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4046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感悟与思考

在当今中国大地上,一提到齐或者鲁,人们自然就会想到山东;提到楚,人们就会想到湖北;与其类似的还有吴、燕、秦等。

这些称谓是从何而来的呢?

原来这些名称都是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后来一直被人们所沿用,逐渐成为了这些地区的习惯代名词。

思考与判断: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归纳与运用

【知识归纳】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起源:

公元前2007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内容:

(1)中央:

王位世袭制的形成

     相、卿、师等的设立

(2)地方:

侯、伯等的设立

3.影响:

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西周的建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2.西周分封制:

(1)内容——封建诸侯,以蕃屏周

(2)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3)结束——西周后期,王权衰微,分封制受破坏

三.西周的宗法制

1.定义:

划分宗族内的嫡庶系统,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制度

2.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

3.影响: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知识运用】

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军事民主制度。

传说中的尧、舜、禹等部落联盟的首领的更替就是“禅让”的结果。

禹死后,其儿子启凭借实力,夺取了联盟首领的职位,结束了军事民主制的历史。

此后,在整个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王位继承都实行世袭制度,通过“父终子及”的“家天下”形式,维持王位的继承。

[例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根本上讲是()

A.社会历史的倒退B.禅让制腐朽的结果

C.奴隶主维持其统治的需要D.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解析]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增多,逐渐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人类社会开始向奴隶社会过渡。

而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重要标志。

[答案]D

2.西周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是什么?

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西周宗法制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方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其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它与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西周宗法制的实行,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2]西周时期的王位世袭制与夏商时期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A.民主推选B.兄终弟及C.嫡长子继承D.父死子继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

自夏朝开始实行王位世袭制,在夏商两代,还存在着“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两种传位方式。

到西周开始实行宗法制,其核心内容就是嫡长子继承制。

[答案]C

2.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后来又是怎样被破坏的?

分封制的内容主要涉及到作为西周的最高统治者周王与被分封的地方诸侯之间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分封制也是一种分级立宗制,诸侯在其封国内也要进行分封。

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从强化中央控制能力和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两方面来看,西周分封制在历史上是有积极意义的。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发展变化冲击着旧有的政治制度,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例3]请你阅读下面三段材料: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

余各以次受封。

——摘自《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告子》

材料三: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

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

……(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摘自《左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周武王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

受封的主要是哪些人?

(2)材料二说明周天子与诸侯间的什么关系?

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

(3)材料三反映出周天子与诸侯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题中材料一反映的是周武王时期对三类人实行分封,材料二反映的是在分封制下,周王和诸侯之间的关系,材料三反映的是春秋时期分封制遭到破坏。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分封制的理解,关键是对教材内容要理解透彻,并在此基础上能灵活运用。

[答案]

(1)分封制。

包括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

(2)臣属关系。

诸侯要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3)周天子不能再对诸侯发号施令。

由于一些诸侯国实力的强大,使得王室衰微。

拓广与探究

[例1]《礼记》中记述了这样一段文字: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这段文字中的“大道”是指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公有制④私有制()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解析]: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增多,逐渐开始出现贫富分化,私有制和阶级由此产生。

这段材料反映的正是这一社会转型时期,后面的“天下为家……”反映了奴隶社会初期的社会状况,而前面的“大道”就应该反映的是原始社会末期的政治经济状况。

[答案]:

A

[例2]某学生认为:

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人人平等,真是一个理想的社会。

而奴隶社会充斥着压迫和剥削,甚至还有“人殉”和“人祭”,真是太残忍了。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是历史的倒退。

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请说明理由。

[解析]:

比较两种社会制度的优劣,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而应着重于看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人身地位的提高等。

[答案]:

这种观点不正确。

原始社会实行公有制和原始共产主义是当时生产力极端低下的产物。

进入奴隶社会,有了阶级,有了压迫和剥削,但与原始社会相比却是历史的进步。

其原因是这种制度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如俘虏不再被杀而保留下来(实际上就是保存了劳动力),这是奴隶身份地位提高的表现;奴隶主占有大量生产资料而可以组织大规模生产,进行简单协作,提高生产效率,创造出辉煌的文明;劳动分工的扩大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巩固与测评

【基础练习】

1.右图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使“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的国王,他是( )

