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五读本阅读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3898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五读本阅读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必修五读本阅读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必修五读本阅读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必修五读本阅读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必修五读本阅读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五读本阅读题.docx

《高中语文必修五读本阅读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五读本阅读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必修五读本阅读题.docx

高中语文必修五读本阅读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读本阅读题

 

一、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文后的问题。

(12分)

庸人丁大同

被平凡的日常生活压倒的人是庸人。

缺乏历史事变,平凡的日常生活使人平庸化。

法国哲学家萨特有一位战友,是一名军官,战事一歇,便不得不闲居在家。

因为闲居,于是感受到平凡生活的挤压。

当有一天萨特接到他出事的电话,赶赴医院探望老友时,那位老友兴致冲冲指着被汽车撞断的腿说:

"太好了,终于出事子!

"这句话使洞悉人心的哲学家惊讶得半天透过没透过气来。

无所事事,无所作为,激起人一肚子烦恼,使人陷入无比强烈的平庸感之中。

  自甘庸碌、缺乏精神的人也是庸人。

他们信奉庸俗主义,带着庸人气味的市侩习气,眼界狭隘,自私自利,对现实抱着妥协的态度。

在灰色生活中,他们只希求动物所希求的生存。

一个女人可以俊俏而又规矩,但没有精神;一首诗可以工整而又优雅,但没有精神;一次演说可以华美而又严谨,但没有精神。

同样,在庸人的生活里人们找不出毛病,但他们没有精神。

庸人活动着的,只是他们的躯壳。

  时势造英雄,也造就庸人。

黑格尔说:

"时代的艰苦使人对于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琐屑兴趣予以太大的重视,现实上很高的利益和为了这些利益而作的斗争,曾经大大地占据了精神上一切的能力和力量以及外在的手段,因而使得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生活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以致许多较优秀的人才都为这种艰苦环境所束缚,并且部分地被牺牲在里面。

"

人应该在生活中有所追求,不应该向如同整齐的居室一样的小日子投降。

如果整齐的居室在某种意义上代表文明所要求的拘谨矮小的生活,那就是把巨大的活动着的人束缚到生活的矮小中去。

人的世界在外面,在广大的社会人群中,在建功立业的某种宏伟而玄奥的奋斗中。

拘束在整齐居室中的拙劣生活比历史的存在要优越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它只产生出庸庸碌碌的生活。

平凡生活并不足惧,许多伟大或接近伟大的人,都以善于等待时机、善于处理日常生活的平凡而著称。

平凡在于完成积聚,一俟时机到来,如猛鸷之发,成就伟大。

平凡并不是我们的驻足之地。

  

庸俗、平庸是庸人的性格。

庸俗常常是由于缺乏对真理的感觉,对事业、正义的感觉。

我们应该达到更高一级的认识层面,否则有关真理、正义、美这一类理念就永远不会走进我们的思想中来。

  平庸是伟大的对立物。

伟大是克服平庸的志向,这志向在心力的作用下把人推入跃动的历史感,推入一种自由活动之中,这活动由真正活泼的生命目的持续着,并加强着人的独特的生命,从而成为人类克服停滞与僵化的积极力量。

相反,平庸作为那种承认无能、丧失生动活泼的生命力的志向,吞噬着人的生命,把自己的血肉之躯变成一堆废墟,一具行走的活尸。

它让人停留在此地,而不再向往那最高的存在。

人类是生活在已经成为罗网的世界里。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圈定的界线,然而,这个界线是不断地被跨越着的。

对界线的跨越最能吸引人,因为在界线那边就开始了神秘的探险般的新生活。

一个界线即一次生命,一个层次即一次新生。

  

僵化或保守是庸人的另一种性格。

庸人具有市民的循规蹈矩的性质,因而是保守主义者。

他们常常过分强调自我克制以至于落后于时代前进的步伐,并且还往往从这种克制、僵化、蜕化出发,对那些富有朝气的人吹毛求疵;他们总会在最后同新环境妥协,在新环境和生气勃勃的人面前,只满足于回忆往事。

