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语文新教材新导学上册必修第三单元检测题附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63625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中语文新教材新导学上册必修第三单元检测题附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版高中语文新教材新导学上册必修第三单元检测题附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版高中语文新教材新导学上册必修第三单元检测题附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版高中语文新教材新导学上册必修第三单元检测题附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版高中语文新教材新导学上册必修第三单元检测题附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中语文新教材新导学上册必修第三单元检测题附解析.docx

《版高中语文新教材新导学上册必修第三单元检测题附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中语文新教材新导学上册必修第三单元检测题附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中语文新教材新导学上册必修第三单元检测题附解析.docx

版高中语文新教材新导学上册必修第三单元检测题附解析

第三单元检测题

时间:

150分钟 满分:

150分 得分:

______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大量运用柳意象的,是六朝时期。

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意象所负荷的含义更加丰富和深刻。

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运用“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

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

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

但从植物学分类中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很大,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依”“袅袅”之态。

“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妥。

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

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下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御笔赐柳姓杨”。

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

翻阅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是同义的。

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

“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寓意丰富的意象。

它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

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

王维《田园乐(其六)》: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用桃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自汉代以降,“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

因“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相思之情。

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

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家园故土的眷念和对家的依恋。

唐代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开篇即写自己登楼晚眺,见到蒹葭、柳树这些生在水边的景物,勾起自己对故乡无限思念的客居之愁。

柳絮的飘忽不定,与骚客飘零、孤独的处境相合,故“柳”“柳絮”又常被诗人们借以言“愁”。

冯延巳《鹊踏枝》:

“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写为春愁所困的女子对所爱之人的追寻不断。

此外,柳树姿态婆娑,与风情万种的美丽女子极为相似。

所以,柳又是风流多情的妙龄女郎的象征。

刘禹锡《忆江南》有“弱柳从风疑举袂”,生动再现了少女舞动时柔曼轻盈的身姿。

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在住宅旁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为“五柳先生”,所以柳在古代诗人笔下有时也成了隐者的象征。

唐代刘昚虚《阙题》: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即写自己隐居山中的读书之乐。

(摘编自蒋育君《古典诗词中“柳”的意象分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众多意象中最具代表性的意象,柳意象在《诗经》中就已出现。

B.在诗人白居易、欧阳修的笔下,虽误把柳称作杨柳,但这并未影响到诗意的准确表达。

C.经过长期历史文化积淀,柳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了丰富的意蕴,如摹春光、写离情、抒乡思等。

D.古人常借柳表达对离人的相思和对家园的思念,是因为“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

解析 A项,“最具代表性的意象”与原文不符,文中是“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B项,“虽误把柳称作杨柳”错误,从文中看“杨柳”就是柳树。

D项,借柳表达离人“对家园的思念”是因为古代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柳是故乡的象征。

答案 C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层次清晰,先论述了杨柳与柳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含义进行了阐述。

B.文章按时间先后顺序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丰富含义展开论述,阐述了其发展的历史轨迹。

C.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大量引用古典诗词,在增强说服力的同时,也使文章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D.文中引用许浑“蒹葭杨柳似汀州”诗句,意在证明“柳”在古代具有乡思的意象内涵。

解析 文章按照柳具有的不同意象类型来论述,并非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其发展轨迹也不明显。

答案 B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杨树与柳树在外形方面具有的不同特征可知,把杨柳作为两种树的合称确有不妥之处。

B.隋炀帝“御笔赐柳姓杨”的传说并无确切根据,因而不能作为古诗词中“杨柳”皆指柳的证据。

C.无论是许浑、冯延巳,还是刘禹锡等,都有写柳的诗句,可见柳意象在古诗中广泛存在。

D.柳在古代诗歌中可作为隐者的象征、与陶渊明辞官归隐,种柳于屋旁,自号“五柳先生”不无关系。

解析 逻辑关系错误。

文中有“即使此传说确凿……故此据不足为证”。

答案 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文化产业近年来的表现,可以讲是“冰火两重天”。

2014年,在“反四风”的形势下,演出市场及舞台演出制作公司60%倒闭,艺术品、画廊行业持续低迷;同时由于近年来文化产业同质化、地产化、空壳化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的影视基地、文化产业园区以及主题公园70%-80%处于大面积的亏损;另一方面,我国部分文化产业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特别是文化产业利用资本市场有了超常的发展,文化企业在创业板的表现突出,成为资本市场“新宠”。

