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环境和稳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1243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7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内环境和稳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体内环境和稳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体内环境和稳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体内环境和稳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体内环境和稳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体内环境和稳态.docx

《人体内环境和稳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内环境和稳态.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体内环境和稳态.docx

人体内环境和稳态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激素、氨基酸、蔗糖等有机物是内环境的成分

B.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

D.内环境稳态就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等保持不变

2.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释放到内环境中与突触后膜上受体发生结合

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C、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入侵很可能会破坏人体内环境稳态

D、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

3.关于内环境与稳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细胞都生活在内环境中

B.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相互转化需要穿过4层磷脂双分子层

C.只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发生改变,人体就不会生病

D.内环境的稳态是相对的稳定状态,稳态的调节有一定限度

4.下列有关内环境与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

B.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C.细胞外液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种类和大小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

C.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

D.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

6.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O2、血红蛋白、葡萄糖、胰岛素等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内环境 

D.长期营养不良容易导致机体组织水肿

7.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毛细淋巴管上皮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与淋巴

B.内环境中多余的水分主要通过尿液或汗液排出

C.人在寒冷环境中,皮肤的毛细血管处于收缩状态

D.感冒病毒的入侵不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

8.下列有关内环境与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只包括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种类和大小

C.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可使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发生改变

D.神经——体液调节网络,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9.一项名为“我的皮肤”的生物活性绷带在英国诞生了,它给皮肤烧伤病人带来了福音。

该活性绷带的原理是先采集一些细胞样本,再让其在特殊的膜片上增殖。

5~7天后,将膜片敷在患者的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加速伤口愈合的目的。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我的皮肤”的获得技术属于动物细胞工程

B.人的皮肤烧伤后会因人体第二道防线的破坏而导致免疫力下降

C.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自患者本人

D.膜片能否把细胞顺利“释放”到伤口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细胞膜上HLA有关

10.如图所示的是酶、激素、蛋白质、抗体四者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2、3分别表示激素、酶、蛋白质

B.能产生4的细胞一定能产生3

C.能产生3的细胞一定能产生1

D.物质1都是由专门器官产生的

11.在人体内,下面哪一组物质可以在同一个细胞中产生()

A.胰岛素和胰蛋白酶B.生长激素和淀粉酶

C.催乳素和呼吸酶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12.下列关于人体内水、无机盐平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K+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B.长期不能进食的病人应当补充钾盐

C.Na+几乎全部由小肠主动吸收

D.肾脏排尿的重要意义是维持内环境稳态

13.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机体处于不同的外界环境或生理状态时,体内的一些组织、器官、系统的功能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但是人体并不会因此而失去稳态。

据图示推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机体血液中②的含量变化对①、③的分泌起调节作用,此种调控机制为激素间的协同作用。

B、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会不断变化,导致该变化的原因是由于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结果。

C、当人处于悲伤、紧张等感知刺激下,易受病毒感染,这一作用机理是神经系统分泌的神经递质作用于免疫系统,使人体免疫能力下降。

D、由图2可知:

稳态的实现是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之间通过细胞产生的神经递质、激素联系的。

14.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B.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是否稳定只取决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

C.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一体液调节的结果

D.反馈调节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机制

15.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平衡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B.K+在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上起决定性的作用

C.人体中Na+的主要来源是食物,几乎全部由小肠吸收,主要排出途径是肾脏和皮肤

D.人在饮水不足时,通过减少排尿量就可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16.右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毛细血管壁、2—红细胞、3—血浆、4—细胞内液、5—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3和5中,3和5的成分是有区别的

B.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过程,依靠主动运输来完成

C.2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1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D.5处的氧气浓度高于4处,4处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5处

17.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B.剧烈运动后,乳酸在血液中的含量先增后减

C.人喝醋后,血浆中的pH不会下降

D.细胞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可以不经过细胞膜

18.下列不能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A.乳酸+碳酸氢钠→乳酸钠+碳酸B.碳酸钠+碳酸→碳酸氢钠

C.抗毒素中和外毒素D.丙酮酸+水→二氧化碳+氢+能量

19.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

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

C.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

D.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从肠道直接吸收葡萄糖

20.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肝细胞的直接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

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和皮肤排出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

D.血液中抗利尿激素随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而增多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题型注释)

21.

