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4855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3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docx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docx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单元名称

三、甜甜的梦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在实际测量活动中,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侧意识。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

 

 

 

 

本单元知识结构:

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和毫米。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对于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具有重要意义。

 

重点

难点

关键

重点和难点: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侧意识。

 

学生情况分析

观察力较差,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爱表现自己;自控力差等。

人数多;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

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爱表现自己;自控力差等。

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以情景引入,联系密切生活的实际事例。

课时分配

大约需要用 4课时左右。

教学方法和必要的教具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想象等等。

 

必要的教具:

 

课本插图、教学挂图、等等。

 

引导学生日常自觉积累知识,遇到困难时能灵活运用。

总第  课时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分米、毫米的认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理解毫米、分米的长度单位。

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能进行实际测量并用毫米、分米表示出来。

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

难点

理解毫米、分米的长度单位。

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

课时分配

第1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教具

教学挂图、米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故事吗?

(喜欢)今天我们就去看个故事。

二、新授课

1、       投影出示教学挂图。

你能看图给大家讲个故事吗?

(学生思考后讲故事关于小朋友做梦梦到孙悟空的故事。

2、       根据挂图和同学讲的故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学生提问,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3、       解决1毫米有多长的问题。

(1)  同学们先猜一猜1毫米有多长然后跟小组的人说一说。

(2)  观察直尺,从直尺上找出1毫米的长度。

(教师适当引导,使学生知道直尺上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3)让学生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

在本子上画

个人加减

 

出1毫米

(3)  估计一下你见过的哪些东西的长度是1毫米?

(4)  学生边说边进行测量验证。

(硬币)

(5)  大家通过各种方法已经认识了1毫米,可你知道厘米好毫米还是亲戚,你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引导学生看直尺找关系。

学生自由讨论后说出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6)     板书:

1厘米=10毫米

4、       解决“1分米是多长”的问题。

(1)  大家已经知道了厘米的一个亲戚是毫米,厘米还有一个亲戚,它的名字叫“分米”。

你能自己看直尺,找出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回答。

(2)   板书:

1分米=10厘米

(3)  在教室中寻找长度大约是1分米的物体,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三、练习

1、       你能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1厘米、1分米的长度吗?

与同桌交流一下。

2、       估一估,测一测。

硬币的厚度 数学书的长度 铅笔盒的厚度

课桌的高度 自己想测的东西

四、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自己回家找找有哪些东西可以用厘米、毫米、分米来测量。

 

 

 

总第  课时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千米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能理解千米的长度,能用千米形容物体事物的长度。

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能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

难点

能理解千米的长度,能用千米形容物体事物的长度。

课时分配

第2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教具

教学挂图、米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户外去活动活动。

二、新授课

1、       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跑步,每圈200米,一共慢跑5圈。

2、       同学们,你们知道你们刚才跑了多长的距离吗?

(学生气喘吁吁)

3、       刚才我们跑的就是“1千米”。

教师板书1千米。

4、       你们感觉这1千米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

5、       1千米也有个关系 板书1千米=1000米

6、       大家已经对1千米有了认识了,你能说说你周围还有什么可以用1千米来说吗?

7、       出示 2千米=(    )米学生自由讨论解决

8、小朋友做梦梦到自己做着热气球,高度是1000米,那你知道1000米=(  )千米吗?

学生讨论解决 1000米=1千米

个人加减

 

 

8、       总结:

我们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总结各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你能熟练换算吗?

三、练习

  2分米=(  )厘米   6000米=(  )米  1米=(  )分米

  3千米=(  )米  7厘米=(  )毫米   80毫米=(  )厘米

四、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收集有关长度的知识或数据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总第  课时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长度单位练习

课型

练习课

教学

目标

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能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

难点

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能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课时分配

第3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教具

教学挂图、米尺

教学过程

  一、你能换算吗?

2分米=(   )厘米   6000米=(   )千米   1米=(   )分米

3千米=(   )米   7厘米=(   )毫米   80毫米=(   )厘米

 学生独立解答然后交流,重点交流换算的方法。

二、在( )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长颈鹿身高5( )    蚂蚁身长3(  )  青蛙一次能跳7( )

 豹子每分钟跑2(  ) 兔子尾巴长7(  ) 金鱼身长1(  )

 学生独立填写,说说原因。

然后由学生出其他类似的题目,其他学生解答。

三、先估计图形的边长,再测量。

 

 

                                                     ( )

 

个人加减

 

 

                                    (   )

          (  )      (   )     

  (   )                        (    )

