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第6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组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7362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第6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组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第6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组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第6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组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第6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组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第6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组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第6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组卷.docx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第6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组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第6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组卷.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第6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组卷.docx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第6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组卷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第6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2017年同步练习组卷

 

一.选择题(共24小题)

1.2017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走红荧屏,反响巨大。

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句反映的是(  )

A.七国之乱B.八王之乱C.安史之乱D.靖康之变

2.下面哪项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

A.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

B.天灾人祸,战火连绵

C.唐玄宗任用奸臣,朝政腐败

D.唐朝内地兵力空虚

3.唐朝灭亡的标志是(  )

A.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B.朱温兼并了北方割据势力

C.朱温建立后梁D.安史之乱的发生

4.促使唐朝由盛转衰亡的因素有(  )

①安史之乱

②藩镇割据

③宦官专权

④黄巢起义

⑤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

5.唐玄宗统治后期爆发的安史之乱是一场(  )

A.农民战争B.统一战争C.叛乱战争D.兼并战争

6.“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选自《旧唐书》)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安史之乱的重要影响是(  )

A.安史之乱是北方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B.安史之乱后,唐朝形成了藩镇割据的政治局面

C.安史之乱是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D.安史之乱的爆发,标志着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覆灭

8.安史之乱导致唐朝中央集权大大削弱,唐朝政府被迫增设许多节度使,形成了(  )

A.黄巢起义B.五代十国C.藩镇割据D.拥兵自重

9.唐末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

下列人物曾领导唐末农民起义的是(  )

A.张角B.黄巢C.安禄山D.史思明

10.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下列关于安史之乱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  )

A.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B.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

C.节度使势力膨胀,内轻外重D.人民赋役繁重

11.唐朝末年,爆发了给唐朝以致命的打击著名的起义是(  )

A.陈胜、吴广起义B.绿林起义

C.黄巾起义D.黄巢起义

12.唐朝朝政日趋衰败是在(  )

A.贞观初年B.贞观末年C.开元初年D.开元末年

13.《新唐书•方镇表序》记载“唐自中世以后,收功弭乱,虽常倚镇兵,而其亡也亦终以此,……”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病是(  )

A.藩镇割据B.重武轻文C.宰相专权D.劳役繁重

14.唐朝,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其灭亡的标志是(  )

A.安史之乱爆发B.安史之乱结束

C.藩镇割据局面形成D.朱温建立后梁

15.唐朝后期,农民起义的领导人是(  )

A.黄巢B.陈胜C.朱温D.李自成

16.五代十国中,五代相继统治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B.江南地区C.黄河流域D.长江流域

17.唐朝灭亡后,先后出现了五个割据政权,称为五代。

观察下表,五代建立的地区在(  )

朝代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都城

汴州(开封)

洛阳

汴州

汴州

汴州

A.长江流域B.珠江流域C.黄河流域D.淮河流域

18.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十国”范围的是(  )

A.前蜀南唐B.东魏西魏C.南平北汉D.楚闽

19.唐朝衰亡与东汉衰亡的相似之处有(  )

①统治者贪图享乐

②任用奸臣

③发生了人民起义

④外戚宦官专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③④

20.天宝初年,边镇兵力达49万人,安禄山一人更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

这三地之间地域相连,兵力又于诸镇之中最强,拥兵15万,实力强大。

相反,中央禁军仅有12万。

材料反映了唐玄宗后期(  )

A.社会矛盾日益尖锐B.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

C.励精图治、重用贤能D.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

21.毛泽东曾说:

“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说“前半辈会做”是基于他统治前期的(  )

A.贞观之治B.开元盛世C.安史之乱D.藩镇割据

22.“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

A.春秋战国B.魏晋南北朝C.辽宋夏金D.五代十国

23.如图示意图反映了唐朝由兴盛到衰亡的过程,图中“▲”处应该填写(  )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安史之乱

24.大唐灭亡时间是(  )

A.907年B.908年C.909年D.910年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第6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2017年同步练习组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4小题)

1.(2017•江西模拟)2017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走红荧屏,反响巨大。

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句反映的是(  )

A.七国之乱B.八王之乱C.安史之乱D.靖康之变

【分析】本题考查了安史之乱.开元末年之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廷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尖锐,边疆形势也日趋紧张.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解答】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句出自《春望》,反映的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安史之乱的相关诗句.

