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专题身边的化学物质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达标检测练习题无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8117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专题身边的化学物质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达标检测练习题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九年级化学专题身边的化学物质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达标检测练习题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九年级化学专题身边的化学物质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达标检测练习题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九年级化学专题身边的化学物质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达标检测练习题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九年级化学专题身边的化学物质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达标检测练习题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专题身边的化学物质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达标检测练习题无答案.docx

《九年级化学专题身边的化学物质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达标检测练习题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专题身边的化学物质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达标检测练习题无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专题身边的化学物质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达标检测练习题无答案.docx

九年级化学专题身边的化学物质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达标检测练习题无答案

专题:

“身边的化学物质——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达标检测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总质量的1/5         

B. 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 可用硫或木炭代替红磷完成实验                         

D.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属于纯净物

2.如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 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

C. 该实验可说明氮气难溶于水                            

D. 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

3.小兰同学用右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后发现测定氧气的分数低于1/5,针对这一事实,你认为下列做法或想法不可取的是(   )

A. 查看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B. 将红磷改为木炭再重做实验

C. 实验中可能红磷的量不足,没有将瓶内氧气消耗尽

D. 实验中可能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少

4.下列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

B. 

制取并收集CO2气体

C.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证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5.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并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

的结论

B. 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C. 稀有气体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 氮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6.下列实验中的做法错误的是(  )

​A. 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用足量的红磷

B.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前,在集气瓶内铺一层细沙

C. 排水法收集气体,当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

D. 蒸发操作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

7.某班同学用下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先用弹簧夹夹住胶管。

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

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

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A. 只有①③                          

B. 只有②④                          

C. ①②③④                          

D. 只有①②③

8.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取用稀硫酸:

取出一部分溶液后,导致浓度降低

B. 配制氯化钠溶液:

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导致浓度偏小

C.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未冷却至室温即打开弹簧夹,导致进水量偏少

D. 排水法收集O2:

导气管口刚有气泡冒出立即收集,收集到的O2更纯净

9.采用燃烧的方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里的氧气,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选用下列哪种物质最为适宜(  )

A. 红磷                                     B. 硫磺                                     C. 木炭                                     D. 铁丝

10.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实验时红磷可以不过量                            

B. 实验时可以用硫代替红磷

C. 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

      

D.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11.下列图示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

A. 

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B. 

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C. 

鉴别NH4Cl溶液和NH4NO3溶液

D. 

探究MnO2的催化作用

12.如图所示,烧杯上方是活塞可滑动且标有刻度的玻璃容器,其中有空气和足量的白磷.某同学用此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你认为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白磷用量的多少,会影响实验结果                      

B. 白磷燃烧后.活塞先向右移,后向左移

C. 可以用红磷代替白磷                                           

D. 冷却到室温时活塞停在刻度为8的位置

13.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说明空气具有可燃性                                

B. 红磷燃烧的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C. 此反应中的红磷可用硫代替                                

D.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14.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合理的是()

A. 制取O2气体时,始终收集不到O2——收集O2的集气瓶没盖严

B. 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点燃前可能没有检验氢气的纯度

C.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用于引燃的火柴过长

D. 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于1/5——红磷过量

15.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下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氧气,生成固态的五氧化二磷

B. 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C. 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D. 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

二、填空题

16.如图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装置.试回答:

①为确保实验成功,仪器连接后要________;盛在燃烧匙中的物质常用________,该物质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

②待________时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据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此实验还可推知氮气的物理性质________。

③使用上述装置,用木炭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你认为该方案是否可行?

________。

(选填“是”或“否”)

④实验中,若燃烧匙中的物质的质量太少,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7.小明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发现进入广口瓶内的水的体积明显偏少,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在该试验中________(能或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原因是________.

18.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可测定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体积分数,还可间接推测出氮气的一条物理性质,即:

________,同时也说明氮气化学性质比氧气的化学性质________,应用此性质推出氮气的一条用途是________.

19.某同学用镁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完毕,冷却后进入水的体积远大于总容积的1/5,且产生了淡黄色固体。

某兴趣小组对此现象作如下探究。

【问题】为什么会生成淡黄色固体?

为什么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会明显偏大?

 【资料】镁元素化合物的颜色:

 

物质

MgO

MgCl2

Mg3N2

Mg(NO3)2

MgCO3

Mg(OH)2

颜色

白色

白色

淡黄色

白色

白色

白色

(1)【猜想】

小组成员一致认为产物中一定不含有氯化镁,理由是________; 

(2)分析资料,小组成员认为淡黄色固体是Mg3N2,是由镁与空气中的________(填化学式)反应生成的,导致进入水的体积远大于总容积的1/5。

 

(3)【实验】小组成员设计并进行了下列实验。

 ①组装仪器(如下图,钟罩下端无底)。

 ②将足量白磷在空气中点燃后,迅速伸入钟罩内,塞紧橡皮塞(图1);

③待钟罩内水面不再变化时,向水槽中加水,使水槽中液面与钟罩内液面相平; ④打开橡皮塞,将燃着的螺旋状镁条迅速伸入钟罩内,塞紧橡皮塞(图2); ⑤待钟罩内水面不再变化时,观察钟罩内壁及表面皿中出现淡黄色固体。

 

【分析】

请将步骤①补充完整________。

 

(4)步骤②中将足量白磷在钟罩内燃烧的目的是________;钟罩内水面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

 

(5)步骤③中加水的目的是为了防止________。

 【结论】小组同学的猜想正确。

 

(6)【拓展】通过以上探究,你对燃烧有什么新认识?

