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三疑三探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8940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5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三疑三探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三疑三探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三疑三探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三疑三探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三疑三探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三疑三探教案.docx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三疑三探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三疑三探教案.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三疑三探教案.docx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三疑三探教案

教学内容

负数的认识

单元课时

1

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能力。

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

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学贵有疑,疑则进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游戏:

游戏叫做《我反 我反 我反反反》。

规则:

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

 

②知识竞赛中,五

(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3、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4、我们怎样用数学的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的数“负数”(板书课题:

负数) 

(二)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请提出来。

(二)问题预设:

(自探提示)根据课题和学习目标,提出问题。

1、什么叫做负数?

2.学习负数有什么用处?

3.负数如何表示?

4.怎样读写负数?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为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

自学课本2、3页,思考下面的问题:

1从课本例1图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0℃表示什么?

并说一说例1中各数表示的意义。

2例2中存折上的支出或存入的数各表示什么?

 3结合例1和例2想一想什么叫做负数?

什么叫做正数?

0呢?

4正数和负数各应怎样表示?

又该怎样读呢?

 

5说一说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

(三)组织学生自探。

二、解疑合探:

(20分钟)(独学而无友,则孤独而寡闻)

1、小组合探(5分钟)

2、展示、评价、点拨(15分钟)

让学生汇报自探结果(学困生或中等生展示,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教师点拨或讲解。

(三讲三不讲)

教师点拨:

 负数的前面要加上负号“-”读法是先读“负”再读数,如-16读作负十六,-0.4读作负零点四。

正数的前面可以加“+”号也可以省略不写,如+5读作正五。

三、质疑再探:

(3分钟)(学入佳境始有疑,疑而得解方见真)

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

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

.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

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问题预设:

负数可以计算吗?

怎样计算?

 

四、运用拓展(7分钟)(画龙在于点睛,学习在于运用)

(一)根据本节学习内容,学生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请你来当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同桌)!

(二)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练习情况,教师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具有代表性)

为了巩固本节知识,加强知识的运用拓展,老师也给大家设计了一些习题,检测一下大家对本节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

 

1.读出下列各数,并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7   2.5   +54   0   -5.2   -31 +419  

2、温度越低就越冷,-3℃与-18℃哪个温度低?

 

3、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___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______ 。

  

4、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__℃, 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____℃。

  

电梯:

这里的1和-1表示什么意思?

(以地平面为界线,地平面以上一层我们用1或+1来表示,-1就表示地下一层)。

老师现在要到33层应该按几啊?

要到地下3层呢?

五、板书设计:

为了区别于正数,负数前的负号“-”不能省略。

我们学过的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正整数、正小数、正分数;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号,就成了负整数、负小数、负分数,统称负数。

很显然,正、负数是无限的。

 

0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从此,我们对数可以重新分类:

数可以分为正数、负数和0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亮点和不足):

 

教学内容

比较正负数大小

单元课时

学习目标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重点难点

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

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学贵有疑,疑则进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   5.6    +0.9    -32   +760   -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       ) 摄氏度。

  2、导入课题:

 

上面的这些正数和负数谁大谁小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二)问题预设:

(自探提示)根据课题和学习目标,提出问题。

怎样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学习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有什么用处?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为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

自学课本第5—6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例3中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呢?

 

(2)什么叫做数轴?

从0起往右依次是什么?

从0起往左依次是什么?

你发现什么规律?

