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作业优秀设计案例.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450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作业优秀设计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作业优秀设计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作业优秀设计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作业优秀设计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作业优秀设计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作业优秀设计案例.docx

《“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作业优秀设计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作业优秀设计案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作业优秀设计案例.docx

“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作业优秀设计案例

一、单元作业概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本单元分为三个课题:

燃烧和灭火、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及燃烧的条件。

根据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对化学学科的要求,在细化解读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深入理解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提炼概括单元大概念,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梳理了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将知识进行整合归纳,科学设定学习目标,精心设计本单元的课后作业。

本单元作业设计在“双减”背景下,轻负担、高质量助推学生成长。

并依据中考命题趋向,结合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熟悉的知识,注重实践性、科学性、趣味性、层次性、自主性、创造性、融合性等特点。

作业共分为四个层次。

(一)基础知识理论:

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了解常用灭火器的适用范围;知道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二)能力运用提升:

培养学生学习思维能力,从发散角度认识燃烧、燃料、能源及环境保护;

培养学生辩证认识问题的意识,正确认识化学的作用。

(三)知识拓展延伸:

清洁燃料的开发利用;

国家的“煤改气”工程;新冠病毒的防疫。

(四)实验与探究:

自制“灭火器”;

燃烧条件探究实验的创新与改进;与灭火有关的趣味实验。

二、案例征文

(一)学科核心素养细化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核心素养细化表

主题

单元内容

核心素养

目标细化

燃料及其利用

1、燃烧和灭火

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3、探究“燃烧的条件”

必备知识

①课题一第一课时: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常见的几种灭火器。

②课题一第二课时:

了解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③课题二:

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关键能力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能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自己归纳总结,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综合素养

认识到燃烧对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感受并赞美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支架

资源

PPT课件、“火场自救”视频、“灭火器的使用”视频、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所需的药品和仪器。

(二)单元大概念架构

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源:

《防火防灾知识》、《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等视频、《化石燃料的利用和发展》书面资料、“探究燃烧的条件”的实验药品,器材。

(三)整体教学流程透视

燃料及其利用整体教学流程透视

单元名称:

燃料及其利用

学科年级

九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单元学习概述(简要说明单元学习内容、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单元注重化学学科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内容涉及燃料的燃烧和灭火以及能源、环境等社会问题,体现化学的应用价值;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适当引入化学在科技、社会、生活中的新进展,开阔学生的视野,对于学生认识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化学观念起重要作用。

单元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和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并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着能量变化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以及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综合利用和开发能源、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通过课下调查火灾事故,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消防知识的学习和宣传及火灾逃生知识的讨论,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通过燃烧现象的比较,了解内因和外因间的辩证关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

学生通过自主体验、探究、总结出的知识,记忆是最牢固的。

通过活动引领,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交流、大胆尝试、实验感受、分享经验,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体验活动中获得新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并设计小组相互交流的环节,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和进步。

主题划分(单元整体划分为几个主题,每个主题的课时数)

主题一: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及灭火器的使用(2课时)

主题二: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石燃料的利用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及能源的利用与开发(2课时)

主题三:

实验活动探究——燃烧的条件(1课时)

(四)作业具体内容设计

单元章节:

燃料及其利用

作业类型

作业设计内容

学习水平

设计意图

预计用时

1.近几年“纸火锅”逐渐流行起来。

“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

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纸张被水浸湿,使着火点降低

C.水蒸发时吸收热量,导致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D.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B(掌握)

加强学生对燃烧的三个条件的掌握,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基础类题目共计8分钟

2.202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符合该主题的是()

A.大力开发煤、石油等能源

B.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做汽车燃料

C.露天焚烧秸秆、垃圾

D.节日燃放烟花爆竹

A(知道)

使学生认识到传统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危害,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中华文字博大精深,成语中也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

下列灭火方法利用的原理和“釜底抽薪”相同的是()

