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六章第15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6351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8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六章第15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六章第15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六章第15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六章第15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六章第15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六章第15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学案.docx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六章第15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六章第15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学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六章第15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学案.docx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六章第15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学案

第15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学案导学•考点透析:

"考点一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问题

整合探究t

1•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

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

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差异

十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

3.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差异

(1)特点:

世界人口增长在地区上是不平衡的。

⑵表现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自然增长率

保持较低水平

较咼

原因

1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科

技发达、生活条件好

2有良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

③人们的受教育水平咼

①经济落后,生活质量较差,现代化水平低,需要劳动力多

②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不完善③受“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影响

人口增长

特点

增长缓慢

增长很快

原因

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和人们的生育观念等因素影响

①政治上的独立

②民族经济的发展

③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增长模式

现代型

传统型

4.不同国家人口问题及对策

大宝敕发展中阿家

人口殖址过多'塔长过快「少年儿最所占比张过犬

细大对资源、孙址、就业.经济谱吋用爪书娟衅济取服.不利T接商人仃當质

ICT

 

5.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共同决定的。

(2)模式及分布

 

人口增长模式

特点

人口增长速度

原因

典型代表

备注

原始型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

然增长率

缓慢

生产力水平低下,医疗卫生条件差

极少数落后的发展中国家

又称“高一高一低”型

传统型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

然增长率

迅速

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水平提高

印度等大多数发展中国

又称“高一低一高”型

现代型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

然增长率

缓慢,甚至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

受经济、文化等的影响,人

们的生育意愿不强

英国等发达国家

又称“低一低一低”型

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1•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判断

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

代型。

2•根据国家类型判断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高一低一高”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已经属

于“三低”现代型;发达国家则全部属于现代型。

3•根据人口增长特征判断

原始型是“高一高一低”型;传统型是“高一低一高”型;现代型是“低一低一低”型。

人口增长特征很重要,切实要记牢。

4.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判断

在进行人口增长模式判断时,不管试题提供的是哪种资料,我们都可以通过资料得出该

地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进而进行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

(如下图)

蕊出牛率

二|死【’淬

IIM擀增松书

*

(1)原始型:

出生率、死亡率均在3%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河下。

(2)传统型:

出生率一般在3%左右,死亡率在1河上,自然增长率在2滋右。

(3)现代型:

出生率、死亡率一般都在1%£右,自然增长率通常在1河下,接近0,甚

至是负值。

题组训练£

(2015•济宁期末)下图为某国甲、乙、丙、丁四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

读图,完

成1〜2题。

该国死亡率最低的时期是甲丙

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甲t乙t丁t丙

B.甲T乙T丙T丁

C.乙T甲t丁t丙

D.丁t甲t乙t丙

解析:

第1题,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

第2题,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

是: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T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T低出生率、

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模式首先转变的是死亡率(降低),继而是出生率(降低)。

答案:

1.B2.D

人口的数量变化

考点二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

整合探究<1

1.环境承载力:

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

⑴制约因素:

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

100亿左右。

(2)估计:

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的学者认为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在

3.人口合理容量

(1)实质: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谋求途径:

尊重人地协调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

重难突碾二7^<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比较

____

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考虑的

基础

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

人口数量与生态系统相协调,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估算的

角度

仅从自然资源的角度估算,把人均消费水平压缩到最低所估算的最大供养人口数量

根据现有的消费水平,参照可预见的生活及生产力水平、资源储量和消费量变动情况,估算的未来某一时期某一区域所能容纳的最适宜的人口规模

意义

体现的是人口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存”,是一个警戒值

体现了人口“发展”层面上的意义,更具有现实意义,是一个合理值

大小关系

某一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二者与制约因素的相关性表现

话捷人nii輕—^

GW狀况.冏吧赵解邸挤童诉穆医

liL.*轴裏小的出齐H氏肋址响腳ill■-

题珞训练

读长江中下游与青海、西藏地区部分资料表,完成1〜2题。

地区

年生物量

可承载

最大人口密度

项目

(万吨)

人口(万)

(人/平方千米)