A.舜  B.尧  C.禹  D.启

2.西周时期,周天子向诸侯,诸侯向卿大夫“授民授疆土”以建立邦国的政治制度是(  )

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宗法制

3.《论语·季氏》载:

“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与材料最相关的应当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井田制D.世袭制

4.西周建立后,周天子分封诸侯国,其中齐国是姜尚(传说中的姜子牙)的封地,姜尚属于受封的()

A.周天子的亲属B.功臣C.先代的贵族D.归附的部落首领

5.周初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A.封邦建国,防御狄夷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以诸侯国拱卫周王室,巩固周朝统治

6.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B.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7.周公东征的主要原因是()

A.扩张周人的势力B.管叔、蔡叔联合武庚和东方诸侯作乱

C.满足好大喜功的心理D.抵御外侮。

8.西周受封诸侯对周王承担的义务包括()

从周王命令②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③向周王交纳一定地租④随从周王作战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9.下列哪一史实反映了周王室衰微,诸侯公然向分封制挑战?

()

A.伊尹流放太甲   B.三监之乱   C.周公东征   D.楚王问鼎

10.宗法等级制的核心内容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嫡长子继承制D.君主制

11.西周时期的王位世袭制与夏商时期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A.民主推选B.兄终弟及C.嫡长子继承D.父死子继

【综合运用】

12.反映我国原始社会最终被奴隶制国家夏朝所取代的史料是

A.《国语》中记载的“防风后至,禹杀而谬之”

B.《越绝书》中记载的“禹穴之时,以铜为兵”

C.《左传》中记载的“茫茫禹迹,划为九州”

D.《礼记》中记载的“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

13.孔子曰: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这表明

A.夏、商、周三代统治的时间都不长B.夏、商、周三代的礼仪完全不同

C.夏、商、周三代的制度毫无共同之处D.夏、商、周三代的主要制度是相沿袭的

14.公元前21世纪,中国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主要是

A.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B.发展统一国家的需要

C.居民“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的结果D.私有制发展和阶级对抗的结果

15.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A.周天子失去了军事力量 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

C.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

【开放创新】

16.西周时期,一个诸侯王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后来他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

数十年后,这位诸侯王死去,请问他的王位和家业应该由谁继承?

如果是现在,这位诸侯王的遗产又该怎样划分?

17.学习了西周的宗法制,请你想一想,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还有没有宗法制的影子?

有哪些行为是受到了这种制度的影响?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感悟与思考

 在时下的电视荧屏上,一幕幕宫廷戏方兴未艾,从汉武大帝到唐太宗,从武则天到康熙、乾隆……,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这些帝王们或是东征西讨,或是宫廷争斗,或是微服私访,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帝王形象。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历史上,从秦始皇到清宣统帝,一共产生过320多位皇帝。

思考与判断:

中国的皇帝制度是怎样产生的?

你如何评价这一制度?

归纳与运用

【知识归纳】

一.至高无上的皇权

1.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2.皇帝制度的确立:

(1)皇帝称号的由来:

(2)皇帝制度——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二.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

1.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构成:

“三公九卿”

2.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相互牵制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郡、县两级官制:

(1)郡:

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2)县:

郡的下级行政机构

四.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1.秦的疆域:

东西南北四至

2.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1)颁布秦律:

(2)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

(3)统一文字:

(4)修驰道、开灵渠、筑长城等:

3.秦朝灭亡:

秦的暴政引发农民起义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知识运用】

1.对历史人物我们应如何评价?

用正确的唯物史观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坚持“四个一”:

一是坚持一个正确的观点,即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最伟大动力;二是坚持一个正确的标准,即以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去评价历史人物的历史地位;三是坚持一个正确的原则,即具体分析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环境,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四是坚持一个正确的方法,即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具体分析历史人物的功与过。

[例1]如何评价秦始皇?

