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大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2183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会计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会计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会计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会计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学大纲.docx

《会计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学大纲.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学大纲.docx

会计学大纲

《会计学》教学大纲

课程号:

0080318编写日期:

2013年2月

一、 开设院(部):

会计学院

二、 教学对象:

非会计学专业的经济类、管理类学生

三、 教学目的:

《会计学》是非会计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会计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使学生能够较好地了解会计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在学习方法上的异同,为拓宽知识面和进一步学好其他相关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任课教师应及时补充、调整教材内容中的陈旧、不当部分,做到依据大纲,而不拘泥于教材。

在保证本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教学内容按时按量完成的前提下,经充分讨论同意后,可适当补充一定内容,以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本学科的最新成果;在不变动教学要点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按教学习惯和教材体系,调整教学要点的先后顺序,但应在教案中明确。

本《会计学》大纲已经根据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做了修改和内容更新。

四、 [学习目的和要求]

各章的学习重点,实际上就是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将通过具体章节做出说明,详见下面各章的要求。

这里不再重复。

五、 教学课时及其分配:

总学时:

  54学时;

《会计学》各章学时数分配表

章数

内容

课时数

第一章

总论

7

第二章

会计循环

7

第三章

货币资金及应收账款

6

第四章

存货

7

第五章

金融资产

2

第六章

长期股权投资

(自学)

第七章

固定资产

6

第八章

无形资产

3

第九章

负债

5

第十章

所有者权益

3

第十一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

4

第十二章

财务会计报告

4

第十三章

财务报表分析

(自学)

六、 考核:

考核形式——期末考试(占70%)和平时考核(占30%)相结合。

试卷结构 :

1、试题类型、分值分配

包括单项选择题(20分)、多项选择题(20分)、判断题(10分)和综合业务题(50分)。

2、题量:

适量。

七、 教材:

(作者 / 编者、版别、出版时间等)

教材:

《会计学》(非专业用)主编徐经长孙蔓莉周华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第1版

八、 主要参考书目:

(著作、教材、期刊)

1、《企业会计准则》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经济科学出版社

2、《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经济科学出版社

3、《初级会计实务》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2005)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用书

4、《中级会计实务》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

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教材

5、《会计》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2006)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

6、《会计学》王德礼主编中国商业出版社(2003)

高等学校经济类、工商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

7、《基础会计学》王俊生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8、《会计学基础》刘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2005)

9、《会计学》葛家澍余绪缨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2001)

10、《基础会计》娄尔行主编上海三联书店

11、《新编工业企业会计》余志虎等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4)

12、《新编会计原理》李光平余志虎刘锦妹编著

13、《中级财务会计》王建刚张一平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九、 讲授提纲:

按章、节进行课时分配,列出节下知识要点,详见下面各章。

《会计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总论(参考课时:

7课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会计的定义、对象、职能、目标、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和需求者、会计信息供给的形式和内容;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及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了解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掌握六大会计要素的概念、特点及相互间数量关系。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会计概述(参考课时:

1课时)

一、会计的概念

二、会计的职能

(一)会计的核算职能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三、会计的对象

四、会计的目标

五、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和需求

六、会计信息的供给

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参考课时:

3课时)

一、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

(二)持续经营

(三)会计分期

(四)货币计量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可靠性原则

(二)相关性原则

(三)明晰性原则

(四)可比性原则(包括一致性原则)

(五)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六)重要性原则

(七)谨慎性原则

(八)及时性原则

第三节 会计报表和会计要素(参考课时:

3课时)

一、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

(二)负债

(三)所有者权益

(四)会计恒等式

二、利润表

(一)收入

(二)费用

(三)利润

(四)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

三、现金流量表

 

第二章会计循环(参考课时:

7课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设置会计科目的概念、内容、分类、账户的基本结构及相互间关系;掌握会计凭证和账簿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记账方法及其种类、复式记账法的特点、账户对应关系;掌握会计分录的编制、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记账规则以及试算平衡的基本原理。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会计循环概述(参考课时:

4课时)

一、会计科目和账户

(一)会计科目

(二)会计账户

二、借贷记账法

三、会计凭证

四、会计账簿

(一)序时账

(二)分类账

(三)备查簿

第二节会计期间的业务处理流程(参考课时:

2课时)

一、编制会计分录

二、试算平衡

第三节会计期末的业务处理流程(参考课时:

1课时)

一、调整分录

(一)调整分录的作用

(二)应计项目和递延项目

(三)业务处理示例

(四)试算平衡

*二、报表编制

*三、结账分录

 

第三章货币资金及应收账款(参考课时:

6课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货币资金的概念和分类以及货币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掌握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了解应收及预付款项的性质和内容;掌握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的概念、范围及其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掌握坏账损失的会计处理(备抵法)方法。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货币资金(参考课时:

2课时)

一、库存现金

(一)库存现金收付的日常业务核算

(二)库存现金借支的核算

(三)库存现金盘点发生短缺或溢余时的核算

二、银行存款

(一)转账结算收款人的会计处理

(二)转账结算付款人的会计处理

(三)银行存款的核对

*三、其他货币资金

(一)银行汇票存款和银行本票存款

(二)银行卡存款

(三)信用证保证金存款

(四)存出投资款

(五)外埠存款

第二节应收账款(参考课时:

4课时)

一、应收账款

(一)通常情形下应收账款的核算

(二)现金折扣的会计处理

二、应收票据

(一)接受商业汇票和收款时的会计处理

*

(二)商业汇票贴现时的会计处理

*(三)商业汇票背书的会计处理

三、预付账款

四、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

五、其他应收款

六、坏账准备

*第三节货币资金及应收账款的报表列示与附注披露

一、货币资金项目的报表列示与附注披露

二、各种应收账款的报表列示与附注披露

(一)报表列示

(二)附注披露

 

第四章存货(参考课时:

7课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熟悉存货的概念、范围和分类;掌握存货入账价值的确定;掌握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了解存货期末价值的确定;了解存货的盘存制度与方法;掌握存货清查的会计处理。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存货概述(参考课时:

5课时)

一、存货的概念

二、存货的范围与分类

第二节商业企业存货的会计处理:

从商品采购到商品销售

第三节工业企业存货的会计处理:

从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

一、采购的原材料

二、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代价

三、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间接代价

四、加工完成的产成品

*五、委托加工物资

第四节销货成本和生产耗用的材料成本的计算方法(参考课时:

1课时)

一、先进先出法

二、加权平均法

三、移动加权平均法

四、个别计价法

*第五节低值易耗品的摊销

一、一次转销法

二、五五摊销法

*第六节存货跌价准备

一、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

二、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

第七节存货盘盈和盘亏(参考课时:

1课时)

一、存货的盘存制度

(一)实地盘存制

(二)账面盘存制

二、存货盘盈的会计处理

三、存货盘亏的会计处理

*第八节存货的报表列示与附注披露

 

第五章金融资产(参考课时:

2课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金融资产的概念和分类,了解交易性金融资产、可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的概念和内容;掌握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取得、持有、期末计价和处置的会计处理。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金融工具及其会计业务分类

一、金融工具

二、金融资产

*三、金融负债

*四、金融工具

第二节交易性金融资产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概念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

*第三节持有至到期投资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概念和特征

(一)到期日固定、可收回金额固定或可确定

(二)企业有明确意图将该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

(三)企业有能力将该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计量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

*第四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概念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

 

*第六章长期股权投资(自学)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长期股权投资的概念与内容;掌握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中的会计处理;掌握长期股权投资的的减值和处置的会计处理。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长期股权投资概述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概念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内容

(一)对子公司投资

(二)对合营企业投资

(三)对联营企业投资

(四)对参股企业投资

第二节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一、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一)企业合并及其分类

