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歌舞剧文化精品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zf 文档编号:30872722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型歌舞剧文化精品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大型歌舞剧文化精品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大型歌舞剧文化精品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大型歌舞剧文化精品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大型歌舞剧文化精品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型歌舞剧文化精品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大型歌舞剧文化精品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型歌舞剧文化精品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型歌舞剧文化精品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大型白族歌舞剧《XX》文化精品项目

1.1.2项目创作地点

项目承办地点位于XX白族自治州XX市。

距省会昆明市338公里,州府所在地,交通十分便利。

1.1.3项目创作内容、形式和人物设置与实施

1.1.3.1创作内容

以现实生活为素材,集中展示白族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在构建和谐家园,为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涌出的典型人物,结合我州旅游二次创业,讲述我州在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过程中的矛盾冲突,通过干部之间喜怒哀乐,体现以民为本,科学发展并行成共识,讴歌了在加快XX发展中“共建美好家园”的主题。

塑造了金花,阿鹏代表各行各业在群众中的正面形象。

故事鲜活生动,富有民族民间及现代生活气息。

1.1.3.2创作形式

以歌舞乐、戏剧形式集中展示。

运用民族民间风俗再现和现代艺术表现手段,将白族地区不同习俗,民间舞蹈、音乐、歌曲、戏剧(白剧)的综合方式进行呈现,力求达到轻松愉快,大气辉宏的画面效果。

1.1.3.3人物设置

金花:

即扎染金花、木雕金花、银铜金花、白剧金花、

花灯金花、跳菜金花、打歌金花、本主金花

阿鹏:

即工业阿鹏、农业阿鹏、军人阿鹏、商业阿鹏、

个体阿鹏、科技阿鹏、干部阿鹏、学者阿鹏

1.1.3.4分段实施

该项目创作内容分三段实施:

第一段——前期创作:

深入生活,采风、搜集资料;分析研究资料,构思、主创、反复评估作品。

第二段——中期制作:

根据剧本内涵、实质,配置音乐设施设备;制作服装、舞美道具;训练、彩排。

第三段——后期推广:

通过彩排、试演,经论证成熟后,与文化旅游产业衔接,推广为商业演出。

1.1.4项目法人及法人代表

项目法人:

XX白族自治州歌舞剧院

法人代表:

杨晓凡

1.2项目法人简介

1.2.1XX自治州歌舞剧院简介

XX州民族歌舞剧院由原XX州白剧团和XX州民族歌舞团组建而成。

纵观剧院40年走过的历程和所取得的重大艺绩,不仅为XX州和云南争得了荣誉,为全州三百多万各族人民争光添彩,在白族文化艺术的发展史上谱写了璀灿篇章。

为宣传XX,提高XX知名度,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增强民族团结,弘扬XX优秀历史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院曾四次晋京都献艺演出、曾为三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献上精彩的优秀民族文艺节目并受到亲切接见。

部分优秀演员曾出访美国日本、新加坡、缅甸、泰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到过许多省、市、自治区进行演出、获广泛盛誉。

我院是XX州唯一的专业文艺表演团队,剧院下属“三团、三部、一中心、一办”即:

金花舞蹈团、白剧团、天龙乐团、舞美工程部、演出市场营销部、艺术培训部、艺术创作中心、院办公室的建制。

XX州歌舞剧院现总人数有129人,其中正式员工108人。

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云集,艺术生产实力雄厚。

我院白剧团成立于1961年11月。

白剧传统剧目十分丰富。

白剧团成立以来,在整理改编传统戏、新编历史戏、创作现代戏等方面都作出了显著成绩。

剧团创作的现代戏《红色三弦》、《苍山红梅》和神化故事剧《望夫云》先后三次赴北京汇报演出,受到了各族观众和首都文艺界人士的赞誉。

新编历史剧《阿盖公主》,于1992年1月参加在昆明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艺术节演出获8项大奖和同年8月份在福建泉州举行的全国“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引起轰动,获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

现代大型白剧《情暖苍山》于2001年11月赴广西柳州参加第七届中国戏剧节演出荣获曹禺剧目等六项大奖。

著名白剧表演艺术家杨益琨荣获第19届戏剧梅花奖。

2006年白剧《白洁圣妃》在省新剧目展演中荣获“金奖”第一名,2007年该剧参加中国首届少数民族戏剧会演获《综合银奖》,同年该剧还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戏曲学会授予的《金孔雀综合大奖》。