与此同时,由于创业板文化类企业上市前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上市后有动力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寻求企业外延式的扩张,进行产业整合,提高企业整体水平,从而改变过去的竞争局面,截止2014年底,市场每6天就有一起并购案。

同时加上阿里、XX、腾讯等互联网龙头企业的参与,在政策、资本和市场三方合力下,文化产业正发生着质和量的飞跃,即从一味模仿国外,开始转向利用本民族文化向自主创新发展。

文化产业的这些现状说明,我国文化产业在低水平、企业规模小、缺乏市场竞争条件下,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需要以及在新形势下面临着重大调整的机遇,这些文化产业的基本情况也是文化产业的发展基础。

(摘编自于建玮《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材料二

分行业类型来看,2016年文化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6%,占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8.6%;文化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增长13.0%,占9.3%;而其中文化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7.5%,占52.1%,已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力量。

此外,2016年全国居民用于文化娱乐的人均消费支出为800元,比2013年增长38.7%;属于文化服务业的文化娱乐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4.7%,高于2013年4.4%的水平,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和升级。

2016年文化及相关产业营收构成

      数据来源:

公开资料整理

材料三

作为国内首档大型文化创意创投类电视综艺节目,《创意中国》选择的制作路径——文创、投资、综艺跨界融合,则显现了其对文创产业“痛点”的把握,即搭建项目、创业者与金融、投资者对接的平台,让文创业者与投资人零距离对话。

节目依托综艺这一日臻成熟、表现力强的艺术形式,以及电视、网络、移动端等全媒体的播出架构,形成了更具关注度、话题性、实效性的平台。

投资人、文化名人、创业达人做嘉宾,或给出前瞻规划,或提供理性建议;投资机构代表和百姓投资人组成“百人天使团”,根据各自投资意愿,选择文创业者与项目。

对参加《创意中国》的文创团队和创业者而言,闯过“猎奇好创意”“创意秀出来”“资本爱创意”三关后,就可以与投资人零距离对话,就可能遇到投资的“天使”。

从《创意中国》录制开始,短短3个月,就有12家创业公司与现场的投资机构确定了合作意向。

(摘自梅松《为文创搭建更多对接资本的平台》)

材料四

文化旅游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的是一个开放的有机循环体系。

在不断升级的旅游需求和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单纯的文化与旅游的集聚已难以立足。

未来,文化旅游的融合度将会越来越高,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将以有效融合为核心。

在一个开放的文化旅游循环中,文化和旅游是主体,但非唯一的存在,而是融合了经济、社会、生态等一系列社会要素的有机复合体。

文化旅游中“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也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化遗址等内容。

文化旅游所应传达给人们的美,不只是在厚重的历史文化中,也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找到痕迹。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旅游在文化的熏陶中得以丰富,文化在旅游的认识中得以传承。

文化旅游,因文化而集聚人气,因旅游而塑造人格。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创意驱动个性凸显 文化旅游进入2.0时代》)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既包括一定的政策因素,也包含其自身问题。

B.2016年,文化服务业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力量,并引领着相关两个方面的发展。

C.《创意中国》的制作路径符合当下文创产业发展的特点,有助于搭建文创资本对接的平台。

D.开放的有机循环体系有利于文化旅游的产业发展,这也对产业的发展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

解析 B项,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文化服务产业占整个收入的52.1%,但材料中没有信息提示是文化服务产业引领着其他产业在发展。

答案 B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近年呈现出两个极端并存的现象,部分文化企业发展状况堪忧,而部分文化产业则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B.阿里、XX、腾讯等互联网龙头企业在政策、资本和市场三种合力的帮助之下,使文化产业正发生着质和量两个方面的飞跃。

C.文化旅游是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但并不只是包含“文化”和“旅游”这两个要素,它是一个包含社会诸多要素的有机复合体。

D.文化旅游对传统意义上的“文化”进行了有效的拓展,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和旅游相互补充并获得提升。