[解析]评价历史人物一般解题思路:

先简要概括,再分别结合史实辩证论证其功过表现与影响(以史为重,史论结合),最后总评。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功过是非都非常鲜明的人物,对其评价可依据什上面的要求作答。

[答案]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其功过是非都对我国历史产生了了深远影响。

功:

完成统一,结束割据,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成为封建社会主要的政治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北击匈奴,南伐越族,巩固了国家统一,形成了幅员辽阔的疆域。

过:

秦始皇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严刑峻法;赋税繁重;兵役徭役繁重。

暴政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这一制度是建立在封建生产方式基础之上的,适应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需要,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

但也有明显的弊端:

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统治,皇帝个人作用对政局影响大,容易产生腐败和专权,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腐败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积极意义日益减少,消极因素逐渐增大。

[例2]秦朝确立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适应了①国家统一的需要②自然经济存在的需要③保护地主土地制度的需要④推动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解析]解答此题时可以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角度和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的影响等角度思考。

是从政治角度,则主要是从经济角度分析的。

[答案]D

3.了解我国古代重要工程及交通事业的发展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建设以及国家政权的巩固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3]古人坐船从位于漓江的桂林直达位于湘江的长沙,这种情形最早只可能发生在()

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朝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及运用。

因为沟通漓江和湘江的运河灵渠是在秦朝时开凿的,所以此题的答案是比较明显的。

[答案]D

拓广与探究

[例1]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论及秦亡时曾说: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宰:

地方官)。

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

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

负锄挺谪戍之徒,圜视而合纵,大呼而成群。

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秦之失,失之在政,不在于制,……。

柳宗元这段议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你赞同这一观点吗?

请论证你对这一论点的看法。

[解析]此段材料是柳宗元对秦朝灭亡原因的分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首先是要读懂材料,正确理解柳宗元的观点。

其次是要结合课本内容,正确分析、评价这一观点。

[答案]①柳宗元的中心论点是秦朝的灭亡是因为其暴政,而不是因为实行郡县制。

②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③因为秦朝为了加强统治,实行严刑峻法,加重赋税,大量征发兵役和徭役,结果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发生。

秦朝的统治是被农民起义所推翻,而不是因为地方分裂或者叛乱,所以和郡县制没有关系。

[例2]《史记·秦始皇本纪》里记录了秦统一六国后群臣进行的一场宫廷辩论:

丞相绾等言:

“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延尉李斯议曰: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

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廷尉议是。

了解了这场辩论的经过,请你想一想:

①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②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

他采取“求其宁息”的措施是什么?

对后世有何影响?

[解析]此段材料主要讲述的是秦统一六国后,在地方实行何种政治制度的问题。

结合课本内容,到秦朝为止,还只出现过两种地方制度,即分封制和郡县制,结合材料中两人的观点,不难得出答案。

[答案]①他们争论的焦点是在秦朝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

②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

他采取的措施是推行郡县制。

巩固与测评

【基础练习】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夏朝B商朝.C.秦国D.秦朝

2.秦国能灭掉东方六国、统一中国的主要原因是( )

A.广大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统一B.秦国是六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C.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进行兼并战争D.法家思想奠定了统一的理论基础

3.唐朝诗人李白在《古风》一诗中称颂: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诗中的“秦王”统一六国的年代是()

A.公元221年B.公元220年C.公元前220年D.公元前221年

4.以下有关嬴政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立志效法古代明君

C.是君主集权的产物      D.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

5.秦统一后设置的中央三个最高官职中,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是()

A.丞相B.太尉C.郡守D.县令

6.毛泽东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指的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7.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

8.秦朝时期,疆域辽阔,其中西至()

A.新疆B.临洮、羌中C.巴尔喀什湖D.里海

9.秦统一全国后,诏书传到南方的许多地方,当地却没有人认识。

据此,你认为秦始皇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

A、统一货币B、焚书坑儒C、统一度量衡D、统一文字

10.电影《英雄》中,无名(刺客)对战长空(刺客)时,给一旁抚琴的老者一把钱币,钱币有刀状、铲状等各种形状。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的封建社会最为广泛流通的货币一直是()

A.秦半两钱  B.五铢钱  C.圆形方孔钱  D.银锭

11.有人曾形容秦朝时“赭衣塞路,囹圄成市”。

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

A.社会治安混乱B.刑法严酷,人民动不动就要受到处治

C.人们的法制观念淡漠D.国民素质不高

【综合运用】

12.1975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云梦县发掘出了大量秦代竹简,其中一些竹简上刻着内容具体的《田律》。

《田律》规定:

“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壅堤水。

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百姓犬入禁苑中不追兽及捕兽者,勿敢杀,其追兽及捕兽者,杀之。

”《田律》为我们提供的历史信息是()

A.战国秦汉时期的法律非常严酷

B.封建君主力图把山林湖泊占为己有

C.战国秦汉时期人们已经意识到人与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D.《田律》中的规定是不科学的,说明人们还不尊重客观规律

13周武王主张实行分封制,而秦朝时李斯坚决反对实行分封制。

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环境,最恰当的评价是

A都是片面的B都是相对进步的C都阻碍了历史进步D有利于封建统治

【开放创新】

14.右图是秦朝统一使用的秦半两钱。

从它的样式等方面来看,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再想一想,这种形制的货币在现实生活中仍有哪些影子?

