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8974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湖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平湖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平湖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平湖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平湖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湖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docx

《平湖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湖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平湖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docx

平湖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

平湖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现代服务业是城市发展的主体,是经济快速发展和结构优化提升的主要推动力,是现代经济增长中最具创新性和活力的部分。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是我市加快建设上海南翼开放型经济强市、杭州湾北岸现代化港口新市、江南水乡生态型文化大市的必然选择。

为指导我市“十二五”服务业更好更快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进一步增强我市城市功能和综合竞争力,依据《平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浙江省、嘉兴市发展服务业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发展实际,特制定《平湖市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主要任务是明确我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空间布局、重点产业、政策措施。

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

 

一、发展背景

(一)服务业发展基础

1、总量不断扩大、贡献不断增加

2010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7.1亿元,同比增长12.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27%,“十一五”年均增长14%,实现了总量翻一番,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1.3%,比2005年的29.3%提高了2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49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7.1%;服务业地税收入完成7.67亿元,是2005年的2.3倍,占全市地税收入的比重达46.9%;服务业从业人员从2005年末的6.7万人增加到2010年末的11.9万人,占比从24%提高到24.8%。

2、投资不断加大、质量不断提升

2010年,不含嘉兴港区,服务业投资完成53.3亿元,比2005年增长98.1%,“十一五”期间基本实现了翻一番。

“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实施服务业重点项目237个,累计完成投资92.8亿元。

港口物流业规模初步形成,独山港区已建成万吨级码头泊位2个,2010年,实现货物吞吐量144.87万吨,同比增长67%。

九龙山滨海运动休闲游品牌特色基本形成,游艇、高尔夫、马球等高端旅游产品在区域形成一定知名度。

专业市场推进加快,平湖·中国服装城、平湖·国际箱包城等项目正在建设中。

星级酒店建设取得成效,现有四星、五星标准酒店3家,有3家四星级标准以上酒店正在建设或筹备中。

服务外包、总部经济等新兴产业得到突破,引进和培育了8家以软件开发为主的服务外包企业,引进了浙江智财商务、中国商务港华东总部、华辰能源总部等重点项目。

3、集聚态势形成、板块格局初现

重点规划建设了九龙山旅游度假区、独山港物流园区、城北商务市场区、南市中央商务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其中:

独山港物流园区被列为省市共建综合物流园区、嘉兴市交通重点扶持物流基地;九龙山旅游度假区被列为首批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城北商务市场区中建材市场投入使用,服装市场等项目正在建设中;南市中央商务区启动建设。

集聚区之间错位发展,特色发展,服务业板块式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

4、对外开放加快、区域合作深化

服务业招商引资取得成效,“十一五”期间,累计引进服务业外资项目59个,合同利用外资3.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引进服务业市外内资项目433个,引进市外内资51.7亿元。

服务业区域合作不断深入,积极开展与上海为重点的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合作与交流,先后与上海服务业的相关部门和行业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5、体制机制完善、发展环境优化

2007年底,专门成立了服务业发展局。

2008年,充实加强了服务业发展联席会议组成成员,建立了服务业工作推进机制,完善了市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季度例会交流汇报、重大项目专题协调等工作制度。

2009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一系列政策。

对镇、街道、有关部门实行服务业单独考核,将服务业生产性投入纳入镇、街道生产性投入考核重要内容,开展了服务业全面统计调查工作。

(二)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服务业占比偏低、与制造业和区域发展联动不足

2010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1.3%,分别低于全省、嘉兴市11.8个和4.7个百分点。

服务业与制造业和区域发展联动不足,区位交通和产业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专业市场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

2010年,我市生产性服务业投资仅占全市服务业投资的28.4%,占比低于嘉兴市平均水平。

2006年以来浙江省、嘉兴市及各县(市、区)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单位:

%

 

地区    年份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浙江省

40.2

40.4

41

43

43.1

嘉兴市

33.5

33.9

34.4

36

36

嘉善

28.6

32.3

32

34

32.8

海盐

22.1

25.9

26.6

29

28.7

海宁

31.9

32.1

32.6

34

34

平湖

28.3

28.8

29.3

31.5

31.3

桐乡

37.2

36.9

37.2

39

38.3

2、服务业整体水平不高、竞争力和辐射力不强

从我市服务业已经形成的物流、商贸、旅游三大主导产业来看,总体上还处于传统发展状态,能级亟待提升。

服务业龙头企业缺乏,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实力不强,行业带动力偏弱,还不足以支撑全市服务业的持续快速增长。

