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2513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4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音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人音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人音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人音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人音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音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

《人音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音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9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音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

人音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问声好

教学目标:

1.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热爱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

2.动脑为歌曲编创新词、动作。

3.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歌唱与表演的优、缺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评价自己、评价他人,逐渐形成一定的竞争氛围。

教学难点:

歌曲3/4、2/4变拍子的正确演唱。

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表演《早上好》教学基本要求

1.听录音范唱《早上好》,感受歌曲的旋律,教师带着学生拍手,踏脚(三拍子8小节;二拍子8小节)。

提示:

感觉到有什么不同?

(注:

用课本右上角的拍踏方式)

2.教师范唱,边唱边拍节拍,学生跟着做,心里默唱。

3.听歌曲录音,学生自己拍节拍,小声跟唱。

4.听老师弹琴,学生拍节拍小声唱歌。

5.歌曲熟悉后,可以将学生分两组形成小圆圈,按课本右下角“走”的方式,边唱边走。

6.分组编创《上学路上》,边唱边表演。

如果自己感到满意,就在自己的课本上画一朵大红花。

7、指导学生编创“中午好”或“晚上好”等歌词。

二、聆听《森林水车》教学基本要求

1.教师不加任何引导,让学生注意听音乐。

聆听后回答:

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心情是什么样的?

2.教师可结合图片、幻灯介绍欧洲古老的水车,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三、编创与活动

1、这是一段歌谣。

可以按课本上的节奏读,可以编创读歌谣的节奏,还可以加入打击乐伴奏、表情、动作。

2、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分组编创,然后各组表演自己编制的不同节奏的歌谣。

3、歌谣可以处理成渐强、渐弱,表现孩子的走近又走远。

4、歌谣可以读成这样的节奏:

4/4xxxxxxx|xxxxxxx|

太阳天空照,(拍手)花儿对我笑,(拍手)

xxxxxx|xxxxxxxx|xxx||

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

(拍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表演《小麻雀》教学基本要求

1.听歌曲录音拍节拍,感受歌曲。

2.第二次边听录音边拍节拍,用以轻声哼唱。

3.听教师范唱,小声跟唱歌词。

4.听教师弹琴,边唱边看图、做动作,用动作帮助记忆。

5.听录音,分小组编创歌词和动作。

6.将四组学生编的歌词和动作综合成四段,分段表演。

二、聆听《森林水车》教学基本要求

1、复听音乐,用彩色笔涂颜色或画线条表现自己听到的水车声、流水声、鸟叫声、太阳升起的感觉。

2、教师不要限制学生,让学生自由想像,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再谈一谈为什么。

3、也可让学生分组根据音乐的情境进行简单表演。

三、编创与活动

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小麻雀》伴奏。

第一行图谱:

可选择木鱼或双响筒。

第二行图谱:

可选择串铃或沙球。

第三行图谱:

可选择三角铁或碰钟。

1.选择打击乐器可让学生自行选择。

可分组选择,每组选择三种乐器搭配在一起,演示给大家听,尝试搭配的效果。

2.合着同学们的歌声伴奏,看哪一组做得协调、好听。

第二课时间的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在钟表店里》、《调皮的小闹钟》,唱《时间像小马车》、《这是什么》,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2.主动参与为歌曲伴奏,即兴创编动作,探索生活中的各种音响,创编节奏等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

感受乐曲的节奏,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它的相同与不同。

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在钟表店里》教学基本要求

1.初听音乐,学生根据音乐展开联想。

听了这段音乐仿佛你来到什么地方?

好像看到了什么?

你知道那些细、高、轻、短、快的声音表现了什么?

那些低、粗、长、慢的声音表现了什么?

2.复听音乐,听到相同的音乐举手表示。

你感到音乐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讲给大家听。

3、在相同乐段处也可用双手伸开表示钟表里分针、秒针机械转动的动作来表现,当听到不同钟表发出的报时声时,可以配以相应的动作。

4、还可以想象钟表店里的工人们辛勤工作的情景,进行表演。

二、表演《时间像小马车》教学基本要求

1.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学生听录音跟唱歌曲,边唱边用手按课本上的示意线做旋律的走向动作,感受音的高低。

2.这首歌速度比较快,演唱时尤其要注意节拍重音,字头要清楚,唱“哒哒”时应舌尖动作,使吐字清晰,唱时省力。

3.初步学会歌曲便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听录音,创编歌曲动作,选择打击乐器。

1)选择哪几件打击乐器伴奏这首歌曲比较理想?

