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聚化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7916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盛聚化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盛聚化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盛聚化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盛聚化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盛聚化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盛聚化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docx

《盛聚化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盛聚化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盛聚化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docx

盛聚化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文件编号: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发行版本:

A/0

编制:

审核:

批准:

受控状态:

    

控制编号:

    

 

2017-7-20发布2017-7-20实施

东营市盛聚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东营

1.目的

为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公司范围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

3.术语

3.1事故隐患 

企业违反安全生产、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3.2隐患排查

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岗位员工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管理制度,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照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实情况,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的工作过程。

3.3隐患治理

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

3.4隐患信息

包括隐患名称、位置、状态描述、可能导致后果及其严重程度、治理目标、治理措施、职责划分、治理期限等信息的总称。

4.职责

4.1主要负责人是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保证隐患治理的资源投入,及时掌握重大隐患治理情况,治理重大隐患前要督促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并明确责任分工。

4.4.2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是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归口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企业范围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行全过程监督管理。

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下达需要协调处理的隐患整改计划,对各部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提出考核意见,汇总审核报送隐患排查治理信息表。

4.4.3各职能管理职部门是职责范围内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分工负责部门,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对各生产车间设备设施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统计、分析工作开展情况,并提出考核意见。

4.4.4 各生产车间(班组)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负责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落实,责任到人。

对日常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检查、统计和考核,接受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4.2.5岗位人员应掌握本岗位涉及的风险分布情况、风险后果、可能存在的隐患及典型控制措施等相关知识。

发现隐患应立即上报,并协助整改,若不能及时整改,则采取临时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5.隐患分级与分类

5.1分级

5.1.1基本要求

根据隐患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可能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5.1.2一般事故隐患

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5.1.3重大事故隐患

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无法立即整改排除,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以下情形为重大事故隐患:

——违反法律、法规有关规定,整改时间长或可能造成较严重危害的;

——涉及重大危险源的;

——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

——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较大,一定时间得不到整改的;

——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

——设区的市级以上负有安全监管职责部门认定的。

重大事故隐患的判定,要把握“危害较大”和“整改难度较大”两个要点。

化工企业的现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按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

——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的。

——具有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物质、爆炸品以及二级以上(或高毒)毒性物质的车间、仓库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或具有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物质、爆炸品的车间、仓库与员工宿舍的安全距离不符合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要求的。

——甲、乙类及剧毒化学品的生产、仓储设施与周边居住区、人员密集区、交通要道的安全距离不符合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要求的。

未按规定和生产工艺要求设置必要的自动报警和安全联锁装置的。

——为两套及以上甲、乙类及剧毒化学品生产装置服务的中心控制室、区域控制室与甲、乙类生产、存储设施的安全距离不足,或未采取必要的抗爆措施的。

——易燃易爆和有毒作业场所,未按国家强制性标准及其强制性条款的要求设置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施以及通风设施,或设置数量、能力低于标准要求的1/2的。

——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内的电气设备(电机、灯具、开关等)不防爆,或防爆等级(类别、级别、组别)及线路敷设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且未采取通风、隔离等临时防范措施的。

——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装置安全控制措施不完善,发生爆炸危险的可能性较大,且未采取有效防爆泄爆措施的。

——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装置安全措施不完善,容易导致爆炸、中毒等恶性事故发生的。

——构成一、二级重大危险源的的生产、储存装置安全措施不完善,容易导致爆炸、中毒等恶性事故发生的。

——其他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5.2分类

5.2.1基本要求

事故隐患分为基础管理类隐患和生产现场类隐患。

5.2.2生产现场类隐患

生产现场类隐患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

——设备设施;

——场所环境;

——从业人员操作行为;

——消防及应急设施;

——供配电设施;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

——辅助动力系统;

——现场其他方面。

5.2.3基础管理类隐患

基础管理类隐患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

——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

——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教育培训;

——安全生产管理档案;

——安全生产投入;

——应急管理;

——职业卫生基础管理;

——相关方安全管理;

——基础管理其他方面。

6.工作程序与内容

6.1编制排查项目清单

6.1.1基本要求

依据确定的各类风险的全部控制措施和基础安全管理要求,编制包含全部应该排查的项目清单。

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包括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和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6.1.2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