这是那些性情比较温和、心地比较善良的僵化之人的结局。

至于那一些性格乖戾、自以为是的庸人,则只能从僵化走向固执已见的冥顽不化。

  僵化作为庸人性格,使他在生活中选择墨守成规的生存方式,跟在别人屁股后面羞羞答答地前进。

僵化是一切庸人的生存境况,他们永远津津乐道于传统的东西,一切随环境变迁而来的新东西都使他们不安,仿佛只有他们才真正关心社会道德。

僵化并未造成和谐,相反,倒成了与进步事业相冲突的根源。

保守的人让人们尊重所有传统,对于优秀的传统他们到处讲,用来教训别人,指责那些生气勃勃的和积极创造新生活的人;而对于传统中那些过时的、不好的东西,为了自己固有的利益,就视而不见,缄口不言了。

保守主义者这种固执与守旧的性格,自然会引起富有生机的人的不满,从而不得不一起陷入那些保守分子挑起的现在与过去的冲突中不能自拔。

  僵化是悲观或老化的庸人意志,是一种夕阳精神。

(选自《语文读本必修五》)

1.通读全文,写出作者对庸人特点的概括性语句(4分)

2.为什么说"时势造英雄,也造就庸人"(文章第三自然段开头),结合黑格尔的引言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分)

3.你同意本文作者对庸人的评价吗?

试简要论述如何突破庸俗。

(2分)

4.中国历来就有对人群的多种分类。

孔子在论语中将人分为三等,一等是圣人和贤人,二等是君子和小人,三等是盗贼之徒。

孔子对圣贤是崇仰,对君子是褒扬,对小人是敦促,对盗贼之徒则是斥责和"鸣鼓而攻之"。

有时,他又将人分为所谓上智、中民与下愚等三类或圣人、士、君子、小人等四等。

司马光在他主编的《资治通鉴》里把人分成了四类:

圣人、君子、小人和庸人。

他对这四类人所下的定义是:

有德有才为圣人;有德无才为君子;有才无德为小人;无德无才为庸人。

在他看来,圣人、君子、小人和庸人的划分,全在于"德"、"才"的双有双无或单有单无。

并对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进言道:

国家用人当首选圣人,次求君子,但万万不能重用小人和庸人。

--现今,"德才兼备"也是选用提拔干部的最高标准。

如今,你的长辈常会提醒你说,世界上有伟人、好人、庸人、坏人等多类人,要好好学做人。

 你认为呢?

你愿意做怎样的人?

请简要阐述你的理由(200字左右)。

(4分) 

 

俗境:

生命的简单重复与"瞎浪漫"

王蒙

  在当前人们聚精会神地搞建设的情况下,也许大多数人难于碰到特别的逆境和顺境,更多是一种俗境:

工作不好不坏,专业过得去但不出色,也并非全然滥竽充数,客观环境一般化,身体、心情、收入、地位、处境都可以说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这样的日子过得平常、平淡、平凡、平静、平和。

这几个"平"其实也是一种幸福一种运气。

但这样的平常状态很容易被清高的、胸怀大志的、哪里也放不下的或多愁善感的人们视为庸俗。

  "庸俗"的杀伤力是极强的。

和配偶生活了许多年双方都没有外遇,这似乎有点庸俗。

饮食起居都有规律,没有酒精中毒,没有服用毒品,没有出车祸又没有患癌症,这是否也有点庸俗呢?

没当上模范,没当上罪犯,没当上大官也没当上大款,没当上乞丐也用不着逃亡,没住过五星级宾馆大套间也没露宿过街头,没碰上妓女也没碰上骗子,没碰上间谍也没碰上雷锋,没有艳遇也没有阳痿阴冷,那怎么办呢?

庸俗在那里等着你呢。

  对于这样的庸俗之怨庸俗之叹我一无办法。

我在年轻时最怕的也是庸俗--随波逐流、自满自足、害怕变革等。

后来,积半个多世纪之经验,我明白了,庸俗很难说是一种职业,一种客观环境,一种政治的特殊产物。

商人是庸俗的吗?

和平生活是庸俗的吗?

英雄主义的政治与大众化的政治,究竟哪个更庸俗呢?

