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和区别》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1107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2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新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和区别》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新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和区别》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新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和区别》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新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和区别》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新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和区别》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新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和区别》教学设计.docx

《部编新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和区别》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新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和区别》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新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和区别》教学设计.docx

部编新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和区别》教学设计

部编新版必修上册第八单元《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和区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准确理解词义,把握词语的用法;理解古今词义的联系;把握古今词义的区别。

思维发展与提升  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和区别。

审美鉴赏与创造  理解词义在具体语境中的联系和区别,学会准确运用 词语。

文化传承与理解  能理解和正确运用汉语语言,了解汉语语言的美,培养  学生热爱母语的感情。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注意用词的准确,更好地表情达意。

教学难点  理解用词的准确、鲜明、生动性,避免以今律古,望文生义的现象。

一、 课前热身导入

1.请学生翻译《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问之曰:

“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象外貌光艳美丽。

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

“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

”他的妻子说:

“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最美的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

“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丽?

”客人说:

“徐公不如您美丽啊。

2.通过以上文本的翻译,你认为古今汉语词义是否完全一致?

3.光看字形,现代不用的字只有四个:

昳、曰、孰、吾。

从字的意义来看,真正古今一致的,除人名、地名外,也只有十二个字:

八、我、能、城、国、不、客、从、来、坐、谈、问。

大多数的字,意义有所不同。

二、明确学习内容

1.师:

从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要想得心应手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必须首先要准确理解词义。

这也是我们今天活动的内容:

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

2.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画出今天内容的简单思维导图。

3.请两个同学到黑板上绘制展示。

4.集体讨论、补充、修改,明确内容思维图。

三、具体示例分析

结合思维导图,分析教材前部分的例子,理解相关内容。

学生分三个小组,每个小组一个板块的例子,探究、理解、分析、总结之后,分别派代表讲解有关内容,其他组员可作适当补充,教师适当点拨并总结。

附:

典型示例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词义的扩大缩小

◎词义发生转移或强弱化            

◎感情色彩变化

四、分组自主探究

把学生分为三组,分别收集整理古今词义在以上三个方面的例子。

其中第一组负责一词多义板块,第二组负责古今异义板块,第三组负责避免以今律古,望文生义的板块。

先自主收集整理,再分组讨论探究,最后小组长归纳总结,分别派代表展示有关内容,其他组员可作适当补充。

课后把结果形成文本和学习心得,分享到班级学习园地里。

1.根据思维导图,第一组自主阅读《唐雎不辱使命》,找出文中一词多义的词,或找出所学课文或所知的一词多义的词。

2.根据思维导图,第二组自主阅读《醉翁亭记》,收集整理古今异义的词,或整理出所知道的重要的古今异义词。

3.根据思维导图,第三组负责收集语文学习活动中最易以今律古、望文生义的词(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的语言现象)。

五、成果展示分享

第一组成果:

《唐雎不辱使命》

初中阶段一些重点字词的一词多义现象

1.鄙  本义:

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引申义:

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2.毕  本义:

①田猎用的长柄网  引申义:

②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③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3.薄  本义:

①蔓延生长的草丛 引申义:

②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③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④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4.策  本义:

①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引申义:

②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③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④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

5.长  cháng 本义:

①两点距离大,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引申义:

②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③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zhǎng:

本义:

⑤年长  引申义:

⑥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⑦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6.故  人为结束老人的生命(本义已消失)  引申义:

①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②特意(桓侯故使人问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③原因,缘故(公问其故)④所以,因此(故余虽愚)

7.诚  本义:

①诚实真诚  引申义:

②诚心 (帝感其诚) ③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④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8.观  本义:

①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②引申义:

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9.当  本义:

①被高大土墩遮挡 引申义:

②承当,承受(当之无愧)③应当 (当奖率三军《出师表》)④将要(今当远离)⑤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⑥值,正在 (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⑦抵挡(“锐不可当”)

10.道  本义:

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引申义:

②道义(引申义)(伐无道,诛暴秦)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④说,讲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11.发  fā 本义:

①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引申义:

②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③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④征发(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⑤开放(野芳发而幽香)⑥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⑦fà,本义:

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2.固  使护甲牢不可破(本义已消失)  引申义:

①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②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③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④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⑤安守,固守(君子固穷……)

第二组成果展示:

古今异义

《醉翁亭记》

1.非丝非竹        竹:

古义:

管乐器      今义:

竹子(词义发生转移)

2.四时之景不同    时:

古义:

季节       今义:

时间(词义发生转移)

3.野芳发而幽香    发:

古义:

开放       今义:

散发(词义发生转移)

4.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古义:

情趣  今义:

意思或愿望。

(词义发生转移)

5.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

古义:

离开   今义:

到,往(词义发生转移)

6.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

古义:

醉醺醺的样子今义:

颓废的样子(词义发生转移)

7.野芳发而幽香    香:

古义:

香花   今义:

芳香(词义发生转移)

8.林霏开          开:

古义:

消散   今义:

打开(词义发生转移)

9.晦明变化者      晦:

古义:

阴暗      今义:

晦气,倒霉(感情色彩变化)

10.佳木秀而繁阴   秀:

古义:

茂盛繁茂    今义:

美丽(词义发生转移)

11.射者中弈者胜   射:

古义:

投壶,一种游戏  今义:

射击(词义发生转移)

其他的一些重要的古今异义词语。

如:

1.卑鄙(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今义:

品质恶劣  古义:

卑,指出身低微;鄙,见识浅薄,常用作谦词例如: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

2.博学(词义发生转移)

今义:

学问广博精深  古义:

广泛地学习

例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又例如:

博学而笃志(《论语·子张》)

3.从而(词义发生转移)

今义:

连词  古义:

从,跟随;而,而且

例如: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4.非常(词性发生转移)

今义:

很,大(副词)  古义:

①意外事故(名词)

例如: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②不同寻常的(形容词)

例如: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游褒禅山记》)

5.风流(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今义:

生活浪漫放荡;男女关系不正当  古义:

①杰出、英俊

例如: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

例如: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乖(感情色彩变化)

今义:

形容人听话乖巧。

  古义:

偏执,不驯顺,贬义词(行为偏僻性乖张《林黛玉进贾府》)

7.绝境(词义发生转移)

今义:

没有出路的境地   古义:

与外界隔绝之地

例如: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

8.可以(词义发生转移)

今义:

能够  古义:

可,可以;以,凭,靠  

例如: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9.妻子(词义缩小)

今义:

爱人(女方)  古义:

妻和子女

例如: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

10.学者(词义缩小)

今义:

有专门学问的人  古义:

求学的人,读书人

例如: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11.所以(词义发生转移)

今义:

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

①用来,靠它来。

 

例如: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②表原因的虚词。

 

例如: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12.作文(词义发生转移)

今义:

语文课里写文章的练习。

  古义:

写文章。

   

例如: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第三组成果展示:

以今律古,望文生义而误用。

1.望其项背:

还可以看得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这个词一般多用为否定意义的句子,如“不能望其项背”、“难以望其项背”、“非……所能望其项背”。

常误解成赶不上或比不上。

2.叹为观止:

好到了极点,常误当贬义词用。

3.明日黄花:

比喻为过时的事物,但总被写成“昨日黄花”。

4.不刊之论:

指不能被删改的文字,还被引申为“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常被误说成是“不能刊载的言论”。

5.不足为训:

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

不能误解成“不足以成为教训”。

6.焉:

不能一味地当做句末语气助词来翻译,有时可能是兼词。

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焉:

在其中。

7. 凯旋:

是“胜利归来”的意思,不能画蛇添足,在前面加上“胜利”,或者

在后面加个“归来”。

8.滥觞:

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

9.犯而不校:

犯:

触犯;校:

计较。

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

不能误解

成违犯不改正。

10.长袖善舞:

袖子长,有利于起舞。

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

后形容

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

不能误解成能歌善舞,表演水平高。

11.七月流火:

不是指七月份的天气热得像流火,而是指天气日渐转凉。

12.莘莘学子:

应是“众多的学子”。

  在“莘莘学子”前加了“一大批”“许

多多”,或者是在“莘莘学子”后面加上了个“们”字,造成了词意重复的错误。

也不能在“莘莘学子”前加上“一位”、“每一个”,再用这些限定,就犯了逻辑上的错误。

13.阑珊:

共有五种含义。

一是表示“衰减、消沉”,如“诗兴渐阑珊”“意兴

阑珊”,意思是说没有什么诗兴了,兴致不高了。

二是形容灯光“暗淡、零落”,如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写道:

“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三是表示“残、将尽”,如“春意阑珊”,意思指春天渐去渐远。

四是指“凌乱、歪斜”,如“字阑珊,模糊断续”,表达的意思是字迹凌乱。

五是指“困窘、艰难”,如“近况阑珊”,意思指现在的情况不好,处境困难。

不能将“阑珊”解释为:

表示灯火通明、兴致很高。

14.炙手可热,字面意思是手一接近就感到很热,使人接近不得,引申比喻为一些人权势很大,气焰嚣张。

不能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

15.登堂入室:

原指登上厅堂,步入内室。

后来人们比喻为学问或技艺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终至高深境界。

其主语应当是人而不应该是物,也不能将“登堂入室”当作很具体的一种动作,从而误解为“从大厅进入内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