 

(3)在例4中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

 

(4)结合例3和例4想一想怎样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5)在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学情。

 

二、解疑合探(16分钟) 

1、检查自学情况(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2、针对自探提示中中等生补充不了的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3、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点拨,并板书重点内容。

 

三、质疑再探(3分钟)   

1、学生质疑。

 

教师:

针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你还有什么疑惑请提出来,大家一起研究。

也可以提出由本节所学知识联想到的问题。

 

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先由其他学生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

) 

(三)组织学生自探。

二、解疑合探:

(20分钟)(独学而无友,则孤独而寡闻)

1、小组合探(5分钟)

2、展示、评价、点拨(15分钟)

让学生汇报自探结果(学困生或中等生展示,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教师点拨或讲解。

(三讲三不讲)

教师点拨:

(1)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

然后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即由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组成的叫做数轴。

)  

(2)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

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三、质疑再探:

(3分钟)(学入佳境始有疑,疑而得解方见真)

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

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

.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

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问题预设:

四、运用拓展(7分钟)(画龙在于点睛,学习在于运用)

(一)根据本节学习内容,学生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请你来当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同桌)!

(二)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练习情况,教师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具有代表性)

为了巩固本节知识,加强知识的运用拓展,老师也给大家设计了一些习题,检测一下大家对本节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

1、课本第8页第1、2题。

 

2、实践题记录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m或(0kg)。

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3、判断:

 

0摄氏度表示没有温度。

() 

上升一定用正数表示,下降一定用负数表示。

()。

五、板书设计:

比较大小有绝招,借助数轴把位标;负在0左正在右,左小右大别忘记。

 

两负数比较大小时,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亮点和不足):

 

教学内容

折扣的认识

单元课时

学习目标

1、感悟“折扣”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理解“打折”的含义。

 明确有关“折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利用生活情境重现结合所学数学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通过引导对比及学生的自主探索,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

 

3、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数

学的应用意识。

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难点

1、在理解“折扣”意义的基础上,懂得求“折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是相同,并能正确计算。

     

2、能灵活运用分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折扣”问题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

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学贵有疑,疑则进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基本训练 激趣导入 

1.每到节日期间 ,商家为了招揽顾客,经常采用一些促销手段,你知道那些促销手段。

 

2.(降价、打折、买几送几、送货上门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打折问题。

(二)问题预设:

(自探提示)根据课题和学习目标,提出问题。

1.什么是打折. 2. 有什么作用?

 3. 怎样计算打折?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为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

自学课本第8页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并将课本中的空白部分补充完整。

  

(1)什么叫做打折?

举例说明几折表示什么?

  

(2)例1

(1)题中的“打八五折”是什么意思?

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

该怎样解答?

  

(3)例1

(2)题中的“打九折”是什么意思?

是把什么看做单位“1”

(4)原价、现价和折扣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三)组织学生自探。

二、解疑合探:

(20分钟)(独学而无友,则孤独而寡闻)

1、小组合探(5分钟)

2、展示、评价、点拨(15分钟)

让学生汇报自探结果(学困生或中等生展示,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教师点拨或讲解。

(三讲三不讲)

教师点拨:

通俗来讲,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

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如八五折就是85%,九折就是90%

三、质疑再探:

(3分钟)(学入佳境始有疑,疑而得解方见真)

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

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

.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

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问题预设:

按正价付款,再返还现金是打折吗?

买“买四送一”算打折吗?

如果是是打几折?

四、运用拓展(7分钟)(画龙在于点睛,学习在于运用)

(一)根据本节学习内容,学生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请你来当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同桌)!

(二)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练习情况,教师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具有代表性)

为了巩固本节知识,加强知识的运用拓展,老师也给大家设计了一些习题,检测一下大家对本节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

(1)五折就是十分之(   ),写成百分数就是(   )%。

  

(2)某商品打七折销售,就表示现价是原价的(   )%,现价比原价降低了(   )%。

  

(3)某商品售价降低到原价的83%销售,就是打(    )折。

(4)完成8页“做一做” 

(5)书店的图书凭优惠卡可打八折,小明用优惠卡买了一套书,省了9.6元,这套书原价多少钱?

 

(6)这则广告欺骗消费者了吗?

问题:

东方家电城将每台进价为1800元的电视机按如下广告销售:

“原价3000元,7折优惠,亏本大甩卖。

”该家电城是否真亏本,若未亏本,每台利润是多少?