现代白剧《洱海花》2010年参加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获《综合银奖》。

2011年5月参加云南省新剧目展演荣获《综合金奖》。

金花舞蹈团,演员实力雄厚,多年来创作演出了一大批优秀(剧)节目荣获省级以上大奖,它别分别有:

大型歌舞剧《玉洱银苍》、《蛇骨塔》,舞蹈有《蝶泉金花》、《XX白月亮》、《洱海渔歌》、《喜悦》、《洱海月》、《小河淌水》、《选秧官》、《绕山林》、《打歌》、《甜甜的山泉》、《彝山彩云》、《跳菜》、《弦子弹到你门前》、《八角鼓与霸王鞭》、大型廉政歌舞晚会《清风颂》、大型原生态民间文艺晚会《古都神韵》、大型实景原生态文艺晚会《核桃源》、大型歌舞《三月春潮》大型歌舞《和谐家园》、大型歌舞《青春常在》、大型歌舞《欢聚XX》等等,这些优秀(剧)节目多年来深受各级领导的赞扬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

金花舞蹈团在近几年来,为中央组织部、中央纪委、团中央重要会议进行重大演出。

曾经在国家政协主席李瑞环应邀下,赴京在人民大会堂为国家领导人演出大型民族歌舞,演出非常成功,全体演员受到国家主席江泽民等主要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舞蹈团在我州50年大庆期间创作演出《魅力XX》和在2006年、2007年两届昆明国际旅游节开幕式大型文艺展演中两届都获金奖。

《魅力XX》在全省、全州引起极大的反响,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赞誉。

舞蹈团的部分节目曾多次出国演出,深受外国朋友的喜爱。

我院下属的天龙乐团由30多人的乐手和声乐演员组成。

多年来经常活跃在省州之间,大部分歌手和器乐演奏员都在省州获过大奖,部分声乐演员和演奏员获得国家级大奖,他们演唱,演奏的曲目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的影响,比如:

《蝴蝶泉边》、《XX是个好地方》、《小河淌水的故乡》、《XX水》、《我是洱海一枝花》、《花开两朵万年春》、《苍山歌声永不落》、《XX金花俏了俏》等曲目,这些曲目久唱不衰,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XX州民族歌舞剧院是天女撒落在滇西高原的一颗璀灿明珠,民族歌舞异彩纷呈,白剧艺术在祖国民族戏剧百花园中独领风骚,被誉为“天下第一团”,在新的历史时期,她将为弘扬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1.2.2项目创作依据

本项目创作,XX州民族歌舞剧院根据XX白族自治州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转发云南省民委做好2011年长云南省世居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经费申报工作的通知》精神,成立大型歌舞剧《XX》文化精品项目创作组的。

项目的核心——歌、舞、剧技艺经近五十年的积淀和不断的演义、创新是成熟的,项目启动资金正在筹备,所需技术人员是现成的,演员在完成剧本创作后招聘到位。

1.2.3项目创作组成员

1.2.3.1项目创作负责人

杨晓凡先生,56岁,白族。

云南省艺术学院编导系毕业,国家一级编导,XX州民族歌舞剧院院长,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云南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XX州舞蹈家协会主席。

从事舞蹈编导以来创作了50多台大型文艺晚会,单项舞蹈节目50余个,许多作品曾获国家级、省级、州级大奖。

主要代表作有:

白族舞蹈《洱海渔歌》,回族舞蹈《婚礼》,白族舞蹈《蝴蝶飞花》《啊·格母》《蝶影》《好玩不过搭你去》《选秧宫》《赛龙舟》等。

1.2.3.2项目创作组其他人员

彭强先生,男,汉族,现年48岁,大专毕业,1980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现任XX州民族歌舞剧院创副院长。

从事表演、编导工作,国家二级演员。

自参加工作以来,分别在白剧《阿盖公主》、《将军泪》、《白洁夫人》、《情暖苍山》、《乡长阿秀》、《白洁圣妃》等剧目中担任主要角色,并荣获国家、省级颁发的个人优秀表演奖,金孔雀优秀表演奖,全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优秀表演奖等殊荣。

