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审稻新品种.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9770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审稻新品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国审稻新品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国审稻新品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国审稻新品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国审稻新品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审稻新品种.docx

《国审稻新品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审稻新品种.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审稻新品种.docx

国审稻新品种

审定编号:

国审稻2009001

品种名称:

特优9846

选育单位:

广西容县种子公司

品种来源:

龙特甫A×容恢9846

省级审定情况:

200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

在华南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29.3天,比对照天优998长6.2天。

株型适中,茎秆粗壮,叶色浓绿,长势繁茂,熟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7.1万穗,株高113.1厘米,穗长23.9厘米,每穗总粒数130.1粒,结实率82.6%,千粒重29.3克。

抗性:

稻瘟病综合指数5.0级,穗瘟损失率最高7级;白叶枯病9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7级。

米质主要指标:

整精米率49.7%,长宽比2.5,垩白粒率96%,垩白度24.5%,胶稠度3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0.8%。

产量表现:

2007年参加华南早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9.32千克,比对照天优998增产7.44%(极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494.97千克,比对照天优998增产6.0%(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2.14千克,比对照天优998增产6.73%,增产点比例83.3%;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5.56千克,比对照天优998增产2.34%。

栽培技术要点:

1.育秧:

适时播种,秧田每亩播种量10~12千克,大田每亩用种量1.5千克,培育多蘖壮秧。

2.移栽:

秧龄30天内移栽,栽插规格以20厘米×23.3厘米为宜,每穴栽插2~3粒谷苗,每亩插足6万~8万基本苗。

3.肥水管理:

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中期、后期酌情补施穗肥。

一般每亩需纯氮15千克、五氧化二磷12千克、氧化钾12千克。

在水浆管理上,做到深水活棵,浅水分蘖,有水孕穗,适时轻晒,后期干湿交替,切忌断水过早。

4.病虫防治:

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

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熟期较迟,产量高,感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和褐飞虱,感白背飞虱,米质一般。

适宜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的平原地区、福建南部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审定编号:

国审稻2009002

品种名称:

天优578

选育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

天丰A×广恢578

省级审定情况:

2008年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

在华南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24.6天,比对照天优998长1.5天。

株型适中,茎秆粗壮,叶色淡绿,熟期熟色好,穗顶有芒,颖尖紫色,每亩有效穗数18.0万穗,株高102.5厘米,穗长22.2厘米,每穗总粒数146.4粒,结实率76.6%,千粒重26.8克。

抗性:

稻瘟病综合指数4.1级,穗瘟损失率最高7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7级。

米质主要指标:

整精米率48.8%,长宽比2.8,垩白粒率58%,垩白度14.7%,胶稠度3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5.5%。

产量表现:

2007年参加华南早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9.16千克,比对照天优998增产7.41%(极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482.47千克,比对照天优998增产3.32%(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5.81千克,比对照天优998增产5.38%,增产点比例83.3%;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5.01千克,比对照天优998增产0.07%。

栽培技术要点:

1.育秧:

适时播种,秧田每亩播种量12.5千克、大田每亩用种量0.75千克为宜。

2.移栽:

栽插秧龄一般为35~40天、抛秧秧龄一般为15~20天,大田栽插密度以16.7厘米×20厘米或16.7厘米×23.3厘米为宜,每穴栽插2粒谷苗,基本苗达到7万~8万为宜。

3.肥水管理:

可参照Ⅱ优128。

4.病虫防治:

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

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熟期适中,产量高,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感白背飞虱,米质一般。

适宜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的平原地区、福建南部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审定编号:

国审稻2009003

品种名称:

嘉糯1优2号

选育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

品种来源:

嘉农wxA1×嘉糯恢2号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籼糯型三系杂交水稻。

在华南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1.4天,比对照博优998短2.3天。

株型适中,剑叶较宽长易披,长势繁茂,熟期转色好,叶鞘紫色,叶枕、叶耳白色,颖尖浅紫色,每亩有效穗数16.4万穗,株高112.2厘米,穗长24.5厘米,每穗总粒数155.7粒,结实率86.6%,千粒重26.0克。

