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1716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docx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docx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战国七雄兼并战争、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识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2.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认识到:

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

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学习重点】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学习难点】

战国兼并战争的特点及历史影响。

教学过程

问题激趣,导入新课。

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复习旧知温故知新

1.东周分为_______和________

2.春秋时期的霸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东周的时间区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展示学习目标后,春秋战国时期,在五霸争雄、七国并存的战场背后,每个国家都在致力于经济发展,以免实力不够被其他国家吞并,这就使得当时的社会经济呈现出空前繁荣,生产力的发展又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化、社会的变革。

那么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发展的标志是什么?

闻名世界的都江堰是怎样修建的?

而使秦国最终独霸天下的商鞅变法又是怎样的?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 战国七雄

自主阅读课本P31~33内容,完成第1题。

1、结合课本33页地图,完成战国七雄分布图;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

(提示问题)三家分晋指的是那三国?

列举战国七雄及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交战双方及与之相关的成语。

三家分晋:

韩、赵、魏。

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

战役

交战双方

成语

桂陵之战

魏、赵、齐

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

齐、魏

增兵减灶

长平之战

秦、赵

纸上谈兵

知识模块二 商鞅变法

自主阅读课本P33~34内容,完成第2~3题。

2.商鞅变法的时间、目的、支持者、内容、影响。

时间:

公元前356年。

目的:

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支持者:

秦孝公

内容: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影响:

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社团班要求当堂记忆)

3.《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

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社团班)

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守旧贵族对商鞅变法的反对导致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

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

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知识模块三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展示都江堰图片)

自主阅读课本P36~37内容,完成第4题。

4.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作用是什么?

对当时的政权产生了什么影响?

时间:

战国后期。

地点:

岷江中游。

人物:

秦国蜀郡郡守李冰。

作用:

防洪灌溉。

影响:

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交流预展】

1.组内交流:

(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

(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课本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

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

1.战国七雄(名称、战役)并简画出战国七雄方位图。

2.话说商鞅变法:

你从商鞅变法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社团班)

诚实守信,秉公执法,胸怀大志,意志坚定等。

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挫折,有时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我们要学习商鞅勇于改革、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他不向旧势力屈服、坚持变法的品质。

我国现在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我们应积极进取,与时俱进,为国家改革做出贡献。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下图是学习战国七雄时,小明同学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其中秦国的位置应是( C )

2.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大战。

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的进攻了。

这场战役是( A )

A.长平之战    B.城濮之战

C.桂陵之战D.马陵之战

3.如图所示工程代表了我国两千多年前水利技术的先进水平。

这一工程是( A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

4.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徭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D )

A.当兵立军功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5.《史记》记载: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商鞅在秦国为相十年,宗室贵戚大多怨恨他)”。

这主要是商鞅变法哪一内容造成的( C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D.建立县制

6.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通过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的是( A )

A.秦国B.齐国

C.燕国D.赵国

7.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等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是( A )

A.社会变革与争霸称雄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统一国家的建立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

“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1)材料一中“卫鞅”指的是谁?

“孝公”指哪国国君?

该议论代表哪个阶级?

什么时间进行的变法?

商鞅;秦国;地主阶级;公元前356年。

(2)这次变法产生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3)材料二中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是什么?

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是什么?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4)材料二中最能反映出这次变法性质的内容是什么?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5)结合当前改革开放,谈谈商鞅变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要勇于改革创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因循守旧,必然导致愚昧和落后。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课题: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铁农具、牛耕的推广使用,了解都江堰构造和作用,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分析,改革是时代的需要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学会应该从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去认识人生的价值。

重点:

1、铁农具的广泛使用,都江堰的修建。

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难点:

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

多媒体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复习提问:

西周末年,周幽王做出了哪一件蠢事?

(烽火戏诸侯)后果怎样?

(诸侯再也不听周天子的号令,西周在公元前771年灭亡了。

东周虽然建立起来,但周天子已处于傀儡地位。

)到了战国初年,相继发生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等事件,说明某些大夫的势力已超越诸侯了。

新生的政治势力要求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他们怎样进行改革变法呢?

自主学习:

(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5分钟)

1.______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_____时,铁农具使用反围扩大。

2.______末年已使用牛耕,_____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

3.______和_____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4._______时期,___国蜀郡太守______在岷江中游修筑______,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5.公元前_____年,_____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6.经过商鞅变法,_____国成为战国时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合作探究

1、商鞅变法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

主要内容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

2、我们该如何评价商鞅变法,它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可借鉴之处?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一、新课学习

(一)战国七雄

1、出示春秋战国形势对比图,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了解战国七雄的形成。

2、出示战国七雄形势图,引导学生了解战国七雄的地理方位,便于理解记忆。

3、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与春秋时期政治局面相比较,战国时期的有了哪些新变化?

4、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认识到战国时期的齐国的兴衰以及战争特点,为接下来解决分析战争特点,评价战争做准备。

5、合作探究:

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什么特点?

怎样评价此时的战争?