 

2.(2017春•同安区期中)下面哪项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

A.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

B.天灾人祸,战火连绵

C.唐玄宗任用奸臣,朝政腐败

D.唐朝内地兵力空虚

【分析】本题考查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解答】开元末年之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廷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尖锐,边疆形势也日趋紧张.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后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天灾人祸,战火连绵是战乱的表现,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与影响.

 

3.(2017春•长阳县校级期中)唐朝灭亡的标志是(  )

A.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B.朱温兼并了北方割据势力

C.朱温建立后梁D.安史之乱的发生

【分析】本题以“唐朝灭亡”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唐朝灭亡的事件.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907年梁王朱温逼唐昭宣帝退位建立后梁,标志唐朝的灭亡.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唐朝的灭亡.

 

4.(2017春•宁津县校级期中)促使唐朝由盛转衰亡的因素有(  )

①安史之乱

②藩镇割据

③宦官专权

④黄巢起义

⑤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由盛转衰亡的因素.618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贵族李渊,进入长安,建立唐朝,李渊就是唐高祖.

【解答】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出现在唐朝灭亡以后,⑤不是促使唐朝由盛转衰亡的因素,据此可排除含⑤的BCD三个选项.

故选A.

【点评】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注意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出现在唐朝灭亡以后.

 

5.(2017春•邹平县校级期中)唐玄宗统治后期爆发的安史之乱是一场(  )

A.农民战争B.统一战争C.叛乱战争D.兼并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安史之乱,知道安史之乱是一场叛乱战争.

【解答】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最终导致安史之乱的发生.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安史之乱是一场由地方将领发动的反对中央政府的叛乱战争.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安史之乱,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2017春•同安区期中)“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选自《旧唐书》)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汇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专制主义是决策方式.

【解答】题干中“贡赋不入于朝廷”“藩臣”“《旧唐书》”等文字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唐朝的藩镇割据,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B.

【点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建立于封建经济基础之上的.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来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以保障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地主阶级为维持统治,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镇压农民的反抗,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分散的个体小农,也需要依赖于政治上强大的力量,以稳定社会,抵御外敌和抗击大的灾害.

 

7.(2017春•秀峰区校级期中)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安史之乱的重要影响是(  )

A.安史之乱是北方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B.安史之乱后,唐朝形成了藩镇割据的政治局面

C.安史之乱是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D.安史之乱的爆发,标志着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覆灭

【分析】本题考查安史之乱的影响.知道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解答】唐玄宗末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历时8年之久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战乱使中原地区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边疆不断告急,唐朝国力大为削弱.故安史之乱的爆发,标志着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覆灭是错误的.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

 

8.(2017春•延安期中)安史之乱导致唐朝中央集权大大削弱,唐朝政府被迫增设许多节度使,形成了(  )

A.黄巢起义B.五代十国C.藩镇割据D.拥兵自重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安史之乱.开元末年之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廷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尖锐,边疆形势也日趋紧张.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解答】安史之乱导致唐朝中央集权大大削弱,唐朝政府被迫增设许多节度使,形成了藩镇割据.安史之乱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安史之乱的影响.

 

9.(2017春•镜湖区校级期中)唐末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

下列人物曾领导唐末农民起义的是(  )

A.张角B.黄巢C.安禄山D.史思明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黄巢起义.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解答】曾领导唐末农民起义的是黄巢.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税沉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领导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原为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唐朝末年爆发黄巢起义.

 

10.(2017春•个旧市期中)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下列关于安史之乱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  )

A.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B.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

C.节度使势力膨胀,内轻外重D.人民赋役繁重

【分析】本题由“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可知考查安史之乱的原因.