应以各类风险点为基本单元,依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中各风险点的控制措施和标准、规程要求,编制该排查单元的排查清单(参见附录A)。

至少包括:

排查范围(风险点)、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排查类型、排查周期、组织级别等信息。

6.1.3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应依据基础管理相关内容要求,逐项编制排查清单(参见附录B)。

至少包括:

排查项目、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排查类型、排查周期、组织级别等信息,参见附录B。

6.2隐患排查

6.2.1排查方式

排查方式主要包括日常隐患排查、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性隐患排查、节假日及季节性隐患排查、专家诊断性检查和企业各级负责人履职检查等。

其中专业性隐患排查包括工艺、设备、电气、自控仪表、建筑结构、消防、公用及辅助工程等。

一般包括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级、班组级排查。

6.2.2排查要求

6.2.2.1应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和企业风险管控情况,结合企业生产工艺特点开展隐患排查工作,隐患排查应做到全面覆盖、责任到人,日常巡查和专业排查相结合,定期排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

——现场巡检间隔不得大于2小时,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化工生产、储存装置,宜采用不间断巡检方式进行现场巡检,现场巡检间隔不得大于1小时;基层车间管理人员每天至少一次对装置现场进行相关专业隐患排查;

——综合性隐患排查应由公司级至少每季度组织一次;基层单位(车间)结合岗位责任制排查,至少每月组织一次;

——专业或专项隐患排查应由工艺、设备、电气、仪表等专业技术人员或相关部门至少每季度组织一次;

——季节性隐患排查应根据季节性特点及本单位的生产实际,至少每季度开展一次;

——节假日隐患排查应在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进行一次隐患排查;

——对于区域位置、工艺技术等不经常发生变化的,可依据实际情况确定排查周期,如果发生变化,应及时进行隐患排查。

6.2.2.2当发生以下情形之一,应及时组织进行相关专业隐患排查:

 

——颁布实施有关新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或原有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重新修订的; 

——组织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调整的; 

——装置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公用工程或操作参数发生重大改变的; 

——外部安全生产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发生事故或对事故、事件有新的认识; 

——气候条件发生大的变化或预报可能发生重大自然灾害。

6.2.3组织实施

制定隐患排查计划,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对照隐患排查清单,采取相应的排查方式,按照风险分级管控级别,组织各相关层级的部门和单位进行隐患排查。

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进行评估分级,填写隐患排查记录,按规定登记上报。

根据排查出的隐患类别,提出治理建议。

治理建议一般应包含:

——针对排查出的每项隐患,明确治理责任单位和主要责任人;

——经排查评估后,提出初步整改或处置建议;

——依据隐患治理难易程度或严重程度,确定隐患治理期限。

6.3隐患治理

6.3.1隐患治理要求

隐患治理实行分级治理、分类实施的原则。

主要包括岗位纠正、班组治理、车间治理、部门治理、公司治理等。

隐患治理应做到方法科学、资金到位、治理及时有效、责任到人、按时完成。

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必须立即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治理前要研究制定防范措施,落实监控责任,防止隐患发展为事故。

6.3.2隐患治理流程

事故隐患治理流程包括:

通报隐患信息、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实施隐患治理、治理情况反馈、验收等环节。

隐患排查结束后,将隐患名称、存在位置、不符合状况、隐患等级、治理期限及治理措施要求等信息向从业人员进行通报。

隐患排查组织部门应制发隐患整改通知书,应对隐患整改责任单位、措施建议、完成期限等提出要求。

隐患存在单位在实施隐患治理前应当对隐患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可靠的治理措施。

隐患整改通知制发部门应当对隐患整改效果组织验收。

6.3.3一般隐患治理

各级(公司、部门、车间、班组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负责组织整改。

能够立即整改的隐患应立即组织整改,整改情况要安排专人进行确认;难以立即排除的应及时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

6.3.4重大隐患治理

6.3.4.1隐患评估

经判定属于重大事故隐患的,应当及时组织评估,并编制事故隐患评估报告书。

评估报告书应包括隐患的类别、影响范围和风险程度以及对事故隐患的监控措施、治理方式、治理期限的建议等内容。

6.3.4.2治理方案

根据评估报告书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并将治理方案报告给当地县(市、区)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a)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b)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c)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d)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e)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f)防止整改期间发生事故的安全措施。