长江中下游J

88600

22000

395

青海、西藏

10000

1000

4

1.青海、西藏的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地势高、气候寒冷

B.生态环境脆弱

C.自然资源丰富

D.生物资源少

2•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正在减小,原因可能是()

1消费水平迅速上升

2生产活动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环境

3青藏铁路的开通,加强了西藏与外界的联系

4自然灾害的增多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

第1题,结合表中内容和西藏、青海地区的自然环境,可知该地区环境承载力小

的原因为海拔高、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生物资源少;自然资源丰富可以提高环境人口

容量。

第2题,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要从消费水平、生态环境及地域的开放程度等方面

考虑,开放程度越高,人口容量越大,故③错。

答案:

1.C2.A

常见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图表特征】人口统计图是根据人口的相关地理数据绘制成的直观图形,经常考查的如下列各图,主要用来反映人口构成(年龄、性别、文化、职业等)、数量变化、迁移状况等。

每种图示的形式不同,其特点不尽相同,而且表现内容在侧重点上也有很大差异。

|河读方法||

1.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方法

(1)读构成

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定类型

年轻型和成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高低高”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其中年轻型人口处于

加速增长阶段,成年型人口处于增长减缓阶段;老年型人口金字塔对应“低低低”型的人口

增长模式。

(3)析变化

1从年轻型到老年型的正常转变。

其变化主要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受人口自然增长的

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由“高高低”型高低高”型低低低”型转变。

②特殊变化。

左图表示青年男性人口所占比重异常偏小,这最可能是战争影响的结果;下中图表示青少年

人口所占比重较低,这是人口负增长的结果;下右图表示青年女性人口的比重异常偏大,这

2•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方法

平行线分析法是判读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最简便的方法,可通过平面正三角形中的已知

点(如甲图中的P点)分析三组年龄人口的构成情况,具体操作方法:

过已知点分别作三角形

三边的平行线,这样每个轴上可得到两个交点,其中靠近原点的那个点对应的数值,就是已

知点在相应的坐标轴上的数值。

如乙图所示,P点0〜14岁人口比重为A点的数值,15〜64

岁人口比重为B点的数值,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C点的数值。

3•四边形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01030304051)01020304050

人口死广睾代)AHjE^tMu)

四边形统计图中有两边分别表示两个变量(一般是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另外两边

表示一个变量(通常是人口自然增长率)。

对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根据一般的直角坐

标图的判断即可得出数据,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读取,我们一般以第三个变量作四边形的一

条对角线,读数时沿对角线方向读取即可。

女口:

上左图中底边(横轴)表示的是人口死亡率,左边(纵轴)表示的是人口出生率,另外

两边表示的是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

对于图中I、n、川、w四点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

的高低判断,是先作出一条对角线(上右图),沿对角线箭头方向读取(箭头到箭尾表示的数

值越来越大),由此得出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低到高依次是:

n、i、w、川。

判断某点具体的数据时,可过此点作对角线的垂线,交于两边即可,如上右图I处的虚

线。

(各自的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低到高大约为0%。

、8%。

、16%。

、28%。

II典題示例||

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

读图回答

(1)〜

(2)题。

占总人口比京(«}

(1)图中信息反映出()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⑵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思维流程]

1.问题探究

读图,分析我国1982年和2009年人口年龄结构的不同点。

提示:

①0〜14岁的少年儿童比重:

1982年大于2009年;②15〜64岁的劳动人口比重:

1982年小于2009年;③》65岁的老年人口比重:

1982年小于2009年。

2.信息解读

 

[标准答案]

(1)B

(2)B

考向一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图,

(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下完成1〜2题。

轉民占意人口比関风

1.

A.

C.

