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册新教材导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10832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三册新教材导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第三册新教材导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第三册新教材导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第三册新教材导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第三册新教材导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三册新教材导学.docx

《高中语文第三册新教材导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三册新教材导学.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三册新教材导学.docx

高中语文第三册新教材导学

高中语文第三册新教材导学

  教学目的:

1学习要有思想,而现在的大部分学生学习都还比较盲目,拟作一个简要的指导。

2学习的知识要有系统性,引导学生学会宏观把握知识面,而不是停留在知识点上。

3新教材新在何处,对我们的学习有何新的要求。

教学重点:

1必须要让学习明确本学年学习的重点内容及学习方法。

2联系高考,让学生明确哪些知识点是高考中的要点。

如培养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重视文言文的翻译、重视写作等。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教材前面的“说明”部分

目前我们使用的是新教材,所谓新教材,这就是有别于以往的旧教材,其“新”无外乎包含这样几点:

1它的内容是新的,有许多的新文章出现。

2它的体系是新的,要求我们要重新来面对它。

3它的教学要求是新的,要求我们的教与学都不能再用以前的老眼光老来对待它了,必须要有全新的观念和方法。

一课本前面的“说明”谈到了这次新教材修订的指导思想,这就是: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培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一个人是否具有思想是非常重要的,思想决定着思维的方向和学习的方法,所以方向正确、方法得当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也是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

比如我们要到达一个地方,方法有很多,但是最好的方法往往只有一个,而且要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

如果方向都不正确,那就无方法可谈了。

在这种情况下你越是花的时间多,你的学习效率就越差。

用一个成语说这就叫“南辕北辙”。

“说明”中提到了要“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这是以往的大纲中不曾有的,这是对语文的一个更高的要求。

这也是新教材的一个新特征。

新教材分阅读和写作两方面来谈。

我们先看阅读部分。

新教材对高二学年的教学内容是这样规定的:

学习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古代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着重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这句话的前半部分是规定了高二一学年的学习内容,简而言之就是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

这句话的后半部分高二一学年的学习要求,这就是要能初步欣赏文学作品。

[板书]

初步欣赏文学作品

(要求)(内容)

这就是说,通过高二的一学年的学习,我们将通晓古今中外的名篇名作、名人趣事,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这既是高二学年的重要任务,也是高考的必考项目。

对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力的考查,主要表现为对诗歌鉴赏的考查。

这种考查形式从1994年开始一直沿用至今。

题型为客观选择题,题量则由1994、2019年的一道题增至2019、2019、2019年的两道题,2019、2019、2019年的三道题,可见高考对文学鉴赏能力检测的重视。

从诗歌类型看,前几年古典诗、词、曲“一统天下”,近两年新诗的比重增长较大,“厚古薄今”的态势有所改变,如2019、2019年就考查了两道新诗鉴赏题。

从命题意图看,文学鉴赏题一般先设一道理解内容的题目,让考生找到解题的“台阶”,再设一道考查鉴赏能力的题目,形成梯度,降低难度,利于考生水平的发挥。

预计今后仍将以客观选择题为主,题量亦不会减少,因为强调鉴赏能力代表了高考命题的新导向。

重点难点:

1、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与表达技巧

形象指诗中的意象;语言侧重于其表达效果;表达技巧则包括典故的运用、行文构思、风格、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要素。

2、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思想内容包括诗词和词语的含义、主旨、意境等要素。

新教材对文体概念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其中说到“不分文体组织单元”,对于这句话同学们不能误解为读文章写文章以后再也不用考虑文体了。

不分文体是淡化文体,而不是不要文体,不讲究文体的“四不象”的文章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相反,在我们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还是要特别注意文体的定位,定位的准确对我们提高阅读和写作的速度和质量将有很大的帮助。

“说明”中提到了解文言文的阅读问题。

有两点必须说明:

1目前的文言文阅读还是注重字、词、句的理解,不太注重翻译。

现在高考的翻译题仍然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这样实际上是降低了难度。

以后的形势要求我们文言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翻译,要求学生力求做到信、达、雅。

2文言文阅读中要“着重培养欣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这一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是最容易忽视的。

这也是新教材的一个新要求。

以前的文言文教学比较重视字、词、句的解释,而不注重文章整体的分析和理解。

一篇课文,有的同学能倒背如流,但如果让他默写文中的某句话,他却不一定能写得出,原因就是他对课文的意思不理解。

“说明”中提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的问题,这是个大问题。

新教材对此考虑的非常周到。

那就是选编了读本,平均每学期阅读量达35万字。

但仅有此还是不够的,还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方面地开拓阅读渠道,如可以到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可以经常看看报纸,可以自己到邮局订阅一些适合自己的刊物等待。

总之,一定要做到“肚里有货”。

“说明”中的第七部分本学年度各个单元的编排顺序及教学重点:

第一单元,诗歌的意象,诗歌的象征手法。

第二单元,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的结奏。

第三单元,诗词的意境,诗词的声韵美。

第四单元,散文的语言和表现手法。

第五单元,散文的情和理。

第六单元,古代散文的语言,古代散文的议论和抒情。

“说明”中对于写作部分的要求

明确:

高中语文第三册的写作部分,着重进行议论文的训练。

依次是:

议论要有理有据,议论要有条有理,作点辨证分析,札记,随笔,自由写作实践。

本学期的作文训练准备8次,6次议论文,2次记叙文。

近年来的高考对写作的要求明显在提高。

首先是高考作文形式上的提高。

如:

1字数比以前要求多了。

以往是600字左右,现在是800字左右,多了200字。

2书写比以前要求高了。

卷面分比以前多了,错别字扣分比以前严格了,以前每两个错别字扣1分,现在是每两个错别字扣三分。

其次是内容上的提高。

如:

1近年的高考作文分为两个等级,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特别是发展等级对中学生写作的要求在文采上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2近年的高考作文在选材上要求变宽了,基本形式是话题作文,内容非常广泛,虽说审题变得容易了,不容易写走题了,但是范围越宽越是不好写。

实际上是变相地提高了写作的要求。

第二课时

了解了本学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特别是教学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之后,我们还要简要地了解本书各个单元的具体内容,了解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特别是各个历史时期和主要文学样式和重要的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作整体的把握,并能作简要的评述。

第三册课本共分六个单元,一至三单元为诗歌单元,二至六单元为散文单元。

第一单元是我国现当代诗歌和四篇外国诗歌。

二至四单元是按时间的顺序从最早的《诗经》一直到宋词。

先看第一单元。

第一篇选了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领袖作品历来在中学课本里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从篇幅上来看,中学课本里入选的作品毛泽东的仅次于鲁迅的。

领袖与领袖也不能同日而语,中学课本里曾入选的领袖作品还有邓小平《谈谈实事求事》、江泽民的《在北大百年校庆上的讲话》、刘少奇的《个人和集体》,但这些伟人的作品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和毛泽东的作品都是不能比拟的。

初中我们就学了他的《沁园春雪》(请一位同学背一下),历来的文学评论家都说毛泽东的诗“霸气十足”,那么我们有谁能说一下《沁园春雪》中的哪些语句能体现出这种霸气来。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娇,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两首诗的创作时间前后相隔11年,你能看出此时的毛泽东和彼时的毛泽东有什么不同吗?

如果能说出,则证明你已经懂得了简单的诗歌鉴赏技巧了。

第二课,“中国现代诗四首”。

要注意,这里提到“现代诗”并不排除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长沙》是用古体诗的格式写现代的生活内容,俗称“旧瓶装新酒”,它仍然属于现代诗歌的范畴。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他在英国留学时第二次告别母校时的抒情之作(文题中的“再”即表明这个意思),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诗歌,历来人们都喜欢把它作为一种范文来朗诵。

《死水》是闻一多的代表作,我们曾学过他的《最后一次讲演》,毛泽东曾对他作过较高的评价(《别了,司徒雷登》)。

艾青,原姓蒋,因小时算命克母,遭父母厌恶,被送到乡下一保姆家中喂养,与之建立深厚的情感,本文是在狱中写的。

他因厌恶他的父母,所以把姓也改了(蒋去头便成了“艾”)。

第三课是中国当代诗四首。

舒婷是个女诗人,中学课本中曾选她的《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这是一首爱情诗,更是一首新女性的独立宣言诗。

也可以理解为追求人格的独立诗。

第四课是外国诗四首。

普希金是俄罗斯最伟大的诗人,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影响类似于我国的鲁迅,“读本”中选了他的其他作品。

华兹华斯是英国湖畔诗人的代表,狄金森是美国女诗人。

裴多菲是个无产阶级作家,他的《自由》诗可谓家喻户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第二、三单元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编写的。

学习中应在头脑中形成一条清晰的线索,记清各个历史时期特殊的文学现象,这个时期重要的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新教材所选的三篇与以前所选的两篇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有较大的不同。

旧教材选了两篇《伐檀》《硕鼠》,充满了阶级斗争的仇恨。

而三篇新选的诗歌则反映的是古代最下层的劳动人民最朴素的感情生活。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

屈原是我国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养成一个习惯,就是要注意“第一”,这往往是考试中的重点(如《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说屈原是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并不是说屈原以前的诗人都不爱国,而是说从屈原的诗歌中流露出的爱国思想比较明显,那么我们在学习他的《离骚》时就要注意体会这首诗中到底有哪些爱国思想。

《诗经》代表的是现实主义传统,《离骚》代表的是浪漫主义传统,它们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影响很大。

我们习惯称之为“风骚并举”。

《孔雀东南飞》属于汉魏时期的乐府诗,和《木兰辞》合称为“乐府双璧”,但要注意这两首诗所处的时代相差较远,后者是南北朝时的作品。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要注意两内容,一是以“三曹”为代表的建安诗人,二是以陶渊明为代表的田园诗派。

“三曹”以曹植成就最高,世称其“才高八斗”(谢灵运曾说:

“天下才有一石,子建独得八斗,我有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

陶渊明,号五柳先生,自传中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门前有五柳,因以为号焉。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后写了不少田园诗,如《归园田居》《饮酒》,他的诗对后代的田园诗人影响很大,特别是唐朝的孟浩然和王维。

第三单元的《梦游天姥呤留别》《琵琶行(并序)》是旧教材中的课文。

李白和杜甫是唐朝诗人中最有成就的伟大诗人。

李白继承的是《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杜甫继承的是《离骚》的浪漫主义传统(可以让学生自己说出有关这两位诗人的有关情况)。

第三单元中还有一位诗人非常特殊,他就是白居易,白居易的最伟大的成就是推动新乐府运动。

白诗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浅显易懂,据说他每写成一首诗,都要送给村头的一位老婆婆看,老婆婆能看懂了他才拿去发表。

《近体诗八首》的学习要注意一个诗歌的常识,唐朝以前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从唐朝开始出现近体诗概念,近体诗也叫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统称为格律诗。

刘禹锡的作品中学课本中还学过他的《陋室铭》。

李商隐的作品虽不多,但他的“无题”诗也可谓家喻户晓。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成了千古绝唱。

陆游是宋朝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很多的诗作都表现了浓厚的爱国思想。

同时他又是一个高产作家,传说他的诗作有近千首。

每一个朝代都有它自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