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复习古今异义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2098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文言复习古今异义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中文言复习古今异义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中文言复习古今异义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中文言复习古今异义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中文言复习古今异义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文言复习古今异义资料.docx

《初中文言复习古今异义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文言复习古今异义资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文言复习古今异义资料.docx

初中文言复习古今异义资料

教师姓名

丁娟娟

上课日期

学生姓名

年级

9

学科

语文

课题

文言文专题复习——古今异义词

学习目标

讲解知识点要点及相关练习,并针对学生薄弱项进行强化训练。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本周知识点外能够在薄弱项方面有所提高。

教学难点

让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融汇运用到题型当中。

教学过程

【知识点1】

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古义与今义有差别,甚至词义相差很远。

这种词义的差异,是由词义发展变化造成的。

古今词义的变化有下列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

例如:

①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②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愚公移山》)

“江”、“河”在古文中专指长江、黄河;现泛指一般河流,比过去词义扩大了。

2.词义缩小。

例如:

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④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例③中“妻子”,指老婆和孩子;今仅指老婆。

例④中“亲戚”,兼指同姓家族(血缘关系)、异性亲属(婚姻关系);今专指族外亲属。

二者词义都缩小了。

3.词义转移。

例如:

⑤蒋氏大戚,汪然出涕。

(《捕蛇者说》)

⑥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岳阳楼记》)

例⑤中“涕”,指眼泪;今指鼻涕。

例⑥中“去”,指离开;现在的意思正好相反,去,是到某地去,而不是离开某地。

它们属词义转移。

4.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

例如:

⑦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

⑧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曹刿论战》)

例⑦中“卑鄙”,古代的意思是身份低微,出身低下,是一个表示谦虚的中性词语;今天指品质恶劣,变成贬义词了。

例⑧中“牺牲”,古代指祭神的猪、牛、羊等祭品,属中性词;现常指为正义的事业而献身,变成了褒义词。

以上几种情况,很容易望文生义,歪曲文意。

因此,我们学习古文时,要认真阅读注释,比较每个词的古今差异,对照上述词义变化规律,深入理解,分类整理,牢固记忆。

【例题解析1】

1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卑鄙:

(古:

身份低微,出身低下。

今:

道德品质十分恶劣。

2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鄙:

(古:

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今:

轻视,看不起。

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池:

(古义:

护城河。

今义:

池水,池塘。

4曾不能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曾:

(古义:

并,尚且,连……都……今义:

曾经。

5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口技》)

但:

(古义:

只。

今义:

表示转折的连词。

6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奖:

(古:

勉励,鼓励。

今:

奖励,嘉奖。

7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但:

(古义:

只、只不过。

今义:

转折连词)

8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儿女:

(古义:

小孩和女子。

今义:

指子女。

9方七百里(《愚公移山》)

方:

(古义:

方圆。

今义:

方向或四个角都是90度的四边形,六个面都是方形的六面体。

10发于声(《孟子》二章)

发:

(古义:

被任用。

今义:

送出,交付。

11由是感激(《出师表》)

感激:

(古:

有所感而情绪激动。

今:

深刻地感谢。

12两股战战(《口技》)

股:

(古义:

大腿。

今义:

臀部。

13夜篝火(《陈涉世家》)

篝火:

(古义:

用笼罩着火。

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在野外架起木柴燃烧的火堆崐。

【实践训练1】

阅读下面一则文言短文,完成10-11题。

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

父期公,衡阳太守。

兄盛公,高尚不仕。

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为人,推家财与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

州里重其德行。

州三礼辟西曹主簿,不就。

妻梁州刺史郭铨女也,遣送丰丽,凝之悉散之亲属。

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

(选自《宋书·隐逸列传》,略有删改)

【注】仕:

做官。

辟:

征召。

主簿:

官职名。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

                                      

②凝之悉散之亲属。

                                      

11.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州里多次礼聘刘凝之做官的原因是什么?

刘凝之为什么不接受?

