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专线沉降变形平行观测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54865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31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客运专线沉降变形平行观测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客运专线沉降变形平行观测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客运专线沉降变形平行观测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客运专线沉降变形平行观测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客运专线沉降变形平行观测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客运专线沉降变形平行观测方案.docx

《客运专线沉降变形平行观测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客运专线沉降变形平行观测方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客运专线沉降变形平行观测方案.docx

客运专线沉降变形平行观测方案

新建铁路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

 

沉降变形平行观测方案

 

XXXX客专陕西段监理站

二〇年月日

新建铁路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

沉降变形平行观测方案

致:

西成·西兰客运专线沉降评估项目部

我单位根据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完成了沉降变形平行观测方案,并经我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请予以审查。

附件:

沉降变形平行观测方案

 

监理单位(章):

总监理工程师:

日期:

建设指挥部审查意见:

 

建设单位(章):

负责人:

日期:

工程名称:

新建铁路宝兰客运专线(陕西段)

 

一、主要依据的标准及规范

1、《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

2、《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4、《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工管技[2009]77号);

5、《铁路路基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TBJ-2009)

6、《客运专线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7]85号;

7、宝鸡至兰州铁路客运专线有关设计文件;

8、西兰铁路客运专线陕西有限责任公司下发的有关文件;

二、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东起陕西省宝鸡市,自西宝客专宝鸡南站引出,沿渭河峡谷南岸向西,至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新建天水南站,出站下穿耤河及天水北山滑坡群,沿天巉公路向西北方向至秦安县设站,出站沿天巉公路西行,经通渭县、定西市至兰州市榆中县,穿越皋兰山、沈家岭后引入终点兰州西站。

线路横跨陕西省和甘肃省两省,正线建筑长度400.740公里,其中陕西省境内45.741公里,甘肃省境内354.999公里。

宝兰客专BLZQ-2标位于宝鸡市以西的渭滨区和陈仓区,起讫里程:

DK655+448~DK683+620,全长28.172km,本标段结构物密集,以长大隧道、大、中桥为主。

主要工作量有:

路基土石方5.452万m3,大中桥1.08km/7座,隧道27.055m/6.5座及过渡工程,无砟轨道道床56.344km。

全线铺设无砟轨道,设计行车速度为250km/h。

2、交通、地形地貌

(1)交通情况

本工程所经地区为关中渭河平原,沿线公路发达,国道、省道、县乡路纵横交错,可充分利用。

干线公路主要有:

国道G310,宝天高速,国道G107、G108等。

铁路主要有:

本段线路东端与西宝客运专线相连,中间宝鸡至天水市东岔镇基本与既有陇海铁路并行于渭河两岸。

线路与国道G310并行于渭河南岸,太宁隧道进口至林光村隧道出口距国道4~7km,南马棕山隧道出口至牛背隧道距国道1公里以内。

横向便道可充分利用既有乡村道路,晁峪隧道1#斜井、安平隧道横洞、安平出口等部分工点需修建便道。

(2)地形地貌

线路位于渭河冲积平原东南部,南倚秦岭,北临黄河、渭河,总体地势由南而北呈阶梯状递减,西略高于东。

⑶水文地质特征

沿线水系为黄河水系,沿线地表水可利用的主要河流有渭河及其支流清姜河,河流均常年有水。

沿线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河水、人工灌溉地表水体垂直入渗及秦岭山区基岩裂隙水的侧向补给,地下水位较浅。

⑷工程地质特征

地层岩性:

标段内地层较单一,按时代由新到老发育第四系全新统坡积粘质黄土、燕山期花岗岩层及上元古界片岩夹片麻岩和大理岩。

地质构造:

太宁隧道至安平隧道位于西秦岭北麓中低山区;晁峪隧道至牛背隧道段属于秦岭褶皱系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

沿线主要不良地质问题有滑坡、错落、坡面溜坍、危岩落石,其次为泥石流、岩堆、人为坑洞等。

⑸气象特征

据宝鸡市气象站气象资料显示:

宝鸡属半干旱气候区,季节性温差较大,雨季和旱季分明,年降水量较少。

年平均气温14.1℃,极端最高温度41.7℃,最热月平均气温27.7℃,极端最低温度-11.3℃,最冷月平均气温-2.0℃,年平均降雨量606.5mm,年平均蒸发量1370.6mm,平均相对湿度64%,最大积雪厚度11cm,最大季节冻土深度32cm。

3、工点分布情况

本标段结构物密集,桥隧比例达99.6%。

路基土石方54520断面方,大中桥1074.7m/7座,桥位制梁23孔,1联32+48+32m连续梁,2联2*40mT构,隧道27055.8m/6.5座,无砟轨道道床56.344km,本标段正线隧道全长27.055km,占标段全长的96.02%。