小学刚毕业的人批判爱因斯坦,如"文革"中发生过的,其实令人不觉得庸俗呢。

莫非庸俗需要疯狂来治疗?

而一个人文博士,刚出炉的,摆出救世的架势,或是摆出只要实惠可以向任何金钱或权力投靠的架势,究竟哪个是庸俗呢?

真是天知道啊。

诗是最不庸俗的吗?

有各种假冒伪劣的诗,还有俗不可耐的诗人--我曾刻薄地开玩笑说这种诗人把最好的东西写到诗里了,给自己剩下的只有低俗和丑恶了。

画家、明星、外交官、飞行员、水兵和船长这些浪漫的工作中都有庸俗者。

正如行行出状元一样,行行也出庸俗。

而另一方面滥用庸俗这个说法,孤芳自赏,如王小波说的只会瞎浪漫,则只能败坏正常与正当的人生。

  庸俗不庸俗主要还是一个境界问题,一个文化素养、趣味问题。

与其哀哀地酸酸地悲叹或咒骂旁人的庸俗不如自己多读书、多学习,提高自己的品味,扩大自己的眼界同时理直气壮地在正常情势下过正常的生活。

现如今流行一句话,叫做"大雅若俗,大洋若土"。

真正的雅并不拒绝至少不对大众、一般、快餐、时尚、传媒、蓝领那样痛心疾首。

真正的雅或洋并不会致力于表示自己的与俗鲜谐,特立独行,天高云淡。

  俗人并不可怕,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用俗来剪裁一切排斥一切高尚高雅,或者使世俗向低俗再向恶俗方面发展。

还有令人起鸡皮疙瘩的是自己已经俗得可以了偏偏以高雅自居,张口闭口都是旁人的庸俗。

例如喜爱吃喝,绝非大恶,毋宁说那也是人生乐趣的一部分。

因贪吃贪杯而挥霍、而钻营、而丧失尊严、而丑态毕露那就是低俗了,而进一步用大吃大喝为手段结交坏人,共谋犯罪,巧取豪夺,违法乱纪,那就不仅是恶俗而是罪恶了。

而如果是自己吃完了立刻抨击吃喝呢?

  至少,也还可以提出一个比较易行的建议:

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吧,不论你的工作你的专业是治国平天下还是宇宙地球,是争夺冠军还是清理厕所,是花样无穷还是数十年如一日,你总可以读点名著,看点名画,听听音乐戏曲,赏赏名山大川,用人类的文化,祖国的文化点缀丰富一下自己的局促的生活吧,用艺术的与自然的美丽来补充一下抚慰一下自己的平凡的日子与难免有时感到寂寞的灵魂吧,这比孤芳自赏自恋自迷强得多啦。

                 (选自《王蒙自述:

我的人生哲学》,有删改)

5.根据第二段内容,再写两个带"平"字的、表现幸福运气的词语。

(2分)

6.第三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方法?

起到了什么作用?

(4分)

7.什么是俗?

什么是庸俗?

作者是怎样看待它们的?

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说明。

(6分)

8.末段画线句写得很有特色,有人叫它"王蒙体"。

试谈你对"王蒙体"的认识。

(4分)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实践理性批判》结论康德

有两种伟大的事物,我们越是经常、越是执著地思考它们,我们心中就越是充满永远新鲜、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

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

我无需苦苦搜寻它们,无需费心揣度它们,仿佛它们已蒙上幽玄的面纱,或者高耸在我无法企及的上界似的。

我盯住它们,就在我的眼前;我的生存意与它们亲密无间、直接相联。

前一种事物,就从这个地点开始,就从我在身外的感性世界中所占领的这个位置开始,把我在其中的联系向外扩展,一直扩展到世界接世界、星系套星系的无限辽阔的天宇中,一直扩展到这些星系世界生成毁灭、再生成再毁灭、持续不断周期运行的无穷绵延的时间中。

