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7 ,大小:42.83KB ,
资源ID:8697708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869770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国审稻新品种.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国审稻新品种.docx

1、国审稻新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稻2009001品种名称:特优9846选育单位:广西容县种子公司品种来源:龙特甫A容恢9846省级审定情况:200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华南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29.3天,比对照天优998长6.2天。株型适中,茎秆粗壮,叶色浓绿,长势繁茂,熟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7.1万穗,株高113.1厘米,穗长23.9厘米,每穗总粒数130.1粒,结实率82.6%,千粒重29.3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0级,穗瘟损失率最高7级;白叶枯病9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7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49.7%,长宽比

2、2.5,垩白粒率96%,垩白度24.5%,胶稠度3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0.8%。产量表现:2007年参加华南早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9.32千克,比对照天优998增产7.44%(极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494.97千克,比对照天优998增产6.0%(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2.14千克,比对照天优998增产6.73%,增产点比例83.3%;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5.56千克,比对照天优998增产2.34%。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适时播种,秧田每亩播种量1012千克,大田每亩用种量1.5千克,培育多蘖壮秧。2.移栽:秧龄30天内移栽,栽插规格以20厘米2

3、3.3厘米为宜,每穴栽插23粒谷苗,每亩插足6万8万基本苗。3.肥水管理: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中期、后期酌情补施穗肥。一般每亩需纯氮15千克、五氧化二磷12千克、氧化钾12千克。在水浆管理上,做到深水活棵,浅水分蘖,有水孕穗,适时轻晒,后期干湿交替,切忌断水过早。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较迟,产量高,感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和褐飞虱,感白背飞虱,米质一般。适宜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的平原地区、福建南部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审定编号:国审稻2009002品种名称:天优578选

4、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天丰A广恢578省级审定情况:2008年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华南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24.6天,比对照天优998长1.5天。株型适中,茎秆粗壮,叶色淡绿,熟期熟色好,穗顶有芒,颖尖紫色,每亩有效穗数18.0万穗,株高102.5厘米,穗长22.2厘米,每穗总粒数146.4粒,结实率76.6%,千粒重26.8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4.1级,穗瘟损失率最高7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7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48.8%,长宽比2.8,垩白粒率58%,垩白度14.7%,胶稠度33毫米,

5、直链淀粉含量25.5%。产量表现:2007年参加华南早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9.16千克,比对照天优998增产7.41%(极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482.47千克,比对照天优998增产3.32%(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5.81千克,比对照天优998增产5.38%,增产点比例83.3%;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5.01千克,比对照天优998增产0.07%。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适时播种,秧田每亩播种量12.5千克、大田每亩用种量0.75千克为宜。2.移栽:栽插秧龄一般为3540天、抛秧秧龄一般为1520天,大田栽插密度以16.7厘米20厘米或16.7厘米2

6、3.3厘米为宜,每穴栽插2粒谷苗,基本苗达到7万8万为宜。3.肥水管理:可参照优128。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高,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感白背飞虱,米质一般。适宜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的平原地区、福建南部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审定编号:国审稻2009003品种名称:嘉糯1优2号选育单位: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品种来源:嘉农wxA1嘉糯恢2号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糯型三系杂交水稻。在华南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1.4天,比对照博优998短

7、2.3天。株型适中,剑叶较宽长易披,长势繁茂,熟期转色好,叶鞘紫色,叶枕、叶耳白色,颖尖浅紫色,每亩有效穗数16.4万穗,株高112.2厘米,穗长24.5厘米,每穗总粒数155.7粒,结实率86.6%,千粒重26.0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6.9级,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7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0.6%,长宽比2.5,胶稠度10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米质优。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华南感光晚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7.39千克,比对照博优998增产2.16%(显著);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525.29千克,比对照博优998减产0.54%(不显著);两年区

8、域试验平均亩产511.34千克,比对照博优998增产0.76%,增产点比例58.8%;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8.67千克,比对照博优998增产3.45%。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适时播种,秧田每亩播种量1015千克,稀播、匀播,施足基肥,适施“断奶肥”和“送嫁肥”,培育多蘖壮秧。2.移栽:秧龄30天内移栽,栽插规格20厘米17厘米,每穴栽插2粒谷苗。3.肥水管理:需肥量中等偏上,高产田块每亩需纯氮1315千克。重施基肥,巧施分蘖肥和穗、粒肥。氮肥基肥占60%,追肥和粒肥各占20%。移栽活棵后每亩施510千克尿素促进活棵早发,孕穗初期每亩施510千克尿素作孕穗肥,齐穗或生长后期叶面喷施

