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3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作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90128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二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3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届二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3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届二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3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届二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3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届二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3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二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3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作业.docx

《届二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3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3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作业.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二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3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作业.docx

届二轮复习第二单元第3讲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作业

课时跟踪练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滨州模拟)梭伦执政时曾经立法规定:

任何人当发生内争之时,袖手不前,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丧失公民权利,而不成为国家的一分子。

这一规定旨在(  )

A.维护公民的自由平等权利B.借机打击氏族贵族势力

C.激励雅典人积极保家卫国D.强调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解析:

D项表述符合题目中“袖手不前,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丧失公民权利,而不成为国家的一分子”,故D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排除;B、C两项表述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

D

2.(2019·郑州模拟)梭伦改革之后,争权失败者大多被处以死刑,或被没收财产后再遭驱逐,但其家族往往伺机报复,撬起新一轮斗争。

公元前5世纪初,陶片放逐法启动,“得票最多的人由执政官宣布放逐10年,但有权享受他们产业的收入”。

该变化的主要影响是(  )

A.政变频繁发生   B.城邦稳定发展

C.实现直接民主D.防范僭主专权

解析:

争权失败者由原来的处以死刑并没收财产到放逐十年且仍享有产业收入,这必然会使矛盾缓和,城邦稳定,而不是政变频繁发生,故A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直接民主,故C项错误;这种变化并不是防范僭主专权而是缓和矛盾,故D项错误。

答案:

B

3.(2019·茂名模拟)古雅典有关受贿的法律规定:

“任何雅典人接受他人贿赂,或本人向他人行贿,或通过承诺腐蚀任何人,损害了人民的总体利益,或以任何方式和方法,损害任何个人的利益,则他将与自己的孩子一道被剥夺公民权,他的财产将被没收。

”这从本质上说明古代雅典注重(  )

A.对贪污受贿实行严厉的惩罚

B.维护大多数雅典居民的利益

C.构建有利于民主政治的环境

D.利用宗法关系维护公民权利

解析:

根据材料“接受他人贿赂,或本人向他人行贿,或通过承诺腐蚀任何人,损害了人民的总体利益”“他将与自己的孩子一道被剥夺公民权”,结合所学,本质上还是为了维护雅典的民主政治健康有序运行,故C项正确;A项是表象,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答案:

C

4.(2019·上饶模拟)苏格拉底说:

“公众演说并不在于是否了解事实真相,而在于找到一种说服技术,以便使他能够给无知的人留下比专家还知道得多的印象。

”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政治(  )

A.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

B.否定了公民提供的事实真相的材料

C.注重以真情宣泄来博得公众同情

D.强调演说技能对公众决策的重要性

解析:

根据材料“公众演说并不在于是否了解事实真相,而在于找到一种说服技术,以便使他能够给无知的人留下比专家还知道得多的印象”可知,苏格拉底认为演说技巧能够对公众决策起到重要引导作用,故D项正确。

A项说法绝对,排除;B、C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答案:

D

5.(2019·洛阳模拟)雅典通过抽签选举、轮番而治等,实现了普遍参与、多数统治和主权在民。

公民平等被看成是民主政治的理想与目标,众人意见虽然纷纭,但并无优劣之分,所以只能以数量的胜出作为判断的根据。

这一原则(  )

A.造成了政府行政权力的滥用

B.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C.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D.直接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解析:

材料中公民大会少数服从多数的表决方式,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故C项正确;A、D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答案:

C

6.(2019·湖南师大附中模拟)公元前413年,雅典远征西西里失败,很多雅典人攻击那些赞成远征的演说家,而忘记自己那一票的神圣责任和义务,其出尔反尔的手法几近无赖。

材料主要反映了雅典(  )

A.直接民主存在决策风险B.公民道德素质严重缺失

C.演说术有助于民主决策D.民主实质只是流于形式

解析:

题干中雅典公民由赞成到攻击那些赞成远征的演说家,说明了雅典直接民主的非理性,故A项正确;题干涉及的是公民的前后不一的投票行为,主要不是论述道德素质问题,故B项错误;题干侧重反映公民前后不同的投票决策,非侧重讲演说术的功用,故C项错误;雅典民主是古代世界中的辉煌,且对近现代世界产生一定的影响,故D项错误。

答案:

A

7.(2019·南昌模拟)下表为罗马《十二铜表法》的法律条文。

法律条文

出自

①外国人永远不能因使用而取得罗马市民财产的所有权

第六表《所有权和占有》

②折断自由人一骨的,处300阿斯的罚金;如被害人为奴隶,处150阿斯的罚金

第八表《私犯》

③利息不得超过一分,超过的,处高利贷者四倍于超过额的罚金

第八表《私犯》

④平民和贵族,不得通婚

第十一表《五表的补充》

对上述对应的法律条文解析正确的是(  )

A.①外国人因非本邦人而不得拥有财产所有权

B.②自由人因拥有公民权力而与奴隶地位不同

C.③平民因反对贵族盘剥利益受到一定保护

D.④平民因非公民身份而不能与贵族阶层通婚

解析:

根据材料“利息不得超过一分,超过的,处高利贷者四倍于超过额的罚金”可知,《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平民的利益,故C项正确;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说法错误,排除。

答案:

C

8.(2019·济南模拟)罗马法学家尤里安在就罗马法的某项内容做出解释时曾举例说:

“没有人怀疑,如果我在我的土地上播种了你的小麦,收获物及出卖收获物的价金将是我的。

”这反映了罗马法(  )

A.法律体系建设已日趋完备

B.强调维护土地贵族的权利

C.私有财产所有权保护不力

D.物权保护之规定更加完善

解析:

根据“如果我在我的土地上播种了你的小麦,收获物及出卖收获物的价金将是我的”可知罗马法明确了物权归属,说明物权保护的规定更加完善,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

D

9.(2019·合肥模拟)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认为,“任何人不得为他人有所允诺”。

盖尤斯也在《法学阶梯》中指出“我们不能通过外人实现取得。

”据此,罗马法学家强调(  )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诉讼程序的规范

C.法律行为必须亲自履行

D.法律形式的完整

解析:

题干强调要靠自己,别人不能代替,即一切法律行为要亲自履行,故C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私有财产,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诉讼程序问题,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法律形式问题,故D项错误。

答案:

C

10.(2019·孝义模拟)登特列夫认为:

“如果没有自然法,意大利半岛上一个农民小共同体的渺小法律,绝不可能演变成为后来国际文明的普遍法律。

”他的意思是罗马法(  )

A.演变为成文法是历史的进步

B.成为世界各国法律的监本

C.维护了奴隶主阶级根本利益

D.体现基本正义和理性原则

解析:

西方人文主义的源头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罗马的法律是其表现之一,登特列夫认为,使罗马法演变为后来国际文明的普遍法律,是因为罗马法体现基本正义和理性原则等自然法精神,故D项正确。

答案:

D

11.(2019·大庆模拟)在古罗马的立法体系中,法律的原则、制度都直接针对社会上新出现的法律问题。

并且罗马国家的立法大多是通过审判机关的司法实践与法学家的活动来进行的。

这说明罗马法(  )

A.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B.包含了成熟的法学理论

C.不划定公法和私法界线

D.强调司法实践要理性务实

解析:

从材料“法律的原则、制度都直接针对社会上新出现的法律问题”“并且罗马国家的立法大多是通过审判机关的司法实践与法学家的活动来进行的”,可知罗马法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故A项正确。

答案:

A

12.(2019·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模拟)罗马法将规定国家事务的法称为公法,其效力由国家政权加以保障,不允许依私约变更;将规定私人事务的法称为私法。

罗马法重视私人权利保护,但罗马公法的地位高于私法。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体现了法律至上原则

B.体现了国家至上理念

C.维护了罗马民主政治

D.维护了城邦整体利益

解析:

据材料“罗马法重视私人权利保护,但罗马公法的地位高于私法,其效力由国家政权加以保障”可知公法要高于私法,体现了国家至上的理念,故B项正确;A、D、C三项材料未涉及,排除。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9·清远模拟)(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法学家区分了公法与私法,公法涉及国家和公共权力,私法则调整个人权利义务。

罗马法给予私权完备的保护。

而中国思想家则倡导家国一体、公权至上。

这种对法律属性的分类和对公私权关系的认识,导致了中西法律进化之路开始循着不同方向发展,即中国法律走的是一条从氏族到家族再到国家的集团本位道路,公权始终优于私权;西方法律则走的是从氏族到个人再经上帝到个人的个人本位道路,逐渐形成尊重私权的传统。

——摘编自张锐智、田大川《罗马法学家关于

公法私法划分的意义与启示》

材料二 中国封建法律的集团本位不仅普遍存在于国家法律中,而且还广泛寓含在有别于国法的家族或宗族法中。

……宗族法以维持既定的宗族秩序为直接目的,因而起到维持国家政权,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作用,是封建国法的重要补充形式,与国法一起构成了封建的法律体系。

中国传统法律的本位在近代西方法律文化的冲击下有了很大的变化。

作为基础之一的家族制度随着清末变法修律而丧失了原先在国法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只遗留下残余的影响。

剩下的国家本位却随着民族国家观念的兴起与战争动员的推动以及实际需要而更加强化了,以致在民国诸政府的法律中,国家主义远远凌驾在个人主义和其他各种主义之上,国家成了法律唯一的本位。

——摘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说明“中国传统法律”呈现哪些特点?

到近代又有何变化?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西法律走上不同道路的原因,并分析其对历史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17分)

解析:

(1)问,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二的信息归纳即可。

第二小问变化,据材料二的信息从家族本位影响的削弱、国家本位强化、国家成了法律唯一的本位等方面回答;第

(2)问,第一小问原因,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二小问积极影响,中国方面,可以第

(1)问中已经形成的答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在古代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在近代推动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强化民族国家观念。

西方方面,结合近代西方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西方法律有利于个人权利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近代欧美各国法律和革命都产生深远影响。

答案:

(1)特点:

集团本位突出;公权优于私权;存在国家法和民间法的二元性法律秩序;法律以君主意志为主。

变化:

家族本位影响的削弱;国家本位强化,国家成了法律唯一的本位。

(2)原因:

中国自然经济的长期存在;血缘宗族的影响;专制统治的强化;儒家思想的影响。

受近代西方法律文化的影响;民族国家观念的兴起,政府政策等。

西方受商品经济的影响;人文精神的影响;自然法思想的影响。

积极影响:

中国法律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在近代推动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强化民族国家观念。

西方法律有利于个人权利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近代欧美各国法律和革命都产生深远影响。

14.(2019·临沂模拟)(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希腊)这种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人员的频繁扩散、迁入、交流,侵蚀、瓦解着古希腊血缘亲族组织。

在进入阶级社会时,地缘战胜血缘、私有制战胜原始氏族共产制,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中华文化主要发祥地中原地区,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型农耕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并没有使这里的血缘纽带遭受侵蚀,导致氏族首领直接转化为统治阶级新贵,形成君主集政权、财权、神权于一身的格局。

探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试从上述材料提炼一个探究主题,并对该主题进行论述。

(要求:

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解析:

从材料一中自然环境、经济结构、血缘关系等方面归纳,古希腊多山多岛的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瓦解着古希腊血缘亲族组织”;而中国发祥地是中原地区,“精耕细作型农耕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没有使这里的血缘纽带遭受侵蚀”,可以看出材料论述的是东西方不同社会、地理环境造就了东西方不同的政治文明。

答案:

示例

主题:

中西方政治文明的不同走向

古代希腊雅典确立了民主制度;东方的中国走向了君主专制的道路。

主要原因在于古希腊是多山多岛的自然环境,而中国是辽阔的大平原;古希腊是多种经济形态并存,而中国则是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古希腊的血缘关系遭到破坏,而中国的血缘关系未遭到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