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人教版文言文整体阅读 单元测试 3.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0252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3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人教版文言文整体阅读 单元测试 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届人教版文言文整体阅读 单元测试 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届人教版文言文整体阅读 单元测试 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届人教版文言文整体阅读 单元测试 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届人教版文言文整体阅读 单元测试 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人教版文言文整体阅读 单元测试 3.docx

《届人教版文言文整体阅读 单元测试 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人教版文言文整体阅读 单元测试 3.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人教版文言文整体阅读 单元测试 3.docx

届人教版文言文整体阅读单元测试3

2019届人教版文言文整体阅读单元测试

【2018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白蘋洲五亭记

[唐]白居易

湖州城东南二百步,抵霅溪,溪连汀洲,洲一名白蘋。

梁吴兴守柳恽于此赋诗云“汀洲采白蘋”,因以为名也。

前不知几十万年,后又数百载,有名无亭,鞠①为荒泽。

至大历十一年,颜鲁公真卿为刺史,始剪榛导流,作八角亭以游息焉。

旋属灾潦荐②至,沼堙台圮。

后又数十載,委无隙地。

至开成三年,弘农杨君为刺史,乃疏四渠,浚二池,树三园,构五亭,卉木荷竹,舟桥廊室,洎游宴息宿之具,靡不备焉。

观其架大漢,跨长汀者,谓之白蘋亭。

介二园、阅百卉者,谓之集芳亭。

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

玩晨曦者,谓之朝霞亭。

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

五亭间开,万象迭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

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タ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游者相顾,成曰:

此不知方外也?

人间也?

又不知蓬瀛昆阆,复何如哉?

时予守宫在洛,杨君缄书赍图,请予为记。

予按图握笔,心存目想,覙缕③梗概,十不得其二三。

大凡地有胜境,得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

境心相遇,固有时耶?

盖是境也,实柳守滥觞之,颜公椎轮之,杨君绘素之:

三贤始终,能事毕矣。

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

康之由,革弊兴利,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

利兴,故府有羡财;政成,故居多暇日。

是以余力济高情,成胜概,三者旋相为用,岂偶然哉?

昔谢、柳为郡,乐山水,多高情,不闻善政;龚、黄为郡,忧黎庶,有善政,不闻胜概。

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

君名汉公,字用乂。

恐年祀久远,来者不知,故名而字之。

时开成四年,十月十五日,记。

(选自《白居易集》

【注】①鞠:

皆,尽;②荐:

连续;③覙缕:

逐条陈述。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狎:

亲近

B.万象迭入迭:

重叠

C.杨君缄书赍图赍:

D.成胜概概:

景象

【答案】B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以为名也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B.作八角亭以游息焉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康之由,革弊兴利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若属皆且为所虏

【答案】B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记,是我国古代常用文章体裁,以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描写。

“记”的种类很多,本文是一篇游记。

B.步,古人称跨出一脚为“跬”,再跨一脚为“步”,后即以“步”作为长度单位。

C.刺史、守,皆指古代地方官职,如如《陈情表》中曾提到“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D.蓬瀛,指蓬莱和瀛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为仙人所居之处,后常指仙境。

【答案】A

【解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解答此类题目,有时也可以结合着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B项,“以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描写”错,应该是以叙事、描写为主,兼及议论和抒情。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且/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咏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B.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咏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C.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咏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D.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咏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断句。

这种题型可用排除法。

“河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这几句可从句式内容上来判断,“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都是主谓式结构,后面的“舟棹徐动觞咏半酣”也可从主谓式句式上来判断,应该是“舟棹徐动/觞咏半酣”,所以选A。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记叙白蘋洲五亭的由来,描写白蘋洲胜景,赞美杨汉公“乐山水”“有善政”,叙议结合,言简意赅。

B.文章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白蘋洲五亭的优美风光,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江南山水的热爱。

C.作者将谢、柳、龚、黄四人与杨汉公加以对比,对他们四人没有良好的政绩有批评之意。

D.文章对杨汉公大加褒美,这从侧面体现了白居易“革弊兴利”、关心民生的政治情怀。

【答案】C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

(2)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

(3)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

【答案】

(1)面对宽广的池水、看到排列的峰峦的,称它为山光亭。

(2)杨君先前治理舒地(或“在舒地做官”),舒地百姓太平;现今治理湖地,湖地百姓安康。

(3)二者都具备的,大概就是我的朋友杨君了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

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

第一句得分点:

面:

名词作动词,面对;目:

名词作动词,看到。

第二句得分点:

牧:

统治;主管;治:

安定,太平。

第三句得分点:

其……乎:

固定句式,大概……吧,其:

语气词,表揣测。

一、【天津市耀华中学2018届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赌棋山庄记

清·谢章铤

吾谢在前明多显宦,入国朝以盐策起家。

当其盛时,甲第连云,危楼蔽日,凿深极旷,池馆皆有盛名。

及余之初则已衰矣。

迁延数十年,屡丁变故,生计愈微。

自冠而壮而强,盖累世之老屋亦不克保,而又遭闽省钱荒,易铜而铁,继格不行,复易铁而铜。

百金之资亏折不及十金。

而余遂家徒四壁,穷无立锥矣。

东西谋食,赁庑而居,五年四徙,靡有定宇。

回首童游旧地,虽厨溷亦渺如仙境焉。

昔年馆谷稍赢,又得弃产余值约可千金。

陈婿莲淑怜余漂泊,为之谋,益以称贷,仅购此屋。

乃叹曰:

“吾所著书者名赌棋山庄,而今后始有其实也。

”庄坐于山,面鼓山,岚翠月华,往来几案,其中有亭有池有台有室,高树蔽亏,巨石突出,位置虽不高,一昂首则数百家皆在其下。

内俭外舒,心可静而耳目得所养,与余之素性尤宜。

夫以余蹭蹬人世,所志无一,就今老矣,忽留意于一屋,其庸鄙可笑甚矣。

虽然韩昌黎固所称文人而知道者,其《示儿》与《符读书城南》二诗,盛陈居赴服御,世或少之,讥其非义方之训。

然而昌黎早孤家贫,育于兄嫂,累年奔走,仅得一屋,清白中辛苦所留贻,期以堂构,盖亦人情。

余不合时宜未解群风众势之所趋泊然寡营将终其身不获一橼之庇。

乃天忽与以藏拙之地,欣于所遇,意颇与昌黎同。

犹忆既居之二三年,省会逢遭水患,高者寻丈,低亦数尺,西南尤甚。

旧所赁屋,墙崩楼陷。

居人号哭,结桴而逃。

设使余未迁,不独传砚遗书尽归乌有,而覆压之虞,其能自保哉。

然则是屋虽轮妻不逮,余则已幸矣,侈矣。

且余忆少年游历,每过谢氏二梅亭、黄氏十砚斋,未尝不流连终日。

后读林氏《朴学斋小记》尤觉神往。

然是数者皆介在阛阓,无甚杰构。

愈叹地以人传,其胜在地不若其胜在人也。

曩者陈惕园贡士考九仙山古迹于西南北三面,皆举其人以实其地,独于东迤北第,言:

“正一坛化城寺之幽旷而不得其人。

”山灵岂将有所待耶?

余居正在坛与寺之间,不知百年以往赌棋山庄之名较之迟清亭、宛羽楼何如也?

嗟乎,余何以对兹山而无愧哉?

药阶退叟谢章铤记于山暖月圆人寿室。

(耀华中学图书馆馆藏《赌棋山庄全集》)

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屡丁变故丁:

遭逢

B.与余之素性尤宜宜:

合适

C.世或少之少:

认为……稀少

D.而覆压之虞虞:

忧虑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推断能力。

C项,少,轻视。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赁庑而居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B.育于兄嫂故燕王欲结于君

C.其能自保哉其孰能讥之乎

D.皆举其人以实其地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题干要求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答题关键词“意义”“用法”“不相同”。

A项,分别是:

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B项,分别是:

介词,被/介词,与,跟,同。

C.都是副词,难道。

D项,分别是:

连词,表目的/介词,因。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作者对赌棋山庄的喜爱与满意的一组是()