16

14

12

10

4

19101930195D197019902010^

*林民占总人II比例

—移民人駐

F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人ILTTff

|倾1肪。

i™two划nd勺

 

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年B.1930〜1950年

C.1950〜1970年D.1970〜1990年

解析:

第1题,依据移民占总人口比例等于移民人数与总人口数之比,可计算出各时期

的人口数量,1930年约为125百万、1950年约为143百万、1970年约为200百万、1990年约为250百万,据此可判断出①图符合该国人口增长情况,故A项正确。

第2题,人口自

然增长也就是不考虑移民人数的增长,依据上题计算出的各年代的总人口数,以及图中对应

的移民人口数量,可计算出各时间段人口增长的数量,如1910年总人口约为90百万,而移

民人口数约为13百万,则不考虑移民的人口数量为77百万;再依次算出1930、1950、1970、

1990年的人口数量,可看出1950〜1970年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

故C项正确。

答案:

1.A2.C

(2013•高考浙江卷)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

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成3〜4题。

人I」自需增拴怙

44)3020100

人口死亡辜%

3.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

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

C.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4.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

第3题,从图中看出1950〜201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大于0,因此人口死

亡率小于人口出生率,A错误;图中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的阶段是1990〜2010年,B

错误;1990〜201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在持续下降,C错误;1950〜1970年世界人口自

然增长率由19%。

上升至23%。

右右,D项正确。

第4题,图中①197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最高,则①为非洲;④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为欧洲;②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③,因此

2为亚洲,③为北美洲。

答案:

3.D4.C

考向二环境人口容量

(2013•高考上海卷)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

据此

回答5〜6题。

5•有人口学专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xb/c,其中a为

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

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市中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6.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

据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

覧.

f11

j・一4~

一一―

—-•

s—

学b+yr

W

弓人均*鼻■乐■E

WWXBH

8”

MM3WI»I3

XWKUS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

第5题,图中四地耕地面积相同,但是四地农作物熟制不同。

④地农作物为一年

两熟,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较小,所以④地的理论人口容量最大。

第6题,人均

用水总量小于人均水资源总量表示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

图中①和④人均水资源

总量大于人均用水总量。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答案:

5.D6.C

7.(2011•高考北京卷)读下图,回答问题。

力低。

答案:

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

本区域环境承载力低,主要制约因素为水资源。

考向三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

(2014•高考福建卷)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

下图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

读图回答8〜9

题。

WM)I的0200020102C2O203U年

&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性别比例B.医疗水平

C.教育程度D.年龄结构

9.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

A.人口迁移加剧B.劳动力渐不足

C.人口分布不均D.社会负担减轻

解析:

第8题,2015年之后,老年抚养比增长明显,主要是人口寿命的增长,老年人口数量增加所致,年龄结构是主要影响因素。

因此D项正确。

第9题,2025年后,老年抚

养比上升,少儿抚养比下降,也就是新生儿减少,老年人口不断上升,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逐渐不足,因此B项正确。

答案:

8.D9.B

10.(2011•高考福建卷)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

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

读表,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

增加的职业人员是()

年龄段(岁)

迁出人数(人)

迁入人数(人)

>60

700

800

45〜59

1600

5000

25〜44

2000

30000

15〜24

2400

27500

0〜14

640

5000

A.环卫人员B.中小幼教师

C.工程技术人员D.建筑设计师

解析:

选B。

该特大城市外来人口中青年较多,少年儿童迁入也较多,市郊以外来务工

人员居住为主,从社会和谐发展角度来看,需要增加中小幼教师,为年轻父母解除后顾之忧,

因此选择B项。

巴蛛促学祢*卜短掖[#也间书準髀业肝)

一、选择题

(2015•成都二诊)下图是某国1960〜2010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图,读图回答1〜

2题。

1.该国人口数量减少的时间大约是()

A.1963年〜1972年B.1975年〜1986年

讣期口上

GN

町出

亦珂

10-

5.

A.

C.

6.

A.

C.

图例标错的时期是()

①B.②

3D.④

根据人口演变规律,四个时期的先后顺序为()

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

④②①③D.①③④②

解析:

第5题,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为自然增长率,由此判断图④图例明显标错。

第6

题,

可将四个时期的同一指标前后衔接进行排序,也可按照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规律进行判

断推理。

答案:

5.D6.B

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

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回答7〜8

题。

“环境负担”公式:

EB=P+C—T

P—人口(Population)

C—消费程度(Consumption)

T—创造财富的技术(Technologies)EB—环境负担(EnvironmentalBurden)

1.12

11.33

6.64一一*•

12,9ft

195719902000(年)