9、0.1%磷酸二氢钾,视苗情每亩施35千克尿素作粒肥。水浆管理上掌握“浅水插秧,寸水活棵,浅水促蘖,适时搁田,保水孕穗扬花,保湿灌浆结实”的原则。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蓟马、螟虫、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中等,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和褐飞虱,米质优。适宜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审定编号:国审稻2009004品种名称:泰优99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品种来源:D62A泸恢1345省级审定情况:2006年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0、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9.8天,比对照优838长3.1天。株型适中,长势繁茂,叶色浓绿,颖尖紫色,每亩有效穗数16.0万穗,株高120.7厘米,穗长25.8厘米,每穗总粒数169.9粒,结实率80.6%,千粒重30.7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8级,穗瘟损失率最高7级;褐飞虱9级;抽穗期耐热性中等,对低温敏感。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6.7%,长宽比2.4,垩白粒率31%,垩白度5.4%,胶稠度47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4%。产量表现:2007年参加长江上游迟熟中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0.61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6.16%

11、(极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644.13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6.86%(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7.37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6.52%,增产点比例80.8%;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9.91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7.28%。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适时早播,采取地膜湿润育秧,稀播培育壮秧。2.移栽:适时早栽,每亩栽插1.01.5万穴,每穴栽插2粒谷苗。3.肥水管理:本田施足底肥,中等肥力田每亩施纯氮1013千克,配合磷钾肥,注意在幼穗分化始期适当追施穗肥。水浆管理参照各地中稻生产要求。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螟虫、稻瘟病、褐飞虱等病虫害。审定意见:该品种符

12、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高,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一般。适宜在云南、贵州、重庆的中低海拔籼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审定编号:国审稻2009005品种名称:内5优5399选育单位: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品种来源:内香5A内恢3399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5.6天,比对照优838短1.6天。株型适中,茎秆粗壮,叶片宽大直立,熟期转色好,叶鞘、叶缘、颖尖、茎节均为紫色,穗顶部少量谷粒有短芒,每亩有效穗数16.0万穗,株高113.2厘米,穗长24.6厘米,每穗总

13、粒数170.9粒,结实率80.1%,千粒重29.0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3.8级,穗瘟损失率最高5级;褐飞虱9级;抽穗期耐热性中等,对低温敏感。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1.1%,长宽比3.1,垩白粒率22%,垩白度2.6%,胶稠度67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9%,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产量表现:2007年参加长江上游迟熟中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9.63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0.17%(不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610.22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0.84%(不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9.92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0.51%,增产点比例61.5%;2008年生产

14、试验,平均亩产587.90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5.00%。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适时早播,每亩用种量1.0千克,采取湿润地膜育秧或两段育秧,稀播,培育多蘖壮秧。2.移栽:中苗移栽,宽行窄株规格,每亩栽插1.3万1.5万穴,每穴栽插2粒谷苗,基本苗达到9万10万苗。3.肥水管理:施肥宜重底早追,多施用有机肥,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切忌偏施氮肥,超高产栽培适当增施磷、钾肥。特别注意后期水肥管理,忌脱水过早。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螟虫、稻瘟病、稻飞虱等病虫害。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中等,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优。适宜在云南、贵州、重庆的中

15、低海拔籼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审定编号:国审稻2009006品种名称:川香优178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川香31A成恢178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8.0天,比对照优838长2.7天。株型适中,叶色浓绿,剑叶挺直,谷壳秆黄、无芒、颖尖紫色,每亩有效穗数16.9万穗,株高113.0厘米,穗长25.7厘米,每穗总粒数162.7粒,结实率75.1%,千粒重28.7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2.0级,穗瘟损失率最高3级;褐飞虱9级;抽穗期耐热性中等,对低温敏感。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

16、率64.5%,长宽比2.8,垩白粒率20%,垩白度2.8%,胶稠度6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6%,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长江上游迟熟中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6.31千克,比对照优838减产5.58%(极显著);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553.43千克,比对照优838减产3.50%(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9.87千克,比对照优838减产4.57%,增产点比例28.1%;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4.96千克,比对照优838减产2.09%。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育秧。2.移栽:一般每亩栽插1.6万2.0万穴、10万12万基本苗为宜。3.