(3分)

                                      

                                      

【知识点2】古今异义的单音词集录 

去(距离。

日始出时去人近/离开。

一狼径去)

汤(热水,开水。

日中如探汤)

郭(外城。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寻(不久。

未果,寻病终。

走(跑。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忠之属也)

狱(案件。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鄙(边邑,边境。

蜀之鄙有二僧。

再(第二次。

再而衰,三而竭)

向(过去的,以前的。

向为身死而不受)

池(护城河。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但(只。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曾(乃,竟。

曾不若孀妻弱子)

谢(道歉。

长跪而谢)

借(即使,假设。

借第令勿斩) 

比(等到。

比至陈)

间(夹杂。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控(拉开。

将军角弓不得控)

委(抛弃,舍弃。

~弃。

~之于地。

发(打开,开启。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

举(推荐,选用。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征(征兆,迹象。

征于色,发于声)

或(有人/某时/或者)

【例题解析2】

1谈笑有鸿儒(《陋室铭》)

鸿:

(古义:

大。

今义:

鸿雁,书信。

2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何苦:

(古义:

愁什么。

今义:

表示反问语气,不值得,犯不着。

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会计:

(古义:

是两个动词,聚会商议。

今义:

一个词,名词,指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

4借第令毋斩(《陈涉世家》)

借第:

(借:

古义是即使,假使。

今义指暂时用别人或暂时给别人用的钱或物。

第:

古义是仅、只。

今义表示次序。

5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二章)

举:

(古义:

被起用。

今义:

举起。

6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间:

(古:

参与。

今:

隔开,不连接,中间,空间,或时间。

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简:

(古义:

简拔,选择。

今义:

简单。

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绝境:

(古义:

是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

是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境地。

9阡陌交通(《桃花源记》)

交通:

(古义:

交错相通。

今义:

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10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开张:

(古:

扩大。

今:

(店铺)开始营业)

11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可以:

(古:

可以凭借。

今:

表示许可,可能。

12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可:

(古义:

大约。

今义:

常用作表示可以、可能、许可、值得等。

【实践训练2】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

(14分)

鹤色洁形清,能鸣善舞,卫懿公好之。

所畜之鹤,皆有品位俸禄。

厚敛于民,以充鹤粮。

民有饥冻,全不抚恤。

大夫石祁子,贤臣也。

进谏屡次,俱不听。

时卫懿公欲载鹤出游,谍报:

“狄人入寇。

”懿公大惊,即时敛兵授甲,为战守计。

百姓皆逃避村野,不肯即戎①。

石祁子亲往街市,述卫侯悔过之意,百姓始稍稍复集。

大夫渠孔为将,命鼓行而进。

狄人诈败,引入伏中,将卫兵截做三处,你我不能相顾。

卫兵原无心交战,见敌势凶猛,尽弃车仗而逃。

懿公被狄兵围之数重。

须臾,懿公与渠孔先后被害,全军俱没。

(选自《东周列国志》,有删节)

【注】①即戎,指参军。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能鸣善舞() ②即时敛兵授甲() 

③百姓始稍稍复集() ④命鼓行而进()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

述卫侯悔过之意

A.何陋之有(《陋室铭》)B.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D.前入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

时卫懿公欲载鹤出游

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⑴厚敛于民,以充鹤粮。

(2分)

⑵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2分)

11.《曹刿论战》中鲁国能以弱胜强而文中卫国却全军覆没,其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2分)

【知识点3】

古今异义的双音词集录

绝境(与世隔绝之地。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交通(交错相通。

阡陌交通)

妻子(妻子和儿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无论(不要说,不用说。

无论魏晋)

前途(前面的路程。

天明登前途)

所以(……的方法,……的原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会计(聚会商议。

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往往(处处,到处。

卒中往往语)

经纶(筹划治理。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亲戚(今义:

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他的成员。

古意:

父母兄弟至亲骨肉。

亲戚畔之)

痛恨(痛心和遗憾。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开张(扩大,不闭塞。

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感激(有所感而情绪激动。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以——为(把……作为。

以虫蚁为兽)

可以(可以凭借。

可以一战)

明年(今年的下一年,第二年。

越明年,政通人和)

几何(多少。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南极(从南面到达某地。

南极潇湘,北通巫峡)

排空(冲向天空。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例题解析3】

烈士暮年(《龟虽寿》)

烈士:

(古义:

指有雄心壮志的人。

今义:

指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的人。

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其实:

(古义:

两个词;其:

代词,它的;实:

果实。

今义:

一个词,用来说明某崐一事实的连词。

我以日始出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去:

(古义:

离。

今义:

到(用于从所在地到另一个地方。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妻子:

(古义:

是妻子和儿女。

今义:

是专指男子的配偶。

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情:

(古:

实情。

今:

感情。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二章)

亲戚:

(古义:

指父母兄弟姐妹在内的至亲。

今义:

专门指族外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入则无法家拂(《孟子》二章)

入:

(古义:

国内。

今义:

进入。

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如此:

(古义:

像这样。

今义:

就是\“这样\”的意思。

此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出师表》)

所以:

(古:

用来…的原因。

今:

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虽人有百手(《口技》)

虽:

(古义:

即使,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

今义:

虽然,表示转折关系。

春社近(《游山西村》)

社:

(古义:

土地神。

今义:

社会的一个团体,指共同工作或一种集体组织。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丝竹:

(古义:

指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今义:

丝绸和竹子。

【实践训练3】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15分)

刘善明,平原人。

元嘉末,青州饥荒,人相食。

善明家有积粟,躬食饘①粥,开仓以救乡里,多获全济。

少而静处读书,刺史杜骥闻名候之,辞不相见。

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甚异之。

五年,青州没虏,善明母陷北,虏移置桑乾。

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②。

帝每见,为之叹息,时人称之。

转宁朔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善明以母在虏中,不愿西行,涕泣固请,见许。

元徽初,遣北使,朝议令善明举人,善明举州乡北平田惠绍使虏,赎得母还。

建元二年卒,诏曰:

“善明勤绩昭著,不幸殒丧,痛悼于怀。

谥烈伯。

”善明家无遗储,唯有书八千卷。

(选自《二十四史·南齐书》,有删节)

【注】①饘:

zhān稠粥。

②持丧:

守丧。

③见:

被。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4分)

⑴多获全济()

⑵甚异之()

⑶见许()

⑷朝议令善明举人()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B.为之叹息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

C.善明以母在虏中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D.痛悼于怀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治水必躬亲》)

12.翻译下列句子。

(6分)

⑴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

⑵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⑶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13.请用四字短语简要概括刘善明的特征。

(3分)

【知识点4】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痛恨:

(古:

痛心,遗憾。

今:

极为仇恨。

2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汤:

(古义:

热水。

今义:

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3滕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汤:

(古:

热水。

今:

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4临表涕零(《出师表》)

涕:

(古:

眼泪。

今:

鼻涕。

5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口技》)

闻:

(古义:

听。

今义:

用鼻子嗅。

6无为在歧路(《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无为:

(古义:

无须,不要。

今义:

顺其自然,不必有所作为。

7卒中往往语(《陈涉世家》)

往往:

(古义:

到处、处处。

今义:

常常。

8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无论:

(古义:

更不必说。

今义:

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9牺牲玉帛(《曹刿论战》)

牺牲:

(古:

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今:

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引申为舍弃某种利益,也指损害一方的利益。

【例题解析4】

1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小石潭记》)

小生:

(古义:

小青年,后生。

今义:

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芳草鲜美(《桃花源记》)

鲜美:

(古义:

鲜艳美丽。

今义:

食物味道好。

3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形:

(古义:

身。

今义:

样子。

4惟吾德馨(《陋室铭》)

馨:

(古义:

美好。

今义:

芳香。

5而后喻(《孟子》二章)

喻:

(古义:

明白,了解。

今义:

比喻。

6引喻失义(《出师表》)

义:

(古:

适宜,恰当。

今:

意义,含义。

7不宜异同(《出师表》)

异同:

(古:

差异,偏义复词。

今:

不同与相同。

8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

一般:

(古义:

一种。

今义:

指普通。

9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爷:

(古义:

指\“父亲\”。

今义:

指\“爷爷\”。

10小大之狱(《曹刿论战》)

狱:

(古:

诉讼案件,罪案。

今:

监禁罪犯的地方。

11默而识之(《论语》八则)

识:

(古义:

记今义:

知道,认识)

12征于色(《孟子》二章)

征:

(古义:

表现,征给。

今义:

征求,象征。

13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钟:

(古义:

一种容器。

今:

计时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14何坐(《晏子使楚》)

坐:

(古义:

犯罪。

今义:

多用于\“坐下\”。

15双兔傍地走(《木兰诗》)

走:

(古义:

跑。

今义:

行走)

16忠之属也(《曹刿论战》)

忠:

(古:

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

忠诚。

17一鼓作气,再而衰(《曹刿论战》)

再:

(古:

第二次。

今:

又一次。

【实践训练4】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

(共13分)

苏州知府姚公善①,多才下士,在郡闻有才者,必躬诣之。

有王宾仲光②,博学能文,隐于医。

姚公过之,宾不为礼,姚公笑而退。

明日,又过,宾衣母氏布袄,持扇佯狂踞坐③,姚公止,与语,辄吐涎仆跌,姚公又笑而退。

洎④三过之,始款⑤论如平生。

又有俞贞木⑥者,姚公以米贶⑦之,而误送钱继忠⑧所。

继忠以太守所贶,勉为之受。

他日,贞木见姚公,姚公言贶米事,贞木曰:

“吾不知,得无送吾邻友钱继忠所乎?

