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选择题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9078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5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14选择题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314选择题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314选择题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314选择题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314选择题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14选择题解析.docx

《314选择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4选择题解析.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14选择题解析.docx

314选择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方法是P1

A.理论联系实际B.规范方法

C.经验方法D.案例方法

[解析]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这种根本方法在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过程中又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2.从学科性质上划分,行政管理学属于()科的分支学科。

P4

A.管理学B.政治学

C.社会学D.法学

[解析]从学科性质上划分,行政管理学既属于管理学科的分支学科。

又是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的综合应用学科。

3.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是P9

A.威尔逊B.史坦因

C.古德诺D.怀特

[解析]对于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术成果是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在1887年发表的《行政研究》一文,这篇著名文章在世界范围内开创了行政管理学学术研究的先例,威尔逊也因此成为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

4.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是P9

A、韦伯B、法约尔

C、威尔逊D、雷格斯

[解析]对于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术成果是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在1887年发表的《行政研究》一文,这篇著名文章在世界范围内开创了行政管理学学术研究的先例,威尔逊也因此成为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

5.提出著名的“三权分立”或称“分权制衡”原则的是P10

A、孟德斯鸠B、洛克

C、古立克D、亚里士多德

[解析]当孟德斯鸩最终确立了立法、行政与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理论原则时,这就预示着行政已经在理论上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地位,从而表明在理论上较为独立地研究行政学成为可能。

6.在政治学上首次提出著名的“三权分立”原则的是P10

A.洛克B.孟德斯鸠

C.威尔逊D.古德诺

[解析]当孟德斯鸠最终确立了立法、行政与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理论原则时,这就预示着行政已经在理论上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地位,从而表明在理论上较为独立地研究行政学成为可能。

7.从实践上看,行政从政治中分离出来主要表现为P11

A.政治民主化的进步B.管理学的发展

C.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的分离D.“市场失灵”问题的出现

[解析]从实践上看,行政学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是行政实践从政治实践中分离的结果,从实践上来看,行政从政治中分离出来,主要表现为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的分离。

8.《行政学导论》的作者是P12

A.亚里士多德B.古立克

C.孟德斯鸠D.怀特

[解析]怀特在《行政学导沦》一书中,把复杂的行政要素归纳为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四大部分,并对这四大部分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在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史上第一次建立了较为系统的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

9.最早把复杂的行政要素归纳为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四大部分的行政学著作是P12

A.《行政学研究》B.《行政学导论》

C.《政治与行政》D.《科学管理》

[解析]怀特在《行政学导论》—书中,把复杂的行政要素归纳为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四个部分.并对这四大部分进行了系统的沦述.在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史上第——次建立了较为系统的行政管理学理论体系。

10.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的行政管理学理论又被称为P12

A.古典学派的理论B.组织学派的理论

C.管理学派的理论D.系统学派的理论

[解析]当代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一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以古典学派的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二是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以行为科学学派、决策学派、系统学派等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

11.早期行政管理学研究的重点是组织结构和程序,其理论的逻辑起点是P14

A.“经济人”假设B.“社会人”假设

C.“理性人”假设D.“复杂人”假设

[解析]早期的行政管理学研究的重点是组织结构和程序,其理论的逻辑起点是“经济人”假设。

这种假设认为人天生就是好逸恶劳的,只是为了追求物质利益、满足物质欲望才去工作和劳动的,因此为了驱使人们更好地工作和劳动,必须建立严格的、等级制的组织结构,通过上级对下级的严厉管制或奖惩,来实现管理目标.