17、肥水管理:需肥量中等,水浆管理参照各地中稻生产要求。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螟虫、纹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一般,中抗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优。适宜在云南、贵州、重庆的中低海拔籼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审定编号:国审稻2009007品种名称:川农优527选育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川农1A蜀恢527省级审定情况:2008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8.3天,比对照优838长1.2天。株型适中

18、,叶片易披垂,叶鞘、叶耳、稃尖、柱头均为紫色,部分籽粒有短芒,每亩有效穗数16.2万穗,株高114.5厘米,穗长24.9厘米,每穗总粒数159.4粒,结实率81.8%,千粒重31.1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6.1级,穗瘟损失率最高7级;褐飞虱9级;抽穗期耐热性中等,对低温敏感。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6.7%,长宽比2.9,垩白粒率19%,垩白度3.1%,胶稠度5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9%,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产量表现:2007年参加长江上游迟熟中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1.20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6.57%(极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618.71千克,比对照优83

19、8增产4.54%(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4.96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5.54%,增产点比例80.4%;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6.82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3.58%。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适时早播,采取保温育秧方式,培育壮秧。2.移栽:合理密植,栽足基本苗,每亩栽插1.5万1.8万穴,每穴栽插2谷粒苗,每亩基本苗10万12万苗。3.肥水管理:科学配方施肥,重底早追,看苗补施穗粒肥。一般每亩施纯氮1012千克,氮、磷、钾肥合理搭配。深水返青,浅水分蘖,够苗晒田,增强抗逆能力。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螟虫、稻瘟病、稻飞虱等病虫害。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

20、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高,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优。适宜在云南、贵州、重庆的中低海拔籼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审定编号:国审稻2009008品种名称:中嘉早17选育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品种来源:中选181/嘉育253省级审定情况:2008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常规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09.0天,比对照浙733长0.6天。株型适中,分蘖力中等,茎秆粗壮,叶片宽挺,熟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20.6万穗,株高88.4厘米,穗长18.0厘米,每穗总粒

21、数122.5粒,结实率82.5%,千粒重26.3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7级,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7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6.7%,长宽比2.2,垩白粒率96%,垩白度17.9%,胶稠度77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5.9%。产量表现:2007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早中熟早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1.40千克,比对照浙733增产10.50%(极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503.88千克,比对照浙733增产7.70%(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7.64千克,比对照浙733增产9.12%,增产点比例91.2%;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7.

22、88千克,比对照浙733增产14.71%。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适时播种,塑料软盘育秧宜适当早播,大田每亩用种量33.5千克;地膜湿润育秧每亩大田用种量4.55千克。注意种子消毒处理,培育壮秧。直播掌握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3以上时播种。2.移栽:适时移栽,每亩插足基本苗10万苗以上;抛秧一般在3叶1心至4叶1心期,每亩抛栽2.5万株、基本苗10万苗以上。3.肥水管理:需肥量中等,宜施足基肥,早施追肥。总用肥量每亩纯氮1012千克,氮、磷、钾比例为1:0.5:1。用有机肥作基肥,一般每亩施5560担标准肥,并每亩配施钾肥7.510千克。合理管水,抛秧后应轻搁田12天促扎根立苗,抛、插秧后约5天

23、施用除草剂并保持45天水层,当每亩苗数达到24万苗左右开始多次露田控苗促根,成熟收获前46天断水。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螟虫、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等病虫害。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高,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感白背飞虱,米质一般。适宜在江西、湖南、安徽、浙江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审定编号:国审稻2009009品种名称:淦鑫203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江西现代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品种来源:荣丰AR3省级审定情况:2006年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

24、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4.4天,比对照金优402长1.7天。株型适中,叶色淡绿,叶片挺直,剑叶短宽挺,熟期转色好,叶鞘、稃尖紫色,穗顶部间有短芒,每亩有效穗数21.8万穗,株高95.5厘米,穗长18.4厘米,每穗总粒数103.5粒,结实率86.3%,千粒重28.3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4.7级,穗瘟损失率最高7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9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48.6%,长宽比2.9,垩白粒率49%,垩白度12.1%,胶稠度5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0.9%。产量表现:2007年参加长江中下游迟熟早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3.46千克,比对照金优

