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11物质的的变化和性质 练习教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8618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11物质的的变化和性质 练习教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11物质的的变化和性质 练习教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11物质的的变化和性质 练习教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11物质的的变化和性质 练习教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11物质的的变化和性质 练习教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11物质的的变化和性质 练习教师含答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11物质的的变化和性质 练习教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11物质的的变化和性质 练习教师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11物质的的变化和性质 练习教师含答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11物质的的变化和性质练习教师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题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单选题

1.从化学角度分析,下列诗句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B.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答案】B

【解析】【解答】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白日登山望烽火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看有无新物质生成。

2.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面包发酵                           

B. 酒精挥发                           

C. 海水晒盐                           

D. 甘蔗榨汁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面包发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甘蔗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3.下列叙述中没有化学变化的是()

A. 小煤窑发生瓦斯(主要成分为甲烷)爆炸           

B. 涂在墙上的熟石灰逐渐变硬

C. 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遇水形成酸雨                  

D. 舞台上用干冰制造“云雾”

【答案】D

【解析】【解答】A、小煤窑发生瓦斯(主要成分为甲烷)爆炸,是指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涂在墙上的熟石灰逐渐变硬,是指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的缘故,有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遇水形成酸雨,是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在空气中氧化成硫酸,故C错误;

D、舞台上用干冰制造“云雾”,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造成的,没有新物质生成,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考虑:

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4.下列变化过程中与另外三个有本质区别的是(  )

A. 点燃蚊香驱赶蚊虫         B. 冰块的熔化         C. 水果的腐烂变质         D. 铜质门把手上产生绿色斑点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蚊香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冰块的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水果的腐烂变质说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铜生锈说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5.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食物腐烂                           

B. 酒精燃烧                           

C. 水分蒸发                           

D. 钢铁生锈

【答案】C

【解析】【解答】A、食物腐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

B、酒精燃烧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

C、水分蒸发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符合题意;

D、钢铁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属于物理变化。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生活中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划玻璃               

B. 常温下的超导体可广泛应用于输电导线

C. 农业上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用于扑灭图书、档案的失火

【答案】C

【解析】【解答】A、生活中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划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硬度大,利用了其物理性质,A不符合题意;

B、常温下的超导体可广泛用于输电导线,是利用超导体的导电性,利用了其物理性质,B不符合题意;

C、农业上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与酸性物质反应,属于酸碱中和反应,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利用了其化学性质,C符合题意;

D、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用于扑灭图书、档案的失火,即利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密度大于空气,又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燃烧不支持燃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二者的区别是:

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农业上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发生了化学反应,所以是利用了化学性质;

7.下列变化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干冰升华                      

B. 活性炭净化水                      

C. 葡萄酿酒                      

D. 自行车车胎爆炸

【答案】C

【解析】【解答】A、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净化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

C、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符合题意

D、自行车车胎爆裂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据此解答

8.判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 产生耀眼的白光               

B. 放出大量的热               

C. 生成白色固体               

D. 镁带消失

【答案】C

【解析】【解答】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镁带消失,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生成白色固体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

故选:

C.

【分析】在化学变化中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变化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要注意有这些现象时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在于是有新物质生成,分析过程要注意不要被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所迷惑,要找到本质.

9.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水变成冰                         B. 酒精挥发                         C. 铁生锈                         D. 铜丝导电

【答案】C

【解析】【解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水变成冰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酒精挥发是分子运动,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发生的缓慢氧化,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正确,D、铜丝导电忙于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故选C

10.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 从棉花纺成纱到制成布的工艺                             

B. 新能源的开发和新材料的研制

C. “天宫二号”飞行器轨道的研究                         

D. 动植物细胞的组成和结构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从棉花纺成纱到制成布的工艺,没有涉及到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不是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所以错误.

B、新能源的开发和新材料的研制,涉及到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研究的范畴,所以正确.

C、“天宫二号”飞行器轨道的研究是物理学研究的范畴,所以错误.

