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典型材料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2201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典型材料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典型材料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典型材料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典型材料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典型材料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典型材料题.docx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典型材料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典型材料题.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典型材料题.docx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典型材料题

中国古代史(政治文明史)(岳麓版)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

(12分)

在中国历史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政治主题。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及其相应的地方控制网络。

材料一:

汉哀帝说:

“丞相者……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但明太祖朱元璋却认为:

“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

材料二: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

“(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归纳有关加强中央集权的焦点问题。

(2分)

皇权与相权问题;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问题。

(2分)

(2)西周、秦、元三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3分)

周代实行分封制;秦实行郡县制;元代实行行省制度。

(3分)

(3)为保证中枢权力体系和地方控制网络的畅通,秦朝、西汉、北宋、明朝是怎样逐步完善监察制度,加强对中央和地方官吏的监督?

(4分)

秦朝:

中央设御使大夫,监察百官。

西汉:

承袭秦朝在中央设御使大夫;并在各州设剌史,监察地方。

北宋:

在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监督地方。

明朝:

设厂、卫特务机构,监督百官,镇压人民。

(4分)

(4)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设想一下秦始皇、唐太宗、明太祖处理朝政时哪一位权力最大?

为什么?

(3分)

明太祖权力最大。

明太祖废除丞相,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3分)

2.(12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

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制的三幅图:

图一

图二

图三

请回答:

(1)三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些朝代的哪种制度?

(3分)

西周:

分封制;唐:

三省六部制;元:

行省制度(3分)

(2)上述三种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6分)

分封制:

有利于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维护周朝统治(2分)

三省六部制:

将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2分)

行省制度: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2分)

(3)图二、图三所体现的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沿革历程中的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

(2分)核心本质是什么?

(1分)

两对基本矛盾: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2分)

核心本质:

皇权至上(一切权力归皇帝所有)(1分)

3.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秦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秦朝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近代英国和美国政体结构示意图

英国政体结构示意图美国政体结构示意图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国家机构组织系统示意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秦朝政治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根据雅典政治结构示意图提供的信息说明对近代西方社会政治文明建设带来的影响(4分)

产生的影响:

奠定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2分)

带来的影响:

法制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法,为近代民主政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英、美两国政治体制主要不同。

(2分)

不同: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和资产阶级共和制。

(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组织原则是什么?

你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欧美代议制有什么本质区别?

(4分)

原则:

民主集中制。

(2分)区别:

经济基础和行使权力的主体不同。

人大制度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由全国人民行使权力;欧美代议制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由资产阶级行使权力,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2分)

(4)某学生欲探究西方近代政治制度,请你为他拟定一个探究题目。

(2分)并提供两种获取相关探究资料的方法。

(2分)

题目要求:

切题,体现探究性,有探究价值,如西方政治制度初探等。

(2分)方法:

查阅文献资料;网上搜索;求教专家学者;观看音像资料等。

(答出任意两点给2分)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昔周公弔(dīào)(同吊)二叔之不成,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西周)天子适诸侯,曰巡守;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

材料二:

王(周桓公)夺郑伯政,郑伯不朝。

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

(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效。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

“在德不在鼎。

”庄王曰:

“子无阻九鼎!

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王孙满曰:

“……周德虽未,天命未改。

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楚王乃归。

------《左传》

材料三:

丞相绾等言:

“诸候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然。

延尉李斯议曰: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讎,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旨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之,甚足易制。

开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候不便。

”始皇曰: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迁尉议是。

-------《史记》

材料四: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

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

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别遣中书省官员前住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

------《史学集刊》

回答:

(1)材料一说明的是哪一种制度?

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制度:

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

拱卫周王室,维护统治。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

你如何评价这一制度?

王权衰弱,诸侯不朝,蔑视王权的现象,分封制瓦解。

分封制度建立之初,巩固了周王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的统治区域开发了边疆;随着诸侯势力的不断强大,王权没落,战国晚未年,分封制瓦解。

(3)材料三中的君主最终决定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实行郡县制,主要原因是分封制会导致国家分裂动乱不断。

(4)材料四中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趋势?