请写一点________。

20. 按如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 ;

(2)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 ;

(3)冷却到室温后,松开止水夹,你观察到的现象为:

________ 。

21.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也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

(1)空气主要由________(填物质名称)和氧气组成,此外,还含有少量的稀有气体等。

(2)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其中氧气可用于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稀有气体可用于________。

A.制造霓虹灯    B.医疗急救

(3)如图所示的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①请补全下列实验步骤。

a.按图示连接好装置;

b.________;

c.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五等份,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d.取足量红磷放入燃烧匙中,点燃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e.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②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

③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水能进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________。

④若某同学在实验后得出结论: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

能得出此结论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

22.请根据以下三个实验回答问题:

A.水的电解实验 B.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C.探究二氧化碳性质

(1)A实验:

玻璃管①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 ;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2)B实验:

如果实验数据小于21%,可能原因是________ 

(3)C中实验现象是:

①小烧杯中有大量气泡产生,②________ .其中现象①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 .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 .

23.如图所示的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

倾倒CO2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

(2)实验B:

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小于

的原因可能是(只答一条):

________ .

(3)实验C:

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 .

(4)实验D:

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 .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________ ,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24.空气、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1)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如右下图所示。

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并五等分水面以上容积,做上记号。

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点燃燃烧匙内足量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①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

②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1刻度处。

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 。

③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 (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

(2)某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的天然水,经吸附、沉淀、过滤等初步净化处理后,再加热煮沸,在盛水的器具上会有水垢生成,则这种煮沸前经初步净化处理后的水是________ (填“软水”或“硬水”)。

(3)下列对有关水资源认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__ 

A.水体污染加剧了淡水资源危机

B.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C.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D.我国有些地区极度缺水,可以考虑通过海水淡化来解决用水问题

三、解答题

25.下列是初中化学的3个实验,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说明实验①的实验原理.

(2)说明实验②中热水的作用是什么?

(3)实验③所示,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观察到棉芯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

四、实验探究题

26.结合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

(2)用A、D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观察到________时,判断集气瓶中气体已收集满。

(3)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所加的液体必须至________;

(4)实验室用装置C制取二氧化碳,与装置B相比,其优点为________;如用E装置收集CO2,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

(5)Na、Mg等活泼金属可以在CO2中燃烧。

某同学收集到一瓶CO2后,通过实验验证Mg条能够在CO2中燃烧。

下列物品中他需要使用的有________ (填序号)

 ①酒精灯 ②铁架台 ③坩埚钳 ④砂纸   ⑤试管夹

(6)某同学往集气瓶装入半瓶水,再用排水法收集1/2集气瓶的氧气,发现瓶中的氧气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此集气瓶内的氧气约占总体积的________%(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27.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两套装置图,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目的: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现象:

试管中的铜粉变成________,其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________。

(2)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填空:

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

体积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

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5mL

15mL

9mL

(3)反思与交流:

A.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________(填“装置一”或“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________.

B.实验测得的结果偏小(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写两条即可)

28.某实验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其中集气瓶的容积为250mL.

(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补全空白处的实验步骤.

a.组装仪器,然后________;

b.如图所示,在集气瓶中加入50mL水,并夹紧止水夹;

c.取足量红磷放入燃烧匙,点燃后立即伸入集气瓶,迅速塞紧胶塞;

d.待红磷熄灭后,打开止水夹,记录此时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

(3)同学们按上述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30mL,造成该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影响密集气瓶中气体压强的因素有      (填序号).

A. 集气瓶的容积                                 

B. 温度                                 

C. 气体的量.

五、综合题

29.为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其中,右侧为可以自由移动的活塞(忽略摩擦力).实验过程中,首先向玻璃管中充入空气,使右侧活塞移至刻度5处,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在密闭的玻璃管内铺上足量红磷(右侧活塞位置依然在刻度5处),点燃酒精灯,观察到红磷燃烧后熄灭酒精灯,活塞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最后停止.

(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先将活塞拉至刻度6处,放手后,若观察到________.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反之,则说明装置气密性不好.

(2)红磷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

(3)能证明“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

”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4)活塞先向右移动的原因是________.

(5)实验过程中,影响密闭容器中气体压强的因素有      (填序号).

A. 密闭容器的容积                                B. 温度                                C. 气体的量.

30.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A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组成的.

(2)B实验中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

(3)C实验说明白磷燃烧需要________和________条件.

(4)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5)E实验说明CO2具有________ 和________性质.

(6)F实验可说明________.

31.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请回答有关问题:

(1)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将________分为5等份.

(2)在燃烧匙内放入________的红磷.

(3)充分反应后,待________,打开止水夹.

(4)该实验得出的关于空气组成的结论是________.

(5)下列做法会使实验结果产生明显误差的是      

A. 把红磷改为镁条          B. 把红磷改为蜡烛          C. 不打开瓶塞,用放大镜聚焦阳光点燃红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