A.油锅起火时用锅盖盖灭

B.图书着火时用CO2灭火器灭火

C.扑灭森林大火时将火线前沿的树木砍掉

D.木材着火时用水扑灭

B(掌握)

强化学生对不同灭火原理和方法的掌握。

通过练习让学生感受汉字之魅力,体会学科之间的融合和联系。

4.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人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品

B.发现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通风

C.液化气着火,首先迅速关闭阀门

D.火场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

A(知道)

加深学生对易燃易爆物知识的了解,学会必要的安全常识和自救技能。

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5.为缓解传统化石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国家推行“煤改气”工程,广大农村地区也用上了清洁方便的天然气做燃料。

天然气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天然气使用后关闭阀门即可灭火,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天然气在第一次送到用户时,通常先将管道内充满氮气,原因是______________。

C(运用)

使学生掌握与天然气相关的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

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绿色化学理念。

6.2020年全球大面积爆发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预防新冠状病毒及疫情的扩散,消毒、杀菌很关键。

酒精(C2H5OH)可用作消毒剂,也是一种常用的燃料。

(1)酒精是一种________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2)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要让乙醇充分燃烧,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B(掌握)

使学生了解能源的分类,掌握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及燃料充分燃烧的途径。

体会化学在生活中的用途,感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联系。

7.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下列有关燃烧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硫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现象不一样,这是因为氧气的含量不同。

B.烧木柴时将木柴架空,则燃烧会更旺,这是因为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蜡烛火一吹就灭,是因为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温度降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D.划火柴时火柴梗向上,火焰会熄灭,这是因为它接触不到氧气。

C(运用)

使学生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不同原理和影响燃烧的因素,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能力,意识到化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能力提升类题目共计10分钟

8.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D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G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E是一种常用的食品干燥剂,能与A反应生成F,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

(3)B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其作为燃料的优点有____________;但是作为燃料暂时还未能广泛使用,你认为其原因是________;

D(综合)

使学生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及变化,学会用整体的观念分析题中的信息,最终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能依据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解决实际的化学问题。

9.在学习了燃烧的条件之后,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已知:

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1)当H2O2溶液与MnO2接触时,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向Y型管中挤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导管口刚开始产生气泡时,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一段时间后,白磷燃烧。

此现象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3)能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

(4)写出一条此微型实验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

D(综合)

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燃烧条件的掌握,使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思路方法,控制变量法在化学实验设计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培养其科学探究的精神并树立节约、环保的意识。

10.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灭火的方法和原理都有了一定的认识,请同学们利用家里的废旧物品组装一套简易的灭火器,并验证其灭火效果。

可选择废旧的矿泉水瓶和棒棒冰包装袋,利用身边的化学物质如纯碱(或小苏打)和白醋等进行设计。

可参考如下装置进行设计,如果有其它的设计方案,先和老师或者家长商议,确保安全。

(操作时请注意安全)

C(运用)

锻炼学生利用身边的废弃物品设计化学实验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巩固强化对灭火原理的理解。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感受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

实践应用类题目共计5分钟

(五)作业质量效果评估

一、效果评估指导思想

九年级化学作业质量效果评估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本单元的知识构造,训练学生学习化学的良好方法,养成学生学习化学的良好习惯。

本次评估目标:

1、掌握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体现以下特点:

1.重视化学用语的考查:

本次评估对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考察题量大、分数比例大、要求质量高。

2.重视化学学习能力的考察:

本次评估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核比较偏重。

本次单元质量评估大约2000字,容量大,有图像、数据10处左右。

3.重视化学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相当一部分知识点都是具体的情景中体现的,其中涉及了社会科学、科技发展、环境变化、社会突发事件等。

二、学生在评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化学用语的理解不透彻,书写不规范,语言表达不清晰、描述不完整造成失分比较多。

比如第5题的第1小题、第6题的第2小题、第8题的第1、2小题、第9题的第1小题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的化学式写错、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