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学年下学期月考试题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8371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学年下学期月考试题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学年下学期月考试题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学年下学期月考试题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学年下学期月考试题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学年下学期月考试题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学年下学期月考试题解析.docx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学年下学期月考试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学年下学期月考试题解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学年下学期月考试题解析.docx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学年下学期月考试题解析

八年级语文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5月月考试题

2018.5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寒噤(jīn)  推搡(sǎng)演绎(yì)  目眩神迷(xuàn)

B.迂回(yū)  沟壑(hè)  霎时(shà) 怒不可遏(è)

C.蠕动(rú)  蜿蜒(wān) 矗立(chù) 纷至沓来(tā)

D.敦实(dūn)  翌日(lì)  虔诚(qián)  接踵而至(zhǒnɡ)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A寒噤(jìn)。

C纷至沓来(tà)。

D翌日(yì)。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蔓延 潦绕震耳欲聋历历在目

B.妩媚 弛骋漫不经心 五彩斑斓

C.恭顺 俯瞰 合颜悦色风云变幻

D.轻盈 陡峭 瞬息万变  轻歌曼舞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

A缭绕。

B驰骋。

C和颜悦色。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上车的人十分多,大家在推推搡搡中前进。

B.颐和园的长廊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画廊。

C.李明最近沉迷游戏,无心学习,作业上络绎不绝的出现错误。

D.部队一到达目的地,战士们就忙着安营扎寨。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用错了语境。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

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

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各地纷纷采取追踪病源、隔离观察等措施,防止甲型H1N1流感扩散。

B.在本届世乒赛上,经过运动健儿们的奋力拼搏,再次赢得了男子团休冠军。

C.据老人后来回忆,包里除了刚从银行取的3000元钱外,还有银联卡、身份证、手机等其他证件。

D.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B残缺主语。

去掉“经过”。

C并列不当。

“手机”不是“证件”。

D一面对两面。

去掉“是否”。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

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①⑤②③④B.①③②⑤④C.⑤③④②①D.⑤④②③①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做本题时注意上下的过渡和衔接,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

语段介绍了种子的生长历程。

首先抓住几句所描述的“主体”:

种子,了解几句各描述什么,有什么关系。

⑤句首先提出所写物“种子”,所以应该先排;③④句紧接着描述“种子”的生存状态,所以应该排在第⑤句的后面;②句写种子的成长,所以应该排在第④句的后面;①句表现种子的“精神状况”,所以为最后一句。

故选C。

考点: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衡的《壶口瀑布》介绍了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两个季节的特点。

B.《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记述了作者马丽华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

C.《登勃朗峰》的作者是马克·吐温,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D.《一滴水经过丽江》是阿来写作的散文,本文通过描写一滴水的旅行,讲述丽江的风情。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考查文学常识。

C项“马克·吐温,法国作家”说法不正确。

马克·吐温是美国作家。

7.诗文默写

(1)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惊起却回头,又很无人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此地一为别,

(2).孤蓬万里征。

(3).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4).海内存知己,(5).天涯若比邻。

(6).零落成泥碾作尘,(7).只有香如故(8).革命的道路千万里,(9).天南海北想着你……

【解析】试题分析:

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蓬”“拣”“洲”“碾”等字的书写。

8.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20行动”和搜狐网科学频道、绿色频道一起,共同向热爱环境保护的网友发出倡议,从11月28日开始在一周时间里每人减少一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声援哥本哈根会议,为地球的命运投下自己实质的一票!

材料二:

12月24日,安徽农业大学“绿色家园”志愿者社团的成员们装扮成圣诞老人走上合肥街头,向市民宣传“低碳生活”的环保理念,将环保小知识作为圣诞礼物送给行人。

材料三:

歌坛天后麦当娜最近“挨批”了。

环保专家预计她的全球巡回演唱会将造成1635吨的废气污染。

看看环保专家给她算的账:

搭乘私人飞机,95吨废气;吨碳污染;货运交通,碳排放达460吨。

(1)你从这三则材料中发现了什么?

(2)材料一中的“20行动”还开展了“我为哥本哈根减斤碳”口号征集活动,请你积极响应,拟一则口号,要求语言生动,至少采用一种修辞方法。

【答案】1)全世界都在关注碳排放,提倡低碳生活。

2)示例:

①愿我们地球的“碳”息越来越少!

②青山绿水长驻,鸟语花香永在。

③排碳低一点,未来美一点。

④绿色地球,低碳城市。

⑤减碳,为地球撑起一把绿色之伞!

