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生物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生物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广泛,与动植物和人的关系比较密切。
本节主要学习三方面内容:
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3、与动植物共生。
学生已经知道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是分解者,但对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是如何促进物质循环进行的,还不清楚。
为了使学生更能清楚地了解物质循环过程,明确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起的重要作用,我把这部分确定为重点。
绝大多数的学生从生活常识中会知道细菌和真菌能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但也有学生会认为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和人都是有害的,通过“以菌治虫”和共生的例子让学生体验从正反两方面辩证地看待问题,同时渗透情感教育,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六年级时已经知道了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担任分解者的角色,通过本章前三节的学习也认识了细菌、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因此,学生对本节内容还是能比较容易理解。
但是对于“寄生”和“共生”这些名词还是比较陌生,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目前的知识状态。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列举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3、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归纳能力;观察分析和评价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让学生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2、引导学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教法与学法
1、采用“情境引入——看图分析识别——明晰概念——概念运用—联系实际”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2、采用学生主动质疑,自主解疑,小组合作、环环相扣。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描述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
说出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设时间
导入:
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学生“选梨”和“想一想”
提出问题:
1、梨为什么腐烂了?
2、森林里的落叶层会不会越积越厚呢?
3、这个故事说明_______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选梨”“想一想”,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选梨”和“想一想”,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从思考回答问题中,认识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的重要意义。
5分钟
观察
与
思考Ⅰ
请学生观察腐烂的梨和长霉的面包、馒头。
提问:
1、梨腐烂的原因是什么?
2、长霉的桔子和腐烂的梨,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成了什么物质?
3、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什么作用。
1、观察腐烂的水果,小组讨论问题并派代表回答。
2、小组合作讨论面包发霉长毛的原因。
3、学生讲解自己拍摄的微视频:
证明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小组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分钟
观察
与
思考Ⅱ
引导学生观察“细菌
和真菌参与物质循环示意图”提问:
①动植物的遗体被谁分解了?
②它们分解后产生了什么物质?
③这些物质又被谁吸收和利用了?
观察“细菌和真菌参与物质循环示意图”,讨论解决老师的问题。
找小组同学代表到黑板画出循环图解并且解释“细菌和真菌如何促进物质循环的”
通过观察课本图示及思考解决老师的提问,理解细菌和真菌是如何参与物质循环的,认识在生态系统中它的重要地位。
小
组
讨
论
提出问题:
1、以上我们谈到的细菌和真菌是利用什么来生活的?
2、它们所利用的有机物有何特点?
3、这些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是________。
4、什么是腐生?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通过讨论活动,获得知识。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交流合作的精神。
引入
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承上启下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入本课第二部分内容
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学生思考:
细菌和真菌都是以动植物遗体为营养的吗?
如果它们以活的动植物体为营养的话,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通过思考并回答,让学生自然过度到下部分内容的学习。
8分钟
阅读
与
思考一
提问:
1、扁桃体炎是由什么病菌引起的?
2、它还会引起其它什么病?
展示相关图片。
阅读课本,观看图片,认识链球菌和它引起的各种病症。
通过图片观察,让学生对链球菌和它引起的各种病症有更感性的认识。
阅读
与
思考二
提问:
1、同学们有过脚痒脱皮的现象吗?
你可能得脚癣了!
脚癣是由什么病菌引起的?
2、它还会感染其它部位吗?
3、我们如何预防癣病?
阅读课本,回答提问,观看图片,认识真菌引起的各种癣病。
了解癣病传染的途径。
通过图片观察,让学生对真菌引起的各种癣病有更感性的认识。
形成自觉选择健康生活方式的思想。
阅读
与
思考
三
提问:
细菌和真菌会引起哪些植物患病?
展示常见的植物病株图片。
阅读课本,观看图片,认识真菌引起的各种植物病例。
通过图片观察,让学生对真菌引起的各种植物病例有更感性的认识。
小结
与
归纳
提问:
1、使动植物和人患病的细菌和真菌,它们的营养方式是什么?
2、什么是寄生?
引导学生分析获得结论。
回答问题,分析现象,获得结论。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
引入
提问:
细菌和真菌从活的动植物和人身上获得营养就一定会引起患病吗?
有没有和睦相处
的呢?
引入三、与动植物和人类共生
认识思考,提出疑问,尝试作出分析。
引入对课文内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10分钟
与植物共生
提问:
1、地衣是单一的植物吗?
真菌和藻类是如何共同生活的?