实行行省制,对地方控制不断加强。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

材料二:

以天下广之、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

至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引明太祖语

材料四:

昔程子云:

天下之治乱系宰相,此止可就彼时朝政阘冗者而言。

若以国家治乱专倚宰相,则为之君者,不及如木偶旒缀乎?

且用宰相者,非人君其谁为乎?

使为人君者深居高处,以天下之治乱,付之宰相,大不可也。

使为宰相者,居然以天下之治乱之已任,目无其君,此尤大不可也。

——《十二朝东华录》引清高宗语

材料五:

关于明朝废除宰相的原因,当代学者有这样的看法:

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个关键时代。

宋代宰相不仅失去了兵权和财权,而且连用人之权也被剥夺了。

故宋代的中央集权已可谓是集于帝王之一身。

据司马光说:

“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

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可见,宋太宗确是有意要削掉宰相的用人与司法之权。

从这种发展的趋势看,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废相之举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事。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之至材料四,各朝统治者对丞相的态度有何区别?

又无本质区别?

结合史实说明。

材料一、二认为有宰相帮助可以治理好天下。

材料三、四认为设宰相威胁君主的权威。

两种态度实际上没有本质区别。

唐太宗设三省六部制,降低三省长官的级别,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实际上也加强了皇权。

②材料四对明朝废除丞相追溯到宋朝,你同意吗?

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宋代为了吸取历史上地方割据的教训,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在中央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权,已经使宰相不能处于总领的地位。

从发展趋势上看,明代废除宰相之举是必然的。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如右图)

 

材料二:

(宋太祖)一日招赵普曰: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

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如何?

”普曰:

“……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收其精兵,制其钱谷,则天下自安矣。

请回答:

(1)唐朝三省六部制中的中书省职权是什么?

三省六部制的实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起草诏令。

影响:

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坚强皇权。

(2)材料二中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措施?

措施:

稍夺其权,收其精兵,制其钱谷。

(3)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和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分别是为了解决在中央集权内部长期存在的哪一组矛盾?

唐:

君权和相权的矛盾;北宋: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

7.材料一:

(11分)

皇帝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

秩皆正五品。

……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而已。

--------《明史》卷72

材料三:

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

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代书,具即在文书上面用朱字。

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听。

-------《叶凤毛《内阁小识》

材料四:

“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国王经常召集重要大臣一起开会,以征求他们对一些政治问题的意见。

当时,因为这种会议在一个小房子中举行,所以人们就称这个会议为内阁会议。

不过在1741年以前,内阁还不是一个法定的组织,它只是少数大臣参加的会议。

此后,国王从没有否决内阁的决议,于是有的重要大臣就出来主持会议,并把内阁的意见集中起来,向国王汇报,这样,他的地位日益重要和突出,慢慢成为后来人们所称的首相。

内阁制就这样逐渐形成并完善起来。

-------《世界史资料丛刊》

请回答:

(1)根据图一指出,唐太宗如果欲下令治理黄河,负责起草诏令的应试哪个职能部门?

图一和图二两种政治模式在本质上是否相同?

请说明理由。

(4分)

中书省。

(1分)本质上不相同。

(1分)美国三权分立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则体现了君主专制统治的特点。

(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明朝内阁的特点。

(2分)

明朝内阁虽为国家中枢机构,但仅备顾问而无真正的决策权。

(2分)

(3)根据材料四,概括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2分)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的。

(2分)

(4)概括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制的本质区别。

(3分)

本质区别:

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的产物,英国内阁制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产物,两者社会属性不同。

(3分)

8.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统计,洪武十七年(1384年)朱元璋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

他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材料二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材料三明清之际,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

此后,西方许多国家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或民主共和政体,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现象与朱元璋对中央行政机构的哪一重大调整有关?

基于“不可无辅臣”的认识,他采取了什么针对性措施?