①回首童游旧地,虽厨溷亦渺如仙境焉

②一昂首则数百家皆在其下

③期以堂构,盖亦人情

④然则是屋虽轮奂不逮,余则己幸矣,侈矣

⑤然是数者皆介在阛阓,无甚杰构

⑥不知百年以往赌棋山庄之名较之迟清亭、宛羽楼何如也

A.①②③B.①③⑥

C.②④⑤D.②④⑥

【答案】D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余不合时宜/未解群风/众势之所趋泊然/寡营将终其身/不获一椽之庇

B.余不合时宜/未解群风众势之所趋/泊然寡营/将终其身/不获一椽之庇

C.余不合时/宜未解群风众势之所趋/泊然寡营/将终/其身不获一椽之庇

D.余不合时/宜未解群风/众势之所趋泊然/寡营将终/其身不获一椽之庇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断句。

这种题型可用排除法,根据常识,“不合时宜”应该放一起,排除CD。

从整个句子的大意来看,主语应该是“余”,所以“众势”不能做主语,只能作“未解”的宾语,所以应该是“未解群风众势之所趋”,故选B。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家族曾一度显赫,但是在作者这一代已经衰落,甚至贫困无堪。

后来因人帮助而购得宅屋,命名为赌棋山庄。

B.作者认为自己对宅屋的喜爱并没有什么可以讥笑的,并引用韩愈的经历,以此来证明这是人之常情。

C.赌棋山庄在作者居住二三年后遭遇了大水,虽然房屋严重损坏,但是作者依然感觉到幸运和知足。

D.作者认为赌棋山庄的风水非常好,可能会出名人。

但又感慨自己一事无成,愧对所居之地。

【答案】C

二、【浙江省金丽衢街十二校2018届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饭粥

(清)李渔

粥饭二物,为家常日用之需,其中机彀,无人不晓,焉用越俎者强为致词?

然有吃紧二语,巧妇知之而不能言者,不妨代为喝破,使姑传之媳,母传之女,以两言代千百言,亦简便利人之事也。

先就粗者言之。

饭之大病,在内生外熟,非烂即焦;粥之大病,在上清下淀,如糊如膏。

此火候不均之故,惟最拙最笨者有之,稍能炊爨者,必无是事。

然亦有刚柔合道,燥湿得宜,而令人咀之嚼之,有粥饭之美形,无饮食之至味者。

其病何在?

曰:

挹水无度,增减不常之为害也。

其吃紧二语,则曰:

“粥水忌增,饭水忌减。

”米用几何,则水用几何,宜有一定之度数。

如医人用药,水一钟或钟半,煎至七分或八分,皆有定数。

若以意为增减,则非药味不出,即药性不存,而服之无效矣。

不善执爨者,用水不均,煮粥常患其少,煮饭常苦其多。

多则逼而去之,少则增而入之,不知米之精液全在于水,逼去饭汤者,非去饭汤,去饭之精液也。

精液去则饭为渣滓,食之尚有味乎?

粥之既熟,水米成交,犹米之酿而为酒矣。

虑其太厚而入之以水,非入水于粥,犹入水于酒也。

水入而酒成糟粕,其味尚可咀乎?

故善主中馈①者挹水时必限以数使其勺不能增滴无可减再加以火候调匀则其为粥为饭不求异而异乎人矣。

宴客者有时用饭,必较家常所食者稍精。

精用何法?

曰:

使之有香而已矣。

予尝授意小妇,预设花露一盏,俟饭之初熟而浇之,浇过稍闭,拌匀而后入碗。

食者归功于谷米,诧为异种而讯之,不知其为寻常五谷也。

此法秘之已久,今始告人。

行此法者,不必满釜浇遍,遍则费露甚多,而此法不行于世矣。

止以一盏浇一隅,足供佳客所需而止。

露以蔷薇、香橼、桂花三种为上,勿用玫瑰,以玫瑰之香,食者易辨,知非谷性所有。

蔷薇、香橼、桂花三种,与谷性之香者相若,使人难辨,故用之。

(注)①中馈:

《易经·家人》“天攸遂,在中馈”。

指妇女在家主持饮食等事。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焉用越俎者强为致词俎:

切肉的砧板

B.稍能炊爨者爨:

烧火做饭

C.其味尚可咀乎咀:

品尝

D.俟饭之初熟而浇之俟:

等待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意义。

在答题时把实词含义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是辨析实词含义的方法。

A项“俎”是祭祀时盛牛羊等祭品的礼器。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两言代千百言以有尺寸之地