(2)哪一件乐器像马铃声?

哪一件乐器像马蹄声?

3)小马车奔跑在什么地方?

用什么样的声音伴奏?

(4)怎样变换力度敲击更合适?

等等。

4.分组汇报,一组学生表演,一组学生唱歌,一组学生打击乐伴奏,共同合作完成歌曲的表现。

5、编创动作建议

第1~4小节:

双手做勒马状,双腿交替屈膝,双脚原地一拍一下提足跟。

第5~6小节:

右手握拳伸出二、三指做甩鞭动作;

第7~8小节:

手举至头,上腕部绕三圈。

腿与脚的动作不变。

第9~11小节:

做一次甩鞭动作;

第11~12小节再做一次甩鞭动作。

第13小节:

左脚踮起,足跟点地两次,

第14小节右脚踮起,足跟点地两次,双手一直做勒马状。

第15~16小节:

双腿交替屈膝,双脚轮换一拍一下提足跟。

一手做勒马状,一手叉腰。

三、编创与活动:

传消息

这是一个编创节奏,培养内心听觉的练习。

1、要求:

分小组不出声音地做。

由每一小组的第一个学生编创四拍节奏,写在课本上,然后点在下一个学生的手心里,向后传,直到最后一个同学,由最后一个同学站起来,边读边打出节奏,由其他组同学验证是否正确。

然后由下一个学生换到第一座位,游戏开始。

至小组内每一个学生。

2、评定:

根据每小组节奏准确率的高低确定优胜组。

在自己的课本上画五角星。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师:

老师今天让大家猜个谜语,看你行不行,“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猜一件物品。

如果你猜不出,请听一首歌,听听歌中唱的是什么,请你用笔把它画出来。

2、放歌曲《这是什么》并重复多次,学生用笔画,大多数学生画出闹钟,有的学生画出表,教师加以引导,那种合适,并将画的好的进行展示。

二、学唱歌曲,感受表现音乐形象

1、师出示各种小闹钟,请学生说说闹钟的功能(它能提醒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是我们小朋友的好伙伴。

2、听听闹钟走的声音(嘀哒嘀哒),提示学生要用轻松而弹性的声音来读唱,并用合适的动作来进行配合。

3、听听闹钟的闹铃声(当当当—),提示应该用相对稍强,连贯的声音。

进行两声部的节奏练习

[嘀哒嘀哒嘀哒嘀哒xxxxxxxx

[当当当—xxx—

4、学唱歌曲难点解决:

50505—和20205—这两句不同音高准确演唱通过比较、重复的方法来来学会。

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6、师:

用什么打击乐器来伴奏呢?

怎样敲最合适?

(双响筒,木鱼,碰铃,三角铁等)

7、分小组表演歌曲,由学生之间展开评价,锻炼学生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歌唱和表演的能力。

三、聆听《调皮的小闹钟》,进一步体会音乐表现的闹钟形象

1、故事导入:

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小闹钟,它每天勤勤恳恳地叫醒小主人,因为它给我们带来欢乐,可是那天小闹钟坏了,他的小主人就来修这个闹钟,请大家听一听他修好了吗?

你在音乐中还听到了一些什么声音?

为什么?

2、初听全曲,感受乐曲情绪,鼓励学生可以随着音乐用动作来表示。

学生交流回答:

大多数学生说修好了,因为听到了闹钟的铃声,闹钟恢复了正常,个别学生就说没有修好,因为觉得是快修好了的时候,听到最后结束是的一声滑音,表现闹钟里面的弹簧跑了出来,又坏掉了,所以没有修好。

3、师:

小朋友在曲子中听到了闹钟走动的声音,还听到了闹钟的铃声,听一听出现了几次?

再次欣赏乐曲,请学生用笔在书上画出来,看谁画的次数准确。

4、学生交流,师归纳小结。

四、结合歌曲乐曲中表现的闹钟的音乐形象总结归纳,认识时间的珍贵,懂得要珍惜时间。

1、让学生说说你该怎样爱护你的小闹钟,怎样珍惜时间的。

2、生回答交流,师总结归纳时间就象小马车,一去不复返,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将时间用在正确的地方,不要浪费时间。

3、表演歌曲《这是什么》及上节课学的《时间就象小马车》,唱着走出教室。

三、编创与活动:

探索生活中的声音

这是一个高低、长短、强弱的综合性练习。

1.教师事先准备好水桶、玻璃杯、易拉罐、木梳、纸等物品。

2.启发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哪些物品能发出声音?

怎样使它们发生高低、长短、强弱不同的声音?