废除丞相。

设立殿阁大学士。

(2)据材料二概括军机大臣的主要职能,它反映了清朝皇权的什么特点?

传达皇帝旨意;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3)综合上述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6分)

导致中国政治制度落后,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束缚思想文化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埋下落后挨打的祸根。

 

中国古代史(经济成长史)(岳麓版)非选择题

1.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对政治、文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盈。

机援声札札,牛驴走纷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三材料四

材料五: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末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问富裕———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材料六: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中国传统耕作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材料一、二反映的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基本模式是什么?

有哪些基本特点?

(5分)

时间:

春秋时期。

(1分)

模式:

小农经济。

(或自然经济)(1分)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精耕细作。

(3分)

(2)材料三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种经济成分?

材料四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哪三次重大运动?

材料三、四之问有何内在联系?

(6分)

经济成分: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1分)

运动: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3分)。

联系: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在政治上、思想上要求民主;政治上和思想上的民主又进一步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分)

(3)概括材料五中邓小平讲话的基本思想并指出其影响。

(4分)

基本思想: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观点。

(2分)

影响:

解放了思想,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2分)

(4)观察材料六,除了图中文字直接表述的三个“最需要”所表达的信息外,你还可以从中得到哪些重要信息?

(4分)

重要信息:

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实践在农村结出了丰硕果实,但是“三农”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十分必要;(2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党推进农村新一轮大改革大发展的号角,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将肩负起光荣的历史使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会的部署,在农村改革发展中大显身手,用实实在在的业绩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庄严承诺。

(2分)

2.阅读下列材料:

(14分)

材料一: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唯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清世宗实录》卷五十七

材料二:

故余以为欲物力不屈,则莫若少征发,以厚农而资商;欲民用而不困,则莫若轻关节,以厚商而利农。

——张居正《赠水部周汉浦榷峻还朝序》

材料三:

黄宗羲在论述经济政策时说:

“(将不切民用者)一概痛绝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

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材料四:

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市廛(古代市场上堆放货物场所)次之,典与铺又次之。

——清《履园丛话·产业》

请回答:

(1)材料一主张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

(1分)试分析这种政策产生的历史原因。

(4分)

政策:

重农抑商。

(1分)

原因:

为何重农?

;为何抑商?

(4分)

(2)材料二、三主张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

(1分)它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2分)

政策:

农工商皆本。

(1分)

背景: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2分)

(3)导致材料四所述现象产生的深刻社会根源是什么?

(2分)材料四所述现象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分)

根源:

小农经济。

(2分)

影响:

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封建统治的巩固。

但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4分)

3.(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去城二十五里,在昌江之南,故称昌南镇。

……至宋景德年始置镇,因改名景德镇。

……

——清嘉庆蓝浦著、郑廷桂补辑《景德镇陶录》

【材料二】唐陶窑:

唐初器也,上惟白壤,体稍馨,色素润,镇钟秀里人陶氏所烧造。

《邑志》云:

“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

于是昌南瓷名天下。

”……宋景德窑:

宋景德年间烧造,土白壤而填,质薄腻,色滋润。

真宗命进御,瓷器底书“景德年制”四字,其器尤光致茂美,当时则效著行海内,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而昌南之名遂微。

——清嘉庆蓝浦著、郑廷桂补辑《景德镇陶录》

【材料三】昌南镇陶器,行于九城,施及外洋,事陶之人,动以数万计,海樽山俎,咸萃于斯,盖以山国之险,兼都会之雄也。

……景德……业制陶器,利济天下,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其不趋之如骛。

——清嘉庆蓝浦著、郑廷桂补辑《景德镇陶录》

【材料四】陶家精美器用,中国出惟五处,北则真定、定州、平凉华亭、太原、平定、开封、禹州,南则泉郡德化……。

德化窑惟以烧造瓷仙精巧人物玩器,不造实用。

真、开等郡瓷窑所出,色或黄滞无宝光。

合并数郡,不敌江西饶郡产。

浙江处州丽水,龙泉两邑,烧造过锈,杯碗青黑如漆,名曰处窑。

……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

——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概述景德镇以及景德镇瓷器的有关信息。

(不得直译或摘抄原文)(8分)