25、402增产4.37%(极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528.49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4.94%(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0.97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4.66%,增产点比例88.3%;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7.34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4.37%。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适时播种,旱育秧适当早播,大田每亩用种量育秧移栽为1.52千克、抛秧为23千克,秧田每亩播种量1015千克,注意种子消毒处理,培育壮秧。2.移栽:适宜抛秧或小苗带土移栽,一般塑料软盘育秧3.13.5叶抛秧,水育秧4.55.0叶移栽,栽插规格为13.3厘米16.7厘米或16.7厘米16.7厘

26、米,每穴2粒谷苗,每亩基本苗8万10万苗。3.肥水管理:采用基肥足、早追肥、巧补穗肥方法。水分管理做到分蘖时干湿相间促分蘖,当每亩总苗数达到25万苗时及时晒田,孕穗期以湿为主,保持田面有水,后期干湿交替壮籽,保持根系活力,切忌脱水过早。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螟虫、稻瘟病、稻飞虱等病虫害。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较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米质一般。适宜在江西平原地区、湖南以及福建北部、浙江中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审定编号:国审稻2009010品种名称:株两优4024选育单位:湖南农业大学、株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

27、种来源:株1S4024省级审定情况:2009年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0.2天,比对照金优402短2.5天。株型较松散,叶色浓绿,抗倒性一般,较易落粒,每亩有效穗数21.0万穗,株高100.0厘米,穗长19.6厘米,每穗总粒数106.3粒,结实率87.7%,千粒重28.5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4.4级,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9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2.4%,长宽比3.1,垩白粒率98%,垩白度18.6%,胶稠度7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4.9%。产量表现:2007年参加长

28、江中下游迟熟早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8.60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5.42%(极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527.98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4.84%(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3.29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5.13%,增产点比例85.0%;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8.50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4.59%。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适时播种,旱育秧宜适当早播,秧田每亩播种量20千克,大田每亩用种量22.5千克,注意进行种子消毒处理,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2.移栽:一般旱育小苗3.14.1叶抛栽,水育秧秧龄2530天、4.55.0叶移栽。栽插密度16

29、.5厘米20厘米,每穴栽插3粒谷苗,抛栽密度每平方米28穴,每亩基本苗8万10万苗。3.肥水管理:中等肥力土壤需施纯氮10千克、五氧化二磷6千克、氧化钾6.5千克,采取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巧施穗肥的施肥方法。分蘖期干湿相间促分蘖,当每亩总苗数达到25万苗时及时落水晒田,孕穗期以湿为主,抽穗期保持田面浅水,灌浆期干干湿湿壮籽,切忌落水过早。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螟虫、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高,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米质一般。适宜在江西、湖南以及福建北部、浙江中南部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

30、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审定编号:国审稻2009011品种名称:天优3611选育单位:扬州大学农学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品种来源:天丰ASIR3611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7.1天,比对照优838长3.1天。株型适中,长势繁茂,叶片较长易披,有顶芒,每亩有效穗数15.8万穗,株高120.3厘米,穗长24.4厘米,每穗总粒数189.1粒,结实率75.4%,千粒重27.8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4.3级,穗瘟损失率最高7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5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46.2%,长宽比2.9,垩白粒

31、率56%,垩白度11.1%,胶稠度7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5.7%。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长江中下游迟熟中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8.96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3.52%(极显著);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585.48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5.31%(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7.22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4.42%,增产点比例72.1%;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0.13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2.75%。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适时播种,湿润育秧每亩秧田播种量10.012.5千克,肥床旱育秧每亩播种量12.515.0千克,大田每亩用种量1.0千克,培育带23个大

32、蘖壮秧。2.移栽:秧龄30天左右移栽,每亩栽插1.5万2.0万穴,每穴栽插12粒谷苗,每亩栽插基本苗8万10万苗。3.肥水管理:大田每亩施纯氮1015千克,基蘖肥占70%,配合磷、钾肥施用。分蘖肥宜早施速效氮肥促早发攻穗,穗肥看苗平衡施用,兼顾促大穗和提高结实率。苗期浅水勤灌,足苗后及时搁田,抽穗后湿润灌溉,收获前10天左右断水。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螟虫、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等病虫害。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较高,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中感褐飞虱,米质一般。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审定编号:国审稻2009012品种名称:丰两优四号选育单位: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品种来源:丰39S盐稻4号选省级审定情况:2006年安徽省农作物品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