6.3.4.3治理实施

应当按照隐患整改通知和治理方案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治理资金从安全费用支出,治理时,应当采取严密的防范、监控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前或者治理过程中,无法保证生产安全的,工贸企业应当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

6.3.5隐患治理验收

6.3.5.1隐患治理完成后,应根据隐患级别组织相关人员对治理情况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意见,实现闭环管理,并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参见附录C、附录D)。

6.3.5.2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企业应组织对治理情况进行复查评估,并将治理结果向当地县(市、区)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

7.文件管理

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策划、实施及持续改进过程中,应完整保存体现隐患排查全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

至少应包括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台账、隐患排查治理清单等内容的文件成果;涉及不能立即整改的一般隐患、重大隐患,其排查、评估记录,隐患整改复查验收记录等,应保留纸质记录并单独建档管理。

8.隐患排查治理效果

通过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风险控制措施全面持续有效;

——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和提升;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各级排查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

——员工隐患排查水平进一步提高;

——对隐患频率较高的风险重新进行评价、分级,并制定完善控制措施;

——生产安全事故明显减少;

——职业健康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9.持续改进

9.1评审

适时和定期对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评审应包括体系改进的可能性和对体系进行修改的需求。

评审每年应不少于一次,当发生更新时应及时组织评审。

应保存评审记录。

9.2更新

企业应主动根据以下情况对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影响,及时更新隐患排查治理的范围、隐患等级和类别、隐患信息等内容,主要包括:

——法律法规及标准规程变化或更新;

——政府规范性文件提出新要求;

——企业组织机构及安全管理机制发生变化;

——企业生产工艺发生变化、设备设施增减、使用原辅材料变化等;

——企业自身提出更高要求;

——事故事件、紧急情况或应急预案演练结果反馈的需求;

——其它情形出现应当进行评审。

10.沟通

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隐患信息,提高隐患排查治理的效果和效率。

11.附录

附录A:

《现场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附录B: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附录C:

《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附录D: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台账》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业性检查

综合性检查

......

编号

类型

名称

风险点等级

责任单位

作业步骤

(检查项目)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

(标准)

管控

措施

名称(示例交接班)

名称(示例巡检)

名称

名称

排查周期/组织级别(示例:

每天/岗位级)

排查周期/组织级别(示例:

每周/车间级)

排查周期

/组织级别

排查周期

/组织级别

排查周期/组织级别

序号

名称

作业活动或设备设施

1

(工程技术)

(√)

(√)

(管理措施)

(√)

(√)

(培训教育)

(√)

(√)

(个体防护)

(√)

(√)

(应急处置)

(√)

(√)

….

….

….

….

2

3

..

..

.....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序号

排查项目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专业性检查

综合性检查

......

......

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名称

排查周期/

组织级别(示例:

每季度/企业级)

排查周期/组织级别(示例:

每月/部门级)

排查周期/组织

级别

排查周期/组织

级别

排查周期/组织

级别

排查

周期/组织

级别

排查周期/组织

级别

排查周期/组织

级别

(教育培训)

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接受培训,按规定取证,取证后按规定进行再培训教育,培训教育学时够。

(√)

(√)

生产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向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

按规定取证,证件有效,证件与实际岗位相符、证件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

(√)

(√)

开展日常教育、“三级”教育、“四新”教育、转岗、重新上岗等安全培训教育,安全培训教育规定时间或内容符合要求。

(√)

(√)

.......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计划过程

排查过程

整改过程

验收过程

编号

类型

名称

风险点等级

责任单位

作业步骤

(检查项目)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

(标准)

管控

措施

排查类型

排查周期

责任单位

责任人

排查结果

隐患描述

隐患级别

排查人

排查时间

形成原因分析

整改措施

整改责任单位

整改责任人

整改期限

资金额

验收时间

验收人

验收情况

序号

名称

作业活动或设备设施

1

工程技术

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

个体防护

应急处置

….

….

….

….

2

3

..

..

.....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台账

计划过程

排查过程

整改过程

验收过程

序号

排查项目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排查类型

排查周期

责任单位

责任人

排查结果

隐患描述

隐患级别

排查人

排查时间

形成原因分析

整改措施

整改责任单位

整改责任人

整改期限

资金额

验收时间

验收人

验收情况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