3、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快、大项目承载能力不强

我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中除九龙山旅游度假区已形成一定规模外,独山港物流园区、城北商务市场区正在初期建设中,南市中央商务区处于建设起步阶段,城西商贸物流区、临沪产业园服务业发展区规划尚需细化和完善。

4、服务业创新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力度尚需加强

政府层面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创新思路与措施不多,推动服务业发展的水平和能力还不高。

相对于工业来说,对服务业的重视程度和关注度还不够,合力推进服务业发展的氛围还不浓。

在管理体制方面,政府主管部门具体职能上还比较弱,调控手段有待进一步强化。

(三)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服务业发展动力更加强劲

首先,从经济发展规律看,服务业加速发展期一般发生在一个地方的整体经济由中低收入水平向中上等收入水平转化的时期。

我市人均GDP已达到10398美元,经济发展正处于上升转化阶段。

其次,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加快,对物流、研发、金融、商务、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将会释放更大的需求空间。

第三,我市较高的居民收入水平必然催生消费性服务业多样化快速发展,居民消费结构正由温饱型向发展型和精神型转变,会带来生活性服务业质的变革。

2、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2010年,我市城市化水平已达到60%(老口径,新口径为52.4%),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3.3平方公里。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实施中心城区“南进、东拓、北连、西延、中提”发展策略,以东湖为核心,以新华路、解放路、城南路和胜利路为功能主轴,打造“一心、四轴、五片区”的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化加速必将为现代服务业开辟更大发展空间。

同时,现代新市镇和城乡一体新社区的建设,同样离不开服务业功能的配套和完善,这些都将为我市加快发展服务业带来重大机遇。

3、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

从交通条件看,我市境内有杭浦、乍嘉苏、杭州湾跨海大桥连接线高速公路,周边有沪杭高铁、沪杭高速,形成了便捷的对外交通网络。

良好的大交通条件将会使我市在长三角中心的区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承接具有一定辐射力的服务业大项目,吸引周边大城市的人流、物流、信息流。

特别是我市紧邻上海,直接接受上海经济的辐射,在与上海产业的对接和互补上形成天然优势。

我市还具备良好的港口条件,在嘉兴各县(市、区)中具有比较优势,发展港口物流业前景良好。

4、宏观发展环境更加有利

首先,从国际看,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世界经济全面向服务经济转型,服务业跨国投资增长迅猛,服务贸易蓬勃发展,国际服务业向中国的转移明显加速。

其次,从我国和长三角看,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

2010年,国务院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提出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作为长三角的龙头,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对长三角区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将不断增强。

第三,从我省和嘉兴看,在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必须把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作为战略重点,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形成“三二一”产业结构。

今年3月,《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经国务院批准上升为国家战略,将重点打造“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为空间布局的海洋经济大平台,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主要亮点之一就是着力构建“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这为我市独山港区发展带来了新契机。

嘉兴今年提出实施三个“十二五”倍增发展计划(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大企业),第一个就是服务业倍增发展计划,把优先发展服务业提高到了首要位置。

5、新的挑战更加严峻

一是区域竞争更加激烈。

长三角各地都在加紧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对长三角服务市场的争夺不断显现。

二是土地资源制约较为突出。

“十二五”期间,我市新增建设用地空间较为有限,每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包括城乡增减挂钩指标)也不多,土地资源的紧缺对现代物流、商贸综合体等大型服务业项目的引进带来一定的制约,短期内大项目的引进建设较为困难。

三是缺少支撑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的专业人才。

我市相对于大城市来说,城市承载能级较弱,吸引中高级人才的环境和条件还不完善,自身又缺少大专院校,短期内中高级人才供给有较大困难。

虽然我市服务业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是,我市长期形成的工业强、服务业弱的产业结构,使我市在“十二五”期间现代服务业发展既需要“补课”,又需要“赶超”,任务十分艰巨。