7.图中最能反映我国

A.耕地面积在减小

C.人均耕地在减少

1957〜2000年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

B.总人口数在增加

D.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

&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提高创造财富的技术水平能减轻环境负担。

下列措施能减轻环境负担的是()

A.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

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C.推广良种,提高单产

D.增加粮食进口量,缓减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解析:

第7题,人均耕地在减少是问题关键,故选C项。

第8题,湿地具有保护环境的

功能,要保护而不是开发,故A项错;从“环境负担”公式可看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并不能减轻环境负担;推广良种,提高单产是科技兴农的重要表现,符合提高创造财富技术水平

能减轻环境负担这一原理,故C项正确;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7.C8.C

劳动参与率=(工作人数+正在找工作人数)/16岁以上人口数X100%它可反映潜在劳动者参与工作的意愿。

下表为2010年亚洲四国劳动参与率数据表,阅读分析表格,完成9〜

10题。

国家

劳动参与率(%)

女性劳动参与率(%)

中国

80.4

75.2

印度

57.7

30.3

越南

81.2

78.1

日本

74.1

63.2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印度劳动人口小于越南

B.女性劳动参与率一般低于男性

C.劳动参与率与经济水平呈正相关

D.劳动参与率与经济水平呈负相关

10.对我国劳动参与率偏高的原因,推断合理的是()

A.劳动力充足B.人口老龄化严重

解析:

第9题,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印度劳动参与率小于越南;但由于印度人口基数大,

印度劳动人口多于越南;日本经济发达,但劳动参与率不是最高,也不是最低,所以可推出

劳动参与率与经济水平没有明显相关性。

第10题,我国社会保障不够完善,是我国劳动参

与率偏高的主要原因,劳动力充足、人口老龄化严重和劳动力素质较高会导致我国的劳动参与率偏低。

答案:

9.B10.C

11.(2015•武汉联考)据统计,广州在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为1270.08万人。

离该市1500万的人口控制目标只有约230万人,已接近“临界点”。

下列措施可以

使“1500万”这个“临界点”数值变大的是()

A.控制人口的增长

B.扩大地区开放程度,增加资源输入量

C.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鼓励人们适度超前消费

D.鼓励当地人口向国外移民

解析:

选B。

扩大开放程度,增加资源输入量可增大环境人口容量。

二、综合题

12.

(2015•北京东城区模拟)读北京市常住人口调查数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人口性别比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每100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

北京市

的人口性别比是多少?

(2)由图分析,北京市的劳动力是否短缺?

为什么?

(3)从北京市常住人口年龄比例构成上看,你认为北京市现在面临着哪两方面的巨大压力?

你对缓解这些压力有什么良策?

解析:

(1)题,北京市社会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但由于外来人口大量迁入和大学生就业,使该市人口增长较快。

(2)题,结合性别比概念及北京市常住人口性别

比例数据进行计算。

第(3)题,北京15〜64岁人口比重大,劳动力充足,并不短缺。

答案:

(1)102(或103)

(2)否。

因为劳动力的主体部分是15〜64岁的人口,而北京市该部分的人口比例达到

79%可以看出劳动力充足。

(3)面临的压力:

就业压力、人口老龄化。

对策: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建立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发展养老院和家政服务,关心老年人等。

13.下图是“我国某年各省级行政区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人口压力指数

是指一个区域现有人口数量与经济人口容量之比,当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时人口容量相对富

裕,说明该地区相对人口压力不大,还有一定人口扩容余地),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01758(AA)

0.7

0.6

0.55

0.5

0.4(Aft)

(1)据图分析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的空间分布规律。

⑵引起上述规律的原因主要是(双选)()

A.自然条件B.社会经济

C.宗教D.人口总量

(3)上述分布规律与我国的人口密度规律呈现出什么关系?

(4)以上现象说明我们应如何评价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是否合理?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它是由社会经济和自

然条件共同决定的,它与我国人口密度呈负相关。

合理的人口数量和分布应与当地的资源、环境相适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

答案:

(1)由东向西逐渐增大(由西向东逐渐递减)。

(2)AB

(3)相反(负相关、相背离等)。

(4)评价一个地区合理人口容量应考虑该地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是否相互协调,

而不是绝对的人口数量和分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