2004年撰写的论文《浅谈白剧凾待解决的问题》获《文化大视野》编委优秀论文奖。

自2007年以来,所编剧导演的白剧《洱海花》、小白剧《接财神》、《白曲声声》,情景剧《爱在天地》分别荣获全省新农村文艺汇演创作一、二等奖。

全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银奖。

全国社会文化政府最高奖“群星奖”等殊荣。

顾琨先生,44岁,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92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师范系,分到XX州民族歌舞团工作。

现任书记一职。

主要担任音响和录音工作。

职称:

舞台技师,党支部书记、中国录音协会会员。

97年院投资30多万元,亲自设计、购买设备建成理论数字录音棚。

91年至今已录制了大大小小各种新作品几千件。

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名人名段”栏目两次来XX拍摄白剧唱段录音,已在中央三台、四台、十一台播出。

《白族乡音》、《三月街》、《杨建英》、《苏錦弟》个人专辑等十余片光碟,已出版发行,畅销大力。

张亮山先生,48岁,吹、拉、弹、打无一不能。

曾多次担任大型唢呐队的业务指导,为提高白族唢呐的演奏水平作出了贡献。

1990年以来他曾先后随团到“泰国”、“日本”、“荷兰”、“比利时”等国访问演出,得到了外国朋友的好评。

他演奏的曲目很多已被录制成磁带或通过电台录音播放而广泛流传。

同时还录制了《白族三弦》、《白族唢呐金曲》等三盘个人专辑盒式磁带,为继承感和弘扬白族音乐文化作出卓越贡献。

王虎先生,汉族,47岁,高中毕业。

1981年12月参加工作,现任XX州歌舞剧院创作中心主任,二级演员。

云南省舞蹈家协会会员,XX州舞蹈家协会会员。

主要创作的代表作有《雪里华红》、《E网情深》、《霹雳忠魂》、《蓝天里有架美丽的琴》、《花帽舞》、《开秧门》、《洱海花》。

杨华女士,回族,48岁,云南省XX市人,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云南省舞蹈家协会会员;XX州舞蹈家协会副主席,XX州民族歌舞剧院国家二级演员,金花舞蹈团团长。

1981年从事舞蹈表演专业,曾代表XX州出访过新加坡、泰国、缅甸等国家。

自担任舞蹈编导以来,参与策划,创作50多台大型文艺晚会。

2001年到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学习一年。

1.3可研报告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

1.3.1编制依据

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9号);

⑵2010年12月22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国务院关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

⑶国家民委、科技部、农业部、中国科协《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技工作的若干意见》(民委发〔2008〕245号);

⑷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的决定》(云发[2009]13号);

⑸云南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10〕136号);

⑹在2011年全省民族工作会议上的报告《狠抓工作落实,促进团结进步,奋力实现“十二五”民族工作良好开局》;

⑺XX州民族歌舞剧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的实施方案》;

⑻国家发改委关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和深度的有关规定;

⑼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如《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2002年(试用版)、XX州民族歌舞剧院《98-2007年艺术创作工作总结》、《剧院简介》等资料。

1.3.2研究范围

本可研报告的研究范围如下:

项目创作背景和创作的必要性分析;歌、舞、剧资源分析;创作方向和创作条件分析;创作内容和创作方案论证;创作组织保障措施研究;组织机构与项目管理;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财务分析和项目效益评价;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1.4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XX白族自治州建筑设计院

法定代表人:

卢光武

1.5项目创作投入资金、筹措方式及效益情况

1.5.1项目创作投入资金

该项目创作总投资150万元,资金筹措如下:

⑴申请省财政拨款120万元;

⑵其他资金(含地方财政、赞助款等收入)30万元。

二项合计资金150万元。

1.5.2社会效益情况

项目创作完成,推广实施后,有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大型白族歌舞剧文化精品项目的打造无疑是对发展XX文化产业的贡献,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国际竞争将日趋激烈;大型白族歌舞剧文化精品项目的打造,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型白族歌舞剧文化精品项目的打造,有利于实践“三个代表”思想;大型白族歌舞剧文化精品项目的打造,有利于实现民族共同富裕和民族团结。

第二章项目创作背景及创作的必要性

2.1项目创作背景

2.1.1云南民族歌舞精品连连

神奇美丽的云南,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民族文化独特绚烂,被誉为世界罕见的民族文化宝库和民族艺术的海洋。