【解答】唐玄宗末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历时8年之久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战乱使中原地区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边疆不断告急,唐朝国力大为削弱.故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节度使势力膨胀,内轻外重是安史之乱的原因.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安史之乱,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11.(2017春•如皋市校级期中)唐朝末年,爆发了给唐朝以致命的打击著名的起义是(  )

A.陈胜、吴广起义B.绿林起义

C.黄巾起义D.黄巢起义

【分析】本题以“爆发了给唐朝以致命的打击著名的起义”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黄巢起义的知识.

【解答】公元878年黄巢领导的反抗唐朝政府黑暗腐朽残酷统治的农民起义运动,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黄巢之乱祸延大唐半壁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

故选D.

【点评】识记黄巢起义的内容.中国历史上的一场相当重要的农民起义运动,是对王仙芝起义的延续,是唐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直接打击了唐朝政府的腐朽统治,冲击了最高统治者,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12.(2017春•禹会区校级期中)唐朝朝政日趋衰败是在(  )

A.贞观初年B.贞观末年C.开元初年D.开元末年

【分析】本题考查安史之乱,知道天宝年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历时8年之久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解答】唐玄宗前期的年号是开元,开元末年唐朝朝政日趋衰败,唐玄宗后期的年号是天宝,天宝年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历时8年之久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安史之乱,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2017春•长丰县校级期中)《新唐书•方镇表序》记载“唐自中世以后,收功弭乱,虽常倚镇兵,而其亡也亦终以此,……”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病是(  )

A.藩镇割据B.重武轻文C.宰相专权D.劳役繁重

【分析】本题以“唐自中世以后,收功弭乱,虽常倚镇兵,而其亡也亦终以此,…”为依托,考查藩镇割据的影响.

【解答】材料“唐自中世以后,收功弭乱,虽常倚镇兵,而其亡也亦终以此,…”的中的关键信息是“虽常倚镇兵,而其亡也亦终以此”可知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病是藩镇割据,藩镇割据导致了地方势力的膨胀,最终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唐朝兴衰的历史.

 

14.(2017春•东台市月考)唐朝,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其灭亡的标志是(  )

A.安史之乱爆发B.安史之乱结束

C.藩镇割据局面形成D.朱温建立后梁

【分析】本题以“唐朝”“灭亡的标志”为切入点,考查朱温建立后梁的知识.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公元907年8月1日朱温废李柷自立为皇帝,建都汴梁,国号梁,是为五代的后梁.后梁的建立,标志唐朝的灭亡.

故选D.

【点评】本题识记唐朝灭亡的标志.

 

15.(2017春•夏津县校级月考)唐朝后期,农民起义的领导人是(  )

A.黄巢B.陈胜C.朱温D.李自成

【分析】本题以“唐朝后期,农民起义的领导人”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黄巢起义的知识.

【解答】黄巢起义是875年至884年发生在唐朝末期的一次志在推翻唐王朝的农民起义.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率众几十万,转战十几省,持续十几年,是中国历史上一场空前宏伟壮烈的农民革命战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它沉重地打击了唐王朝的统治,表现了农民战争对封建社会的改造作用.同时,起义也削弱了藩镇割据势力,打破了原来中央与藩镇之间、藩镇相互之间的均势.故唐朝后期,农民起义的领导人是黄巢.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唐末农民起义.

 

16.(2017春•长阳县校级期中)五代十国中,五代相继统治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B.江南地区C.黄河流域D.长江流域

【分析】本题以“五代十国”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五代相继统治的地区.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五代是唐朝灭亡后,北宋建立前,黄河流域定都开封的五个中原王朝,史学界认为它们是唐后宋前的正统王朝.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五代十国所在的地区.

 

17.(2017春•东台市月考)唐朝灭亡后,先后出现了五个割据政权,称为五代。

观察下表,五代建立的地区在(  )

朝代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都城

汴州(开封)

洛阳

汴州

汴州

汴州

A.长江流域B.珠江流域C.黄河流域D.淮河流域

【分析】本题以“唐朝灭亡后,先后出现了五个割据政权,称为五代”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五代建立的地区.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五代建立的地区在黄河中下游流域,主要是陕西、山西、河南、山东还包括河北南部、江苏和安徽北部、以及甘肃东南部.故五代建立的地区在黄河流域.