第二种事物,则从我的无形自我开始,从我的人格开始,一直把我展现到一个真正无限的世界里。

只不过,这个世界唯有知性才能探索,而且我发现,我和这个世界并不是处在一种纯粹偶然的联系中,而是处在一种普遍的、必然的联系中,正像我和那一切有形世界的联系一样。

前一个重重无尽的世界景观,仿佛是把我作为一个动物所具有的重要性一举歼灭了,这个动物不知怎的在短期内赋有了生命力,然后又不得不再度把造成它的那些物质归还给它居住的那个行星,而这个行星在浩瀚宇宙中也只是一粒微尘。

第二种景观就根本不同了。

它以我的人格,把我作为一个精灵所具有的价值,无限地提升上去。

在我的人格中,道德法则向我启示着一种的生命,一种独立于动物性、甚至独立于全部感性世界之外的生命,――这一点,至少可以从用这条法则为我的生存指定的终极归宿推导出来。

这个终极归宿并不是严格限定在今生今世的条件和范围内,而是一往无前,直通无限的。

可是,景仰和敬重虽然能够激发人们从事研究,却又不能代替研究。

那么,为了以一种既富有成效又适合于课题崇高性的方式投入这一探索,应当做些什么呢?

在这里,前人的先例既可以当作一种警告,也可以供人效法。

对大千世界的沉思,本来始于人类感官向我们呈现的最为辉煌壮丽的景观,始于人类知性对这一广漠无际、浩渺无垠的壮丽景观殚精竭虑的探索领悟,可惜却终于占星学。

道德学本来从人类天性最崇高的品质开始,这些品质的发展和培养,向人们展现了无限利用的前景,而它却终归于荒诞或迷信。

其他一切拙劣的尝试也是如此,这些尝试的大部分功夫依赖于理性的运用,而理性的运用却不像双脚的运用那样,可以通过频繁的练习自行纯熟,特别是当所研究的那些品质不能直接在普通经验中呈现出来时,就更是如此了。

但是,研究工作的指导原则,尽管姗姗来迟,它一量风行起来,宇宙结构的研究就会完全扭转方向,并且获得无比圆满的成就――这个指导原则就是,要预先仔细审察理性打算采取的所有步骤,只准它在早已深思熟虑的方法轨道上一步一步前进,不得旁生枝节。

石头的下落,投石器的运动,如果把它们的各种元素和它们表现的各种力量加以分解,并经过数学的处理,最后就会对世界的系统性产生一种清楚明白、今后再也无法改变的深刻洞见。

这种洞见随着观察的继续,可望不断扩大自己、直到永远,然而,却绝对不必担心被迫倒退回去。

这个例子可以指点我们踏上同一条道路,去处理我们天性中的道德才能,也可以赋予我们希望,去获得同样圆满的成就,关于理性的道德判断,我们手头就有许多例证。

把这些道德判断分解为它们的基本概念,并且由于数学,很遗憾,还没有成熟到应有的程度,以致不能在此处加以应用,我们只好采用类似于化学实验那样一种进程,把也许可以从这些判断中发现的经验元素跟其中的理性元素分离开来,放到普通常识中反复试验,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两者都纯粹地呈现出来,并且明确无误地认识到每一成分能够自动完成什么,以便第一,预防那种未经训练、仍很拙朴的判断错误,以及第二,谨防天才的横溢,这一点重要得多,因为这种天才的放肆滥用,就像所谓点金石大师们那样,对大自然不作任何系统的研究或认识,就幻想出种种珍宝来,以此向世人吹牛许诺,却把真正的宝贝扔掉了。

一言以蔽之,唯有科学,即经过批判性的研究和系统性的指导的学问,才是通向真正的实践智慧学的那扇窄门,假如我们所说的实践智慧学,不但是指一个人应当做什么,而且是指教师们应当采用什么指南,去指导修造人人要走的智慧之路,把它造得结结实实,明明朗朗,防止其他人误入歧途。

哲学必须永远继续成为这种学问的监护者;而且,虽然公众对于哲学的玄思没有任何兴趣,但是,对于这样一种考察所首次阐明的那些实际智慧,他们一定会有兴趣。

9、为什么“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让我们充满赞叹和敬畏?

10、这一点,至少可以从用这条法则为我的生存指定的终极归宿推导出来…“这条法则”具体指什么?