3.还可以鼓励学生发现身边的物品,敲击出声音,列举自己探索到的高的、低的、长的、短的声音,做出来给同学们听。

第三课童话故事

教学目标:

1.通过听《糖果仙人舞曲》、《四小天鹅舞曲》,唱《小红帽》、《有一个人在林中》童话色彩的音乐和歌曲,感受体验乐曲轻快活泼的情绪

2.结合口风琴键盘认识d、r、m。

3.主动参与创编动作表现歌曲,填唱名;选择打击乐等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创作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创造意识。

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小天鹅舞曲》教学基本要求

1.初听前可结合画片或幻灯,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天鹅湖》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分辨乐曲的情绪。

提示:

听到音乐,你感觉小天鹅怎样舞蹈?

2.复听时,让学生扮演小天鹅即兴舞蹈。

提示:

看谁的动作轻盈,合上音乐。

3.引导学生选择一两件打击乐器合着音乐敲击。

提示:

请你用耳朵仔细听,敲击声音的强弱是否与音乐相适合?

使学生注意乐感,培养合作的意识。

4.在适当的时机简单介绍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

二、表演《小红帽》教学基本要求

1.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本童话书,你们将会亲眼看到很多童话人物。

先请你们说说你最喜欢哪些“童话故事”“童话人物”……现在老师喜欢的童话人物就要出场了,我请大家猜猜他是谁?

2、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从感受入手,多听录音或范唱。

3、在学生跟唱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可指导学生边唱边表演。

可以看课本上的图做动作。

还可以启发学生创编与课本不相同的动作表演,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5、还可以启发学生根据童话故事《小红帽》改编歌词,加入情节表演,可制做道具配合表演。

形成唱歌——表演——唱歌。

6、《小红帽》的两种基本舞步

(1)脚尖原地走步。

踮起脚尖走步。

(2)踏点步。

左脚向左踏一步,右脚紧靠左脚旁用前脚掌点地一次,两拍一步。

然后出右脚,动作相反做。

基本动作以动胯为主。

动作说明

1-4小节,左脚开始做动胯挥帽,一拍一下,挥帽8次。

5-8小节,做踏点动胯,先右后左,做4个踏点步。

9-12小节,同1-4小节。

动胯挥帽。

13-16小节,同5-8小节,踏点动胯。

17-20小节,做动胯挥帽,动胯先左后右8次。

21-24小节,做动胯挥手,双手挥动,一手挥帽,先左后右动胯8次。

三、编创与活动:

认识口风琴及字母谱d、r、m。

口风琴是一种簧片键盘乐器,以很少的气息吹奏,便可以得到足够的音量。

适合低年级儿童吹奏。

键盘同风琴、手风琴,一般有两组以上的琴键,音域超过四个八度。

d、r、m三个音由1、2、3指演奏。

演奏姿势见课本图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糖果仙人舞曲》教学基本要求

1.初听音乐,教师可不讲剧情,让学生静静地感受音乐的梦幻色彩

提示:

在音乐中听到什么奇特的声音了?

请你用动作表示。

(指钢弦琴的声音)音乐使你想到了什么?

2.复听音乐前,教师可讲述《胡桃夹子》的小故事,引起学生兴趣。

提示:

请你想像剧中人的形象,边听音乐边表演。

二、表演《有一个人在林中》教学基本要求

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听歌曲录音感受歌曲。

提示:

哪两句是一样的?

有几处相同的?

2、反复范唱两次,让学生找出相同的旋律,唱一唱。

3、跟着老师有感情地读歌词,填唱歌词。

注意弱起的第一个音不要“吃”掉,“紫”一字两音,高音do要唱得肯定。

如do不准,下行la最不易唱准,请老师注意学生的音准。

用模唱解决。

4.学会歌曲后,分角色表演歌曲。

提示:

想一想怎样表演?

注意: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安排教学方法。

生长在南方的学生可能会看到野蔷薇,可让他们描述花的形状。

生长在北方的学生大都不认识野蔷薇,教师可借助图片,或在网络里查找野蔷薇的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野蔷薇的形状,便于理解歌曲,更好地表现歌曲。

5.还可以分组吹奏,每人只吹奏一组,接着吹奏下去,形成连奏(慢一点吹奏),中间不要空拍,如果谁没有接上,就请他为同学们唱支歌。

6.选出优胜组为大家表演。

二、编创与活动:

填格子

要求:

用d、r、m填入空格中,形成三音组。

学生可以自由地填写、再奏一奏,唱一唱。

1.可在地上或黑板上画出九个圆点的格。

选出一组学生操作。

2.其他学生在自己课本上填写字母谱形成三音组。

提示:

想一想这三个字母谱怎样填写更合适?