(点拨:

仔细观察,可以从铸造、使用、影响等方面来思考,言之有理均可。

15.秦始皇被秦朝人民告上了法庭。

请你为被告秦始皇写一份辩词或为原告秦朝人民写一份诉状。

朕德高三皇,功盖五帝。

原告

你不体恤人民,是一个暴君。

被告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感悟与思考

在历史教科书里,汉、唐无疑是我们的历史学家所推崇的强大帝国,然而,对于世界来说:

汉、唐帝国的光环在罗马与阿拉伯帝国的映衬下显得有些褪色,而元帝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远远胜过足以引起我们自豪的汉、唐。

这个由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建立、在疆域上空前辽阔的统一政权,不仅将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传入各地,也吸取了外来的先进的管理方式:

仿效阿拉伯及罗马帝国的行政体制,首次在中国设立行省,对秦以来的郡县制作了一个大大地发展,对中国行政管理制度进行了一次巨大革命,影响一直持续到今。

思考与判断:

从汉至元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是怎样演变的?

归纳与运用

【知识归纳】

一、中央政治制度

1.汉朝:

汉承秦制,有所变化。

皇帝制度,行政三公(中朝、外朝、尚书台)

2.魏晋南北朝:

逐步形成三省制度。

先是尚书省,继而中书省、门下省

3.隋朝:

以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最高行政机构

4.唐朝: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重大创造历朝沿袭

5.宋朝:

二府、参知政事、三司

6.元朝:

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综合汉蒙政治制度

二、地方政治制度:

1`。

汉朝:

汉初郡国并行;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十三州,设刺史;东汉州郡县三级制,州牧为州最高长官

2.隋朝:

州县两级制,州设刺史,县设令

3.唐朝:

唐太宗分全国为十道,作为监察区;唐肃宗设观察使;唐中后期设节度使

4.北宋:

文臣作地方官;州县两级制;“道”改为“路”

5.元朝:

行中书省;行省以下设路、府、州、县,边远地区设宣慰司。

中国省制开端,影响深远

【知识运用】

1.从汉至元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什么?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说明中央集权制度内存在着哪些主要矛盾?

  从汉至元,历朝的政治制度的变革不外乎两点:

中央尽量分散相权,限制相权,以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地方尽量削弱其权力,加强对其控制和管理,以达到加强中央权力,解除地方威胁之目的。

这两方面的措施恰好说明了,在中央集权制度下,有两对矛盾是无法解决的。

那就是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因为这两对矛盾的存在,使得作为地主阶级最高统治者的皇帝面临着两难的选择:

相权过大或地方权力过大都会影响到其统治的安定,而相权过小或地方权力过小别影响从中央到地方的工作效率,这样也难以对国家实施有效的治理。

[例1]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

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

[解析]在中央集权制度下,丞相权力过大,就会威胁到皇权,所以历代皇帝都要想办法削弱相权,而分权就是其中较好的一种方法。

题目中的C项是其直接目的,A项才是其根本目的。

[答案]A

2.元朝和历史上的哪些朝代比较相似?

其相似之处主要有哪些?

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

和秦、隋两个朝代比较相似。

其相似之处主要有:

结束分裂割据局面,重新实现统一;都开创了重要的新制度,并被后世沿用。

元朝在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了行省制度。

这一制度,为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台湾、西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行政区。

行省制度最突出的影响是各族人民友好相处和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强,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例2]元朝时,不属于行中书省管辖的地区是()

A.陕西B.云南C.河北D.河南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元朝时,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其它地方设行中书省。

[答案]C

3.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度的比较

  相同点:

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结果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了积极影响;对后世各朝都产生重大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