D、动植物细胞的组成和结构是生物学研究的范畴,所以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判断,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二、填空题

11.科学家研究化学内容所运用的主要方法是________的方法。

【答案】科学探究

【解析】【解答】科学家研究化学内容所运用的主要方法是科学探究。

【分析】根据化学的学习方法分析。

12.“王致和臭豆腐”是由豆腐发酵而成,发酵过程属于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答案】化学变化

【解析】【解答】王致和臭豆腐是以含蛋白质高的优质黄豆为原料,经过泡豆、磨浆、滤浆、点卤、前期发酵、腌制、灌汤、后期发酵等多道工序制成的。

王致和臭豆腐臭中有奇香,是一种产生蛋白酶的霉菌分解了蛋白质,形成了极丰富的氨基酸使味道变得非常鲜美,臭味主要是蛋白质在分解过程中产生了硫化氢气体所造成的。

发酵过程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分析】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分析

13.现有下列物质:

①生石灰②工业酒精③石墨④白醋。

请用上述物质的序号填空(每空只填一种)。

⑴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是________;   ⑵可用作燃料的是________;⑶可用于制作铅笔芯的是________;  ⑷遇水放热的是________。

【答案】④;②;③;①

【解析】【解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分析。

⑴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是酸性物质,白醋中含有醋酸,显酸性,故选④;

⑵具有可燃性的物质可用作燃料,酒精具有可燃性,故选②;

⑶可用于制作铅笔芯的是石墨,故选③;

⑷由于氧化钙与水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故遇水放热的是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等,要求学生能熟记常见物质的性质,及有关的知识点,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

14.分类、类比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

(1)从能量变化的角度,将以下变化分两类,选出的一组变化是(填写序号)________ ,该组变化归为一类的依据是________ 

A动植物的呼吸 B二氧化碳通过红热的木炭 C煤气燃烧 D铁生锈E硝酸铵溶于水     F干冰升华

(2)可以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硫酸盐的组成,如Na2SO4可以写成(Na2O•SO3),将碳酸镁(MgCO3)盐改写成氧化物形式:

________ ;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氢氧化钙Ca(OH)2的组成 ________  .

【答案】ACD;放出热量;MgO•CO2;CaO•H2O

【解析】【解答】解:

(1)由物质变化中能量的变化可知,动植物的呼吸、煤气燃烧、铁生锈都是放出热量;

(2)由题意可知,将碳酸镁(MgCO3)改写成氧化物形式是:

MgO•CO2;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氢氧化钙Ca(OH)2的组成时:

CaO•H2O.

故答为:

(1)ACD,放出热量;

(2)MgO•CO2,CaO•H2O.

【分析】

(1)根据能量变化分析回答;

(2)根据题中给出的信息和化合价原则写出化学式.

15.物质发生变化时________,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________。

【答案】生成新物质;化学反应

【解析】【解答】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三、解答题

16.化学科学的探究之旅已抵达学期终点站,同学们经历一个学期的化学探究活动,一定会有许多的收获,请将你所感悟到化学奇妙之处结合所学得的基本观念和化学原理,写一篇科普短文,让我共同分享.请你全面思考,认真作答,且语言简练流畅,观点鲜明,转折自然.

提示:

感悟之中可涉以以下关键词:

化学、组成、物质、结构、性质、应用、人类生活质量、社会文明与进步、奥秘、化学变化、能量变化、新物质、有用的物质、获取能量、分子、原子、离子、重新组合、控制反应条件、元素、混合物、单质、化合物、元素有限…物质无限、运动、固、液、气三态、分子间隔、不断运动、热胀冷缩、分子可以再分、同一类原子、核外电子、分层运动、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等.

【答案】

(1)化学是一门奇妙的科学,可以通过化学变化合成自然界所没有的物质,也可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抑制有害反应的发生,为人类生活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环境,改善人类生活,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2)自然界的物质都在不断进行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不仅产生新的物质,而且反应过程中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些能量变化通常以热能、光能、电能的形式吸收或释放,人类研究化学反应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有用的物质或能量.

(3)每一种物质都有特定的组成与结构、组成与结构的不同,决定了物质及其性质的不同,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生成了与原物质组成与结构都不相同的物质.

知道了物质组成的奥秘,就可以解开物质变化的谜底,这样人类就可以有目的改变物质的结构,使物质按人类的意志发生变化.