全标段大中桥7座、共长1074.7m。

各工点概况见表。

BLJL-2标段个工点概况表

序号

隧道桥梁名称

起讫里程

长度m

围岩分级/结构形式

1

太宁隧道DK658+397.5

DK655+448~DK661+347

5899

Ⅴ级161m,Ⅳ级1280m,Ⅲ级1060m,Ⅱ级3370m,明洞28m

2

晁峪大桥

DK661+347~DK661+571

224

1-24m+5-32m+1-24m简支箱梁

3

晁峪隧道DK665+410.5

DK661+600~DK669+221

7621

Ⅴ级231m,Ⅳ级640m,Ⅲ级1540m,Ⅱ级5156m,明洞54m

4

庵平东沟大桥

DK669+221~DK669+461

240

7-32m简支箱梁

5

路基

DK669+461~DK669+530.7

70.6

半填半挖

6

庵平沟大桥

DK669+530.7~DK669+689.3

158.6

2-24m+3-32m简支箱梁

7

安平隧道DK672+841

DK669+688.35~DK675+994.05

6305.7

Ⅴ级76m,Ⅳ级270m,Ⅲ级1870m,Ⅱ级4020m,明洞69.7m

8

大沟大桥

DK675+994.05~DK676+135.95

141.9

4-32m简支箱梁

9

林光村隧道DK678+015

DK676+150~DK679+880.9

3730.9

Ⅴ级99.5m,Ⅳ级330m,Ⅲ级700m,Ⅱ级2564m,明洞37.4m

10

南马棕山大桥

DK679+880.9~DK679+987.6

124.6

(32+48+32)m连续梁

11

南马棕山隧道DK680+649

DK679+987.6~DK681+311

1323.4

Ⅴ级27.71m,Ⅳ级65m,Ⅲ级354m,Ⅱ级838m,明洞38.69m

12

大水沟中桥

DK681+311~DK681+370

92.8

2-40m砼T构

13

千家沟隧道DK681+590.5

DK681+370~DK681+811

441

Ⅴ级30m,Ⅳ级84m,Ⅲ级116m,Ⅱ级200m,明洞11m

14

长沟中桥

DK681+811~DK681+885.2

92.8

2-40m砼T构

15

牛背隧道DK685+100

DK681+885.2~DK688+315

1734.8

Ⅴ级13.9m,Ⅳ级130m,Ⅲ级700m,Ⅱ级880m,明洞10.9m

二、组织机构

1、组织机构框架图

XXXX客专监理站根据施工进度及西成西兰陕西铁路公司平行观测的相关要求成立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管理领导小组,具体人员名单如下:

组长:

李建军

组员:

杨兵、金鑫、王雪心、孟军、陈西川及现场监理人员

 

 

2、组织机构人员职责

组长由副总监理工程师担任主要负责沉降变形观测工作的组织安排。

平行观测小组负责隧道、桥梁、路基的主要观测项目和相关资料的编制汇总。

旁站见证核查小组主要负责对施工单位沉降变形观测全过程进行旁站并做好旁站记录和对观测记录进行签认。

3、测量仪器配置

序号

设备名称

品牌

型号

精度

备注

1

全站仪

徕卡

TS06

2〞

2台

2

电子水准仪

天宝

DiNi03

0.3mm

2台

3

2m铟钢条码尺

冠博

 

1

4

2m铟钢条码尺

冠博

 

1

四、监理单位平行观测频率及方法

1、平行观测数量:

一般地段为施工单位总测数的10%,地质复杂、沉降变化大以及过渡段为施工单位总测数的20%;施工单位观测的数量表附后。

2、组测量监理对原始观测资料和各项记录表格要随观测进度及时整理;

3、测量监理如发现测量数据与施工单位存在较大误差,应及时查找原因。

五、沉降变形观测的标准与要求

1、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本线沉降变形测量按三等规定执行,对于技术特别复杂工点,可根据需要按二等的规定执行。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沉降变形测量等级

垂直位移测量

水平位移观测

沉降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mm)

相邻沉降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mm)

沉降变形点点位中误差(mm)

二等

±0.5

±0.3

±3.0

三等

±1.0

±0.5

±6.0

2、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

1)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

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用分级布网等精度观测逐级控制的方法布设。

对于技术特别复杂、垂直位移监测沉降变形测量等级要求二等及以上的重要桥梁工点,应独立建网,并按照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施测或进行特殊测量设计。

2)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

垂直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

等级

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

每站高差中误差(mm)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

检测已测高差较差(mm)

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

二等

0.5

0.15

0.3

0.4

DS05型仪器,宜按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

三等

1.0

0.3

0.6

0.8

DS05或DS1型仪器,宜按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

3水平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

按独立建网考虑,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进行施测,并与施工平面控制网进行联测,引入施工测量坐标系统,实现水平位移监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控制网坐标的相互转换。

4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本线水平位移监测按三等规定执行,对于软土地基等设计有特别技术要求的复杂工点,可根据需要按二等的规定执行。

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

等级

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mm)

平均边长(m)

测角中误差(")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作业要求

一等

±1.5

<300

±0.7

≤1/250000

按国家一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

<150

±1.0

≤1/120000

按国家二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

二等

±3.0

<300

±1.0

≤1/120000

按国家二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

<150

±1.8

≤1/70000

按国家三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

三等

±6.0

<350

±1.8

≤1/70000

按国家三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

<200

±2.5

≤1/40000

按国家四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

四等

±12.0

<400

±2.5

≤1/40000

按国家四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

5、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1)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变形观测点的埋设要求

(1)基准点。

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基准点使用全线的基岩点、深埋水准点、CPI、CPII和二等水准点,增设时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相关要求执行。

(2)工作基点。

要求这些点埋设在稳定区域,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测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

工作基点除使用普通水准点外,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