“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战略机遇期、优势扩张期和实力赶超期,服务业进入了必须加速发展的关键阶段。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新契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两个优先发展”战略,以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扩量提质、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总体目标,以十个重点服务业产业发展为抓手,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积极实施服务业平台建设、项目推进、招商引资、企业培育、环境优化等重点措施,把我市建设成为产业层次较高、特色明显、竞争力强、外向度高的现代服务业区域性中心城市。

(二)发展原则

1、扩大总量、提升质量

针对我市服务业总量偏小的实际,结合我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拓展服务业领域,扩大总量规模。

加大力度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在服务业领域的渗透、转化,推进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

不断增强服务业发展的创新水平、产业带动能力和集聚辐射效应,实现服务业的高质化和现代化。

2、壮大主导、培育新兴

根据我市优势和资源特点,继续发展壮大现代物流、休闲旅游、现代商贸等主导产业。

按照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要求,加快培育发展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科技与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市场前景好、成长性强、产业关联度高的新兴服务业,促进新兴服务业规模化。

3、产业融合、紧密互动

坚持产业联动发展,依托产业优势,建立高效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

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以制造业的服务环节分离和向两端延伸为突破口,加快推进产业分工的深化和细化。

一手抓先进制造业,一手抓生产性服务业,形成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为支撑、互动共赢的格局,实现产业间融合渗透式发展的格局。

4、扩大开放、外向拓展

进一步扩大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着眼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参与国际、国内分工与合作,以国际化和区域联动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主动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积极吸纳长三角服务消费,加快资金、人才、管理、品牌等优质要素的引进,提升服务水平。

依托优势企业和品牌,优化资源组合,拓展市场空间,增强竞争实力。

(三)发展定位

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四个发展定位:

----杭州湾北岸临港物流中心;

----长三角重要休闲旅游度假中心;

----浙北地区新兴商贸中心;

----上海现代服务业功能型基地。

杭州湾北岸临港物流中心:

依托独山港区建设,努力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配套港、杭州湾北岸重要物流中心。

以市(场)引物(流),以物(流)促市(场)的大市场、大物流发展思路,以港口物流为龙头,大力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主体,形成以港口服务型物流体系为核心、兼顾产业基地型物流体系和市场流通型物流体系的物流业发展大格局。

长三角重要休闲旅游度假中心:

大力发展滨海运动休闲旅游,以九龙山旅游度假区为主要依托,以高尔夫、游艇、马球等高端运动休闲旅游为特色,拓展大众化旅游项目,新开发一批新颖时尚和文化性突出的健身、观光、休闲、养生等项目。

进一步整合全市亲水文化购物游、乡村生态体验游项目,新挖掘一批文化旅游资源,形成整体规模效应。

浙北地区新兴商贸中心:

依托中心城区商贸业发展的优势以及发达的交通条件,在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的基础上,以商贸综合体、大型购物中心、大型专业市场、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为主体,以金融保险、商务服务、公共服务等为配套,辅之以商业街或商业特色街的建设,形成区域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集散效应,奠定浙北地区新兴商贸中心的地位。

上海现代服务业功能型基地:

充分发挥我市紧邻上海的交通区位优势,全面承接上海服务业的转移。

根据上海“十二五”进一步拓展战略空间、增强上海产业承载能力的需求,把我市作为上海战略发展空间的延伸。

建设大港口,独山港积极参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构筑大服务,在临沪产业园设立服务业发展区,以低成本优势构筑上海现代服务业重要转移地;同时,在物流、商贸、商务、科教、文化、金融、旅游等各领域与上海开展全方位合作与交流,将我市打造成杭州湾地区对接上海的现代服务业功能型基地。

(四)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在服务业发展总量、结构、质量上实现新提升,在产业布局、平台建设上进一步优化,在对外开放、企业培育上进一步加强,具体实现以下目标:

1、总量扩大,结构性改善。

“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现价)以上,力争15%(现价),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确保达到35%以上(不含嘉兴电厂,达到40%以上),实现总量翻一番;服务业投资(不含嘉兴港区)年均增长14%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实现较快增长,到2015年,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以上。

2、布局优化,特色性鲜明。

重点推进九龙山旅游度假区、独山港物流园区、南市中央商务区、城北商务市场区、城西商贸物流区、临沪产业园服务业发展区6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到2015年,初步形成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重点的特色服务业区域布局;“十二五”期间,建成一批商务楼宇、星级酒店、大型购物中心等项目,城市服务功能明显提升。