(4)尽管自然界物质种类是无限的,但是构成物质的原子种类﹣﹣元素的种类却是有限的,自然界里物质的种类繁多,人们可以根据组成与结构的异同予以分类,对每类物质选取其代表物加以认识和研究.由多种物质形成的则称为混合物,如海水、空气、河水等.由单一物质组成的则称之为纯净物,纯净物可根据其组成元素的单一与否分成单质、化合物.

(5)从微观粒子的角度看,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任何一种物质都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按不同的方式构成的,大多数物质由分子构成,有些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还有一些物质是原子间得电子形成离子后由离子构成(如食盐NaCl).

(6)构成物质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彼此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分于运动加快,分子间隔增大;温度降低,分子运动减慢,分子间隔又会缩小,由于分子间隔大小随温度的变化,物质的聚集状态也伴随着固、液、汽三态变化.

(7)原子是构成分子的基本粒子,它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成原子,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去不可再分.尽管原子往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但它却是由更小的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构成,质子与中子构成原子核并居于原子中心,电子则在核外绕核高速运动,这样就构成了原子.在多电子的原子里,由于电子能量高低不同,而使其核外电子分子层排布,电子运动区域的大小决定原子体积大小,电子决定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人们根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及其得失电子能力强弱,把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原子间无论以何种方式结合成物质,其目的是为了使最外电子层达到稳定结构,所以说结构决定着物质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

根据提示的关键词,可从基本观念和化学原理如物质的变化观、变化伴随的能量观、物质构成粒子观、物质组成元素观、结构决定性观、物质分类观、化学价值观等观念的评价等入手进行分析书写即可(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化学是一门奇妙的科学,可以通过化学变化合成自然界所没有的物质,也可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抑制有害反应的发生,为人类生活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环境,改善人类生活,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2)自然界的物质都在不断进行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不仅产生新的物质,而且反应过程中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些能量变化通常以热能、光能、电能的形式吸收或释放,人类研究化学反应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有用的物质或能量.

(3)每一种物质都有特定的组成与结构、组成与结构的不同,决定了物质及其性质的不同,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生成了与原物质组成与结构都不相同的物质.

知道了物质组成的奥秘,就可以解开物质变化的谜底,这样人类就可以有目的改变物质的结构,使物质按人类的意志发生变化.

(4)尽管自然界物质种类是无限的,但是构成物质的原子种类﹣﹣元素的种类却是有限的,自然界里物质的种类繁多,人们可以根据组成与结构的异同予以分类,对每类物质选取其代表物加以认识和研究.由多种物质形成的则称为混合物,如海水、空气、河水等.由单一物质组成的则称之为纯净物,纯净物可根据其组成元素的单一与否分成单质、化合物.

(5)从微观粒子的角度看,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任何一种物质都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按不同的方式构成的,大多数物质由分子构成,有些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还有一些物质是原子间得电子形成离子后由离子构成(如食盐NaCl).

(6)构成物质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彼此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分于运动加快,分子间隔增大;温度降低,分子运动减慢,分子间隔又会缩小,由于分子间隔大小随温度的变化,物质的聚集状态也伴随着固、液、汽三态变化.

(7)原子是构成分子的基本粒子,它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成原子,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去不可再分.尽管原子往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但它却是由更小的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构成,质子与中子构成原子核并居于原子中心,电子则在核外绕核高速运动,这样就构成了原子.在多电子的原子里,由于电子能量高低不同,而使其核外电子分子层排布,电子运动区域的大小决定原子体积大小,电子决定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人们根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及其得失电子能力强弱,把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原子间无论以何种方式结合成物质,其目的是为了使最外电子层达到稳定结构,所以说结构决定着物质的性质.

【分析】本题可根据化学学习中涉及提示的关键词,可从基本观念和化学原理如物质的变化观、变化伴随的能量观、物质构成粒子观、物质组成元素观、结构决定性观、物质分类观、化学价值观等观念的评价等入手进行分析解答.

四、实验探究题

17.高锰酸钾是一种盐,可溶于水,溶液显紫红色.教材上有一个“估算高锰酸根离子的大小”的实验,某同学按教材实验步骤操作如下:

①取一小粒高锰酸钾晶体(实验室用的高锰酸钾晶体粒径为1~3mm),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并估算其体积为Vmm3;

②将该高锰酸钾晶体溶解在有10mL水的试管1中;

③从试管1中取出1mL溶液,将其加入有9mL水的试管2中(第一次稀释);

④从试管2中取出1mL溶液,将其加入有9mL水的试管3中;

⑤以上述方法继续稀释高锰酸钾溶液,到刚看不出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为止时,共稀释10次.