世纪之交,云南把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确定为跨世纪发展的三大战略目标之一,开始探索一条走特色发展的文化创新之路。

其中云南的舞台艺术,一直以其独有的魅力享誉全国乃至世界。

一步步走来,全省的文艺工作者牢牢抓住大好发展机遇,乘势而上,汲取云南丰厚的民族文化营养,创作出了大批文化艺术精品,舞台艺术百花争艳,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和宝贵的经验,续写了云南文艺舞台创新发展的辉煌篇章。

2.1.1.1从“映象”到“响声”,市场永远不拒绝精品

《云南映象》和《云南的响声》搬上舞台并成功拓展商演之路,是我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由民族文化大省向民族文化强省迈进的标志性成果,与我省从党委、政府到宣传文化主管部门对文化体制改革的高度重视和对文化产业的大力扶持密不可分。

浓厚文化氛围的形成,为催生《云南映象》和《云南的响声》,提供了丰厚的文化产业生存发展体制和机制的养分,使得这类优秀舞台艺术作品,从呱呱坠地开始就酝酿了良好的市场前景。

多年前,以杨丽萍作为法人建立的《云南映象》文化传播公司就是在市场化运作的机制下成长壮大的。

在国内近40个城市纯商业化演出近1500场的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不仅荣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更成为中国海外演出中少有的长销和畅销产品。

美国的辛辛纳提则成为《云南映象》世界巡演的始发地。

2005年11月,《云南映象》携手国内知名的派格太合环球文化传媒公司,在美国戏剧演出季上公演的16场同样大获成功。

去年3月中旬,《云南映象》赴日本东京进行了12场商演,由此拉开了新一轮世界巡演的序幕。

《云南的响声》初探市场便大获成功,与杨丽萍的名人效应、云南民族文化的品牌影响和《云南的响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作为民营企业灵活敏锐的市场嗅觉密不可分。

“响声”去年8月开始排练,敏感的演出经销商们即纷纷前来签下全国巡演合同。

正式上演后的效果证明,正是“响声”企业化的生产营运、在成本收益上精打细算等方面与市场能完全接轨的体制优势,让演出商愿预支出大笔预期的“票房”支持“响声”。

《云南映象》和《云南的响声》之所以能成功开拓商演之路,以杨丽萍为代表的民营文化企业,在市场化运作机制引导下,对本企业从文化体制、艺术生产和企业管理等方面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创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1.1.2《印象丽江》逆势而上,创造旅游文化新经典

正当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旅游文化消费时,《印象丽江·雪山篇》并没有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吸引了60万名观众,票房收入6700万元,赢利3000多万元。

今年以来,《印象丽江》这台大型实景演出的观众总量比去年同期递增200%。

张艺谋的招牌加上丽江少数民族原生态使之成为云南乃至中国旅游文化产品中的精品。

观众感叹“值”、“不虚此行”,投资方赚得盆满钵满,政府获得可观的税收,地方知名度也大幅提升,演出所在地的综合效益也被带动,当地居民非常满意。

品牌张艺谋加品牌雪山,诞生出新的品牌;关键是,粗犷原始的《印象丽江》再次弥补了丽江原生态文化挖掘不足的短板,其白天的演出也巧妙避开了众多的晚间产品并且形成有益互补,为“品牌效应”留足了空间。

《印象丽江》在产业运作上都创新性地采用了“四个结合”的模式,即“将政府投资扶持与企业资本管理结合”、“民族艺术与著名艺术家品牌效应结合”、“建设专业艺术队伍与助学扶贫工作结合”、“开发山水景观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综合产业和生态环境相结合”,形成了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综合效益,堪称中国文化产业的“智慧果”。

《印象丽江》已逐渐成为丽江当地最负盛名的旅游文化演出之一。

有游客认为,来丽江如果不看一场《印象丽江》就像没逛古城、没登玉龙雪山一样遗憾。

《印象丽江》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非专业实景演出,也是继《印象刘三姐》之后再获成功的“印象产品”。

2.1.1.3民族歌舞精彩纷呈,文产打开漂亮窗口

一组令全国演出界同行都艳羡的数字——从2002年5月到2010年5月,大型民族风情歌舞《丽水金沙》已累计演出4100多场,接待观众240万人次,总收入2.2亿元,实现税利4000多万元。