解析 B项,结合文本内容“同时加上阿里、XX、腾讯等互联网龙头企业的参与,在政策、资本和市场三方合力下,文化产业正发生着质和量的飞跃,即从一味模仿国外,开始转向利用本民族文化向自主创新发展”分析可知,互联网龙头企业本身就是三种合力里的“市场”这部分,不能理解成其在三种合力帮助下。

答案 B

6.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通过哪些途径可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6分)

解析 解答这道题首先关注“结合”这个词,意味着首先应该进行文本的概括。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明确了概括的方向。

“建议”应该是在概括原文要点的基础上进行。

针对材料一中提到的“冰火两重天”现状,决定需要均衡发展。

材料一结尾部分和材料二都提到升级调整,这也是建议的内容。

从材料里提到的投资问题,可以看到融资的问题。

这样解决问题的途径就可以围绕着抓住机遇、搭建平台和提升文化旅游品质等方面来考虑。

答案 ①文化企业发展不均衡;文化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升级;单纯的文化与旅游的集聚已难以立足。

②抓住现在的有利调整机遇;为文创搭建更多对接资本的平台;融合经济、社会、生态等一系列社会要素打造文化旅游产业。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李白:

孤独的月光

郭保林

李白二十五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一生浪迹江湖,最后魂断异乡,客死长江下游当涂县。

他从上游走来,历经人生苦难坎坷,在长江下游画上生命的句号。

李白一生有两大嗜好:

一是饮酒,一是醉月。

酒和月是李白诗中的意象,又是李白诗的具象。

酒和月是李白诗的主旋律,是李白诗之魂。

李白是酒中仙,也是月中仙。

李白一生存诗一千首,其中有四百首写到月。

李白青年时期借满天霜月,挥洒青春意气。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人到中年,书剑飘零,半生谋官,却仕途蹭蹬,看到官场黑暗,便产生激愤和抗争:

“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

”他壮怀激烈,孤愤难平,每至静夜,反思人生,烦恼,忧愁,满腹怨恚,油然升起,再看那轮孤月,心情更感到孤苦,青年时期的浩气、豪气都化为一杯苦涩的苍凉。

月光是空的,迷离的,缥缈的,虚无的。

越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越能产生浪漫主义的想象,越能激发诗人“上天览月”的欲望。

“酒能使人入梦幻,月能使人入仙道。

”李白在仕途和理想上的沉重悲哀、孤寂和绝望,并未导致精神上的崩溃、自暴自弃的人格堕落。

他背对龌龊的现实,放浪山水,啸傲江湖,皈依道家,寻仙悟真。

“道真倍可娱,清洁有精神。

”李白具有管、晏之术和匡扶天下的雄心大志,但又天真浪漫,无廊庙之才;他向往仕途,又蔑视皇权;他有儒家积极入世的追求,又有浪迹山水、自由放纵的道家风骨,这是李白性格的悲剧。

其实唐明皇并没有看错他,李白只能当诗人,不能胜任高官大吏。

政治这玩意他玩不转。

李白应诏入京,原以为能施展抱负,他倾心酬主,急于披肝沥胆,抒写忠心。

然而他卓尔不群、恃才傲物的品格,注定了他在朝廷不会受到重用。

“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

”皇上只封了他翰林,且为供奉翰林。

李白哪里受得这等窝囊气?

自己虽拂剑击壶,慷慨悲歌,终莫奈何!

当皇上赐金还山,李白仕途之梦破灭了,只好重操旧业,浪迹江湖。

这是李白人生的第一道低谷。

尽管他遭到如此的尴尬,却并没有熄灭他“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天风海雨般的豪情,绝望的灰烬仍有希冀的火星,苦涩的心灵荒漠上仍有希望的花卉。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你看他浪漫主义的诗情依然天真得可爱。

“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仍然期望时来运转,否极泰来,一展抱负。

真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

“安史之乱”期间,李白已进入人生的暮年。

但他极想报效国家,以酬壮志。

他看厌了敬亭山,玩腻了桃花水,他不远千里投奔李璘平叛队伍。

谁知,李璘这忤逆之徒打着平叛的旗号,扩大地盘,妄图分裂国家。

唐肃宗戳穿其狼子野心,兵锋指处,灰飞烟灭。

李白也因此获罪,身陷囹圄。

在流放押解途中,又喜获特赦,真是天降喜讯,天佑英才。

李白又回到皖南,玩他的桃花水,看他的敬亭山,捉他的采石矶的月。

但是时光易逝,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李白老矣,青莲居士老矣,翰林老矣,西蜀才子、巴山剑客老矣!