故选C.

【点评】本题识记五代的建立的地区.

 

18.(2017春•崇仁县校级期中)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十国”范围的是(  )

A.前蜀南唐B.东魏西魏C.南平北汉D.楚闽

【分析】本题考查“十国”,考查学生掌握教材基础知识的能力.

【解答】东魏和西魏是南北朝时期的政权,不属于“十国”范围.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唐朝衰落走向灭亡的相关知识.

 

19.(2017春•崇仁县校级月考)唐朝衰亡与东汉衰亡的相似之处有(  )

①统治者贪图享乐

②任用奸臣

③发生了人民起义

④外戚宦官专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衰亡与东汉衰亡,注意对比两个王朝的共同之处.

【解答】东汉中期以后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情况,唐朝出现过宦官专权,但没有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据此可排除含④的BCD三个选项.

故选A.

【点评】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注意东汉东汉中期以后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情况.

 

20.(2017春•河源校级月考)天宝初年,边镇兵力达49万人,安禄山一人更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

这三地之间地域相连,兵力又于诸镇之中最强,拥兵15万,实力强大。

相反,中央禁军仅有12万。

材料反映了唐玄宗后期(  )

A.社会矛盾日益尖锐B.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

C.励精图治、重用贤能D.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

【分析】本题以“安禄山一人更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安史之乱的知识.

【解答】依据题干“天宝初年”“安禄山一人更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可知,反映的是唐玄宗后期的安史之乱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唐玄宗末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历史8年之久的叛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战乱使中原地区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边疆不断告急,唐朝国力大为削弱.

故选B.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安史之乱的影响.

 

21.(2016•临夏州)毛泽东曾说:

“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说“前半辈会做”是基于他统治前期的(  )

A.贞观之治B.开元盛世C.安史之乱D.藩镇割据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唐玄宗的认识.

【解答】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唐明皇…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联系所学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贤才,提倡节俭,注重吏治建设,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后期不理朝政,出现“安史之乱”,导致唐朝逐渐走向衰落.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唐玄宗的主要史实.

 

22.(2015•玄武区二模)“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

A.春秋战国B.魏晋南北朝C.辽宋夏金D.五代十国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五代十国的考查.

【解答】题文的“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解题的关键信息.春秋战国和魏晋南北朝都出现在唐朝之前.辽宋夏金中最早的辽出现在916年,唐朝灭亡是907年,他们之间还经历了五代十国时期.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联系所学作答.

 

23.(2014•南京二模)如图示意图反映了唐朝由兴盛到衰亡的过程,图中“▲”处应该填写(  )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安史之乱

【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安史之乱.读懂图示年代尺是解题关键.

【解答】唐玄宗治国初期,以开元作为年号,在政治上励精图治,任用贤能,如力排众议重用武则天时代的富有改革精神,熟悉吏治重臣姚崇为相,改革了一些弊政.尤其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使朝政很快出现了新局面.注意发展经济,提倡文教,自己注意勤俭,烧毁珠玉锦绣,以示决心,终于使得天下大治,后世史学家称其统治前期为开元之治,又称“开元盛世”.

但在唐玄宗统治后期,逐渐贪图享乐,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还任用奸臣,造成朝政混乱,导致以边将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首的叛乱,时间是755﹣763年,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为“安史之乱”,它标志着唐朝从此日趋衰落.907年,唐朝灭亡.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能力.注意掌握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24.(2013春•尤溪县期末)大唐灭亡时间是(  )

A.907年B.908年C.909年D.910年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灭亡时间.

【解答】618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贵族李渊,进入长安,建立唐朝,李渊就是唐高祖.“安史之乱”后,唐朝日趋衰落907年被藩镇灭亡.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唐朝灭亡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