抗性:

稻瘟病综合指数6.9级,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7级。

米质主要指标:

整精米率60.6%,长宽比2.5,胶稠度10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米质优。

产量表现:

2006年参加华南感光晚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7.39千克,比对照博优998增产2.16%(显著);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525.29千克,比对照博优998减产0.54%(不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1.34千克,比对照博优998增产0.76%,增产点比例58.8%;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8.67千克,比对照博优998增产3.45%。

栽培技术要点:

1.育秧:

适时播种,秧田每亩播种量10~15千克,稀播、匀播,施足基肥,适施“断奶肥”和“送嫁肥”,培育多蘖壮秧。

2.移栽:

秧龄30天内移栽,栽插规格20厘米×17厘米,每穴栽插2粒谷苗。

3.肥水管理:

需肥量中等偏上,高产田块每亩需纯氮13~15千克。

重施基肥,巧施分蘖肥和穗、粒肥。

氮肥基肥占60%,追肥和粒肥各占20%。

移栽活棵后每亩施5~10千克尿素促进活棵早发,孕穗初期每亩施5~10千克尿素作孕穗肥,齐穗或生长后期叶面喷施0.1%磷酸二氢钾,视苗情每亩施3~5千克尿素作粒肥。

水浆管理上掌握“浅水插秧,寸水活棵,浅水促蘖,适时搁田,保水孕穗扬花,保湿灌浆结实”的原则。

4.病虫防治:

注意及时防治稻蓟马、螟虫、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

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熟期适中,产量中等,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和褐飞虱,米质优。

适宜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审定编号:

国审稻2009004

品种名称:

泰优99

选育单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品种来源:

D62A×泸恢1345

省级审定情况:

2006年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

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9.8天,比对照Ⅱ优838长3.1天。

株型适中,长势繁茂,叶色浓绿,颖尖紫色,每亩有效穗数16.0万穗,株高120.7厘米,穗长25.8厘米,每穗总粒数169.9粒,结实率80.6%,千粒重30.7克。

抗性:

稻瘟病综合指数5.8级,穗瘟损失率最高7级;褐飞虱9级;抽穗期耐热性中等,对低温敏感。

米质主要指标:

整精米率56.7%,长宽比2.4,垩白粒率31%,垩白度5.4%,胶稠度47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4%。

产量表现:

2007年参加长江上游迟熟中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0.61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6.16%(极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644.13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6.86%(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7.37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6.52%,增产点比例80.8%;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9.91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7.28%。

栽培技术要点:

1.育秧:

适时早播,采取地膜湿润育秧,稀播培育壮秧。

2.移栽:

适时早栽,每亩栽插1.0~1.5万穴,每穴栽插2粒谷苗。

3.肥水管理:

本田施足底肥,中等肥力田每亩施纯氮10~13千克,配合磷钾肥,注意在幼穗分化始期适当追施穗肥。

水浆管理参照各地中稻生产要求。

4.病虫防治:

注意及时防治螟虫、稻瘟病、褐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

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熟期适中,产量高,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一般。

适宜在云南、贵州、重庆的中低海拔籼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

国审稻2009005

品种名称:

内5优5399

选育单位:

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

品种来源:

内香5A×内恢3399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

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5.6天,比对照Ⅱ优838短1.6天。

株型适中,茎秆粗壮,叶片宽大直立,熟期转色好,叶鞘、叶缘、颖尖、茎节均为紫色,穗顶部少量谷粒有短芒,每亩有效穗数16.0万穗,株高113.2厘米,穗长24.6厘米,每穗总粒数170.9粒,结实率80.1%,千粒重29.0克。

抗性:

稻瘟病综合指数3.8级,穗瘟损失率最高5级;褐飞虱9级;抽穗期耐热性中等,对低温敏感。

米质主要指标:

整精米率61.1%,长宽比3.1,垩白粒率22%,垩白度2.6%,胶稠度67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9%,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

2007年参加长江上游迟熟中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9.63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0.17%(不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610.22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0.84%(不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9.92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0.51%,增产点比例61.5%;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7.90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00%。

栽培技术要点:

1.育秧:

适时早播,每亩用种量1.0千克,采取湿润地膜育秧或两段育秧,稀播,培育多蘖壮秧。

2.移栽:

中苗移栽,宽行窄株规格,每亩栽插1.3万~1.5万穴,每穴栽插2粒谷苗,基本苗达到9万~10万苗。

3.肥水管理:

施肥宜重底早追,多施用有机肥,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切忌偏施氮肥,超高产栽培适当增施磷、钾肥。

特别注意后期水肥管理,忌脱水过早。

4.病虫防治:

注意及时防治螟虫、稻瘟病、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

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熟期适中,产量中等,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优。

适宜在云南、贵州、重庆的中低海拔籼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

国审稻2009006

品种名称:

川香优178

选育单位: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

川香31A×成恢178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

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8.0天,比对照Ⅱ优838长2.7天。

株型适中,叶色浓绿,剑叶挺直,谷壳秆黄、无芒、颖尖紫色,每亩有效穗数16.9万穗,株高113.0厘米,穗长25.7厘米,每穗总粒数162.7粒,结实率75.1%,千粒重28.7克。

抗性:

稻瘟病综合指数2.0级,穗瘟损失率最高3级;褐飞虱9级;抽穗期耐热性中等,对低温敏感。

米质主要指标:

整精米率64.5%,长宽比2.8,垩白粒率20%,垩白度2.8%,胶稠度6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6%,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

2006年参加长江上游迟熟中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6.31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减产5.58%(极显著);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553.43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减产3.50%(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9.87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减产4.57%,增产点比例28.1%;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4.96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减产2.09%。

栽培技术要点:

1.适时播种、育秧。

2.移栽:

一般每亩栽插1.6万~2.0万穴、10万~12万基本苗为宜。

3.肥水管理:

需肥量中等,水浆管理参照各地中稻生产要求。

4.病虫防治:

注意及时防治螟虫、纹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

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熟期适中,产量一般,中抗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优。

适宜在云南、贵州、重庆的中低海拔籼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

国审稻2009007

品种名称:

川农优527

选育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

川农1A×蜀恢527

省级审定情况:

2008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

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8.3天,比对照Ⅱ优838长1.2天。

株型适中,叶片易披垂,叶鞘、叶耳、稃尖、柱头均为紫色,部分籽粒有短芒,每亩有效穗数16.2万穗,株高114.5厘米,穗长24.9厘米,每穗总粒数159.4粒,结实率81.8%,千粒重31.1克。

抗性:

稻瘟病综合指数6.1级,穗瘟损失率最高7级;褐飞虱9级;抽穗期耐热性中等,对低温敏感。

米质主要指标:

整精米率56.7%,长宽比2.9,垩白粒率19%,垩白度3.1%,胶稠度5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9%,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

2007年参加长江上游迟熟中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1.20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6.57%(极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618.71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54%(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4.96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54%,增产点比例80.4%;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6.82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3.58%。

栽培技术要点:

1.育秧:

适时早播,采取保温育秧方式,培育壮秧。

2.移栽:

合理密植,栽足基本苗,每亩栽插1.5万~1.8万穴,每穴栽插2谷粒苗,每亩基本苗10万~12万苗。

3.肥水管理:

科学配方施肥,重底早追,看苗补施穗粒肥。

一般每亩施纯氮10~12千克,氮、磷、钾肥合理搭配。

深水返青,浅水分蘖,够苗晒田,增强抗逆能力。

4.病虫防治:

注意及时防治螟虫、稻瘟病、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

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熟期适中,产量高,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优。

适宜在云南、贵州、重庆的中低海拔籼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

国审稻2009008

品种名称:

中嘉早17

选育单位:

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

中选181/嘉育253

省级审定情况:

2008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籼型常规水稻。

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09.0天,比对照浙733长0.6天。

株型适中,分蘖力中等,茎秆粗壮,叶片宽挺,熟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20.6万穗,株高88.4厘米,穗长18.0厘米,每穗总粒数122.5粒,结实率82.5%,千粒重26.3克。

抗性:

稻瘟病综合指数5.7级,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7级。

米质主要指标:

整精米率66.7%,长宽比2.2,垩白粒率96%,垩白度17.9%,胶稠度77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5.9%。

产量表现:

2007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早中熟早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1.40千克,比对照浙733增产10.50%(极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503.88千克,比对照浙733增产7.70%(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7.64千克,比对照浙733增产9.12%,增产点比例91.2%;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7.88千克,比对照浙733增产14.71%。

栽培技术要点:

1.育秧:

适时播种,塑料软盘育秧宜适当早播,大田每亩用种量3~3.5千克;地膜湿润育秧每亩大田用种量4.5~5千克。

注意种子消毒处理,培育壮秧。

直播掌握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3℃以上时播种。

2.移栽:

适时移栽,每亩插足基本苗10万苗以上;抛秧一般在3叶1心至4叶1心期,每亩抛栽2.5万株、基本苗10万苗以上。

3.肥水管理:

需肥量中等,宜施足基肥,早施追肥。

总用肥量每亩纯氮10~12千克,氮、磷、钾比例为1:

0.5:

1。

用有机肥作基肥,一般每亩施55~60担标准肥,并每亩配施钾肥7.5~10千克。

合理管水,抛秧后应轻搁田1~2天促扎根立苗,抛、插秧后约5天施用除草剂并保持4~5天水层,当每亩苗数达到24万苗左右开始多次露田控苗促根,成熟收获前4~6天断水。

4.病虫防治:

注意及时防治螟虫、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

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熟期适中,产量高,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感白背飞虱,米质一般。

适宜在江西、湖南、安徽、浙江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审定编号:

国审稻2009009

品种名称:

淦鑫203

选育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江西现代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品种来源:

荣丰A×R3

省级审定情况:

2006年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

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4.4天,比对照金优402长1.7天。

株型适中,叶色淡绿,叶片挺直,剑叶短宽挺,熟期转色好,叶鞘、稃尖紫色,穗顶部间有短芒,每亩有效穗数21.8万穗,株高95.5厘米,穗长18.4厘米,每穗总粒数103.5粒,结实率86.3%,千粒重28.3克。

抗性:

稻瘟病综合指数4.7级,穗瘟损失率最高7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9级。

米质主要指标:

整精米率48.6%,长宽比2.9,垩白粒率49%,垩白度12.1%,胶稠度5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0.9%。

产量表现:

2007年参加长江中下游迟熟早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3.46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4.37%(极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528.49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4.94%(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0.97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4.66%,增产点比例88.3%;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7.34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4.37%。

栽培技术要点:

1.育秧:

适时播种,旱育秧适当早播,大田每亩用种量育秧移栽为1.5~2千克、抛秧为2~3千克,秧田每亩播种量10~15千克,注意种子消毒处理,培育壮秧。

2.移栽:

适宜抛秧或小苗带土移栽,一般塑料软盘育秧3.1~3.5叶抛秧,水育秧4.5~5.0叶移栽,栽插规格为13.3厘米×16.7厘米或16.7厘米×16.7厘米,每穴2粒谷苗,每亩基本苗8万~10万苗。

3.肥水管理:

采用基肥足、早追肥、巧补穗肥方法。

水分管理做到分蘖时干湿相间促分蘖,当每亩总苗数达到25万苗时及时晒田,孕穗期以湿为主,保持田面有水,后期干湿交替壮籽,保持根系活力,切忌脱水过早。

4.病虫防治:

注意及时防治螟虫、稻瘟病、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

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熟期适中,产量较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米质一般。

适宜在江西平原地区、湖南以及福建北部、浙江中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审定编号:

国审稻2009010

品种名称:

株两优4024

选育单位:

湖南农业大学、株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

株1S×4024

省级审定情况:

2009年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

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0.2天,比对照金优402短2.5天。

株型较松散,叶色浓绿,抗倒性一般,较易落粒,每亩有效穗数21.0万穗,株高100.0厘米,穗长19.6厘米,每穗总粒数106.3粒,结实率87.7%,千粒重28.5克。

抗性:

稻瘟病综合指数4.4级,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9级。

米质主要指标:

整精米率52.4%,长宽比3.1,垩白粒率98%,垩白度18.6%,胶稠度7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4.9%。

产量表现:

2007年参加长江中下游迟熟早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8.60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5.42%(极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527.98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4.84%(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3.29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5.13%,增产点比例85.0%;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8.50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4.59%。

栽培技术要点:

1.育秧:

适时播种,旱育秧宜适当早播,秧田每亩播种量20千克,大田每亩用种量2~2.5千克,注意进行种子消毒处理,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

2.移栽:

一般旱育小苗3.1~4.1叶抛栽,水育秧秧龄25~30天、4.5~5.0叶移栽。

栽插密度16.5厘米×20厘米,每穴栽插3粒谷苗,抛栽密度每平方米28穴,每亩基本苗8万~10万苗。

3.肥水管理:

中等肥力土壤需施纯氮10千克、五氧化二磷6千克、氧化钾6.5千克,采取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巧施穗肥的施肥方法。

分蘖期干湿相间促分蘖,当每亩总苗数达到25万苗时及时落水晒田,孕穗期以湿为主,抽穗期保持田面浅水,灌浆期干干湿湿壮籽,切忌落水过早。

4.病虫防治:

注意及时防治螟虫、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

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熟期适中,产量高,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米质一般。

适宜在江西、湖南以及福建北部、浙江中南部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审定编号:

国审稻2009011

品种名称:

天优3611

选育单位:

扬州大学农学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

天丰A×SIR3611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

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7.1天,比对照Ⅱ优838长3.1天。

株型适中,长势繁茂,叶片较长易披,有顶芒,每亩有效穗数15.8万穗,株高120.3厘米,穗长24.4厘米,每穗总粒数189.1粒,结实率75.4%,千粒重27.8克。

抗性:

稻瘟病综合指数4.3级,穗瘟损失率最高7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5级。

米质主要指标:

整精米率46.2%,长宽比2.9,垩白粒率56%,垩白度11.1%,胶稠度7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5.7%。

产量表现:

2006年参加长江中下游迟熟中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8.96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3.52%(极显著);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585.48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31%(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7.22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42%,增产点比例72.1%;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0.13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2.75%。

栽培技术要点:

1.育秧:

适时播种,湿润育秧每亩秧田播种量10.0~12.5千克,肥床旱育秧每亩播种量12.5~15.0千克,大田每亩用种量1.0千克,培育带2~3个大蘖壮秧。

2.移栽:

秧龄30天左右移栽,每亩栽插1.5万~2.0万穴,每穴栽插1~2粒谷苗,每亩栽插基本苗8万~10万苗。

3.肥水管理:

大田每亩施纯氮10~15千克,基蘖肥占70%,配合磷、钾肥施用。

分蘖肥宜早施速效氮肥促早发攻穗,穗肥看苗平衡施用,兼顾促大穗和提高结实率。

苗期浅水勤灌,足苗后及时搁田,抽穗后湿润灌溉,收获前10天左右断水。

4.病虫防治:

注意及时防治螟虫、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

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熟期适中,产量较高,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中感褐飞虱,米质一般。

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

国审稻2009012

品种名称:

丰两优四号

选育单位:

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

丰39S×盐稻4号选

省级审定情况:

2006年安徽省农作物品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