3、外引内培,带动性增强。

“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服务业合同利用外资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引进市外内资50亿元以上;到2015年,服务业重大项目当年完成投资占服务业投资(不含嘉兴港区)比重达到70%左右;到2015年,营业收入(或成交额)1亿元以上服务业重点企业数量比2010年翻一番;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27%左右。

三、空间布局

(一)布局导向

从现有的城市空间结构和镇、街道发展特点出发,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功能定位,通过分类指导和各具特色的差异化布局导向,以主城区、乍浦港城、独山港城两个城市副中心以及沿杭州湾大桥、沿海、沿沪区域为发展的主轴,努力形成“一核、六区和多点支撑”的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进一步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的总体发展格局,为城市发展添加强劲动力。

(二)布局设计

一核:

现代服务业核心功能区:

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发挥老城区服务业的集聚优势,加快传统服务业的改造提升,重点发展现代商贸、商务服务、金融保险、楼宇经济等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房地产、科技信息服务、公共服务、社区服务等服务业;同时,充分发挥东湖景区、莫氏庄园等水乡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亲水文化购物游;将中心城区打造成我市现代服务业核心功能区,成为我市高品质城市的体现。

六区:

九龙山旅游度假区:

以九龙山旅游度假区山、海、林、岛、滩等资源优势为依托,完善度假区高尔夫、游艇、马球等高端休闲运动功能,拓展大众化休闲旅游项目,成为集观光、康体、休闲、度假、商务为一体,长三角一流、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滨海运动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独山港物流园区:

抓好省市共建独山港物流园区建设,以“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为核心,以集装箱、件杂货以及大宗物资为主要服务对象,重点发展中转集散型、产业基地型、贸易市场型和城市配送型物流服务,全面融入浙江省大物流体系,争创省级物流园区,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配套港、杭州湾北岸重要物流中心。

城北商务市场区:

依托服装、箱包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平湖·中国服装城、平湖·国际箱包城等专业市场建设,大力提升建材市场等专业市场的功能,注重现代市场功能培育,结合平湖经济开发区商贸中心建设,完善商贸、商务、星级酒店等配套服务功能,以服装城、箱包城作为龙头项目带动,成为长三角有一定知名度的市场群体。

南市中央商务区:

发挥南市新区核心区域的基础设施和综合配套优势,引进符合我市产业导向的国内外企业集团区域总部,培育发展本地具有特色优势的制造业、服务业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总部,成为以企业总部办公、销售、研发、设计、产品展示等企业商务功能为主的商务区。

城西商贸物流区:

发挥交通和区位优势,主要建设区域采购中心、分销中心、配送中心、仓储物流、车辆中转停靠、货运交易以及住宿、餐饮、商务等配套设施,成为长三角专业化区域商贸物流中心。

临沪产业园服务业发展区:

以国际葡萄酒交易中心为龙头,依托兴塔规划建设的现代商务区,重点发展为上海总部经济服务的服务外包、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面向上海的新型房地产、现代商贸、休闲度假等现代服务业,成为承接上海服务业转移的重要区域商贸商务中心。

多点支撑:

围绕推进现代新市镇和城乡一体新社区工程建设,加快新埭镇、新仓镇、独山港镇三个省级中心镇服务业的集聚发展、特色发展。

新市镇重点围绕本地特色产业,以工业功能区为依托,大力发展物流、研发、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优化城镇和社区的商贸服务业布局,集聚发展商业、房地产、酒店以及社区服务业、家庭服务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围绕服务于农业生产,加快发展农技服务、农业生产资料配送项目,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围绕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文教卫体等公共服务业发展。

有旅游资源优势的镇、街道,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

中心镇适当扩大服务业的规模、功能和辐射范围,建设大型商贸项目和以制造业、特色农业为依托的专业市场。

(三)布局规划与实施

“十二五”期间,形成现代服务业核心功能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具体产业项目的区域集聚发展格局。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做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规划,明确各个集聚区的发展定位、目标、功能布局;二是抓好集聚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创造集聚发展的硬件条件;三是通过集聚区的磁场效应,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提升集聚发展的水平和功能,形成“集聚品牌”效应,推动产业成长壮大。

