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知识点精选(2020).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6959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知识点精选(202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知识点精选(202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知识点精选(202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知识点精选(202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知识点精选(202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知识点精选(2020).doc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知识点精选(202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知识点精选(2020).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知识点精选(2020).doc

第四单元知识点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诗句意思:

只要对国

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心甘情愿,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要躲避,有福就上前享受吗?

爱国名句: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②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陆游③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9古诗三首

从军行唐王昌龄(七绝圣手)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huán]。

1.一个“暗”字写出了青海湖上空阴云漫天,遮蔽了远处绵延千里的雪山;一座“孤城”与通往西域的军事要塞玉门关遥遥相望。

这一幅边塞图景,给人辽阔、苍凉的感受。

身经百战的将士喊出豪壮的誓言:

即使塞外连年征战磨穿了盔甲,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还。

这是一支不畏艰险、奋勇报国的军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rèn]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jìn]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将晓:

快要天亮。

遗民:

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

王师:

南宋朝廷的军队。

3.“三万里”形容黄河的长,“五千仞”形容华[huà]山的高,其中“三万”和“五千”都是虚指,这一横一纵之景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包含着作者对国家的热爱。

写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翘首南望,却又年年失望的句子是“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是一代历经战乱、期盼收复失地的遗民。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jì]北,初闻涕[tì]泪满衣裳[cháng]。

却看妻子[zǐ]愁何在,

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却看:

回头看。

妻子[zǐ]:

妻子和孩子。

漫卷:

随意地卷起青春:

指春天。

5.这是诗人“生平第一快诗”,全诗抒发了他因为听到叛乱已平的捷报而喜

悦的心情。

其中点明诗人迫切归乡的诗句是: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0青山处处有忠骨

1.司令员彭[péng]德怀拟[nǐ]定奔赴[fù]朝[cháo]鲜[xiǎn]

2.长[zhǎng]子锻炼绸缎情不自禁[jīn]尊重意愿

3.黯[àn]然的目光踌躇[chóuchú]参谋搞特殊签字牵挂

4.形容伤心的词:

心如刀绞悲痛欲绝(欲:

将要)撕心裂肺

5.“毛主席亲自把岸英送到农村锻炼。

”改为“被”字句:

岸英被毛主席亲自送到农村锻炼。

6.“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这次怎么会……”①其中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

(句号不能漏!

)②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

岸英这次回不来了。

这里用省略号强调的是主席的内心极度悲痛。

7.课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写了毛主席“收到电报,极度悲痛”;第二部分写了毛主席“作出抉择,葬在朝鲜”。

毛主席的抉择是通过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gé]裹尸还”体现出来的。

8.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课文中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何须”指“用不着,不用”。

两句诗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祖国,至于死后是否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土地上又有何妨。

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主席尊重朝鲜人民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

9.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包括

(1)邱少云:

严守纪律,忍受烈火烧身的剧痛而壮烈牺牲

(2)杨根思:

抱起炸药包,毅然冲入敌群,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3)黄继光:

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敌人的机枪,为部队扫清前进道路(4)罗盛教:

冒着严寒跳入冰窟,救出朝鲜少年而牺牲。

11军神(指刘伯承)

1.诊所年龄土匪[fěi]绷[bēng]带惊疑审视

2.麻醉剂拥挤慈祥端详施工拖地施行手术

3.颤[chàn]抖一声不吭[kēng]崭[zhǎn]新大声嚷[rǎng]道

4.由衷[zhōng]哀[āi]伤衰[shuāi]老严峻的考验

5.荣幸大雪纷飞单薄[bó]晕[yūn]过去晕[yùn]车

6.川中名将[jiàng]刘伯承勉强[qiǎng]坚强[qiáng]

7.一针见血[xiě]:

比喻文章、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8.堪[kān]称搀[chān]扶殷[yān]红:

带黑的红色

9.“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

沃[wò]克医生的情感态度在不断变化:

冷淡—紧张、担心—肃然起敬。

10.沃[wò]克医生之所以称年轻人“军神”,是因为他发现年轻人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在手术中忍住剧痛一声不吭,还默默数[shǔ]医生动手术的刀数[shù]。

11.十大元帅:

朱德、彭德怀(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献身国防事业,直接领导“两弹一星”研制)、叶剑英(有“儒将”之称)。

12清贫(作者方志敏)

1.矜[jīn]持不苟舍己为[wèi]公俘[fú]虏金镯[zhuó]

2.筹[chóu]集威吓[hè]企[qǐ]望彼[bǐ]此齿冷:

讥笑嘲讽

3.凶恶[è]的目光奢侈[shēchǐ]裤裆[dāng]汗褂[guà]裤

4.发洋财:

原指在与外国人有关的活动中发财,后指获得意外的财物。

5.保藏[cáng]:

把东西收存起来,以免遗失、损坏。

6.深山坞[wù]:

深山里的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

7.在长期的奋斗中,方志敏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

8.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改为陈述句:

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9.本文叙述了作者被俘后被国方兵士搜身而无所得的故事,表现了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员对革命忠诚、坚定的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情操,说明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语文园地

1.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

“这不是一样的吗?

”这里是对“我”的动作和语言的描写,从中可以体会到“我”的天真可爱。

2.“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这里主要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了毛主席丧失爱子的悲痛心情。

3.在“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中是对沃克医生的动作和神态描写,从这些变化中可以看出沃克医生紧张的心情,从而衬托出刘伯承意志如钢的特点。

4.“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

”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这里运用了语言和神态描写,从“微笑”“淡淡”可以看出方志敏从容镇定的品质。

5.马上就要进考场了,他的准考证却找不到了。

他(添加动作、神态:

脸涨得通红,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双手不停地在书包和衣兜里翻找),慌张地说:

(添加语言:

“我记得带了的,怎么找不到了呢?

”)

6.他心想,如果我有了钱,那就可以买车了!

这里运用的是心理描写。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这是唐代王之涣所作。

诗中“仞”是古代长度单位,“度”是越过的意思,表达“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

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意思的诗句是“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抒发了戍边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8.李白曾有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中,“孟夫子”即指的是孟浩然。

本诗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与不舍之情。

单元总结

1.模[mó]型膨[péng]化食品慈祥的神情慈爱的口吻

2.心地+善良想方设法:

想尽各种方法。

3.朝鲜方面获悉毛岸英光荣牺牲的噩[è]耗后,来电向毛主席表示(慰问)。

4.刘伯承(因为)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所以)拒绝使用麻醉剂。

5.两个国方兵在树林中发现了方志敏同志,他们满肚子(热望)在他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希望)发个意外之财,可搜了半天,也没搜出什么,最后他们一边威吓一边仔细地捏衣服各个角落,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可最终一无所得,他们是多么(失望)啊!

6.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陆游、意志如钢(坚韧不拔)的刘伯承、艰苦朴素(大公无私、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方志敏和胸怀博大的毛泽东,面对丧[sàng]子之痛,他作出的批示是: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7.战争是古诗中经常提及的话题。

同样是描写战争,王昌龄用“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表现戍边将士视死如归的决心;陆游用“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表达自己心系国家却无力回天的感慨;而杜甫用“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表达自己听闻战争胜利后的狂喜。

8.请写出两句送别的诗:

①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作者是唐代王维)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作者是唐代王勃)③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作者是唐代高适)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