B.犹入水于酒也徘徊于斗牛之间

C.诧为异种而讯之吾属今为之虏矣

D.足供佳客所需而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答案】D

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饭最大的弊病在于,上面清汤,下面沉淀,好像浆糊膏药。

这是火候把握不匀的原因,只有最笨拙的人才做得出。

B.作者家有客人时,会让妻子在饭刚烧熟时用花露浇遍全锅,然后拌匀后盛入碗内。

这样吃饭的人就会将这种香味归功于谷米。

C.本文把枯燥的理论说得有滋有味,通过全文可见作者“于俭中求饮食的精美,在乎淡出得生活之乐趣”的主张。

D.本文文字清新隽永,叙述娓娓动人,读后留香齿颊,余味无穷,可以说它对我们今天提高生活品味、营造艺术的人生氛围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通读全文,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查对。

B项由第5段“行此法者,不必满釜浇遍”可知“浇遍全锅”错。

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故善主中馈者挹水时必限以数使其勺不能增滴无可减再加以火候调匀则其为粥为饭不求异而异乎人矣。

【答案】故善主中馈者/挹水时必限以数/使其勺不能增/滴无可减/再加以火候调匀/则其为粥为饭/不求异而异乎人矣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

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

第一句关键点:

“既”,已经;“交”,交融;“厚”,浓;“于”,在。

第二句关键点:

“宴”,宴请;“所食”所字结构,吃的米饭;“精用何法”特殊句式,用什么方法使饭更精细些呢?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粥之既熟,水米成交,犹米之酿而为酒矣。

虑其太厚而入之以水,非入水于粥,犹入水于酒也。

(2)宴客者有时用饭,必较家常所食者稍精。

精用何法?

【答案】

(1)粥已经煮熟了,水米交融,好像用米酿成的酒。

有人考虑到米汤太浓而往内加水,把水加于粥中,而好像是把水倒入酒中。

(2)宴请客人有时也用饭,必定要比家常吃的米饭稍微精致些。

用什么方法使饭更精细些呢?

【参考译文】

粥饭,是家庭日常需要的两样食物,其中烧制的要点,没有人不知道,哪里用得上我在这里啰嗦?

但我有要紧的两句话,巧妇知道但不能言传,不妨我代位说出,婆婆传与媳妇,让母亲传于女儿,以两句话代替千百句话,也是方便别人的事呀。

先就大的方面说说:

饭最大的弊病在于,上面清汤下面沉淀,好像浆糊药膏。

这是火候把握不匀的原因,只有最笨拙的人才做得出,稍微能做饭的必定没有这事。

也有饭做得软硬合适,燥湿得宜,但人咀嚼时,只有粥饭好的外表,却没有它原本的味道。

产生这个毛病的原因是什么呢?

回答是:

挹水没有定量,增减水不曾定时。

最要紧的两句话就是“粥水忌增,饭水忌减。

”米用多少,水就相应地要用多少,用水也应有一定的量数,就好像医生用药,水一盏或半盏,煎至七分或八分,都有定数。

如果随意增减,则不但药味煎不出,而且药性也荡然无存,服下去没有任何效用。

不善掌灶的人,用水不能均匀,煮粥常担心水少,煮饭常担心水多。

水多了常常比划着舀去,少了就添水,不知道米的精华全溶在水中,舀去米汤的,不是仅仅除去一点点米汤,而是除去了米的精华。

除去了精华,则饭就成了渣滓,吃之还有味道吗?

粥煮熟了,水米交融,好像用米酿成的酒。

有人考虑到米汤太浓而往内加水,把水加于粥中,而好像是把水倒入酒中,水进入酒中,酒就成了糟粕,它的味道还会好吗?

所以善于做饭的,放水时心中有数,使锅内的水不再随意增减,再调匀火候,那么做粥做饭,尽管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也会和别人煮出的不一样。

招待客人有时也用饭,必定要比家常所吃的稍微精致些。

用什么方法使饭更精细些呢?