(1)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如图所示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  ],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

(2)在正常情况下,抗体主要分布在[  ],而发生过敏反应时,[  ]通透性会增强。

(3)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  ],引起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此病主要是影响人体有氧呼吸第阶段。

(4)若图示肝脏的内环境,肝炎病人化验时,需制取相当于图中[]液体,会发现转氨酶的含量偏高,这是因为肝炎病人肝细胞膜的通透性。

(5)胰腺组织细胞可以分泌胰酶和胰岛素,其中可以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若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的浓度升高,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22.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的维持需要调节。

请利用活鸡血完成下列与稳态调节有关的问题。

(1)为了验证血浆中的无机盐含量对红细胞形态的影响,现提供加入柠檬酸钠溶液的活鸡血,生理盐水,10%NaCl溶液,蒸馏水,试管,滴管,显微操作器材等,请设计实验,并预期结果。

方法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研究血浆能否维持pH稳定,某同学将血浆等量分装到2支洁净的试管甲、乙中,分别测定pH并记录,再向甲管中滴1滴5%的盐酸溶液,乙管中滴1滴1%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1min,再分别测定pH并记录,观察各管颜色变化。

①试评价并完善此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同学猜想血浆通过缓冲作用来维持pH的相对稳定,他需要的实验证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图是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内环境的是______________(填数字),它们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用数字和箭头的形式表示)。

(2)用图中标号表示毛细血管运输来的O2到达组织细胞的过程:

______________。

(3)血液中的O2被运输到各组织,被组织细胞利用至少经过______________层生物膜。

(4)①与②③的成分相比,最主要的差别在于①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____,而后者相对较少。

(5)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____;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____。

(6)人体内的细胞通过______________才能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外界氧气进入内环境必须通过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乳酸与血液中的______________发生作用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组织细胞获得养料和排出尿素等含氮废物必须通过的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2010届中山调研)图示为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过程。

请据图回答:

(1)图中A、B、C、D各代表体液中的哪一类?

血浆________、组织液________、细胞内液________;

(2)相对于内环境来说,相当于外界环境的是A、B、C、D中的________;

(3)假如①为淀粉,则所形成的②由肠腔进入B中的方式是________。

经过B的运输,②可到达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内,它的最主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参与该作用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____。

(4)正常人体内的B的pH相对保持稳定,是由于在其中存在着多对缓冲物质,最主要的是________。

(5)在健康人体的血浆中,[HCO

]约为[H2CO3]的20倍,如果[HCO

]/[H2CO3]<15时,立刻发生酸中毒。

此例说明无机盐具有________的功能。

A.调节细胞的渗透压B.调节细胞的pH

C.组成细胞的结构D.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25.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A、B、C、D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据图回答:

(1)内环境与A交换气体必须通过的结构是________。

(2)B内的营养物质通过①过程进入内环境,其中大部分甘油和脂肪酸进入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

(3)②过程表示________作用。

(4)D表示________。

26.(9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d与a、f的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d中含有较多的;a、d、f合称为,d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

(2)c的具体内环境是。

(3)血液中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经过的途径是(用图中的字母表示),CO2浓度最高为图中的[]。

(4)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明显下降?

,原因是图中标号[  ]内存在着物质。

27.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中内环境的pH的稳定是人体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浆是人体内环境的重要成分。

为探究人体内环境中pH的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试设计一个探究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材料用具:

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事先配制的缓冲溶液、量筒、试管若干支。

模拟人体内缓冲物质所调节的主要物质是。

此外,还必须以作实验用具。

(2)实验步骤

①设计A、B两个实验组,每组取3支试管。

②先向A组中的3支试管分别加入,再依次滴入等量,测量pH并记录入表。

③对B组如何操作?