重点加快推进九龙山旅游度假区、独山港物流园区、南市中央商务区、城北商务市场区的建设步伐,尽快促使优质项目落户,尽早形成集聚辐射效应和示范带动效应;对城西商贸物流区、临沪产业园服务业发展区做精做细规划,统筹做好各项前期工作,完成起步区的建设(详见附表1)。

四、重点发展产业

根据我市的区位交通、产业、资源和港口优势,把以港口物流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业、以专业市场和商贸综合体为重点的现代商贸业、以九龙山旅游度假区为重点的休闲旅游业作为“十二五”服务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以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互动发展为着力点,重点培育发展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科技与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产业;同时,进一步提升发展商务与金融服务、公共服务、房地产等产业。

(一)主导产业

1、现代物流业

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以上;港口物流优势基本形成,到2015年,独山港区货物年吞吐量达到6000万吨,其中集装箱100万标箱;物流园区建设形成规模,到2015年,独山港物流园区年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物流企业培育加快,形成2-3家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现代物流企业。

发展重点:

----港口物流:

以港口建设和临港产业发展为基础,以现代物流技术为支撑,以港口带动型和海河联运型物流业发展为核心,按照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全面推进省市共建独山港物流园区建设,形成具有保税、仓储、装卸、加工、包装、检验、报关、配送等服务功能的多层次物流体系。

建设好独山港区码头和件杂货、集装箱、粮食、煤炭、化工五大专业港口作业区以及核心物流区,加快推进已经落实的宝达仓储物流、中航油平湖油库、上港集团码头仓储、粮食码头集运配套设施、食糖储备周转仓库、独山港期货交割仓库、浙能煤炭码头仓储、云峰集团码头仓储等项目建设。

----产业物流:

大力引进一批第三方现代物流企业,并鼓励现有物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加大物流企业资源整合和重组,组建上规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制造业提供满足于生产活动的运输、仓储、采购、加工、配送和供应链集成等专业化第三方物流服务。

依托信息化手段,加快以原辅材料采购和仓储金融质押为核心功能、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局和提供生产资料集约采购服务的第三方供应链物流平台建设。

加快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市陆上货运交易中心,与全国最大的覆盖150多个城市的上海陆上货运交易中心联网。

在交易中心建设道路货运公共信息平台、货物公共中转配送中心、货运交易及办理中心等平台,为入驻的物流企业提供各类物流需求信息以及货物中转、配送等专业服务,降低综合物流成本、优化物流资源配置、提高陆上货运发展水平。

----专业市场和配送物流:

以服装城、箱包城、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大型专业市场为依托,把专业市场物流作为提升市场功能的一项重要内容,配套建设好为专业市场服务的仓储、运输、中转等物流设施,提高专业市场的物流效率。

依托交通区位优势,以服务于周边区域商品需求为目标,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配送企业的入驻,为周边区域提供第三方配送服务,包括:

以大规模、集中化方式为超市、家电、家居等销售企业提供时效性强的城市生活消费品配送服务。

同时,适应服装、箱包等本地制造业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逐步推进本地企业产品配送项目的建设。

2、休闲旅游业

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旅游业综合收入力争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5年,旅游业综合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市接待国内旅游人数达到600万人次;九龙山旅游度假区滨海运动休闲游主打品牌形成规模效应;以东湖景区为核心的亲水文化购物游和以金龙门生态休闲园、澳多奇农庄等为代表的乡村生态体验游品牌在区域形成一定知名度;全市四星级、五星级标准酒店(不含嘉兴港区)在圣雷克大酒店的基础上发展到5家。

发展重点:

----把九龙山旅游度假区打造成为长三角一流滨海运动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加大浙江省旅游业发展重点项目----九龙山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力度,在高尔夫、游艇、马球高端休闲运动功能的基础上,坚持“国际化、精品化、特色化”定位,推进九龙山航空俱乐部、跑马赛车俱乐部等高端运动休闲项目建设。

加快西沙湾海泉乐园等大众化大型游乐园建设,增强旅游产品的参与性、趣味性和市场适应度。

完善九龙山旅游度假区酒店、商务等配套,推进威斯汀酒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