“推导出来”什么?

11、仅仅景仰和敬畏“头上的灿烂星空,心中的道德法则”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进行有效的探索。

康德在这里论述了探索世界的方法,请指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

12、试比较帕斯卡尔和康德表达思想方式的差异。

横渠四句

冯友兰

张载的四句话,我称之为“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简明地说出了人的特点,人之所以为人,即“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

这四句中的那四个“为”字的主词,可能是张载本人,也可能是哲学家,也可能是哲学。

无论如何,从一般人的观点看,第一句“为天地立心”很费解。

其实,并不费解。

宋朝有一个无名诗人,在客店的墙上题了两句诗: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这是以孔子为人类的代表。

他应当说:

“天若不生人,万古长如夜。

”在一个没有人的世界中,如月球,虽然也有山河大地,但没有人了解,没有人赏识,这就是“长如夜”。

自从人类登上月球,它的山河大地方被了解,被赏识。

万古的月球,好像开了一盏明灯,这就不是“长如夜”了。

地球和其他星球的情况,也是如此。

地球上的山河大地是自然的产物,历史文化则是人的创造。

人在创造历史文化的时候,他就为天地“立心”了。

人所立之“心”,是宇宙“底”(所有格)心,不是宇宙“的”(形容词)心。

第二句是“为生民立命”。

“立命”二字,在儒家经典中,初见于《孟子》。

孟子说:

“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尽心上》)儒家所谓“命”,是指人在宇宙间所遭遇的幸或不幸,认为这是人所不能自主的。

信宗教的人,于不能自主之中,要求一个“主”。

信基督教的人遇见不能自决的事,就祷告“上帝”,求他的“主”帮助他决定。

祈祷以后,他自己再作决定。

即使这个决定还是以前的决定,他也认为这是他的“主”替他作的决定。

儒家指出,不需要这个“主”。

人在宇宙间所遇到的幸或不幸,是个人的力量所不能控制的。

既然个人不能控制,那就顺其自然,而只做个人所应该做的事。

这就是“天寿不二,修身以俟之”。

人的精神境界达到这样的高度,宗教对于他就失去作用了。

蔡元培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其实,真能代替宗教的是哲学。

第三、四句都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的事。

对于禽兽,只有现在,没有过去,也没有将来,也无所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最合于“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准的人,儒家称为“圣人”。

儒家认为,圣人最宜于做社会最高统治者,因为他是廓然大公。

柏拉图认为,在他的理想社会中,最合适的统治者是哲学家,即把哲学与政治实践结合起来的所谓“哲学王”。

儒家也认为,有圣人之德者,才宜于居最高统治者之位,这就是所谓“圣王"。

《庄子•天下》认为,最高的学问是“内圣外王之道”,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哲学。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封建统治者利用这个传统的说法欺骗人民。

照他们的解释,不是圣人最宜于为王,而是为王者必定是圣人。

所以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有关统治者的事都称为“圣”。

皇帝的名字称为“圣讳”,皇帝的命令称为“圣旨”,甚至于皇帝的身体也称为“圣躬”。

欺骗终究是欺骗,没有人信以为真。

在中国哲学史中,从孟子起,就把政治分为两种:

一种名为“王”,一种名为“霸”。

王者“以德服人”,霸者“以力服人”。

中国的历代王朝都是用武力征服来建立和维持其统治的,这些都是霸。

至于以德服人的,则还没有。

宋明以来,道学和反道学的“王霸之辨”,其根本的分歧就在于此。

照我的了解,圣人之所以为圣,全在于他的最高精神境界。

中国哲学的传统认为最宜于为王的人是圣人,因为有圣人之德的人是大公无私的。

程颢说:

“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事而无情。

”(《答横渠张子厚先生书》,《程氏文集》卷二)大公无私,只有最高精神境界的人才能如此。

所以,只有圣人才最宜于为王。

这就是“内圣外王”之道的真正意义。

注:

张载(1020-1077),北宋哲学家。

字子厚。

凤翔郿县(属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

13.根据文章内容,试各用一句话概述“横渠四句”中前三句话的大意。

(6分,每句2分)

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三句:

14.谈谈对本段中这两句话的理解。

(4分,每小题2分)

①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②人所立之“心”,是宇宙“底”(所有格)心,不是宇宙“的”(形容词)心。

15.作者认为,当遇事不能决的时候,基督教徒与儒家的做法有何区别?

