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装饰设计专业三年制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75963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43 大小:9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室内装饰设计专业三年制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3页
室内装饰设计专业三年制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3页
室内装饰设计专业三年制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3页
室内装饰设计专业三年制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3页
室内装饰设计专业三年制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室内装饰设计专业三年制教学大纲.docx

《室内装饰设计专业三年制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室内装饰设计专业三年制教学大纲.docx(1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室内装饰设计专业三年制教学大纲.docx

室内装饰设计专业三年制教学大纲

 

室内装饰设计专业三年制教学大纲

主编

 

前言

本教学大纲的适用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室内装饰设计为核心职业能力,掌握室内设计相关技能,在室内装饰行业岗位生产一线从事建筑测量、室内设计、装饰装修工程、工程预算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室内装饰设计专业教学大纲,以提高装饰文化品位,提升生活品质为目标,按照国家对中等职业培养相关政策要求,以及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的精神编写而成。

室内装饰设计专业融合了建筑学、室内设计、装饰装修方面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关课程。

本大纲编写开设课程共计30门,其中公共基础课8门,专业技能模块课程12门,实训实习技能课程10门,总计1684学时,108学分。

大纲得到了艺术设计系室内装饰专业相关教师的大力支持和部分骨干教师的积极参与,由冯翔宇老师负责大纲总体规划,参与大纲编写的还有段玲、孙莎莎、刘橹、高红玉、樊帆子、刘祎等老师,以及基础教学部的裴雪、郭素荣、古向阳、陈琨、赵艺林、李瑾、马红艳等老师参与了编写,借此机会对他们的付出表示诚挚的谢意。

我们虽然为本大纲的编写付出了很多努力,但仍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9年10月

《德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

公共基础课

适用对象:

室内装饰设计专业

总学时:

118-144讲授学时:

118-144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与基本要求

(一)性质与任务

德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

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具有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自觉地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热爱专业,勤奋学习,勇于创造,大胆实践,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

(二)基本要求

德语课程设置要体现时代感,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并遵循以下原则:

与时俱进,继承和创新的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课程设置和教学应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与学生生活、专业和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

二、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一)职业生涯规划

主要教学内容

1.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

(1)面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

(2)职业理想的作用

2.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

(1)发展要从所学专业起步

(2)发展要立足本人实际

(3)发展要善于把握机遇

3.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

(1)确定发展目标

(2)构建发展阶梯

(3)制定发展措施

4.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创业

(1)正确认识就业

(2)做好就业准备

(3)创业是就业的重要形式

5.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与调整

(1)管理规划,夯实终身发展的基础

(2)调整规划,适应发展条件变化

(3)科学评价职业生涯发展

教学要求

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初步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基本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形成关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及未来职业发展的态度。

区分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其他人群职业生涯规划的不同,培养自信、自强的心态。

分析所学专业应达到的职业资格标准,分析本人发展条件,了解本专业的社会需要;体验个性调适和自我控制的过程;挖掘自己与职业要求相符的长处,找到存在的差距。

根据本人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构建发展台阶、制定发展措施。

不断修改、完善发展目标和发展台阶,针对自己与“职业人”和创业者素质的差距,制订提高措施,践行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行为,尝试求职的基本方法,编制模拟创业计划书。

最终能初步形成创业意识,形成关注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能力的态度,确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

(二)职业道德与法律

主要教学内容

1.习礼仪,讲文明

(1)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2)展示自己的职业风采

2.知荣辱,有道德

(1)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2)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

(3)遵守行业道德规范

(4)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3.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

(1)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2)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

(3)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

4.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

(1)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2)避免误入犯罪歧途

5.依法从事民事经济活动,维护公平正义

(1)公正处理民事关系

(2)依法生产经营,保护环境

(3)遵守行业法律法规

教学要求

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自觉践行礼仪规范,做讲文明、有礼仪的人。

了解道德的特点和作用、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理解遵守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的意义。

认同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崇尚职业道德榜样,追求高尚的道德人格。

自觉践行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做有道德的人。

在法律章节中学习了解实体法和程序法的作用,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

了解有关违法行为的危害和违法要承担法律责任、犯罪的危害以及对犯罪的惩罚,理解守法的意义。

了解相关的民事、经济法律常识,理解其意义和作用。

认同法律、自觉守法,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

自觉依法律己,同各种违法犯罪作斗争。

(三)经济政治与社会

主要教学内容

1.透视经济现象

(1)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2)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3)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2.投身经济建设

(1)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4)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3.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1)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2)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4.参与政治生活

(1)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2)履行义务,承担责任

(3)关注国际社会,维护国家利益

5.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关注改善民生

(2)建设和谐文化

(3)和谐社会建设人人有责

教学要求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

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认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正确对待各种文化,关注民生问题,树立和谐社会共建共享的观念。

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各种活动,抵御腐朽文化的侵蚀,以实际行动化解、消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不和谐因素。

(四)哲学与人生

主要教学内容

1.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1)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2)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3)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

2.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1)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2)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3)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3.坚持实践与统一,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1)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2)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3)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4.顺应历史潮流,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1)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2)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3)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

5.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

(1)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2)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

(3)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

教学要求

哲学与人生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

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三、课程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其中

讲授

实践

其他

1

职业生涯规划

30-36

30-36

2

职业道德与法律

30-36

30-36

3

经济政治与社会

30-36

30-36

4

哲学与人生

28-36

28-36

学时总计

118-144

118-144

四、必要说明

(一)课程开设条件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的主阵地。

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充分发挥德育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二)建议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王英杰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

《中职生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韩菲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

《经济政治与社会》,王立志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版

《哲学与人生》,王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1版

参考书:

《哲学基础知识教学参考书》,张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哲学基础知识学习指导》,张伟、毛玉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版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优秀教案选编》,杜爱玲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版

《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尚志平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

(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评价的内容与标准以本大纲为依据。

对学生品德的评定,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德育目标,并结合行业和用人单位对从业者的品德要求,对学生在思想政治觉悟、道德与职业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行为表现提出具体要求,由学校制定具体测评办法,并组织测评工作。

对学生的品德测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