(二)同一控制下企业控股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三)非同一控制下企业控股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二、企业合并以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一)以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二)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三)投资者入股的长期股权投资

第三节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

(一)成本法的适用范围

(二)成本法的核算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

(一)权益法的适用范围

(二)权益法的核算

第四节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和处置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第七章固定资产(参考课时:

6课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固定资产的概念、特点、分类;掌握固定资产取得的会计处理;了解固定资产折旧的性质,掌握影响折旧的主要因素、折旧方法的具体运用和计算、计提折旧范围的确定和计提折旧的会计处理;熟悉租入固定资产的分类、区别及其会计处理;掌握固定资产清理的会计处理;掌握固定资产清查的会计处理;了解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条件及会计处理。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固定资产概述(参考课时:

1课时)

一、固定资产的定义和特征

(一)固定资产的定义

(二)固定资产的特征

二、固定资产的分类

第二节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参考课时:

2课时)

一、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

(一)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二)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二、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一)固定资产初始计量原则

(二)不同方式取得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1.外购固定资产

(1)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2)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

(1)自营方式建造的固定资产

(2)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

第三节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参考课时:

2课时)

一、固定资产折旧

(一)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

(二)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

(三)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1、平均年限法

2、工作量法

3、双倍余额递减法

4、年数总和法

(四)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复核

*二、固定资产后续支出

(一)概念和确认原则

(二)资本化的后续支出

(三)费用化的后续支出

第四节固定资产处置(参考课时:

1课时)

一、固定资产终止确认的条件

二、固定资产处置的账务处理

三、固定资产盘亏的处理

*第五节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第八章无形资产(参考课时:

3课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熟悉无形资产的概念、内容、特点和确认条件;掌握无形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及其取得的会计处理;掌握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及会计处理;掌握无形资产出售和出租的会计处理;了解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条件和会计处理。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无形资产概述

一、无形资产的概念和特征

(一)无形资产的概念

(二)无形资产的特征

二、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三、无形资产的分类

(一)按经济内容分类

(二)按取得方式分类

(三)按经济寿命期限分类

第二节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一、外购无形资产

二、投资者投入无形资产

三、自行研发无形资产

(一)确认和计量的总体要求

*

(二)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区分

*(三)开发阶段相关支出资本化的条件

 (四)内部开发无形资产成本的计量和处理

 

*第三节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一、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的总体要求

(一)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的基本原则

(二)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判断

(三)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复核

二、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

三、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第四节无形资产的处置

一、无形资产出售

二、无形资产出租

三、无形资产报废

*第五节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第九章负债(参考课时:

5课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熟悉负债的定义、特点和分类;掌握短期借款的取得、利息处理及借款归还的会计处理;掌握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项目的会计处理;掌握应付职工薪酬的内容和会计处理;了解应交款项的内容和会计处理;掌握主要应交税费的相关内容和会计处理;了解长期负债的内容、特点和举借长期负债的利弊;了解借款费用的相关会计处理规定;掌握长期借款的相关规定和会计处理;掌握应付债券按面值发行的会计处理。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负债概述(参考课时:

1课时)

一、负债的定义和特征

二、负债的确认条件

三、负债的分类

(一)流动负债

(二)长期负债

第二节流动负债(参考课时:

3课时)

一、短期借款

二、应付票据

三、应付及预收款项

(一)应付账款

(二)预收账款

四、应付职工薪酬

(一)职工薪酬的内容

(二)职工薪酬的核算

五、应交税费

(一)应交增值税

(二)应交消费税

(三)应交营业税

六、其他应付款

第三节非流动负债(参考课时:

1课时)

一、长期借款

二、应付债券

(一)企业债券的发行

*

(二)期末利息调整的摊销

*(三)企业债券的偿还

 

第十章所有者权益(参考课时:

3课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熟悉所有者权益的概念、内容;掌握实收资本的范围、实收资本取得的核算及会计处理;了解资本公积的性质、内容和明细科目的设置;掌握资本公积的会计处理;熟悉留存收益的内容及分类;掌握留存收益的相关规定和会计处理。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实收资本