  学生先估计图形的边长告诉同桌,然后用直尺测量。

四、换算计算

  1分米-3厘米=(   )厘米

  26毫米+54毫米=(  )毫米=(  )厘米

  98厘米-58厘米=(   )厘米=(   )分米

  2千米-(   )米=1000米

  9千米=(   )米+(  )米

学生换算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有的要先换算再计算,有的要先计算再换算。

五、在括号里填上大于号、小于号或等于号

  8千米(  )6000米       9分米(  )2米

  50毫米(  )5厘米       300分米(  )300厘米

六、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读一读

 

板书设计:

 

 

 

 

总第  课时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课外实践 我学会了吗

课型

复习课

教学

目标

使学生在实践中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

教学重点

难点

使学生在实践中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

课时分配

第4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教具

教学挂图、各种尺子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世界上最长的昆虫是新加坡竹节虫,身体长达27厘米。

   世界上最大的蝴蝶是南美凤蝶,体长90毫米,翅展270毫米;最小的蝴蝶是小灰蝶,翅展16毫米。

   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全长6670千米。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山峰,海拔约8848米。

   我国的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约6700千米。

你还知道什么?

和同伴说一说。

二、实践活动

学生动手量一量自己感兴趣的物体,将结果记录下来并与同伴交流。

也可以与同伴共同测量记录结果。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测量。

三、我学会了吗?

你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量一量,说一说。

个人加减

 

 

有关长度的知识你还知道什么?

四、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单元教学计划

科目二年级数学   教师     第四 册    第 4 单元

单元名称

四、勤劳的小蜜蜂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一)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能计算得数是千以内数的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位、退位),并验算。

2、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能理解估算的过程,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3、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本单元知识结构:

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不进位,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笔算;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笔算,以及加减法的估算和验算。

 

 

 

重点

难点

关键

重点和难点:

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学生情况分析

观察力较差,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爱表现自己;自控力差等。

人数多;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

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爱表现自己;自控力差等。

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以情景引入,联系密切生活的实际事例。

 

课时分配

 

 

大约需要用10课时左右。

教学方法和必要的教具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想象等等。

 

必要的教具:

 

课本插图、教学挂图、等等。

 

 

 

引导学生日常自觉积累知识,遇到困难时能灵活运用。

 

总第  课时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

教学重点

难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

课时分配

第1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教具

教学挂图、实物投影、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哪种小动物呢?

(学生自由回答)老师也喜欢一种小动物,那就是蜜蜂,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

二、新授课

1、       看图,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引导说出看到的蜜蜂家族的工作生活情况。

2、       看到这幅勤劳劳动的图画,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小组讨论后提出问题,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3、       解决“保育员和清洁工一共有多少只”的问题。

读问题,理解题意。

(1)  说说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先要知道保育员和清洁工分别有多少人,从图中找到有用的信息。

(2)  列算式,57+29=

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计算?

个人加减

 

 

 

(3)  讨论计算结果 86 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57+29=86(只)

4、       学生独立解决“侍从和卫兵一共有多少只”的问题

(1)  说算式及算式的意思。

32+45=77(只)

(2)  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5、       解决“保育员比清洁工多多少只”的问题。

(1)  读问题,理解题意。

(2)  说说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先要知道保育员和清洁工分别有多少人,从图中找到有用的信息。

(3)  列算式,57-29=

(4)  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计算?

(5)讨论计算结果 28 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57-29=28(只)

6、       学生独立解决“卫兵比侍从多多少只”的问题。

三、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并解决。

四、练习

 23+15=   48+32=     27+33=        19+43=

 36+27=  64+29=       30+57=        75+16=

五、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数学助学

板书设计:

 

 

 

总第  课时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自主练习

课型

练习课

教学

目标

使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百以内数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

难点

使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百以内数的加减法。

课时分配

第2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教具

教学挂图、实物投影仪、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哪种小动物呢?

(学生自由回答)老师也喜欢一种小动物,那就是蜜蜂,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

二、新授课

1、看图,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引导说出看到的蜜蜂家族的工作生活情况。

2、看到这幅勤劳劳动的图画,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小组讨论后提出问题,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3、解决“保育员和清洁工一共有多少只”的问题。

(1)读问题,理解题意。

(2)说说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先要知道保育员和清洁工分别有多少人,从图中找到有用的信息。

(3)列算式,57+29=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计算?

(4)讨论计算结果 86 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57+29=86(只)

(5)学生独立解决“侍从和卫兵一共有多少只”的问题

个人加减

 

 

(1)  说算式及算式的意思。

32+45=77(只)

(2)  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7、       解决“保育员比清洁工多多少只”的问题。

(1)  读问题,理解题意。

(2)  说说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先要知道保育员和清洁工分别有多少人,从图中找到有用的信息。

(3)  列算式,57-29=

(4)  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计算?