=16元

六、板书设计:

折扣 

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1)180×85%=153(元)          

(2)160-160×90%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亮点和不足):

 

教学内容

成数的认识

单元课时

学习目标

1.明确成数的含义。

能熟练的把成数写成分数、百分数。

正确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2.通过成数的计算,进一步掌握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成数的理解和计算。

会解决生活中关于成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

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学贵有疑,疑则进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商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是折扣,我们身处农村,你知道农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是什么吗?

学生个性化回答。

农业收成,经常用“成数”来表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成数”的相关问题。

(板书课题)

(二)问题预设:

(自探提示)根据课题和学习目标,提出问题。

1.什么叫成数?

2.几成是什么意思?

3.如何来计算成数?

4.在农业生产中有什么应用?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为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

自学课本9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并将课本中的空白部分补充完整。

1、什么叫成数?

举例说明“几成”的含义。

2、成数除了农业上广泛应用,你还在什么方面见过?

举例说一说。

3、例2中的“二成五”是什么意思?

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

该怎样解答?

(三)组织学生自探。

二、解疑合探:

(20分钟)(独学而无友,则孤独而寡闻)

1、小组合探(5分钟)

2、展示、评价、点拨(15分钟)

让学生汇报自探结果(学困生或中等生展示,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教师点拨或讲解。

(三讲三不讲)

教师点拨:

同学们你们真棒,我们为他们精彩展示和评价鼓掌,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如果“成数”与“折扣”相比,折扣仅仅应用于商业,而成数的应用更加广泛。

都可以转化为百分数,成为解答百分数的问题,与百分数问题的解法相同

三、质疑再探:

(3分钟)(学入佳境始有疑,疑而得解方见真)

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

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

.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 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

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问题预设:

增加负二成表示什么意思?

四、运用拓展(7分钟)(画龙在于点睛,学习在于运用)

(一)根据本节学习内容,学生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请你来当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同桌)!

(二)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练习情况,教师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具有代表性)

为了巩固本节知识,加强知识的运用拓展,老师也给大家设计了一些习题,检测一下大家对本节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

1.某乡去年的水稻产量是1500吨,今年因为受到天气灾害的影响水稻产量只有去年的八成五,今年的水稻产量是多少吨?

2.梵净山2013年累计旅游人次是18万人次,2014年累计旅游人次比2013年增加一成五,2014年累计旅游人次是多少万?

3.大坪完小2013年的在校生人数有820人,比2012年在校生人数减少了二成,大坪完小2012年的在校生人数是多少?

4.某鞋厂2011年的年产量为30万双,2012年年产量比2011年增加了一成六,2013年年产量又比2012年增加一成,这个鞋厂2013年的年产量是多少万双?

5.某地前年的粮食产量为3000吨,去年因为洪水及病虫害的影响比前年减产近三成。

预计今年的产量会比去年增加45%,今年的粮食产量是多少吨?

八、板书设计:

百分数:

成数

二成=(十分之二)=(20%)

方法一:

350×(1-25%)方法二:

350-350×25%

=350×75%=350-350×0.25

=350×0.75=350-87.5

=262.5(万千瓦时)=262.5(万千瓦时)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亮点和不足):

 

教学内容

税率

单元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纳税的含义和纳税的重大意义。

2、能计算一些有关纳税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依法纳税意识。

重点难点

能进行一些有关纳税问题的计算。

正确进行相关计算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

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学贵有疑,疑则进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平常周末跟家人或朋友去哪儿玩?

  生可能会说县城小公园、文化广场等。

 

教师出示相关的图片。

并趁势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建设美丽的公园和广场,国家投入了很多的钱。

你们知道这些钱国家从何而来呢?

学生由于课前做了预习准备,会很自然的说出是公民向国家纳税而来的。

教师顺势板书。

(纳税)

(二)问题预设:

(自探提示)根据课题和学习目标,提出问题。

1.纳税的含义是什么?