“旧国见秋月,长江流寒声。

”孤独和凄苦折磨着一颗苍老的诗心。

青天中道流孤月,长洲孤月向谁明?

(节选自龙门书局《龙门阅读·品味人物》)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白一生存诗千首,其中就有四百首写到月,月是他诗歌中的重要意象。

B.李白欲报效国家,却不能够,在心灵深处,他是孤独的。

C.本文是从月光的角度切入,按空间先后顺序,以李白在仕途上的波折为主线来写的。

D.李白喜获特赦,重回自由,但孤独和凄苦折磨着他那一颗苍老的诗心。

解析 C项,应该是“按时间先后顺序”。

答案 C

8.有人说李白诗歌表现的思想极其复杂,你对此该怎样理解?

(6分)

答案 李白具有管、晏之术和匡扶天下的雄心大志,但又天真浪漫,无廊庙之才;他向往仕途,又蔑视皇权;他有儒家积极入世的追求,又有浪迹山水、自由放纵的道家风骨,这一些自然都会在诗歌中有所表现,从而使其诗歌表现的思想极其复杂。

9.李白不能施展政治抱负,是好事,还是坏事?

请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案 对李白个人来说,政治抱负不能施展,导致精神苦闷,郁郁寡欢,是坏事;对国家、对历史而言,李白的政治抱负不能施展,倒反让他成为了一个伟大的诗人,留下了大批脍炙人口的作品,是好事。

(言之有理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与元微之书①

白居易

四月十日夜,乐天白:

微之微之!

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

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牵挛乖隔②,各欲白首。

微之微之,如何如何!

天实为之,谓之奈何!

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且云:

危慑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

“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

”悲哉!

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

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

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且置是事,略叙近怀。

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

形骸且健,方寸甚安。

下至家人,幸皆无恙。

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

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此一泰也。

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疠。

湓鱼颇肥,江酒极美。

其余食物,多类北地。

仆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亦可自给。

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

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

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每一独往,动弥旬日。

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

不唯忘归,可以终老。

此三泰也。

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

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

封题之时,不觉欲曙。

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

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

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

“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

今夜封书在何处?

庐山庵里晓灯前。

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

”微之微之!

此夕我心,君知之乎?

乐天顿首。

(选自《白氏长庆集》,有删节)

【注】①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

元微之,即元稹,为白居易好友,当时被贬为通州司马。

②牵挛乖隔:

牵制隔离。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

B.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

C.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

D.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

解析 “万里”是形容“去我”的距离,“去”意思是“距离”,故二者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瞥然”意思是“忽然”,此处修饰“尘念”,即“一时间世俗的思念之情”,故二者不能断开,排除C项。

答案 A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足下,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

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

B.胡越,胡与越,北方称胡,南方称越。

亦泛指北方和南方的各民族。

C.谪,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

有很少的时候用于表示升职。

D.顿首,指磕头。

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

跪拜礼之一,为正拜。

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书简表奏用语。

表示致敬。

常用于结尾。

解析 “有很少的时候用于表示升职”错误。

答案 C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白居易与元稹虽然身处南北异地,但是彼此牵念,情意深厚,心志相通。

而三年之别,近两年未接书信,让白居易不禁悲叹人生短暂,对命运、未来深感凄楚无奈。

B.白居易被贬时,元稹用诗叙述了他在凄寒雨夜残灯之下,听闻消息病体惊起而坐,伤痛之情溢于言表,而白居易每次吟诵此诗,也因担忧元稹病况悲伤不已。

C.白居易家里人丁不少,其俸禄不多,节俭用度,亦能衣食自给。

而所居江州环境宜人、酒食美妙、所住草堂风景秀丽的细致描绘也显现了作者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

D.白居易在拂晓之际,为元稹回赠诗篇,诗中以往昔之富贵反衬今日之沦落,以“笼鸟槛猿”比喻自己和好友均遭贬谪的困顿处境,寄寓了作者抑郁不平之气。

解析 B项,“而白居易每次吟诵此诗,也因担忧元稹病况悲伤不已”错误,文中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

至今每吟,犹恻恻耳”,意思是“这样的诗句别人尚且不忍听到,更何况我的心呢!

