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与键盘接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7270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片机与键盘接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单片机与键盘接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单片机与键盘接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单片机与键盘接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单片机与键盘接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片机与键盘接口.docx

《单片机与键盘接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片机与键盘接口.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片机与键盘接口.docx

单片机与键盘接口

MCS-51单片机与键盘的接口

键盘接口和数码管接口是构成单片机人机界面的主要方法 。

键盘是单片机应用系统中最常用的输入设备,操作人员一般都是通过键盘向单片机系统输入指令、数据,实现简单的人机通信。

所以学习单片机与键盘接口的原理和编程方法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一.键盘的工作原理

 1.1按键的分类

  按键按照结构原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触点式开关按键,如机械式开关、导电橡胶式开关等;另一类是无触点式开关按键,如电气式按键,磁感应按键等。

前者造价低,后者寿命长。

目前,单片机应用系统中最常见的是触点式开关按键。

  按键按照接口原理可分为编码键盘与非编码键盘两类,这两类键盘的主要区别是识别键符及给出相应键码的方法。

编码键盘主要是用硬件来实现对键的识别,非编码键盘主要是由软件来实现键盘的定义与识别。

  全编码键盘能够由硬件逻辑自动提供与键对应的编码,此外,一般还具有去抖动和多键、窜键保护电路。

这种键盘使用方便,但需要较多的硬件,价格较贵,一般的单片机应用系统较少采用。

非编码键盘只简单地提供行和列的矩阵,其它工作均由软件完成。

由于其经济实用,较多地应用于单片机系统中。

下面将重点介绍非编码键盘接口。

 1.2键输入原理

  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除了复位按键有专门的复位电路及专一的复位功能外,其它按键都是以开关状态来设置控制功能或输入数据的。

当所设置的功能键或数字键按下时,计算机应用系统应完成该按键所设定的功能,键信息输入是与软件结构密切相关的过程。

对于一组键或一个键盘,总有一个接口电路与单片机相连。

单片机可以采用查询或中断方式了解有无将键输入,并检查是哪一个键按下,将该键号送入累加器ACC,然后通过跳转指令转入执行该键的功能程序,执行完后再返回主程序。

.

 1.3按键结构与特点

  微机键盘通常使用机械触点式按键开关,其主要功能是把机械上的通断转换成为电气上的逻辑关系。

也就是说,它能提供标准的TTL逻辑电平,以便与通用数字系统的逻辑电平相容。

机械式按键再按下或释放时,由于机械弹性作用的影响,通常伴随有一定时间的触点机械抖动,然后其触点才稳定下来。

其抖动过程如下图所示,抖动时间的长短与开关的机械特性有关,一般为5~10ms。

  按键触点的机械抖动

在触点抖动期间检测按键的通与断状态,可能导致判断出错,即按键一次按下或释放被错误地认为是多次操作,这种情况是不允许出现的。

为了克服按键触点机械抖动所致的检测误判,必须采取去抖动措施。

这一点可从硬件、软件两方面予以考虑。

在键数较少时,可用硬件去抖,而当键数较多时,采用软件去抖。

  在硬件上可采用在键输出端加R-S触发器(双稳态触发器)或单稳态触发器构成去抖动电路。

下图是一种由R-S触发器构成的去抖动电路,当触发器一旦翻转,触点抖动不会对其产生任何影响。

电路工作过程如下:

按键未按下时,a=0,b=1,输出Q=1,按键按下时,因按键机械弹性作用的影响,使按键产生抖动,当开关没有稳定到达b端时,因与非门2输出为0反馈到与非门1的输入端,封锁了与非门1,双稳态电路的状态不会改变,输出保持为1,输出Q不会产生抖动的波形。

当开关稳定到达b端时,因a=1,b=0,使Q=0,双稳态电路状态发生翻转。

当释放按键式,在开关未稳定到达a端时,因Q=0,封锁了与非门2,双稳态电路的状态不变,输出Q保持不变消除了后沿抖动波形。

当开关稳定到达b端时,因a=0,b=0,使得Q=1,双稳态电路状态发生翻转,输出Q重新返回原状态。

因此可见,键盘输出经双稳态电路之后,输出已变为规范的矩形方波。

软件上采取的措施是:

在检测到有按键按下时,执行一个10ms左右(具体时间应视所使用的按键进行调整)的延时程序后,再确认该键电平是否仍保持闭合状态电平,若仍保持闭合状态电平,则确认该键处于闭合状态。

同理,在检测到该键释放后,也应采用相同的步骤进行确认,从而可消除抖动的影响。

  1.4按键编码

  一组按键或键盘都要通过I/O口线查询按键的开关状态。

根据键盘结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编码。

无论有无编码,以及采用什么编码,最后都要转换成为与累加器中数值相对应的键值,以实现按键功能程序的跳转。

  1.5编制键盘程序

  一个完善的键盘控制程序应具备以下功能:

(1)检测有无按键按下,并采取硬件或软件措施,消除键盘按键机械触点抖动的影响。

(2)有可靠的逻辑处理办法。

每次只处理一个按键,其间对任何按键的操作对系统不产生影响,且无论一次按键时间有多长,系统仅执行一次按键功能程序。

(3)准确输出按键值(或键号),以满足程序跳转指令要求

二、独立式按键

  单片机控制系统中,往往只需要几个功能键,此时,可采用独立式按键结构。

2.1独立式按键结构

  独立式按键是直接用I/O口线构成的单个按键电路,其特点是每个按键单独占用一根I/O口线,每个按键的工作不会影响其它I/O口线的状态。

独立式按键的典型应用如图所示。

独立式按键电路配置灵活,软件结构简单,但每个按键必须占用一根I/O口线,因此,在按键较多时,I/O口线浪费较大,不宜采用。

下图中按键的输入均采用低电平有效,此外,上拉电阻保证了按键断开时,I/O口线有确定的高电平。

当I/O内部有上拉电阻时,外电路可不接上拉电阻。

独立式按键电路

 2.2独立式按键的软件结构

  独立式按键的软件常采用查询式结构。

先逐位查询每根I/O口线的输入状态,如某一根I/O口线输入为低电平,则可确认该I/O口线所对应的按键已按下,然后,再转向该键的功能处理程序。

图中的I/O口采用P1口,由于独立式键盘比较简单,请读者自行编制相应的软件。

三、矩阵式键盘

  单片机系统中,若使用按键较多时,通常采用矩阵式(也称行列式)键盘。

  3.1矩阵式键盘的结构及原理

  矩阵式键盘由行线和列线组成,按键位于行、列线的交叉点上,其结构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一个4×4的行、列结构可以构成一个含有16个按键的键盘,显然,在按键数量较多时,矩阵式键盘较之独立式按键键盘要节省很多I/O口。

矩阵式键盘

矩阵式键盘中,行、列线分别连接到按键开关的两端,行线通过上拉电阻接到+5V上。

当无键按下时,行线处于高电平状态;当有键按下时,行、列线将导通,此时,行线电平将由与此行线相连的列线电平决定。

这是识别按键是否按下的关键。

然而,矩阵键盘中的行线、列线和多个键相连,各按键按下与否均影响该键所在行线和列线的电平,各按键间将相互影响,因此,必须将行线、列线信号配合起来作适当处理,才能确定闭合键的位置。

3.2矩阵式键盘按键的识别

  识别按键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扫描法。

下面以图中8号键的识别为例来说明扫描法识别按键的过程。

  按键按下时,与此键相连的行线与列线导通,行线在无键按下时处在高电平。

显然,如果让所有的列线也处在高电平,那么,按键按下与否不会引起行线电平的变化,因此,必须使所有列线处在低电平。

只有这样,当有键按下时,该键所在的行电平才会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

CPU根据行电平的变化,便能判定相应的行有键按下。

8号键按下时,第2行一定为低电平。

然而,第2行为低电平时,能否肯定是8号键按下呢?