第一层信息:

①景德镇因宋景德年间承造进贡御用瓷器而知名;②景德镇的兴起与当地的瓷土资源有密切的关系;③景德镇到明代,已有“瓷都”之名,四方瓷器工匠纷纷集中于此;④景德镇瓷器业发展到明代,为全国之冠,其他任何地方皆不能与之比拟。

(6分)

第二层信息:

随着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我国古代手工业也不断进步,形成了以景德镇等为代表的一批手工业专业生产区域。

(2分)

(2)假如你是景德镇旅游局局长,你将如何利用景德镇瓷器这张名牌发展当地旅游业?

(6分)

①制订符合景德镇当地实情的旅游发展新路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②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景德镇知名度,塑造景德镇旅游好形象;③建立并规范瓷器(拍卖)市场;④建立景德镇瓷器博物馆或陈列馆,供游客参观;⑤让游客参观瓷器制作现场,与工匠面对面,亲自体验制作瓷器;⑥规范旅行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导游队伍;⑦加大文物保护力度;⑧不断提高瓷器生产技术,培养和引进人才。

(任答四点,言之成理即可)(6分)

4.简述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三大基本特点,并简要评价我国古代自耕农经济。

(9分)

特点:

一是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二是不断改良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三是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6分)

评价:

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自耕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但它又非常脆弱,因其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到近代以后,它已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4分)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朝)长安中,(苏寰)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催珍怪之产,前长史张潜、于辩机皆致之数万,唯寰挺身而去。

——《旧唐书》卷88

材料二(唐朝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肆贸易者,罢之。

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广陵(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期利。

   ——《唐会要》卷86

材料三唐设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

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

……张祜诗云:

“十里长街市并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宋)洪迈《容斋随笔》卷9

回答:

(1)概述上述材料中表明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信息。

(4分)

商人聚集;店铺林立;货物丰富;城市繁华;扬一益二。

(每点1分,共5小点,任意4点,即可得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原因。

(4分)

地理位置优越;设置盐铁转运使;有保护商贸的政策。

(每点2分,共3小点,任意2点,即可得4分)。

6、回答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商业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问题。

(1)商周时期,我国商业经营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1分)明清时期的著名商帮有哪些?

(2分)

官府控制商业。

(1分)

(2)马克思说: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战斗中被打垮……”指出当时清朝政府在经济方面采取的哪些政策是“不顾时势”的?

(4分)

晋商;徽商。

(2分)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简要说明其产生的原因。

(3分)

自然经济解体;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

(3分)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

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

……若机户工作减。

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吴县志》记载清代苏州情况是:

“各账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

”《清稗类钞》记载:

“(账房)散放丝轻,给予机户,按稠匹计工资。

”《风麓小志》记载:

“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账房为生。

材料三《康熙松江府志》记载:

“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四清雍正帝说: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唯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

(4分)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

(4分)

纺织业发达,工匠与机户之间存在着雇佣关系,工匠无生产、生活资料。

(4分)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4分)

(2)材料二同材料一相比,有何异同之处?

(6分)

相同点:

表现在都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存在。

不同点:

表现在早期资本家身份的变化,明朝为机户扩大生产规模而成为早期资本家,清朝时商人打人生产领域,成为早期资本家(6分)

(3)材料三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

(2分)为什么?

(4分)它对材料一、二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

(2分)

不同。

(2分)材料三反映的是自然经济下农民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不是资本主义萌芽。

(4分)这种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资本主义萌芽有促进作用。

(2分)

(4)材料四的观点对前面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

(4分)

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稳定,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4分)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康熙(1661-1721)经雍正(1722-1734)至乾隆(1735-1796)的130多年,形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又一个辉煌盛世,史称“康乾盛世”。

当前,许多专家认为康乾盛世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