回答是使它有香味罢了。

我曾经授意妇人,先预备一盏花露,等饭烧熟时浇上,浇上花露用锅盖略闭一会儿,拌匀后盛入碗内。

吃饭的人将这种香味归功于谷米,惊诧地认为是什么别的品种而询问我,不知正是平常的五谷。

这种做饭法我隐秘了许久,现在才开始告诉别人。

用这种方法时,不必满锅都浇遍,浇遍则花费太多,这办法也就无法流行于世上了。

只须用一小盏浇在一角,足供客人需要就够了。

花露以蔷薇、香橼、桂花三种为上,不要用玫瑰,因为玫瑰的香味,吃的人容易分辨,知道不是谷物所有的香气。

蔷薇、香橼、桂花这三种,与谷物的香味相仿,使人难以分辨,所以用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翠筠楼记

[明]杨士奇

吉水之东,桐江之上,其地多竹,其里名竹溪。

里之望,为罗氏,罗氏之秀有曰同伦,于竹尤笃好,作楼若干楹,而环植竹数千挺,岁久蕃盛,名其楼曰翠筠,表所乐也。

因其族父翰林侍讲汝敬求为之记。

汝敬之言曰:

“属春景融霁,秋气澄彻,八窗洞辟,天风徐来,郁乎如青云,泛乎若苍雪。

而观之,浩浩如翠涛摇荡于履舄①之下;坐而听之,嗈嗈如金石和鸣于几席之外。

至若凉月之夕,扬凤羽之蹁跹;冰雪之晨,挺琅玕②而独秀,皆楼中佳趣也。

闲暇而登焉,盖使人襟抱清旷,万虑不侵,超然如出人境而立乎埃氛之表者。

余曰:

“信可乐也!

而非有潇洒离俗之资,亦恶足以语此乐?

同伦其有离俗之资者哉。

夫高台广榭,嘉木森布,葩花之烂然,香气之芬馥,管弦歌舞,日相聚而欢宴淋漓,此豪侈者所尚,而世俗之所趋也。

其固自恃以乐矣,然往往朝荣而夕悴,不能少待于斯须之顷。

其视斯楼,虽四时寒暑凉燠之不齐,而皆有以乐焉者,又岂独清浊之相远哉?

同伦殆有异乎众人之所尚者欤?

抑君子之尚于物也,有不在耳目之娱,意趣之适,而在于其德者?

夫竹中虚外直刚而自遂柔而不挠有萧散静幽之意无华丽奇诡之观凌夏日以犹寒傲严冬而愈劲,此其德为君子之所尚,而同伦之志亦必在于此欤?

罗氏邑故家,始自印冈,徙桃林,又自桃林徙竹溪。

吾闻宋有号竹谷老人者,高尚绝俗之士也。

子大经及其弟应雷皆理宗朝进士,大经著书有《鹤林玉露》传于世,文献代有足征,要之罗氏之尚乎竹者远矣。

同伦,竹谷之九世孙,于鹤林为八世,其所尚殆有所自耶,故推本而为之记。

(选自《东里文集》,有删改)

【注】①舄:

古代一种加木底的双层鞋。

②琅玕:

竹子的美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里之望,为罗氏     望:

望族、大族。

B.属春景融霁属:

适逢。

C.信可乐也信:

真实。

D.要之罗氏之尚乎竹者远矣要:

核实。

【答案】C

【解析】C项,信:

确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因其族父翰林侍讲汝敬求为之记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嗈嗈如金石和鸣于几席之外师不必贤于弟子

C.同伦其有离俗之资者哉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然往往朝荣而夕悴泉涓涓而始流

【答案】A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翠筠楼环境幽雅,风景宜人。

翠竹环绕之中的翠筠楼一年四季清爽宜人,竹声如金石和鸣,登楼远眺,使人万虑尽无、超凡脱俗。

B.楼主人潇洒离俗,情怀高洁,虽追求外物,但一定不注重外物的娱乐功能与闲情雅致,而关注外物所代表的内在品德。

C.世俗豪奢之人追求耳目之娱,然而这些快乐往往如昙花一现,不能停留。

而翠筠楼佳趣常有,予人以乐。

D.罗氏一族尚竹由来已久,罗家崇尚竹子世世代代都受到竹谷老人的影响,作者确定罗同伦“笃好竹”与竹谷老人有关。

【答案】D

【解析】原文“其所尚殆有所自耶”,选项D,“作者确定罗同伦‘笃好竹’与竹谷老人有关”过于绝对。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夫竹中虚外直刚而自遂柔而不挠有萧散静幽之意无华丽奇诡之观凌夏日以犹寒傲严冬而愈劲

【答案】夫竹中虚外直/刚而自遂/柔而不挠/有萧散静幽之意/无华丽奇诡之观/凌夏日以犹寒/傲严冬而愈劲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环植竹数千挺,岁久蕃盛,名其楼曰翠筠,表所乐也。

(2)此其德为君子之所尚,而同伦之志亦必在于此欤?