(5)讨论计算结果 28 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57-29=28(只)

8、       学生独立解决“卫兵比侍从多多少只”的问题。

三、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并解决。

四、练习

 23+15=       48+32=       27+33=        19+43=

 36+27=       64+29=       30+57=        75+16=

五、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数学助学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总第  课时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信息窗2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笔算。

学习估算方法。

教学重点

难点

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笔算。

课时分配

第3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教具

教学挂图、教学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游戏导入。

二、新授课

1、       通过刚才同学讲的故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2、       解决“向西飞和向北飞的一共有多少只”的问题。

(1)  读问题,理解题意。

(2)  说说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先要知道向西飞和向北飞的分别有多少只,从图中找到有用的信息。

(3)  列算式,530+310=

(4)  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计算?

讨论计算结果 840 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530+310=840

(只)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

列竖式。

学生解决“向西飞的比向北飞的多多少只”的问题。

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再交流。

教师要关注学生间的差异,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个别指导。

个人加减

 

 

3、解决“向北飞和向南飞的一共有多少只”的问题。

(1)读问题,理解题意。

(2)说说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先要知道向北飞和向南飞的分别有多少只,从图中找到有用的信息。

算式,310+286=

(3)、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计算?

(4)讨论计算结果 596 

5、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310+286=596(只)

6、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

7、解决“向南飞和向东飞的一共约有多少只”的问题。

(1)这个问题和刚才的问题有点不一样,你能发现吗?

(这个问题问的是约有多少只)这就不需要我们算出具体的数,而是列出算式估计一下就可以了。

(2)列算式  286+103

(3)看算式,你怎么进行估计呢?

(小组讨论估计方法,把每个加数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百数,再口算出它们的和。

)学生进行估算,结果是400

(4)这个结果是个大约数,不能用“=”表示,那大约的结果该怎么表示呢?

我们来认识“≈”,他的名称是约等号。

(5)算式286+103≈400 读作286加103约等于400

(6)你还能提出什么估算问题?

学生提问,并解答。

三、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独立提问解决问题。

 

 

总第  课时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自主练习

课型

练习课

教学

目标

使学生巩固三位数加法计算。

使学生能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难点

使学生能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分配

第4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教具

教学挂图、同上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1

1、       学生用计数器随意拨出数来进行计算,以同桌为单位。

2、       让学生说出计算方法,体会算理。

二、自主练习2

1、       用卡片练习计算题目,同桌用卡片任意组合。

2、       汇报计算结果。

三、竖式计算

  324      634      29      465     750     857

 +153     +205    +540      -132    -520   - 37

 

四、小游戏 摘苹果。

五、估算

  273+302≈     297+401≈      352+213≈

个人加减

 

 

 698-503≈       709-604≈        653-421≈

六、看图提问题并解决。

七、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153     +205    +540      -132    -520   - 37

作业设计:

自主练习7

 

 

总第  课时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信息窗3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使学生通过蜜蜂采花蜜的情境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计算方法的学习。

教学重点

难点

使学生通过蜜蜂采花蜜的情境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计算方法的学习。

课时分配

第5课时

教法

读书指导、讨论法

教具

教学挂图、实物投影仪直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又是一年春暖花开,勤劳的小蜜蜂又要辛勤劳动了,打开书看第47页的图,你能给大家编一个故事吗?

(给学生充分时间看图理解。

二、新授课

1、       学生编故事讲故事。

2、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3、       解决“果园到花园有多远”的问题。

(1)  学生谈谈自己对题目的理解,教师趁机引导学生画出理解图。

(2)  列算式,592+374=

讨论怎样解决。

学生谈谈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后交流各组的算法。

有的学生会想到用竖式计算。

用竖式计算时要让学生明白十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百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1得9。

个人加减

 

 

(3)    592+374=216(只)

(4)  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的特点进行比较,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4、       解决“第二队比第一队少多少只”的问题。

(1)  学生谈自己对题目的理解。

(2)  列算式,518-227=

(3)  讨论算法。

重点让学生理解三位数减三位数用竖式计算时,被减数十位上的数不够减怎么办。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十位上1减不够减要从百位退1当10,十位上是11-2得9,百位上是4-2得2,结果291。

(4)   518-227=291(只)

(5)  学生在相互交流与体验中选择计算方法。

5、       学生独立解决“从家到果园比从家到花园远多少米”的问题。

三、自主练习1

四、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自主练习2

 

教学后记:

 

 

总第  课时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信息窗3自主练习

课型

练习课

教学

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难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