唱一唱,想办法让它的重复的少一些?

比一比,看谁唱出的旋律多?

3.把自己填写好的吹奏给大家听一听。

4.试着奏与唱出三个音、六个音、九个音。

还有……

共10课时

第四课跳起舞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在北京的金山上》、《雪莲献北京》,唱《多么快乐多么幸福》、《我的家在日喀则》体验感受藏族民歌中高亢嘹亮和欢快活泼的不同音乐特点。

2.学习藏族舞蹈的动作,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藏族音乐。

能够听着鼓声走与停,锻炼节奏感和内心听觉,以及动作的反应与控制能力。

3、能准确地有感情地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随着音乐跳舞,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着藏族音乐《青藏高原》学生模仿老师做甩袖动作。

二、欣赏

1、初听音乐,可让学生随乐曲轻轻地拍着手。

2、复听时自编动作,随着音乐跳舞。

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3、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选取图片介绍西藏风情。

4、观看演唱vcd,可轻声跟着哼唱。

三、音乐游戏:

听着鼓声走和停

1、导入:

西藏是个美丽的地方,你们想不想跟着老师去走走看看呢?

2.游戏的规则:

学生围成圆圈,逆时针方向站立,教师手持铃鼓站在中间。

教师按4/4拍击鼓,拍一下鼓心,击三下鼓边。

鼓声响××××,学生听着鼓声左脚起步行走。

教师的鼓声换成××××××××,学生按节奏小跑步。

当鼓声停止时,学生自选动作做4次。

如:

点头、蹦跳、挥手、弯腰等,不出声音。

鼓声起,再按上面方法走或跑。

3、游戏出现错误的同学表演节目。

(如:

由其他同学给他出个有关西藏的知识问题请他答,答不出的在表演节目。

当然这些题目得由学生课前去准备。

四、表演《我的家在日喀则》

1、过度:

终于到了我们的目的地,有一位藏族的姑娘(由老师扮演)来欢迎你们了,听听我的歌声,猜猜你们到了哪里呢?

2、教师边歌边舞,学生拍手给教师伴奏。

3、学生听后答,教师介绍日喀则:

日喀则位于西藏的南部,日喀则藏语的意思就是美丽的庄园。

(有条件的话可以出示相关的图片)

4、复听,学生看着书本在心里默唱。

提示:

请学生说说这首曲子和其他歌曲有什么不同?

(如:

一问一答、衬词)

5、朗读歌词

6、在2、4、6、8小节处用xxx为歌曲打节奏。

(为加入乐器做准备)

7、跟琴有感情的演唱。

8、学生会唱之后,分角色表演。

提示:

想想怎样来表演?

9、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①出示三组节奏型

②听录音,学生拍击三组节奏型

③分组伴奏,看哪一组合作的最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

1、可结合藏族的服饰、风俗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用高兴的心情、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尤其是衬词“查拉羊卓拉”,用微笑的感觉去唱,既连贯,又要唱足、唱满时值。

3、尝试学跳藏舞的两个动作:

踢跶步和三步一靠。

大多数学生对藏舞的动作很难学做准确,重在感受与体验。

4、选编两个动作(左右、上下甩手及献哈达),边唱歌边舞,感受藏族人民边歌边舞的气氛。

二、欣赏

1、初听歌曲。

提示:

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

2、复听歌曲。

提示:

如果用动作表演,你选择哪一种?

引导学生看图思考,选一种动作边听边跳。

三、创编与活动

1、游戏前,教师应将走、跑、停的图形谱板书在黑板上,或讲清区分的办法。

2、学生听教师的鼓声走或者跑,鼓声响起之前,教师要给速度,如:

一二一起。

鼓声停,学生心里数一、二、三、四,再听着鼓声响去做走或跑。

3、学生可在座位过道进行,可一组一圈,也可以形成里外两圈,行走的方向相反,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不受他人影响的能力。

里外圈可比一比,看哪一组同学的动作准确率高。

4、在游戏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同学要表演节目。

也可以让学生来设计游戏的方式,大家来做。

第五课爱劳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听《海娃的歌》、《劳动歌》,唱《不再麻烦好妈妈》、《种玉米》,能够理解劳动的喜悦与欢乐。

2.结合口风琴的键盘位置,认识字母谱f、s。

3.能主动投入创编歌词、创编动作、填充字母谱、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