(二)商鞅变法

1、出示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和牛尊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

2、生本对话,了解商鞅变法的相关史实。

3、引导学生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理解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的影响(意义)。

4、合作探究,生生对话:

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商鞅变法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出示都江堰现状图片,感受都江堰在世界水利史上的无与伦比。

2、生本对话,了解都江堰的建造、特点、结构、作用及影响。

3、根据图片直观认识都江堰的结构、作用。

出示材料,引导学生感受李冰父子及人民群众的创新精神和聪明智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国家认同感。

3、课堂总结

战国时期延续春秋时期的剧烈动荡和社会转型。

军事上,战争更频繁,争霸战争发展为兼并战争,出现了战国七雄。

为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各诸侯国外交上采取合纵与连横两种策略;政治上厉行变法以求富国强兵,尤以秦国商鞅变法取得最大成功,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经济上,各国为“富国强兵”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4、课堂检测

1.与“徙木立信”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管仲      B.齐桓公    C.孙膑      D.商鞅

2.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3.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指

 A.铁农具    B.选种     C.牛耕     D.治虫害

4.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根本动力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力图称雄天下的   

C.周王室日渐衰微           D.阶级斗争的尖锐

5.战国时期是

 A.奴隶社会的衰落时期       B.封建制的确立时期

C.奴隶制的鼎盛时期        D.统一的封建国家形成时期

6.    和    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7.秦国蜀郡太守   在岷江中游修筑的    ,是闻名世界的    工程。

8.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为了确立        ,发展       ,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

9.公元前    年,商鞅在    支持下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     国家。

10.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和       的矛盾。

提高训练

11.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

“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⑴材料中“卫鞅”、“孝公”分别是指谁?

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观点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

结果如何?

⑶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D2C3C4A5B6铁农具和牛耕7李冰都江堰防洪灌溉8封建统治封建经济9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封建10地主和农民

11

(1)商鞅秦孝公

(2)地主阶级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制贵族的统治。

(3)

 

5、课后作业

必做题:

为什么都江堰—青城山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如果你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负责人,请你给都江堰—青城山文化遗产写一个批准理由。

选做题:

在你的家中有没有战国时期就已出现的农具?

仔细统计一下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战国七雄

形成、特点、评价

二、商鞅变法

背景、内容、意义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建造特点、结构、作用、影响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单项选择

1.战国初年,从晋国分裂出来的三个诸侯国不包括(  )

A.魏国B.宋国C.赵国D.韩国

2.下面是《战国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分别是(  )

A.齐、楚、燕、秦

B.齐、楚、秦、燕

C.燕、楚、齐、秦

D.燕、齐、楚、秦

3.下列不属于战国时期战争特点的是(  )

A.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

B.交战区域广

C.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

D.持续时间长

4.成语故事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

下列成语中,出自长平之战的是(  )

A.纸上谈兵B.朝秦暮楚

C.退避三舍D.围魏救赵

5.改革常常伴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

按照商鞅变法的规定,应该获得奖励的人有(  )

①勤于耕织的人 ②经商的人 ③战场立功的人

④固守传统的贵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秦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也。

”秦国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商鞅变法(  )

A.确立县制

B.鼓励耕织

C.奖励军功

D.严明法度

7.《史记·商君列传》记载: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

”这段材料表明(  )

A.商鞅变法最终失败

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

C.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

D.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代价

8.战国时期,秦国在岷江修筑了都江堰水利工程。

课堂上,同学们对都江堰的作用做了下面推断,参考下图,你认为最准确的说法是(  )

A.防洪排水

B.水运

C.防洪、灌溉、水运

D.蓄水防旱

二、组合列举

9.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

(1)铁制农具和________在春秋时期出现,在战国时期得到推广。

(2)公元前356年,________在秦孝公支持下进行变法。

(3)都江堰是秦国蜀郡郡守________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

三、材料解析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桓公九合诸侯(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人送去礼物表示慰问,齐桓公成为霸主),不以兵车,管仲之功也。

材料二

材料三 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武安君)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

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

赵人大震。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春秋和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何不同。

(4分)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改革户籍制度,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告发,则十家连坐。

材料二 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便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商鞅。

……秦孝公死后,商鞅遭诬陷。

商鞅起兵反抗,兵败被车裂。

商鞅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变法?

这次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3分)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中的四项变法内容。

(限20个字以内,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3分)

(4)通过学习这次变法,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4分)

1.B [解析]战国初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

2.D [解析]根据图中战国时期各国的都城名称便可判断,咸阳是秦国都城,郢是楚国都城,临淄是齐国都城,蓟是燕国都城。

3.C [解析]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是春秋时期战争的特点。

4.A [解析]纸上谈兵出自长平之战,其他与长平之战无关。

5.A

6.C [解析]“秦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也”表明秦国人参战积极性高,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奖励军功的政策,提高了人民参战的热情,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7.D 8.C

9.

(1)牛耕 

(2)商鞅 (3)李冰

10.目的不同:

春秋时期,诸侯发动战争是为了争霸,且军队数量较少,往往一天就能决定胜负,胜者通过会盟确立霸主地位,政治意图明显;战国时期,诸侯发动的是兼并战争,动辄几十万大军上阵,有时攻守持续几个月,死伤几万、几十万人,战争更为残酷。

影响不同: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特别是秦国兼并东方六国的战争,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11.

(1)商鞅变法。

目的;富国强兵。

(2)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确立县制;改革户籍制度。

(3)商鞅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得到统治者(秦孝公)的大力支持;商鞅取信于民,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商鞅勇于改革创新,不顾个人安危,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

(4)要顺应历史潮流,适时改革;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为改革而献身的人物是伟大的;善于用人、勇于改革是一个国家得以强盛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