(3)结果预测

A组:

B组:

(4)从以上两组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图为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据图分析:

(1)③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

(2)血液中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经过的途径是(用图中的数字表示)____________,共穿过____________膜结构,浓度最高为图中的____________。

(3)④与⑥相比,⑥中不含有的成分主要是_____________。

(4)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明显下降?

_____________,原因是图中标号[]内存在着_____________物质。

(4)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______。

(5)在营养不良或①内出现阻塞时,则⑥中液体的量将如何变化:

参考答案

1.B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内环境。

蔗糖是植物特有的糖类,内环境中不存在该物质,A错误。

细胞内存在有多种酶,体内的生化反应不能缺乏酶,因此人体的代谢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B正确。

消化液属于外环境,因此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C错误。

内环境稳态就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等保持动态平衡,D错误。

2.B

【解析】

3.D

【解析】略

4.AC

【解析】略

5.C

【解析】

试题分析:

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内环境中多余的氢离子主要由尿液排出,从肺排出的主要是CO2。

血浆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终产物,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

Na+、K+以主动运输的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重吸收是指肾小管吸收原尿中物质的过程。

考点:

本题考查内环境与稳态的知识。

点评:

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同时明白重吸收的含义。

6.D

【解析】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成分,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线粒体内,长期营养不良动用血浆蛋白用于氧化分解,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导致机体组织水肿,所以D选项正确。

7.BC

【解析】

试题分析:

毛细淋巴管上皮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组织液与淋巴,A项错误;内环境中多余的水分主要通过尿液或汗液排出,B项正确;人在寒冷环境中,为维持体温的稳定,需增加产热,减少散热,皮肤的毛细血管处于收缩状态是减少散热的体现,C项正确;感冒病毒的入侵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内环境与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8.C

【解析】

A.人体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C.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可使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发生改变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9.B

【解析】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10.B

【解析】抗体都是蛋白质,大部分酶是蛋白质,一部分激素是蛋白质,所以图中1、2、3、4分别表示激素、蛋白质、酶和抗体。

不是所有细胞都能够合成激素,激素有专门的细胞合成(动物是内分泌腺细胞,植物是一定部位如根尖),故选项C、D均错误。

能产生激素、抗体的细胞当然能产生酶,因为激素、抗体合成的化学反应都需要酶催化;而事实上,只要是活细胞都会产生酶(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因为新陈代谢是生物体中全部化学变化的总称,其中的化学反应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

11.C

【解析】呼吸酶存在于所有的细胞中,其他激素或酶都是由专门的器官分泌。

12.A

【解析】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对于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起重要作用。

13.C

【解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间的分泌调节是反馈调节,内环境稳态是相对稳定,不是不变的,是受体内细胞代谢和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稳态的实现是细胞产生的神经递质、激素和抗体、淋巴因子等联系的。

14.B

【解析】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是否稳定不仅取决于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还受温度等其他因素影响。

15.A

【解析】水、无机盐的调节既有激素调节又有神经调节,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16.A 

【解析】过敏反应的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

17.D

【解析】一部分抗体存在于组织液中,可以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剧烈运动时,乳酸在血液中的含量随无氧呼吸的增加而增多;剧烈运动后,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对H+进行调节,从而维持血浆中H+的相对稳定。

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必须经过细胞膜。

18.D

【解析】丙酮酸+水→二氧化碳+氢+能量发生在线粒体中;线粒体悬浮于细胞内液中。

19.D

【解析】人体内环境即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

它们在物质组成上相似,都含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尿素以及激素等,因此选项A、B正确。

在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的物质交换中,血浆和组织液间是双向的,组织液和淋巴间以及淋巴和血浆间的交换是单向的,因此选项C正确。

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小肠壁的肌细胞不能从消化道中直接吸收葡萄糖,只能从组织液中直接吸收,故选项D错误。

20.D

【解析】肝细胞的直接内环境是组织液;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皮肤和泌尿系统排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血液中抗利尿激素随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而增多。

21.