2、人们谈“瘤”色变,瘤对植物也有危害吗?
为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共生”的含义
阅读课本,观看图片,认识思考,尝试对问题分析后作出解答。
通过对比,分析和解答,了解地衣的真实生活;知道根瘤菌对豆科植物的重要意义。
与动物共生
通过观看视频,提问:
1、食草动物吃下大量高纤维的草料,肠胃会有负担吗?
为什么?
2、人体与细菌或真菌有共生现象吗?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分析
阅读课本、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认识动物和人的肠道中有很多有益菌。
让学生认识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
让学生认同细菌和真菌也是我们身体重要的存在。
课
堂
小
结
问:
学完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提示:
可以从细菌和真菌对所有生物有利和有害两方面来说。
)
各抒己见:
1、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2、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
……
通过学生的阐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整理。
3分钟
课
堂
检
测
通过知识抢答环节,完成对学生知识的反馈情况。
1.把一条死小鱼深埋在一棵大树的根旁,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以后,小鱼不见了,其原因是()。
A.被树根吸收了B.被水冲走C.被猫挖吃了D.被腐生细菌分解了
2.大部分细菌和真菌属异养生物,其原因是()。
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进行无氧呼吸C.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D.进行有氧呼吸
3.细菌对自然界的最重要影响是()。
A.分解动植物遗体B.制造有机物C.杀死多余动植物D.净化空气
4.枯草杆菌使梨和苹果腐烂,它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组成
5.豆科植物的根瘤是由哪两种生物共同生活所形成的?
()
A.根瘤菌和豆科植物B.藻类与真菌C.藻类与细菌D.原生动物与根瘤菌
6.下列细菌和真菌中,营寄生生活的是()。
营腐生生活的是()。
①人体中的链球菌②人体皮肤中的真菌③使玉米得黑粉病的真菌④草地上的真菌
⑤大豆根瘤中的根瘤菌⑥腐烂香蕉中的枯草杆菌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④⑥
巩固新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6分钟
作
业
设
计
引用龚自珍《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是谁使落下的花瓣化作了春泥呢?
2、花瓣化作春泥中的哪些成分才有利于花的生长呢?
3、这些成分又是怎样被花儿利用了呢?
小组合作,完成课后练习。
巩固新学知识,提高对练习的兴趣。
2分钟
七、板书设计: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腐生)
2、引起动植物患病(寄生)
3、与动植物共生(共生)
八、课后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分布及作为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基础上,来认识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教师通过学生选梨、想一想,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饶有兴趣的问题去思考、探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然后让学生举出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自己身边的细菌和真菌使人和动物患病的例子。
使学生明白细菌和真菌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影响,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教学中,更注重让学生借助图片、视频,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探讨根瘤等共生现象的形成原因及意义,并进一步讨论了发生在动物和人体内的共生现象及其作用。
本课通过学生参与不同形式的多个活动,来学习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体现着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主体参与、探究及合作式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同时,也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去预防某些疾病,学会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理念。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六年级时已经知道了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担任分解者的角色,通过本章前三节的学习也认识了细菌、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因此,学生对本节内容还是能比较容易理解。
这节内容是在之前学习的基础上拓展和升华。
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精心设计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
但是对于“寄生”和“共生”这些名词还是比较陌生,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目前的知识状态。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根据本课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生活引用、探究发现、巩固拓展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生活熟知的情景中去发现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体会细菌真菌就在生活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生态系统及细菌和真菌知识的基础之上,而进行的一节生物教学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提出“如果自然界中没有细菌和真菌将会是什么状况?
”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饶有兴趣的问题去思考、探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实践着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然后让学生举出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自己身边的细菌和真菌使人和动物患病的例子。
使学生明白细菌和真菌对人类和动植物有害的一面,并积极探讨如何防治这些疾病。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教学中,更注重让学生借助实物、图片及文字介绍,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探讨根瘤等共生现象的形成机理及意义,并进一步讨论了发生在动物和人体内的共生现象及其作用。
在此基础之上,通过课后材料“以菌治虫”,让学生知道细菌和真菌还有有利的一面。
使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在“评价实验方案”的技能训练中,特别注重学生对实验设计的科学性进行反思,这是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三个实验方案的评价、分析,明白了各个实验方案可行或不完善的理由,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本节课通过学生参与不同形式的多个活动,来学习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体现着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主体参与、探究及合作式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同时,也引导学生如何去预防某些疾病,学会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效果分析
通过多种开放式的教学活动,构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