 2.什么叫税率?

 3.纳税有哪些重要意义?

 4.如何计算?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为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自学课本10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纳税、应纳税额、税率的含义是什么,在书中勾画出来。

 

 2、税收有哪些作用?

我国的税收主要分为哪几类?

简单介绍一下。

 

3、例3中“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是什么意思?

如何计算应纳税额?

 4、思考应纳税额、税率与相应收入这三种量之间是什么关系?

(三)组织学生自探。

二、解疑合探:

(20分钟)(独学而无友,则孤独而寡闻)

1、小组合探(5分钟)

2、展示、评价、点拨(15分钟)

让学生汇报自探结果(学困生或中等生展示,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教师点拨或讲解。

(三讲三不讲)

教师点拨:

(1)纳税的意义:

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2)税收的用途:

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国家用税收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

税收主要分为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类。

(3)税率的意义:

率: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的比率叫做税率。

②应纳税额:

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三、质疑再探:

(3分钟)(学入佳境始有疑,疑而得解方见真)

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

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

.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

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问题预设: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税率?

四、运用拓展(7分钟)(画龙在于点睛,学习在于运用)

(一)根据本节学习内容,学生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请你来当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同桌)!

(二)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练习情况,教师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具有代表性)

为了巩固本节知识,加强知识的运用拓展,老师也给大家设计了一些习题,检测一下大家对本节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

1、风华商场9月份按规定缴纳了1.85万元的营业税,他们纳税的税率是5%,这个商场9月份的营业额是多少万元?

2、王老师刚买了一辆新车花了158000元,需按车价的10%缴纳车辆购置税,王老师应缴纳车辆购置税多少元?

  

3、李老师为某杂志审稿,得到300元审稿费。

为此他需要按照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他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4、妈妈在邮局给奶奶汇2000元钱,需要交1%的汇费。

汇费是多少元?

 

5、2004年赵叔叔购买“中国邮政贺卡有奖明信片”获得一等奖,奖金是5000元,根据税法规定他应按照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赵叔叔实际可以获得奖金多少元?

   

十、板书设计:

税率

应纳税额=收入额×税率收入额=应纳税额÷税率税率=应纳税额÷收入额×100%

30×5%=1.5(万元)

答:

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1.5万元。

十一、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亮点和不足):

 

教学内容

利率

单元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

2、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

3、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以及支援国家、灾区、贫困地区建设的思想品德教育。

重点难点

能进行一些有关利息问题的计算。

    

 正确进行相关计算。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

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学贵有疑,疑则进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春节过完了,同学们都收到许许多多的压岁钱,同学们怎样来保管这一部分钱呢,谁能说说?

 学生个性化回答。

有的学生提到要把多余的钱存入银行。

 

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储蓄起来。

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与存钱有关的问题。

(板书课题)

 

(二)问题预设:

(自探提示)根据课题和学习目标,提出问题。

1.什么叫利率?

 2.如何计算利息?

 3.怎么把钱存入银行?

如何支取?

 4.钱存入银行有哪些好处?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为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

 自学课本11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 什么叫本金、利息和利率,举例说明。

利率是一成不变的吗?

 2、 利息的多少与什么有关?

如何计算利息?

 

   3、例4中本金、利率、存期分别是多少?

如何解答?

(三)组织学生自探。

二、解疑合探:

(20分钟)(独学而无友,则孤独而寡闻)

1、小组合探(5分钟)

2、展示、评价、点拨(15分钟)

让学生汇报自探结果(学困生或中等生展示,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教师点拨或讲解。

(三讲三不讲)

教师点拨:

(1)利息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计算连本带息的方法:

连本带息取回的钱=本金+利息

存款又分为活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活期的利率最低,但是随时用钱随时取,比较方便。

 

存期不同,所以年利率就不同,其实银行的利率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的。

在一定时期是固定的,各银行都要遵守。

三、质疑再探:

(3分钟)(学入佳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