12.早期的行政管理学研究的重点是组织结构和程序,其理论的逻辑起点是P14

A、“自然人”假设B、“社会人”假设

C、“自由人”假设D、“经济人”假设

[解析]早期的行政管理学研究的重点是组织结构和程序,其理论的逻辑起点是“经济人”假设,这种假设认为人天生就是好逸恶劳的,只是为了追求物质利益、满足物质欲望才去工作和劳动的,因此为了驱使人们更好地工作和劳动,必须建立严格的、等级制的组织结构,通过上级对下级的严厉管制或奖惩,来实现管理目标。

13.西蒙的行政决策理论也被人们称为P15

A.最优化决策理论B.标准化决策理论

C.有限理性决策理论D.非理性决策理论

[解析]在西蒙的行政决策理论中,不但研究了行政组织决策的程序问题.而且还修正了传统的理性决策准则,即最大化的决策准则,提出了所谓的“满意”决策准则.因此,其理论被称为有限理性决策理论。

14.里格斯提出的行政学理论被人们称为P16

A.综合系统理论B.行政生态理论

C.行政系统理论D.决策分析行政理论

[解析]在行政管理学方面,系统学派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里格斯的行政生态理论和卡斯特等人的权变理论。

15.卡斯特等人的管理理论被人们称为P16

A.行政生态理论B.行政系统理论

C.权变理论D.综视决策理论

[解析)在行政管理学方面,系统学派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里格斯的行政生态理论和卡斯特等人的权变理论。

16.政府治理理论作为管理理论的一种新的形态,最初是在P17

A.企业管理中形成的B.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形成的

C.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D.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

[解析]政府治理理论是与新公共管理理论同时发展起来的一种行政管理学说,它是在治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治理理论作为管理理论的一种新的形态,最初是在企业管理中形成的。

17.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形成于P19

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解析]1984年8月,由国务院办公厅和劳动人事部联合发起召开了全国性的行政管理学研讨会,并正式宣布着手筹备建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18.20世纪40年代以前,行政管理学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方法是P21

A.规范研究法B.系统研究法

C.个案研究法D.经验研究法

[解析]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主要有:

规范方法、经验方法、案例方法和比较方法。

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行政管理学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方法是规范研究法。

19.经验方法也被称为P22

A.个案方法B.跟踪方法

C.实证方法D.系统方法

[解析]研究和学习行政管理学的具体方法主要有:

规范方法、经验方法、案例方法和比较方法。

其中,经验方法也称为实证方法。

20.把行政环境分为自然行政环境和人造行政环境的标准是P31

A.环境的性质B.环境的特征

C.环境分布的规律D.环境因素形成过程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解析]行政环境依不同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以环境因素的形成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标准,行政环境可划分为自然行政环境与人造行政环境;根据对特定行政系统的作用与影响层次,行政环境可划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三种类型;以行政区划或者说一国政府的管辖区域为标准,行政环境可划分为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21.与行政系统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关系最为密切,影响最为直接的环境是P31

A.自然环境B.社会环境

C.科技环境D.生态环境

[解析]人造环境或者说社会环境是与行政系统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关系最为密切、影响最为直接的行政环境类别。

22.构成人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外在环境因素是P31

A.自然环境B.社会环境

C.文化环境D.精神环境

[解析]以环境因素的形成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标准,行政环境可以划分为自然行政环境与人造行政环境,自然环境构成了人类活动最基本的外在环境因素。

23.与行政系统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关系最为密切、影响最为直接的行政环境类型是P31

A、政治环境B、经济环境

C、文化环境D、社会环境

[解析]人造环境或者说社会环境是与行政系统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关系最为密切、影响最为直接的行政环境类别。

24.行政环境研究属于的研究范畴是P33

A.行政生态学理论B.行政环境学

C.行政系统学D.行政危机学

[解析]行政环境研究属于行政生态学理论的研究范畴,是生态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引入到行政学领域后产生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

25.雷格斯的行政生态学模式理论认为社会存在三种形态,则三种社会形态的差别主要体现为P34

A.经济力量B.社会分工与专业化发展程度

C.科技发展水平D.经济力量

[解析]雷格斯的行政生态学模式理论认为,当今各国社会有三种存在形态,即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及处于二者之间的一个“中间的”或可称之为“过渡型”社会形态。

具体而盲,三种社会形态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社会结构的分化程度及其功能的实现程度方面。

26.雷格斯对各国社会环境进行分类的标准是P34

A、经济体制B、科技发展水平

C、经济力量D、社会分工与专业化发展程度

[解析]雷格斯的行政生态学模式理论认为,当今各国社会有三种存在形态,即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及处于二者之间的一个“中间的”或可称之为“过渡型”社会形态。