”姚公曰:

“继忠如何?

可得见乎?

”贞木曰:

“可。

”姚公乃使人迎之。

继忠曰:

“吾民也,姚公太守也,太守与民分⑨如是之绝,吾不得诣府。

然太守主也,吾为儒,宾也,以宾主相见,必在郡学乃可。

”人以复于姚公,姚公笑许之。

明日诣学,继忠已先在,遂抗⑩言曰:

“太守以民待继忠,继忠无所置身,若以儒见待,请就宾位。

”姚公许诺,即堂上相再拜。

继忠袖书授姚公即去,姚公甚重之。

(选自明·刘昌《悬笥琐探》,有删减)

【注释】①姚善:

人名,明建文时忠臣。

②王宾:

人名,字仲光。

③踞坐:

蹲坐。

④洎(jì):

到。

⑤款:

诚恳。

⑥俞贞木:

人名。

⑦贶(kuàng):

赐,赏赐。

⑧钱继忠:

人名。

⑨分:

区别。

⑩抗:

同“亢”,高。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⑴必躬诣之()

⑵明日诣学()

⑶姚公乃使人迎之()

⑷继忠袖书授姚公即去()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5分)

⑴得无送吾邻友钱继忠所乎?

(3分)

⑵人以复于姚公,姚公笑许之。

(2分)

11.简要概括选文写了姚善哪几件事?

(3分)

12.选文主要表现了姚善的特点。

(1分)

患盗论

刘敞

天下方患盗。

或问刘子曰:

“盗可除乎?

”对曰:

“何为不可除也?

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

”或曰:

“请问盗源?

”对曰:

“衣食不足,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盗之源也。

一源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二源慢,则操兵刃劫良民而为盗矣;三源慢,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

此所谓盗有源也。

【注释】①顾:

只是;②修:

贯彻得好;③慢:

疏忽。

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3分)

①盗可除乎(    )

②衣食不足(   )

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    )

8.下列句子中的“或”与“或问刘子曰”中的“或”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而或长烟一空B.或王命急宣C.或以钱币乞之 D.或异二者之为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

⑴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

⑵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

10.作者认为产生“盗”的原因有哪些?

(用原文回答)(3分)

 

【答案】10.①在野外建造了房屋,不是自己劳动所得就不享用。

(2分)②刘凝之把它们都分给了亲属。

(2分)

11.(3分)求其德行。

(1分)不慕荣华;安于俭苦(2分)

【参考译文】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

父亲刘期公,任衡阳太守。

哥哥盛公,性情高傲,没有做官。

凝之倾慕老莱子、严子陵的为人,把家里的财产全部赠送给弟弟和侄子,在荒郊野外盖房子,不是自己劳动得来的食物不吃,州里的人都很推重他的德行。

州里多次尊敬地推举他为西曹主簿,推荐他为秀才,他都没有答应。

妻子是梁州刺史郭铨的女儿,陪嫁很丰厚,凝之全部分散给了亲友。

妻子也能不羡慕荣华富贵,与凝之一起安于勤俭贫苦的生活。

【答案】8.(4分)⑴①擅长②盔甲③才④擂鼓、击鼓⑵D

9.(2分)时/卫懿公/欲载鹤出游

10.(4分)⑴(他)向老百姓征收重税,来充当鹤的粮食。

⑵位高禄厚的人谋划这些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11.(2分)《曹刿论战》中鲁国能以弱胜强是因为鲁庄公听从了曹刿的建议,做到了取信于民,把握了进攻和追击的时机;而卫懿公好鹤,“厚敛于民,以充鹤粮。

民有饥冻,全不抚恤”,失去了民心,战争时又急躁冒进,中了埋伏。

【参考译文】鹤颜色洁白,形态清雅,能呜叫,善跳舞,卫懿公非常喜欢鹤。

所畜养的鹤都有品位和俸禄。

他向人民征收重税,来充当鹤的粮食。

老百姓饥寒交迫,他一点也不安抚体恤民众。

大夫石祁子是一个贤臣。

他多次进谏,但卫懿公全然不听。

当时,卫懿公想要带着鹤出去游玩,传来情报说:

“外族的敌军入侵。

"卫懿公非常惊慌,立刻收集兵器,发放盔甲,做出战和防守的计划。

老百姓全都逃避到村庄和野外,不肯参军。

石祁子亲自前往街市,向老百姓陈述卫懿公有悔过的想法,百姓才重又渐渐集结。

(战争时)大夫渠孔作为卫将,他命令擂鼓行军出出击敌军。

敌军假装失败,把卫国的军队引诱到埋伏圈中,将卫兵截成三段,使得他们首尾不能照应。

卫国的军队本来就没有心思作战,他们看见敌军来势汹汹,全都丢弃战车和兵器逃跑。

卫懿公被狄人的军队重重包圈。

不久,卫懿公与渠孔先后被杀死,全军覆灭。

【答案】10.(4分)⑴救济帮助、救助⑵以……为异⑶允许⑷推荐、推举

11.(2分)D

12.(6分)⑴善明穿布衣,吃素食,被删的如同守丧。

⑵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⑶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

13.(3分)①乐于助人②喜爱读书③孝顺母亲④节俭清贫⑤勤绩昭著⑥与众不同⑦不畏权贵

【参考译文】刘善明是平原人。

元嘉末年,青州闹饥荒,到了人吃人的程度。

善明的家里有储粮,他亲自施粥给人们,并打开粮仓来救济乡邻,许多人得到救济而活了下来,乡里人称他家的田为“续命田”。

四十岁时,刺史刘道隆征召他为治中从事。

父亲刘怀民对善明说:

“我已知道你能立足于世了,还想看看你能立足官场。

”善明同意应召,又被推荐为优秀人才。

宋孝武帝看他策对时谈论刚毅正直,认为他很特殊。

五年,青州被北虏攻陷,善明的母亲沦陷在北方,北虏把她迁到了桑乾。

善明穿布衣,吃素斋,悲伤得如同守丧。

明帝每次看到他这样子,为他叹息,当时人称颂他。

转任为宁朔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

善明因为母亲还在敌方,不想到西方去,哭着坚决请求不去,被允许。

朝臣大多同情善明的心情。

元徽初年,派遣去北方的使者,朝臣们商议让善明推荐人选,善明推举北平的田惠绍出使北虏,赎回了母亲。

建元二年去世,遗言薄葬。

儿子刘涤承袭爵位。

善明家里没有留下积蓄,只有八千卷书。

【答案】9.(4分)⑴亲自⑵到、到……去⑶派、让、叫⑷离开

10.(5分)⑴难道(恐怕)送到我的邻居朋友钱继忠住所了吗(吧)?

⑵那人把(他的话)回复给了姚善,姚善笑着答应了。

11.(3分)第一件事:

三次拜访王宾;第二件事:

送米给俞贞木,却误送给钱继忠;第三件事:

结交钱继忠。

12.(1分)重视人才、礼贤下士

【答案】7.(3分)①除:

清除(消灭)②足:

足够③箧:

箱子。

8.(3分)C(A项“有时”;B项“如(有)”;D项“或人”。

C项意为“有人”)

9.(6分)

⑴只是偷盗是有根源(原因)的,如果能够阻断他们产生偷盗的根源,还担心会有盗贼吗?

⑵就会攻打城镇、侵犯百姓成为盗贼(强盗)啊。

10.(3分)①衣食不足②政赋不均③教化不修

【参考译文】天下正忧心盗贼蜂起。

有人问我说:

“盗贼可以平息吗?

”我回答说:

“为什么不可以平息呢?

只是偷盗是有根源(原因)的,如果能够阻断他们产生偷盗的根源,还担心会有盗贼吗?

”那人又说:

“请问偷盗(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我回答他说:

“穿的吃的不足,是偷盗产生的根源;徭役赋税不公平,是偷盗产生的根源;道德教化不开展,是偷盗产生的根源。

第一个根源(指衣食不足)被忽视,就会掏别人腰包开别人箱柜而成盗贼;第二个根源(指赋税不公)被忽视,就会手拿兵刃抢劫良民而成盗贼;第三个根源(指道德教化不开展)被忽视,就会攻打城镇、侵犯百姓成为盗贼(强盗)啊。

这就是所说的盗贼也有产生的根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