一、有限责任公司实收资本的会计处理

(一)有限责任公司收到实收资本时的处理

(二)有限责任公司接受新股东时的会计处理

(三)有限责任公司减少实收资本时的处理

(四)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会计处理

二、股份有限公司股本的会计处理

第二节 资本公积

一、资本溢价的会计处理

二、资本公积转增资本的会计处理

*三、其他资本公积的会计处理

第三节盈余公积

一、提取盈余公积时的会计处理

二、划转盈余公积时的会计处理

(一)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二)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第四节未分配利润

一、利润分配的会计处理

(一)现金股利的会计处理

*

(二)股票股利的会计处理

二、未分配利润的结转

*第五节库存股

一、收购本公司股份的会计处理

二、处置库存股时的会计处理

(一)注销库存股的情形

(二)将库存股奖励给本公司职工的情形

(三)转让库存股的情形

 

第十一章收入、费用和利润(参考课时:

4课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收入的基本概念及特点;熟悉收入的种类;掌握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确认的一般原则;掌握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相关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了解成本、费用的基本概念及特点;熟悉成本、费用的基本分类;掌握成本、费用的具体内容、核算方法和会计处理;掌握收益计量的基本观念和具体方法;掌握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构成及会计处理;熟悉所得税的性质,掌握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掌握利润分配的顺序、相关规定及其会计处理。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营业收入(参考课时:

1课时)

一、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收入

(一)销售货物收入

(二)提供劳务收入

*(三)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二、投资收益

第二节营业费用(参考课时:

1课时)

一、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

(一)主营业务成本

(二)其他业务成本

二、营业税金及附加

三、销售费用

四、销售费用

五、管理费用

(一)行政管理费用的会计处理

(二)研发项目研究阶段所发生的开支的会计处理

第三节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参考课时:

1课时)

一、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

(一)营业外收入

(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二、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

(一)营业外支出

(二)资产减值损失

第四节所得税费用(参考课时:

1课时)

第五节 利润

一、利润的计算和结转

二、税后利润的分配

*第六节每股收益

一、基本每股收益

二、稀释每股收益

 

第十二章财务会计报告(参考课时:

4课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组成和目的;熟悉会计报表的分类和编制要求;掌握资产负债表的概念、结构、内容及报表项目的填列要求;掌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熟悉利润表的结构、内容及利润表项目填列的要求;掌握利润表的编制;了解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现金流量表、利润分配表和会计报表附注的基本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财务会计报告概述

一、财务会计报告的组成

二、财务报表列报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和格式

二、资产负债表的列报方法

(一)年初余额栏的填列方法

(二)期末余额栏的填列方法

第三节利润表

一、利润表的内容和结构

二、利润表的列报方法

(一)上期金额栏的列报方法

(二)本期金额栏的列报方法

第四节现金流量表

一、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和格式

二、现金流量表的列报规则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列示

(二)投资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列示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列示

*第五节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一、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内容和格式

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填列方法

(一)上年余额栏的列报方法

(二)本年余额栏的列报方法

(三)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各项目的列报说明

*第六节财务报表附注

*第七节其他财务会计报告

*第八节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编制示例

 

第十三章财务报表分析(自学)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理解综合分析体系的设计理念;掌握偿债能力分析、管理效率分析和盈利能力分析常用财务指标的计算方法。

参考课时:

自学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与方法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

(一)比较分析法

(二)因素分析法

第二节偿债能力分析

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一)流动比率

(二)速动比率

(三)现金比率

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一)资产负债率

(二)利息保障倍数

第三节管理效率分析

一、总资产周转率

二、存货周转率

三、应收账款周转率

第四节盈利能力分析

一、资产报酬率

二、净资产报酬率

三、销售毛利率

四、销售净利率

第五节综合分析

第六节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注:

题前加“*”的,任课教师可根据课时情况决定是否讲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