具体而言,三种社会形态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社会结构的分化程度及其功能的实现程度方面。

27.雷格斯的行政生态理论把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称为P35

A.融合型B.棱柱型

C.衍射型D.折射型

[解析]雷格斯的行政生态理论把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称为融合型行政模式,把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称为衍射型行政模式:

把过渡型社会的行政模式称为棱柱型行政模式。

28.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是P36

A.经济活动B.政治活动

C.社会活动D.文化活动

[解析]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活动,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构成了人类所有其他活动的基础。

29.经济体制的核心是该社会的P39

A.资源调配制度B.权力分配制度

C.经济机构关系D.经济分工模式

[解析]经济体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以社会经济组织为中心的各种具体经济制度与行为规范的总和。

其核心就是所谓的社会资源调配制度。

30.政权组织形式这个因素既包括了制度规定层面,也包含了制度实际运行层面的内容。

其中制度规定层面是P46

A.政权性质B.法律制度

C.政党性质D.政党制度

[解析]政权组织形式这个因素既包含了制度规定层面,也包含了制度实际运行层面的内容。

制度规定层面是法律制度,往往就是宪政制度对国家公共权力配置方式的制度规定与体现;而制度的实际运行状态则决定了实际的权力布局及权力主体间真实互动关系。

31.主要功能在于解释公共行政系统在特定环境中的存在价值的文化是P52

A.行政价值文化B.行政功能文化

C.行政运行文化D.行政公共关系文化

[解析]所谓行政价值文化或关于行政的总体价值观,又被称为行政神话,其主要功能在于解释公共行政系统在特定环境中的存在价值或者说赖以产生与存在的根本原因。

32.行政公共关系文化,我们也可称之为P55

A.社会危机处理观B.政民关系观

C.君臣关系观D.社民关系观

[解析]所谓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可称之为政民关系观,即社会关于民众在公共行政系统中所承担角色方面的认知与价值取向,也就是人们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公共行政系统与民众间关系的认知,情感与价值取向。

33.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发展,社会最终必然会形成的行政公共关系文化类型是P55

A.传统型B.服从型

C.参与型D.民主型

[解析]随着社会各个领域的持续发展,尤其是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民众会逐渐意识到,且日益倾向于通过各种途径来影响公共行政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

由此,最终必然会形成所谓的参与型行政公共关系文化。

34.人们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公共行政系统与民众间关系的认知、情感与价值取向是P55

A.行政功能文化B.行政价值文化

C.行政运行文化D.行政公共关系文化

[解析]所谓行政公共关系文化,可称之为政民关系观,即社会关于民众在公共行政系统中所承担角色方面的认知与价值取向,也就是人们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公共行政系统与民众间关系的认知、情感与价值取向.

35.从权力特性看,可以把权力划分为P60

A.本原性权力和从属性权力B.公共权力和私人权力

C.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D.民主权力和专制权力

[解析]依据不同的标准,权力可划分为不同类型。

从权力特性看,权力可分为本原性权力和从属性权力。

根据权力主体及目的,权力又可以分为公共权力和私人权力。

根据权力作用领域,可分为政治权力、经济权力、文化权力、社会权力等。

36.国家行政权力的直接目的是P62

A、公共利益B、行政效率

C、国家意志D、党派利益

[解析]作为执行性权力,行政权力在执行国家意志过程中还必须体现出有效性,有效性也是政权合法性的基础之一,因此行政效率是国家行政权力的直接目的。

37.国家行政权力的直接目的是P62

A.国家意志B.国家强制力

C.行政效率D.公共利益

[解析]作为执行性权力,行政权力在执行国家意志过程中还必须体现出有效性,有效性也是政权合法性的基础之一,因此行政效率是国家行政权力的直接目的。

38.以下不属于传统行政权力缺乏法治的表现的是P65

A.缺乏相应的行政体制,行政人员没有明确的职权范围

B.上下级之间等级制度不合理,权限不明确

C.没有基于契约自由的任用制度

D.行政人员薪金采用固定的货币支付形式

[解析]一般认为传统行政权力缺乏法治主要表现在:

第一,缺乏相应的行政体制,行政人员没有明确的职权范围,第二,上下级之间等级制度不合理,权限不明确、不固定,第三,没有基于契约自由的任用制度和法制化的晋升、奖惩规则,第四,行政人员缺乏专门技术训练,对人员的任用不是根据其实际能力,第五,行政人员薪金不采用固定的货币形式支付。

39.现代民主理论认为,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是P67

A.国家立法机关B.国家行政机关

C.国家司法机关D.主权在民

[解析]现代民主理论认为,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主权在民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

40.政治组织与其他民间组织的最明显区别之处是P68

A.合法地、垄断地使用强制力B.合法地、垄断地使用诱导力

C.合法地、垄断地使用社会D.合法地、垄断地使用资源

[解析]强制力是一切权力的最原始、最直接的来源.政治组织区别于其他民间组织的最明显之处就是合法地垄断使用强制力,国家强制力是国家权力的重要构成部分,为行政权力的行使提供最后的支持.

41.一切权力最原始、最直接的来源是P68

A.诱导力B.强制力

C.等级观念D.宗教观念

[解析]强制力是一切权力的最原始、最直接的来源。

政治组织区别于其他民间组织的最明显之处就是合法地垄断使用强制力,国家强制力是国家权力的重要构成部分,为行政权力的行使提供最后的支持。

42.行政权力合法性的基础是P70

A、权威性B、强制性

C、公共性D、程序性

[解析]公共性是一切国家行政权力的重要特性,行政权力的、公共性是行政权力合法性的基础。

43.现代行政学认为,行政权力合法性的基础是它所具有的P70

A.强制性B.垄断性

C.公共性D.阶级性

[解析]公共性是一切国家行政权力的重要特性,行政权力的公共性是行政权力合法性的基础。

44.从法理上讲,行政权力属于P72

A.本原性权力B.派生性权力

C.合法性权力D.强制性权力

[解析]从法理上讲,行政权力属于派生性权力,它必须执行赋予其权力的公民或国家民意代表机关的意志,使政治意志具体化并付诸有效实施。

45.与传统农业相适应的权力是P74

A.有限行政权力B.专制权力

C.无限行政权力D.政府法定权力

[解析]无限行政权力是与传统农业社会相适应的,以否定人民主权、否定法治为前提,其后果必然导致政治腐败、管理效率低下和扼杀社会生机活力。

46.在联邦制国家,地方权限的基础是宪法而非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是对等的,这种情况是P81

A.政治性分权B.行政性分权

C.行政权转让D.行政权分立

[解析]根据中央与地方分权程度,有政治性分权、行政性分权和行政权转让三种分权模式。

所谓政治性分权一般是在,联邦制的情况下,其特征是财政上高度自主,地方权限的基础是宪法而非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首长通过选举产生,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是对等的。

47.当今世界最为典型的联邦制国家是P81

A.英国B.法国

C.美国D.日本

[解析]根据国家整体与部分,即中央与地方国家机关权力分配形式而论,在当代有单一制国家和联邦制国家两种对应的形.式。

其中美国是典型的联邦制国家。

48.地方行政权力的法律基础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必须服从于中央政府,这种中央与地方的分权模式是P81

A.政治性分权B.行政性分权

C.行政权转让分权D.行政权分立

[解析]在行政性分权中,地方权力的法律基础是中央政府,因此,地方必须从属于中央,但并非完全依附中央,财政上享有部分自主权,地方政府领导人有的依靠选举产生,有的也不依靠选举产生。

49.在当代,实行单一制最为典型的国家是P82

A.美国B.英国

C.德国D.澳大利亚

[解析]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巴西、印度是实行联邦制的主要国家,英国、法国、日本等是实行单一制的主要国家。

50.20世纪70年代以后,尼克松推行了“新联邦主义”,其主张是P84

A.实行中央集权B.反对中央集权

C.强化对州和地方政府的控制D.中央政府拥有了更多财政上的决策权

[解析]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合作联邦主义”失宠,代之面起的是反对中央集权,主张权力下放的“新联邦主义’。

尼克松在执政期间,向国会提出“一般收入分享”的下放权力建议,并获通过。

5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经过了多次调整,但基本状态没有改变,这就是P89

A.为人民服务B.人民民主专政

C.中央集权D.地方分权

[解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经过了多次调整,但中央集权仍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状态。

中央仍然具有最高和最终的权力,放权是中央决定的,收回权力也是出自中央的决策,地方政府只能被动地接受这种变动.