到现在每吟诵起来,还悲伤不已啊”,文中只是说白居易悲伤不已,但并没有说是因“担忧元稹病况”。

答案 B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危慑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

“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

”(5分)

(2)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5分)

答案 

(1)病危之时,没有时间顾及其他事,只收集了几包文章,封起来,在它上面题字:

“日后送交白二十二郎,就请用它代替我的书信。

(2)想到您很久没有得到我的书信,一定更加担忧和盼望,现在特意记下这三件安适的事来先作呈报,其余的事情,我以后逐条写在后面吧。

【参考译文】

四月十日夜晚,乐天告白:

微之啊微之!

不见您的面已经三年了,没有收到您的信快要两年了,人生有多少时日,我和您竟这样长久离别?

何况把胶和漆一样紧紧相联的两颗心,分放在南北相隔的两个人身上,彼此上前不能在一起,后退不能相忘,内心牵挂,身体分离,各自的头发都要白了。

微之啊微之,怎么办啊怎么办!

天意确实造成这种际遇,对这怎么办呢!

我刚到浔阳时,熊孺登来访,收到您前年病重时的一封短信,信上还说:

病危之时,没有时间顾及其他事,只收集了几包文章,封起来,在它上面题字:

“日后送交白二十二郎,就请用它代替我的书信。

”悲伤啊!

微之对待我,怎么如此(信任)啊!

又看到寄来的听说我被贬官的诗写道:

“灯将燃尽啊,火焰将灭,人影摇摇晃晃,今晚听说您被贬谪到九江。

将近死亡的我,在病中惊起而坐,夜风吹着雨进入寒窗。

”这样的诗句别人尚且不忍听到,更何况我的心呢!

到现在每吟诵起来,还悲伤不已啊。

暂且放下这事不谈,大致叙述一下近来的心境。

我自从到了九江,已经过了三年。

身体还算健康,心情很平静。

下到家人,庆幸没有什么毛病。

我大哥去年夏天从徐州来到这里,还有各房孤小的弟妹六七人互相扶助一同来了。

不久前牵挂的家人,现在都出现在眼前了,能够同寒暖共饥饱,这是第一件安适的事。

江州气候渐渐凉爽了,当地很少恶性传染病。

湓江的鱼很鲜,江州的酒极美。

其他的食物,大多类似北方。

我家的人口虽然不少,司马的俸禄虽然不多,只要衡量收入,节俭用度,也可以自给自足。

身上穿的,口里吃的,还不必求助于人,这是第二件安适的事。

我去年秋天开始游庐山,到东林寺、西林寺之间的香炉峰下,看见飞云、流水、清泉、怪石,绝妙第一,喜爱得不忍离去。

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

青色的藤萝点缀着篱笆墙,洁白的石块铺着桥面。

流水环绕在茅舍之下,飞泉洒落在屋檐之间,红色的石榴,白色的莲花,分别生长在石阶下边的水池中。

大致如此,不能详尽记述。

每次我独自一人前去,常常住满十天。

一生爱好的东西,全在这里。

不仅忘记回家,简直可以在此度过一生。

这是第三件安适的事。

想到您很久没有得到我的信,一定更加担忧和盼望,现在特意记下这三件安适的事来先作呈报,其余的事情,我以后逐条写在后面吧。

微之啊微之!

写这封信的夜晚,我正在草堂中对着山的窗子下面,随手拿笔,随意乱写。

写好信封的时候,不知不觉天快亮了。

抬头只见一两个山寺的和尚,有的坐着,有的睡着。

又听到山中的猿猴和山谷里的鸟,发出啾啾鸣叫。

平生老友,离我万里,一时间世俗的思念之情,此时突然产生。

作诗的习惯牵动着我,使我写成了三韵的六句诗:

“回忆从前给你写信的夜晚,是考中进士后的天亮前。

今夜写信又在何处?

在庐山草屋拂晓的灯前。

笼中的鸟栏里的猿都未死,人世间你我相见是在哪一年!

”微之啊微之!

今夜我的心情您知道吗?

乐天叩头。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

李 白

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

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

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

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

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

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

14.下列对整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标题交代了时间“秋日”、地点“鲁郡尧祠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