(1)⑥组织液水肿

(2)④③

(3)⑤红细胞遗传物质的改变三

(4)④增大

(5)胰岛素血糖

【解析】由于内环境是人体内每个细胞赖以生活的液体环境,所以正常人体内环境中各种成分必须保持相对稳定。

如果营养不良或内环境稳态失调,必将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

比如:

一个人若长期营养不良,其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导致水分子过多滞留于组织液中,将会引起部分组织水肿;过敏反应则是当相同的过敏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这些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等不良反应等,因此内环境中的诸如抗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胰岛素含量降低,将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甚至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转氨酶的增多,说明肝细胞发生了病变;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是红细胞的形态异常所致,等等这些表明人体的营养与健康和内环境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22.

(1)①取3支试管,编号甲、乙、丙,分别加入生理盐水、10%NaCl溶液、蒸馏水各2mL ②在3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活鸡血,振荡摇匀,放置5min ③分别取3支试管内的混合液各1滴置于3张洁净的载玻片上(编号),做成临时装片 ④显微镜检查红细胞的形态,并记录结果 生理盐水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10%NaCl溶液中的红细胞皱缩;蒸馏水中的红细胞破裂

(2)①缺少对照。

应再增设两个蒸馏水对照组,处理方法同甲、乙两组 ②增设两个缓冲液对照组,处理方法同甲、乙两组。

加入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前后的pH值也基本不变

【解析】

23.

(1)①②③

(2)⑤→①→②→④

(3)6

(4)蛋白质

(5)血浆、组织液淋巴、组织液

(6)内环境肺泡壁、毛细血管壁

(7)NaHCO3乳酸钠和碳酸

(8)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解析】

(1)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它们的关系为:

(2)O2从红细胞中出来后进入血浆,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然后进入组织细胞。

(3)血液中的O2首先要从红细胞内出来,即穿过红细胞的细胞膜进入到血浆中。

然后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再穿过组织细胞的细胞膜进入组织细胞,最后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

生物膜层数:

红细胞的细胞膜

(1)+毛细血管壁

(2)+组织细胞的细胞膜

(1)+线粒体膜

(2)=6层。

(4)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相比,蛋白质含量较多。

(5)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6)人体内的细胞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外界氧气进入血浆需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7)血液中存在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等。

当酸性物质较多时,H+就会与

反应生成H2O和CO2。

(8)组织细胞获得养料首先需经过消化系统消化,然后吸收进入血浆,即循环系统,随血液循环输送到组织,被组织细胞利用,产生尿素等代谢废物,通过循环系统输送到泌尿系统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24.

(1)B D C 

(2)A (3)主动运输 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4)H2CO3与NaHCO3 (5)B

【解析】

25.

(1)肺泡和肺部的毛细血管(肺) 

(2)淋巴 (3)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4)皮肤

【解析】

26.

(1)2/3蛋白质细胞外液无机盐、蛋白质

(2)组织液和血浆(3)e→d→c→gg组织细胞(4)不会d缓冲

【解析】细胞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2/3,由图可知a是淋巴,d是血浆,f是组织液,它们之间的区别是血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三者一起构成内环境,血浆渗透压与无机盐和蛋白质有关,c是毛细血管壁,其内是血浆,外是组织液,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不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明显下降,因为血浆中有缓冲物质存在。

27.

(1)Na2CO3、乳酸   pH试纸、滴管

(2)②等量蒸馏水、缓冲液、家兔血浆  乳酸③对B组三支试管按A组操作依次加入等量三种物质后,再滴加等量Na2CO3

(3)1号试管pH变化明显,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   1号试管pH变化明显,2、3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