52.我国未来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基本趋势之一是P90

A.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B.地方自治和基层自治

C.民主化D.法制化

[解析]在我国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未来发展中,地方自治和基层自治是基本趋势之一。

我国目前在少数民族聚居的行政区域范围内,已经普遍实行了地方自治;香港和澳门根据“一国两制”原则,也实行了高度的自治。

53.行政职能在现代社会的表现与立法、司法机关的职能最明显的区别是它的P93

A.立法职能B.司法职能

C.执行职能D.阶级统治职能

[解析]国家职能是由立法职能、行政职能、司法职能组成的.相对于立法职能而言,行政职能表现为执行国家意志的管理方面的职能。

在现代社会中,国家的行政职能与立法职能、司法职能区别开采.行政职能具有明显的执行性质。

54.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行政职能演变发展的第三阶段是P98

A.弱势政府时期B.强势政府时期

C.有限政府时期D.无限政府时期

[解析]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行政职能的第三阶段,既强调政府对市场的必要监管,又强调政府对市场干预的有限性,因而我们称之为有限政府时期。

55.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行政职能发展演变的第二阶段是P98

A.弱势政府时期B.强势政府时期

C.有限政府时期D.无限政府时期

[解析]就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而言,在第一个阶段,政府处于相对弱势,我们称之为弱势政府时期,在第二个阶段,政府处于相对强势,我们称之为强势政府时期,至于第三阶段,既强调政府对市场的必要监督,又强调政府对市场干预的有限性,因而我们称之为有限政府时期。

56.主张政府只起“守夜人”作用,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的学者是P99

A.斯密B.凯恩斯

C.威尔逊D.希尔

[解析]根据斯密的观点,政府只起“守夜人”的作用,政府的职能仅限于保护社会免受外敌侵犯,保护每一个社会成员免受其他成员的强制,实现社会公正,建设和保护公共设施。

在此意义上,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

57.在西方国家行政职能发展演变过程中,实行公共服务职能社会化飞市场化是在P110

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

[解析]有限政府时期是行政职能发展的第三阶段,这一时期行政职能发展的趋势是:

通过非国有化,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微观管理,政府放松规制,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进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化,市场化。

58.在影响政府职能转变的诸多环境因素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P114

A.政治因素B.经济因素

C.社会因素D.文化因素

[解析]在影响行政职能转变的诸环境因素中,经济环境的变化起决定作用,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社会的阶级结构、主要矛盾等都会随之变化,这就要求行政职能相应进行变化,否则不仅会造成行政管理的滞后和僵化,而且还会使政府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

59.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的动因和基础是P116

A.巩固国家政权B.国家的性质

C.行政职能的转变D.政府观念的转变

[解析]行政职能转变是机构改革的动因和基础。

行政机构是行政职能的载体,行政职能是行政机构设置的重要依据。

60.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P119

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

[解析]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时期。

61.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当前我国政府需要强化的行政职能是P124

A.确保国家的经济安全和政治稳定的职能B.确保政府对事关国计民生企业控制的职能

C.充分发展私有企业活动的职能D.政府与企业进一步分权的职能

[解析]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政府应强化某些职能,因此政府必须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加强对涉外经济的调控和管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确保我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的经济安全和国内的政治稳定。

62.标志着我国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成果已经为法律所确认,并于2004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法律是P125

A.《行政许可法》B.《行政诉讼法》

C.《公务员法》D.《行政复议法》

[解析]为了进一步巩固政府行政职能转变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成果,全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