⑥从低碳做起,向绿色迈进!

【解析】试题分析:

(1)考查对材料重要信息的概括。

通读三则材料,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找到三个材料的共同点,然后再归纳整理。

这三则材料讲得都是全世界各地都在关注碳排放问题,并提倡低碳的生活方式。

(2)拟一则口号。

所拟口号感情要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

字数要适中,内容要积极,用语要通俗,句式要整齐,修辞要显明。

特别是主题要鲜明,一定不能脱离“我为哥本哈根减斤碳”的主题。

平时要注意观察、阅读好的宣传语、提示语、标语等,多体会其中的优点,汲人所长,为我所用。

9.李军在上学路上因帮助一个走失的小孩寻找他的爸爸妈妈,迟到了。

对于老师的查问,李军既不能表现自己,又不想受到老师的批评,他该怎么说才能达到以上的目的,又显得自然得体呢?

(不能撒谎)

【答案】老师:

对不起!

我不是无故迟到的,我有不得已的原因,请老师相信我,我自认不愧为您的学生!

【解析】试题分析:

考查学生根据情境遣词造句的能力。

注意“既不能表现自己,又不想受到老师的批评”的要求,首先要有称呼,解释的口吻,恳切的语气,谦虚的态度,以征得老师的谅解。

古诗文阅读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0.“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

1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0.“辗”字既写出了天寒冷,已经结了冰,牛车的重量,从而突出说明了卖炭翁的艰辛生活不易。

11.本诗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宫市的揭露抨击。

【解析】

10.试题分析:

考查诗人的炼字技巧。

“辗”的作用可从以下两个个方面作答:

第一,写出已经结了冰,天气的寒冷,说明卖炭翁的辛苦。

第二,写出牛车的重量,说明卖炭翁的勤劳与生活的不易。

一定要答出对人物形象的意义。

11.试题分析:

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

本诗通过写卖炭翁的遭遇,深刻的揭露了“宫市”的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深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读懂诗句是归纳概括的关键。

阅读《小石潭记》回答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不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2.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1)卷石底以出卷:

(2)怡然不动,俶尔远逝俶:

13.解释下列句中点的字词。

(1)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嵁:

(2)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

14.翻译“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5.阅读全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本文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

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__________)——潭中气氛

(2)文中第②段表现了潭水的什么特点?

(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3)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2.

(1)卷:

quán

(2)俶:

chù

13.

(1)嵁:

不平的岩石

(2)犬牙:

像狗牙那样

14.(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15.

(1)本文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

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2)水尤清冽

(3)意在表现作者空有满腔才华却不得志的孤凄悲凉(或忧伤悲凉、,凄苦孤寂)的思想感情。

或:

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窗自己的不幸遭遇,表现怨愤抑郁的心情。

(意思对即可)

【解析】

12.试题分析: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

如这里的“卷”是动词,所以不要读成四声。

“俶”是个生僻字,需要平时的积累。

13.试题分析:

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犬牙”:

像狗牙那样。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嵁”作为生僻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点睛:

推断实词意思有下列方法:

1、联想推断法。

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联想有关成语中词语的含义来推断。

2、结构推断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短语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词组短语也是如此。

3、语法推断法。

要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

4、音形推断法。

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形声字、会意字。

从形旁可推知字义。

5、邻词推断法。

运用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知识,借助邻近词语含义推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14.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西南”“斗”“蛇”“明灭”等字词的翻译。

15.试题分析:

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1)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

括号中应填“小潭源流”这一环节。

(2)要求用文中原句回答第②段表现的潭水的特点。

可提取“水尤清冽”作为答案。

可分析“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几句,这些都是侧面在写“水尤清冽”。

(3)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好文章内容,还可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了解一下写作背景。

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现代文阅读阅读《壶口瀑布》,回答问题

1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2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

“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

”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

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

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3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

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

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

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

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4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

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4],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

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

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5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

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

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

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

 

6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

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16.作者在描写雨季和枯水期的壶口瀑布时,除了从景物入手,还从哪些角度进行描写的?

17.第3段写了关于壶口瀑布哪两方面的内容?

18.请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1)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2)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19.第3段中的“驰骋”一词用得好不好?

好在哪里?

【答案】16.分别是从瀑布的声音、气势、及感受等方面来描写的。

17.一是壶口瀑布得名的原因,一是上游的水势。

18.