特别提示:

已知在第9次稀释时,还能看出溶液呈淡紫红色.此时10mL溶液中有1000个高锰酸根离子.该数据可作为本实验的估算比较标准.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在取1mL高锰酸钾溶液时,若俯视量筒读数,则所取溶液的体积.__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mL.

(2)下列教材中的哪一个实验,与本实验方法相似 ________ .

A.验证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D.探究物体所受浮力与排开水的关系

(3)要提高该实验估算的准确度,下列哪两种改进方法一定正确 ________ .

A.在一支试管中加入蒸馏水作为无色标准,与稀释后的溶液加以比对

B.每次稀释时都从试管中取2mL溶液,将其加入有18mL水的试管中

C.将高锰酸钾晶体放入盛有蒸馏水的量筒中,根据量筒中液面变化,测量其体积

D.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小粒高锰酸钾晶体的质量,根据其密度计算出体积

(4)按该同学实验方法估算高锰酸根离子的大小约是 ________  .(用式子表示)

【答案】

(1)小于

(2)C

(3)AB

(4)

mm3

【解析】【解答】解:

(1)俯视液体,看到的读数偏大,但量取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小,故填:

小于;

(2)本实验方法用“估算比较标准”的方法来做的实验,在四个课本实验的选项中只有用pH试纸通过间接的粗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与本实验方法与相似;

(3)要提高该实验估算的准确度,可以在一支试管中加入蒸馏水作为无色标准,与稀释后的溶液加以比对,这样可以准确判断溶液的颜色变化,控制实验的次数;

每次稀释时都从试管中取2毫升溶液,将其加入有18毫升水的试管中,稀释的倍数是一样的;

利用体积计算的公式用托盘天平无法称量一小粒高锰酸钾晶体的质量,根据其密度计算出体积;

而将高锰酸钾晶体放人盛有蒸馏水的量筒中,量筒中液面变化不大,所以不能提高该实验估算的准确度,

(4)高锰酸根晶体的体积为Vmm3;高锰酸根离子的个数为:

1000×109=1012;则高锰酸根离子的大小为:

mm3;

故答案为:

(1)小于;

(2)C;(3)AB;(4)

mm3.

【分析】

(1)根据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分析;

(2)根据本实验研究的方法分析;

(3)根据实验的目的:

要提高该实验估算的准确度碱性分析;

(4)先用一定方法测量并估算出高锰酸钾晶体的体积V;再用一定方法测量并估算出高锰酸钾晶体中高锰酸根离子(MnO

)的个数n(从原液到第一次稀释,稀释了10倍,从第一次稀释到第二次稀释,稀释了100倍,依次稀释9次,稀释了109倍,则n÷109=1000);则一个高锰酸根离子(MnO

)的体积大小为:

mm3.

五、综合题

18.2014年央视“3.15晚会“发出消费预警称劣质涂改液中一些有害成分严重超标.某种品牌修正液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如图,请仔细阅读、观察,根据此图分析、推测修正液的性质.各答出一点:

(1)物理性质:

________;

(2)化学性质:

________.

【答案】

(1)具有挥发性

(2)具有毒性

【解析】【解答】解:

根据某品牌修正液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和图片可知:

用完后及时盖上帽,说明该物质易挥发,挥发性属于物理性质;严禁食用说明修正液中含有的化学物质有毒,对人体有害,毒性属于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

(1)具有挥发性;

(2)具有毒性.

【分析】物质的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主要有:

可燃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19.阅读下面的资料,总结氨气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在卖氮肥的商店里人们常会闻到一股呛鼻的气味,这是从氮肥中分解出来的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

氨气无色,极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cm3的水大约能溶解700cm3的氨气。

氨气不能燃烧,但在一定条件下能被氧气氧化,因此它是工业上制备硝酸的主要原料,氨气还能与许多酸反应生成铵盐(常用作化肥),因此,氨气在工农业生产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氨气的化学性质:

________。

(2)氨气的物理性质:

________。

【答案】

(1)不能燃烧;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