表

(二)中的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认识生字表一)中的生字。

3、正确区分本册书中出现的形近字,多音字。

复习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书183页生字表

(二)中我会写的字

1、易写错的字

方法:

(1)同桌合作找一找容易写错的字

(2)全班汇报交流、并写在小报

(3)师重点听写以下字:

酸、唇、瞻、、虑、衰、魂、誊、诞、崖、斩等字

2、形近字

方法

(1)四人小组合作找出本册形近字

(2)小组合作出题写在小报上

(3)小组交换做题(4)重点引导以下几组瞻很眺瑰拂燥娇檐恨跳魂佛噪骄

(5)学生在本子上写一写

3、多音字

方法

(1)分单元总结多音字、小组合作

(2)小组合作练说(3)出示几练习写、弹、应、磨、划、龟、舍、

第二课时

一.听写易错的生字。

同桌互批

二.、书179表(一中我会认的字

读音易错的字

方法

(1)同桌合作读生字、相打分

(2)出示辩音题读一读

擎、玷、簸箕、舀、髓、踌躇、笤帚、腼腆、蔓、哞、翕、诫(3)合作注音同桌互出

三、复习字谜

1.复习书上78页字谜学生读一读2.小组交流课外收集到的字谜3.同桌合作互猜字谜

四、复习一字多义

完成练习

为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临A.靠近B.到,来C.对看D.将要,快要

1.五壮士居高临下地打击敌人.()2.今天,我们身临其境才知道当年红军过雪山的艰难.()3.面对敌人,李大钊临危不惧,大义凛然.()4.临考的几天,小明发高烧.()

好A使人满意B友好,和睦C.易于,便于D.很,甚E.完,完成F.表示赞许G.爱,喜欢

1.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2.小东连连点着说:

“这件事,好办!

”()

3.今天好热啊!

()4.叶公好龙是一个成语故事。

()5.“好,你真行!

”老师表扬了我。

()

却A.表示转折B再C.推辞

1.草色遥看近却无。

()2.小溪泛尽却山行。

()3.一位先生却以为我住在那里不相宜。

()4.好意难却我只得另寻相宜的住处了。

绝A.断绝B.完全没有了;穷尽C.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D用力完成E.全,所有的

1.竭尽全力()2.山穷水尽()3.无穷无尽()4.尽量帮忙()

望A.向远处看B.探望C.望,希望D.名望E.怨F.对看;着

1.一望无际()2.喜出望外()3.德高望重()4.看望病人()

透A渗透、穿透B暗地里告诉C.透彻D.达到饱满、充分的程度E.稍稍喘一口气

1.小草的牙向地面透,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2.一亩田多收这么三五斗,谁都以为该得透一透气了。

()3.果园里的苹果熟透了。

()

生词复习

复习目标

1.会认语盘点中的读读记记的词。

2.对于第七单元日积月累中出现的成语及其他单元词语盘点中出现的成语能够正确书写,正确运用,并能对这些

3、四字词语归类

复习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的词语

教师听写难写的词:

嫌疑、屋檐、诞生、环绕、担忧、崎岖、瞻仰、告戒、诱惑

同桌互相说一说平时易写错的词

四字词语归类复习练习

四字词语归类

(1)AABCAABBABBABCC

(2)含数字的词(3)含反义的词(4)带不的词语(5)描写人物心情、外貌、神态。

(6)描写英雄人物的词

学生互考词义,练习

练习词语褒义、贬义

教师出示词语辨析

临危不惧舍生取义不屈不挠呕心沥血不求甚解

用词造句:

学生在词语盘点中选择四字词语造句

复习词语盘点中读读记记中的词

同桌互读一读词语

出示补充词语填空

( )匆匆  ( )( )绿绿   ( )盆大雨   饥肠( )( )

( )( )不舍  ( )林好汉   毫不( )( ) ()()有味

()囵吞枣浮想()翩如()似()()然神伤不言而()

句的复习

复习要求:

1、积累语文园地“日积月累”中的语句,名言警句,如在回顾拓展一、四、六中的名言,回顾拓展二、三、八中的诗句,

要求学生会背诵,会默写,知道句子的大概意思。

2、能正确运用一些常见关联词,如:

“是……也是”“虽然……可是”“不论……总”“……总是……”这些就要求学生

3、用词说话。

(用一个或几个四字词语写话)

4.写拟人句,比喻句,并能将陈述句的反问句进行互换,并能了解拟人、比喻、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4、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复习时间:

2课时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方法;师生共同梳理书上的句子

指名说句子的意思

师重点引导以下几个句子

(1)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2)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3)而父亲坚持要“我”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父亲想让“我”从小就受到严格的教育,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2.复习日积月累中的名句

方法:

师生共同梳理日积月累中的名句

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表现思乡之情的诗句,歇后语,谚语,有关孝敬的名言警句

同桌互背

教师抽背,抽查默写

做以下练习

1.一日无书,。

2.读书破万卷,。

3.书犹药也,。

4.,白首方悔读书迟。

5.读书有三到,谓、、。

6.浮云天宇旷,。

7.浮云终日行,。

8.落叶他乡权,

9.,年年相见在他乡。

10.家在梦中何日到,。

11.江南几度,鬓已斑。

12.敦和睦,笃诚信。

13.,不在于饰貌。

14.爱亲者,;敬亲者,。

15非淡泊,非宁静。

三、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

方法:

师生共同梳理课文中的句子

自己读一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比喻句2、拟人句3、排比句4、夸张句5、反问句

仿写几句,完成练习

照样子写句子

1、改陈述句。

(1)这不是你最宝贵的画吗?

这是你最宝贵的画。

(2)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不得的。

(3)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一枝画梅,没有什么稀罕的

教学内容:

阅读的复习。

(两课时)

课时目标:

a)结合课文,掌握按时间顺序或事情发展顺序或方位顺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b)熟读28篇课文,理解内容,并按要求朗读或背诵课文或背诵、默写课文。

c)学会默读、快速阅读,能按要求边思考,读懂内容,完成习题。

d)通过再次阅读掌握说明性文章的说明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明确要求掌握的内容,巩固阅读方法。

1、梳理要求背诵的课文

检查方式:

开火车背诵同位互背

背诵难点:

《圆明园的毁灭》《窃读记》

2、体会还以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圆明园的毁灭》《长征》《狼牙山五壮士》《落花生》《梅花魂》

复习方式:

提问中下学生,鼓励表扬;优等生总结做题方法(抓重点词,联系上下文,引用相关资料)

3、引导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A、读补充阅读生自由概括文章内容B、师生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