  回答是否定的,因为9、10、11号键按下,同样会使第2行为低电平。

为进一步确定具体键,不能使所有列线在同一时刻都处在低电平,可在某一时刻只让一条列线处于低电平,其余列线均处于高电平,另一时刻,让下一列处在低电平,依此循环,这种依次轮流每次选通一列的工作方式称为键盘扫描。

采用键盘扫描后,再来观察8号键按下时的工作过程,当第0列处于低电平时,第2行处于低电平,而第1、2、3列处于低电平时,第2行却处在高电平,由此可判定按下的键应是第2行与第0列的交叉点,即8号键。

 3.3键盘的编码

  对于独立式按键键盘,因按键数量少,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编码。

对于矩阵式键盘,按键的位置由行号和列号惟一确定,因此可分别对行号和列号进行二进制编码,然后将两值合成一个字节,高4位是行号,低4位是列号。

如图中的8号键,它位于第2行,第0列,因此,其键盘编码应为20H。

采用上述编码对于不同行的键离散性较大,不利于散转指令对按键进行处理。

因此,可采用依次排列键号的方式对按排进行编码。

以图中的4×4键盘为例,可将键号编码为:

01H、02H、03H、…、0EH、0FH、10H等16个键号。

编码相互转换可通过计算或查表的方法实现。

3.4键盘的工作方式

  对键盘的响应取决于键盘的工作方式,键盘的工作方式应根据实际应用系统中CPU的工作状况而定,其选取的原则是既要保证CPU能及时响应按键操作,又不要过多占用CPU的工作时间。

通常,键盘的工作方式有三种,即编程扫描、定时扫描和中断扫描。

  1.编程扫描方式

  编程扫描方式是利用CPU完成其它工作的空余时间,调用键盘扫描子程序来响应键盘输入的要求。

在执行键功能程序时,CPU不再响应键输入要求,直到CPU重新扫描键盘为止。

键盘扫描程序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判别有无键按下。

  

(2)键盘扫描取得闭合键的行、列值。

  (3)用计算法或查表法得到键值。

  (4)判断闭合键是否释放,如没释放则继续等待。

  (5)将闭合键键号保存,同时转去执行该闭合键的功能。

2.定时扫描方式

定时扫描方式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对键盘扫描一次,它利用单片机内部的定时器产生一定时间(例如10ms)的定时,当定时时间到就产生定时器溢出中断,CPU响应中断后对键盘进行扫描,并在有键按下时识别出该键,再执行该键的功能程序。

定时扫描方式的程序流程图如下:

定时扫描实际上是通过定时器中断来实现处理的,为处理方便,在单片机中设置了两个标志位,第1个为消除抖动标志F1,第2个为键处理标志F2。

当无键按下时,F1、F2都置为0,由于定时开始时一般不会有键按下,故F1、F2初始化为0,当键盘上有键按下时先检查消除抖动标志F1,如果F1=0,表示还未消除抖动,这时把F1置1,直接中断返回,因为中断返回后10ms才能再次中断,相当于现实了10ms的延时,从而实现了消抖;当再次定时中断时,如果F1=1,则说明抖动已消除,在检查F2,如果F2=0,则扫描识别键位,求出该键位的编码,并将F2置1返回;当再一次中断时,检查到F2=1,说明当前按键已经处理了,则直接返回。

在程序处理上,定时器中断服务程序前面是对两个标志位的检查程序,后面的键盘扫描子程序与查询方式相同,请读者自己编写。

3.中断扫描方式

采用上述两种键盘扫描方式时,无论是否按键,CPU都要定时扫描键盘,而单片机应用系统工作时,并非经常需要键盘输入,因此,CPU经常处于空扫描状态,为提高CPU工作效率,可采用中断扫描工作方式。

其工作过程如下:

当无键按下时,CPU处理自己的工作,当有键按下时产生中断请求,CPU转去执行键盘扫描子程序,并识别键号。

左图是一种简易键盘接口电路,该键盘是由CPU的P1口的高、低字节构成的4*4键盘。

键盘的列线与P1口的高4位相连,键盘的行线与P1口的低4位相连,因此,P1.4~P1.7是键输出线,P1.0~P1.3是扫描输入线。

图中的4输入与非门用于产生按键中断,其输入端与各列线相连,在通过上拉电阻接到+5V电源,输出端接至CPU的外部中断输入端————INT0。

具体工作如下:

当键盘无键按下时,与门各输入端均为高电平,保持输出端为高电平;当有键按下时,————INT0端为低电平,向CPU申请中断,若CPU开放外部中断,则会响应中断请求,转去执行键盘扫描子程序。

四.矩阵键盘的实例应用

要求:

使用1602C字符显示液晶和4*4矩阵键盘设计一个简易计算器。

分析:

由于使用4*4矩阵键盘只有16个按键,所以在设计中这样来设计按键:

0~9数字键,加、减、乘、除,等号,还有清零键,正好16个键。

有关1602C字符液晶的使用请参考……这里不做介绍,程序设计中会给予注释。

程序如下:

/*Lcd.h包含1602C液晶的处理的头文件*/

#defineucharunsignedchar

sbitRS=P2^4;

sbitRW=P2^5;

sbitE=P2^6;

voiddelay()

{

uchari=200;

while(i--);

}

voidfbusy()/*忙函数*/

{

P0=0xff;

RS=0;

RW=1;

E=1;

while(P0&0x80);

E=0;

}

voidwritecmd(ucharcmd)/*写一个字节命令*/

{

fbusy();/*检查忙*/

RS=0;

RW=0;

E=1;

P0=cmd;

E=0;

}

 

voidwritedate(uchardate)/*写一个字节数据*/

{

fbusy();

E=1;

RS=1;

RW=0;

P0=date;

E=0;

delay();

}

voidinit()/*初始化*/

{

writecmd(0x01);/*清屏*/

writecmd(0x38);/*使用8位数据,显示两行,使用5*7的字型*/

writecmd(0x0f);/*显示器开,光标开,字符不闪烁*/

writecmd(0x06);/*字符不动,光标自动右移动一格*/

writecmd(0x80);

}

/*键盘扫描及计算头文件*/

#include

uchardate[15];

floatnum1=0;/*存储第一个操作数*/

floatnum2=0;/*存储第二个操作数*/

charopeart='#';/*存储运算符*/

floatzhi=0;/*存储运算结果*/

voiddelay1()/*延时,主要用于消除抖动*/

{

inti=20000;

while(i--);

}

ucharkeyscanx()/*键盘行扫描*/

{

uchari;

ucharkeyx=0x01;

for(i=0;i<4;i++)

{

if((P3&keyx)==0)

break;

else

keyx=keyx<<1;

}

returni*4;

}

ucharkeyscany()/*键盘列扫描8*/

{

uchari;

P3=0x7f;

for(i=0;i<4;i++)

{

if((P3&0x0f)!

=0x0f)

break;

else

P3=P3>>1|0x80;

}

returni;

}

ucharKeyScan()

{

returnkeyscanx()+keyscany();/*返回扫描的键值*/

}

voidJudgeKey()

{

ucharkey;

uchari;

P3=0x0f;

if((P3&0x0f)!

=0x0f)/*判断是否有键按下

{

delay();/*去抖

if((P3&0x0f)!

=0x0f)

{

key=KeyScan();

if(num1==0&&(key==0||(key>=11&&key<=15)));

else

{

if(key>=0&&key<=9)

{

if(num1==0&&key==0);

else

writedate(key+'0');

if(opeart=='#')/*如果运算符为‘#’初始化第一个数

{

num1=num1*10+key;

}

else/*否则处理第二个数

{

num2=num2*10+key;

}

}

if(key==11&&num1!

=0&&num2!

=0)

{

writedate('=');

switch(opeart)

{

case'+':

zhi=num1+num2;break;

case'-':

zhi=num1-num2;break;

case'*':

zhi=num1*num2;break;

case'/':

zhi=num1/num2;break;

}

sprintf(date,"%.5f",zhi);/*库函数,float类型的数据转换成char类型的数组

for(i=0;date[i]!

='\0';i++)

writedate(date[i]);

num1=0;

num2=0;

opeart='#';

writecmd(0x80+0x40);

}

if(opeart!

='#');

else

{

switch(key)

{

case12:

opeart='+';writedate(opeart);break;

case13:

opeart='-';writedate(opeart);break;

case14:

opeart='*';writedate(opeart);break;

case15:

opeart='/';writedate(opeart);break;

default:

break;

}

}

if(key==10)

{

writecmd(0x01);

num1=0;

num2=0;

opeart='#';

}

}

}

}

}

/*主程序*/

#include

#include"Lcd.h"

#include"KeyScan.h"

voidmain()

{

init();

while

(1)

{

JudgeKey();

delay1();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