(1)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写出了壶口瀑布水势浩大、上下翻滚的景象,突出黄河令人震撼的气势,为后文具体描写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做铺垫和渲染。

(2)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写出了瀑布的态势、力量,表现了壶口瀑布令人震撼的气势和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19.好。

“驰骋一词呼应前文“其势如千军万马”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壶口瀑布处的黄河水汹涌奔腾的气势。

【解析】

16.试题分析:

考查写景的角度。

听觉:

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近处涛声则震耳欲聋;视觉:

雾气弥漫的河像一锅正沸着的水,近观“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雾罩乱石”;心理感受:

“可怕”“急慌慌”“匆匆逃离”“心还在不住地跳”。

17.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和提取能力。

仔细阅读第3段。

一层可分析“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等句,这是说壶口瀑布得名的由来。

二层可分析“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等句,这写的是上游的水势。

18.试题分析:

赏析句子。

(1)“涛声隐隐如雷”“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壶口瀑布水势浩大、上下翻滚的景象。

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水势的状态外,还要答出对下文的铺垫和渲染作用。

(2)“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句中既有比喻,又有拟人。

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水流的手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描写的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气势和精神。

点睛:

这里是从修辞角度来对语言进行赏析,学生应了解常用修辞的特点及作用。

如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

排比:

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对比:

突出描写对象的某种特点。

反复:

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夸张:

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对偶:

语句整齐、意韵铿锵;反问:

增强语气,强烈抒情。

学生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9.试题分析:

考查词语的表现力。

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

“驰骋”本义:

骑马飞奔。

语境义:

生动地描绘出壶口瀑布处的黄河水汹涌奔腾的气势。

同时此词有照应了上文的“其势如千军万马”。

使文章严谨有趣。

20.以《参观》为题,写一篇游记文章,注意描绘出某一景物的特征,并安排合理的参观顺序。

不少于600字。

【答案】参观博物馆

4月30日,我来到美丽的西湖博物馆。

刚走进大门,就看见几排醒目的大字:

天堂西湖是一幅秀美的画,一首隽永的诗,一本精致的书。

穿过门厅,来到了一座小桥,一旁有叮叮咚咚的流水声,我不经意的低下头,呀,下边有许多电子鱼,栩栩如生,色彩斑斓,不仔细看,还真以为那是真的呢!

走过小桥,就发现玻璃板上有一大堆动物标本:

野猪、眼镜蛇、猫头鹰、穿山甲等等,数不胜数,真是让我眼花缭乱。

对面是昆虫标本,一只只蝴蝶远看就像花丛,仿佛自己来到了一个大花园,使我浮想联翩,感觉自己就像是一只小花蝶,荡漾在花海中,美极了。

绕过围墙,走下楼梯,这里是内馆。

远远望去,有三位古代英雄的肖像。

再近些,原来是西湖三杰:

于谦、岳飞、张仓水,其中张仓水是明末清初的抗清英雄,令人敬佩。

我在一旁还了解到古树名木的情况:

在湖畔山涧生长着大量的古树名木,树龄100年以上的共有620株,分38科65属87种,300年以上的则有138株,被设为国家一级保护树木。

之后,我终于找到了宝贝――青铜云雷纹直内戈。

这是民间收藏家王玉献出的,我走向历史深处,得知这是商代的一种兵器,从西湖里出土,为国家一级文物,它更成为了西湖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走上二楼,有许多地图,据我所知,这些是14-19世纪西方人绘制的,我真有些时空倒流的感觉。

过了一个小时左右,“寻宝行动”算是结束了,我带着喜悦的心情回到了家里,可脑中还飘荡着妙趣横生的史前历史。

【解析】试题分析:

作文标题“参观”。

首先要确定横线上的内容。

这需要填充你最为熟悉最有

话说的景点或场馆等。

然后再考虑写法。

如写的是参观某一景点,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先确定几个大的景。

2、大景点里有哪几个小景物,如树、花、草、鸟、建筑等。

3、可以先整体到部分先概括后具体,把小景物的颜色、形状、气味、静态动态的变化,联想写具体。

4、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如从远至近,从近到远;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前到后,从后到前;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等。

5一个景与另一景物之间的连接可以用一些方位词来过渡,如:

还未进门,广场左右,沿着小路往前走,这样一个景物一个景物写清楚。

总之游踪顺序要合理清晰。

点睛:

游记的写法。

最重要的一点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华丽的词藻并不能深入人心,真正能打动读者的是真情实意。

这样的文字,即使朴实无华,却引人深思,值得思考。

这样不仅可以拉近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