对民族文化进行开发和挖掘,拓展原有文化单一的表现形式,提高原有文化的表现力,是《丽水金沙》在舞台民族艺术这一领域的大胆尝试。

作为一台旅游晚会,《丽水金沙》通过绚丽服饰、原生态表演及对高新技术的运用、扩大原有文化内涵、最大限度地形成对原有文化的艺术感知力,是其成功的一个要素。

几年间,《丽水金沙》先后荣获“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百家优秀文艺团体”、“中国文化产业十佳成长型企业”等荣誉称号。

如今,《丽水金沙》已经成为绝大多数来丽江的游客必看的节目,成了丽江市文化旅游市场的一大“亮点”和重要的文化品牌,成为丽水金沙演艺有限责任公司进一步发展的资源和平台。

大型梦幻风情歌舞《蝴蝶之梦》向观众展示了南诏古国的绚烂历史与时尚靓丽的白族风情。

《蝴蝶之梦》以“蝴蝶”主题为内涵通串全场。

白族青年弹奏着三弦,洱海深处的贝壳、水草、虾蟹劲舞令人瞠目,南诏盛世的天竺、阿拉伯舞蹈摇曳生姿……舞台灯光绚烂夺目,600平方米的舞台上以真实的水池象征洱海和蝴蝶泉,如梦如幻。

苍山飘雪、洱海扬波、彩蝶双飞……上千年的南诏国文化融入到奇音妙舞中,深深吸引着各地游客。

投资2000多万元的大型梦幻风情歌舞晚会《蝴蝶之梦》到现在为止,已经获得了观众的极大好评和不俗的经济效益,它既是云南文化产业的又一硕果,也是XX旅游亮出的一张崭新“名片”。

《勐巴拉娜西》、《太阳女》、《福天宝地》、《梦云南》等一台台气势宏大、场景绮丽、音乐优美的大型民族歌舞,为塑造云南美好形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折射出云南民族文化的晶莹美丽。

2.1.2拟创作项目资源状况

2.1.2.1历史悠久

苍山之麓,洱海之滨,南诏古国,佛道胜地,“风花雪月”的XX历史悠久、山川秀丽,苍山洱海珠联璧合,文明古都极具神韵,自然风光秀丽迷人,民族风情多姿多彩。

  XX白族自治州位于滇西,东连楚雄彝族自治州,西接保山地区,北与丽江地区毗邻,南和临沧、思茅地区接壤。

全州面积为2.9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20万,全州主要有白、汉、回、彝、藏、傈僳等25个民族,白族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XX市是XX白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横断山脉南端,是一个依山傍水的高原盆地。

XX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XX市是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全市人口49万人,其中白族占65%。

  XX是中国西南边疆的文化发祥地之一。

早在三千多年前,洱海周围就居住着白族先民。

西汉元封年间,始建叶榆县。

唐宋时期先后建立的“南诏国”、“XX国”等地方政权延续了五百多年,一度成为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自古以来,XX就是滇西之通衢,博南古道、南方陆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沟通云南丽江、迪庆、德宏、保山、楚雄、临沧、思茅等8个地州的昆畹公路、滇藏公路的交汇点和物资集散地,又是我国同东南亚各国文化交流、通商贸易的重要门户。

现今已经成为连接滇西八地、州的交通枢纽和商贸、旅游、文化中心。

  XX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红河四大江河流域,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被誉为“植物宝库”和“动物乐园”。

州内苍山、洱海珠联璧合、互相辉映;剑川石宝山的唐代石窟被誉为“西南敦煌”;佛教圣地鸡足山与中国的四大佛教名山齐名;巍宝山是南诏发祥地,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道教观宇建筑群为人称道;洱海源头的茈碧湖、温泉闻名中外。

XX的自然风光以“苍洱毓秀”、“风花雪月”闻名遐尔,素有“文献名邦”、“东方日内瓦”之美称。

  白族、彝族、回族、傈僳族、苗族、纳西族等多个少数民族,不但语言、服饰、民族、饮食、婚俗、宗教信仰富有特色,民间节日也饶有趣味、多姿多彩。

白剧、洞经古乐、霸王鞭、大本曲和彝族打歌等是XX极富民族特色的艺术精品。

始于唐代的传统盛会三月街、白族本主崇拜、白族三道茶等民俗蕴含着极为深远的历史文化内涵。

2.1.2.2音乐古都

云南音乐在XX。

白族主要聚居在中国云南省XX白族自治州,其余散居于云南昆明、元江、邱北、南华、丽江、兰坪、碧江、维西、保山、泸水等县以及四川西昌、贵州毕节地区。

人口1131124人(1982年统计)。

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通用汉文。

白族文化与中原汉族文化的交流源远流长。

据史载:

唐贞元十六年(800),南诏王异牟寻曾组织过庞大的乐舞队,赴长安向唐皇室进献歌舞,演出《南诏奉圣乐》。

在此以前,唐皇朝也曾向南诏王赠送过“龟兹乐”和“胡部乐”。

明代实行屯田、移民的政策,大量汉族人民迁居XX地区,和白族人民共同耕耘于洱海岸边。

在长期共同生活中,白族民间音乐和汉、普米族的民间音乐相互交流,形成了密切的联系。

白族的民间传统节日:

春节、三月街(农历三月十五~二十日)、绕三灵(农历四月二十三~二十五日)、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五日)、石宝山歌会(农历八月一~七日)、耍海会(农历八月八日)等都是民间歌舞的盛会。

  白族的民间音乐主要是民间歌曲、歌舞音乐、大本曲音乐、吹吹腔音乐、器乐等。

民间歌曲白族民歌有如下三种情况:

①有些民歌比较鲜明地保持着白族民间传统音乐特点,如“XX白族调”、“剑山白族调”、“洱源西山白族调”等;②有些是由于和其他民族长期交往,在音乐文化上相互交流融合,因此在白族民间音乐语言的基础上,已逐渐吸收融化了其他民族的民间音乐成分,从而形成了具有两个民族音乐特点的歌调,如“剑川东山调”和“山后曲”等。

前者融合了邻近鹤庆县彝族的山歌音调,并成为这一地区白族及彝族人民所共有的歌调,后者由于和普米族相接近,歌调中融合了白族与普米族的民歌音调;③有些是由于白族与汉族长期相处,汉族的民歌在白族人民中也广为流传,如邓川、XX一带的汉调(汉族山歌)、汉族小调(如十二属调、相思调、滴泪坡)等,本文将着重介绍第一类民歌,包括白族调、白族小调、叙事歌等。

  白族民歌的歌词结构,习称“山花体”。

每首歌词皆8句(其中第1句为衬词)或7句为一段。

8句歌词的字数是7775、7775;七句的字数是775、7775。

有时句中字数有所增减,但都属于“山花体”的变体。

与歌词结构配合,旋律也由两个乐段组成,第2乐段是第1乐段的变化重复。

  白族调:

白语称“白儿祜”,意为白曲,类似山歌。

因各地不同,故常冠以地名,如“XX白族调”、“剑川白族调”、“洱源西山白族调”以及昆明、元江、泸水等地的白族调等。

①XX白族调。

流传于洱海周围地区,可对唱,亦可独唱,分男腔和女腔。

男腔是五声徵调式;女腔是五声宫调式。

男女对唱中,女腔转男腔时,前调do=后调sol,形成同主音转调(个别村寨男女同唱一调)。

用真假嗓结合的唱法。

女腔第1、第5句唱词最后一字的行腔往往落在la的颤音上。

除此特定颤音外,其他声音均较平直,乡土气息浓郁。

如下例:

②剑川白族调。

流传于剑川、洱源地区。

曲调质朴、流畅,兼有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亦可作为说唱曲调使用。

以真嗓演唱,用龙头三弦伴奏,自弹自唱。

音乐是六声羽调式,旋律起伏较大,常有六度、八度的跳进。

剑川白族调的结尾常先终止于骨架音mi上,随后,三弦弹奏尾声式的结束句,才终止于主音。

如下例:

③洱源西山白族调。

流行于洱源县西山地区及云龙县相邻的山区。

音乐多为五声音阶羽调式,也是乐段的变化反复结构。

男女声均以真声演唱。

  白族小调:

与白族调不同之处,在于爱情内容较少,可以在家里、街巷中演唱。

如“泥鳅调”、“海东调”、“麻雀调”、“栽秧调”等。

 

  叙事歌:

有流行于洱海四周的大帛曲(又称“花柳曲”),流行于山区的“打歌调”。

此外,尚有风俗性民歌、儿歌,哄娃娃调等。

  歌舞音乐:

有“打歌调”、“霸王鞭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