(4分)

16.从本文来看,中国古代修身的最高理想是什么?

你如何看待这个理想?

(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枭(猫头鹰)遇到了鸠,鸠说:

“您将到哪里去?

”枭说:

“我将向东迁徙。

”鸠说:

“为什么呢?

”枭说:

“乡里人都厌恶我的叫声,所以我将向东迁徙。

”鸠说:

“您能够改变叫声,就可以了。

如果您不能够改变叫声,即使向东迁徙,那里的人们还是会厌恶您的。

你同意鸠的意见吗?

人是应该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还是应该改变环境来适应自己呢?

请以“改变自己与改变环境”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注意:

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①被平凡的日常生活压倒②自甘庸碌,缺乏精神③庸俗、平庸④僵化或保守

2、时代的艰苦能磨练一些人的意志,使他们树立伟大的志向,这些人成为力挽狂澜的英雄;同样,时代的艰苦使一些人摆脱不了现实的纠缠,为艰苦环境所束缚,最终成为庸人。

3、同意。

在平凡的生活中,①要有所事事,有所作为②要有所追求,追求真理、正义、美,③要敢于跨越已有的生活界限,跨越庸俗。

4、略。

5.(2分)例如:

平安、平顺、平实、平易、平心静气等。

6.(4分)运用了排比、设问、夸张等修辞方法;说明“庸俗”的杀伤力极强,也证明了这种做法的荒谬。

(写出某种方法得1分,正确说明作用得3分)

7.(6分)俗就是平平常常;(1分)庸俗就是随波逐流、自满自足、害怕变革。

(1分)作者认为俗并不可怕,有时其实也是一种幸福和运气。

(2分)作者拒绝庸俗,认为庸俗与否是境界问题,要避免庸俗的办法是培养审美能力。

(2分)

8.(4分)特点:

一口气推出许多具体的意象,形成了铺张扬厉、潇洒自如的并置式叙述话语。

(2分)作用:

使话语节奏明快、形象可感,并使话语有一种延伸滚动的活力。

(2分)

9、因为“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是一个浩瀚无边无限扩展的宇宙,人只是其中渺小的微粒。

“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因我的人格、我的思想,而能不断提升自己,“我”是宇宙中独特的精灵。

10、“这条法则”应指人特有的思想。

人是一种独立的生命,一种独立于动物性,甚至独立于全部感性世界之外的生命。

11、①要预先仔细审察理性打算采取的所有步骤,即制定系统的、可执行的科学计划。

②以理性的道德判断去认识世界,既要避免低级的判断错误,又要避免天才式的自以为是的错误。

要进行批判性的研究和系统性的指导,才能真正洞悉世界。

12、简言之,帕斯卡尔的表述多形象性、抒情性,语言简洁。

而康德的表述思维缜密,逻辑性强,语意丰赡。

13:

第一句:

人对于天地的认识即所创造的文化也可以说是天地的自我认识,这就是为天地"立心"。

第二句:

儒家将外在与内在统一结合起来,将天与人、顺应自然与自强进取结合起来。

第三句:

"为往圣继绝学",并不是要接续一般意义的中国学统,而是接续儒家之学统。

第四句:

"为万世开太平",最高统治者应为有圣人之德者,实现王道。

14、:

①比喻,突出了人类之于大自然的意义,没有人类的大自然在漫长的历史中会黑暗如夜。

②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应认识到在自然中的角色和作用,以人之心、以人化的眼光来看待、对待天地万物。

15:

基督教徒要求上帝做主,由"主"来决定;儒家认为不需要这个"主",人的幸或不幸是个人的力量不能控制的,应该顺应自然,只做该做的事,因而更需要不断修身。

16:

有圣人之德者,才宜于居最高统治者之位,以德服人,大公无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