【答案】

(1)环绕着房屋种植了很多竹子,年岁久了,竹子繁衍茂盛,(于是)命名这楼为翠筠,表达自己的喜好。

(得分点:

“环植”“蕃盛”“名”)

(2)竹子的这些品德被君子崇尚,罗同伦的志向也一定在这方面吧?

(得分点:

“为……所”“志”)

【解析】注意重点词语“环植”“蕃盛”“名”“志”和被动句的翻译。

【参考译文】

吉水的东面,桐江的上游,那个地方有很多竹子,那个村落叫竹溪。

村子里的望族(大族)是罗氏一族,罗氏家族有一个优秀子弟叫罗同伦,他对竹子特别喜欢,造了几间楼房,环绕着房屋种植了很多竹子,年岁久了,竹子繁衍茂盛,(于是)命名这楼为翠筠,表达自己的喜好。

(他)通过他的伯父翰林侍讲罗汝敬请求我为翠筠楼写一篇记。

罗汝敬说:

“适逢阳光明丽、天气暖和的春天与秋高气爽的秋天,四面的窗户都打开,风轻缓地吹过来,竹林郁郁葱葱如同青云,竹林漫山遍野好像白雪。

俯瞰竹林,广阔而宏大如翠绿的波涛摇荡在脚下;坐在楼中静听竹林,嗈嗈的竹声犹如金石齐鸣在几席之外。

至于到了清凉的夜晚,竹枝像凤羽般随风高扬,舞姿蹁跹;冬雪的早晨,竹竿挺立独秀,这些都是在楼中看到的佳趣。

闲暇之时,登上楼,可以使人的胸怀抱负清净旷达,任何世俗的思虑都不足以侵入人的心怀,超然如走出人间而立于尘世之外。

我说:

“确实是一件快乐的事!

假如没有潇洒脱俗的资质,怎么能够说这种快乐呢?

罗同伦一定有超脱世俗的资质吧。

亭台楼榭高大,佳树密布,奇花烂漫开放,散发浓郁的香气,音乐歌舞,每日相聚并且欢畅痛快地吃喝,这些都是豪华奢侈的人所崇尚的,并且是世俗所追求的。

他们本来自以为有所依仗从而把这些当作快乐,然而这些快乐往往早上繁盛,晚上却凋谢了,不能稍微地停留片刻。

我看这座楼,虽然四季冷热不齐,却都有在此的快乐,又难道仅仅是志趣高洁和庸俗的不同吗?

罗同伦大概有与众不同的追求。

或者说君子(罗同伦)崇尚外物,不在于耳目的娱乐与志趣的闲适,而在于外物的品德?

那些竹子中空外直,刚直且通达,枝条柔软却不弯曲,有闲散清静的内涵,没有华丽奇异的外观。

顶着炎炎夏日却给人凉意,傲视严冬却愈加苍劲挺拔,竹子的这些品德被君子崇尚,罗同伦的志向也一定在这方面吧?

罗氏一族原来的住所,起初在印冈这个地方,迁徙到桃林,又从桃林迁徙到竹溪。

我听说宋代有一个叫竹谷老人的人,是品德高尚、超越世俗的人。

他的儿子罗大经和弟弟罗应雷都是南宋理宗皇帝时期的进士,罗大经著有《鹤林玉露》一书传于当世,每一代的典籍中都可以找到相关的记载,核实可知,罗氏一族从很早就崇尚竹子。

罗同伦,是竹谷老人的第九代孙,从罗大经算起为八代,他们崇尚竹子大概也是有源头的吧,因此推论罗同伦喜欢竹子的源头所在,并写下这篇记。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尚节亭记

刘基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

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

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