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6单元单元创新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1854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6单元单元创新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6单元单元创新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6单元单元创新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6单元单元创新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6单元单元创新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6单元单元创新教案.docx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6单元单元创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6单元单元创新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6单元单元创新教案.docx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6单元单元创新教案

18.威尼斯的小艇

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尼、艄”等8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尼、斯”等12个会写字;正确读写“纵横交叉、手忙脚乱、祷告、雇定”等词语。

2.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从几个方面介绍小艇的写作方法,并以此为依据理清课文层次。

3.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写作方法,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4.了解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

教学重点:

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写作方法,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

教学难点:

了解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设疑激趣。

1.播放威尼斯的风景图片,教师深情地介绍:

这就是意大利的古城——威尼斯。

它位于欧洲亚得里亚海滨,周围被海洋环绕,由118个岛屿组成,全城有117条纵横交错的大小河道,靠400多座桥梁把他们连结起来。

只有西北角一条长堤与大陆相通,有“百岛之城”“千桥之城”“水上城市”之称。

这儿风光秀美,古迹甚多,是驰名全球的旅游胜地。

威尼斯城热闹非凡,但城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看不见红绿交通灯,小艇就是“公共汽车”。

威尼斯的小艇同样闻名于世。

2.交流:

欣赏了图片,听了老师的介绍,威尼斯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3.引入课题: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我们大街上的汽车。

(板书:

威尼斯的小艇)学生齐读课题。

4.谈话过渡:

下面让我们一起跟随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到威尼斯去了解那里的小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把描写小艇样子的句子画上横线。

(2)指名学生读一读描写小艇样子的句子。

2.再次读课文,看谁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到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3.互相交流,理请文章的叙述顺序。

课文先写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然后写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再写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最后写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4.指名说说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5.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感受“小艇独特的构造”。

1.快速浏览课文,把和小艇有关的句子画下来,也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1)教师范读: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①这部分内容的前半句与后半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因果关系。

②谁能用一个恰当的关联词把这两部分连起来?

(因为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所以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2)教师范读: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

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①威尼斯的小艇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呢?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

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

②教师范读:

a.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

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b.威尼斯的小艇很长,又窄又深,船头和船尾有点翘,行动轻快灵活。

互相交流:

比一比,哪个句子更好一些?

指名发言,教师小结:

作者用了这三个比喻句,我们眼前就出现了小艇的样子、造型,以及它行动起来的感觉,今后我们也要学习这些描写的方法,使我们的文章也同样生动、形象。

3.指导朗读:

你能用读的方式表示对小艇的喜爱吗?

指名读,齐读,小组比赛读,指导读。

(二)感受“坐艇的舒适”。

1.坐上这样的小艇感觉一定非同一般,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说说人们坐上小艇后可以干些什么?

(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

)感觉又如何?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

……有说不完的情趣。

2.一句话,坐上这小艇是什么感受?

(舒服。

)如果有这么一艘小艇就在我们面前,你想不想体会一下坐在里面的感觉呢?

(想)

(1)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模拟情景”的小表演,假设大家就在这样一艘小艇中,我们现在正顺流而下,两旁是小桥,流水,人家。

我读课文,大家做动作,看谁想象得好,想象得巧。

(2)教师适当放慢速度朗读课文,学生一边听读,一边自由表演。

(3)选出表演好的学生走上讲台,座位上的同学读课文,讲台上的同学表演。

(“坐在船舱里”——“摸摸柔软的垫子”——“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

3.指导朗读:

带着自己美好的感觉,一起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读出坐在小艇里的情趣。

4.谈话过渡:

小艇的样子非常奇特,坐在里面非常舒适,充满情趣,这都离不开船夫的驾驶技术。

那么,船夫的驾驶技术到底怎么样呢?

(三)感受“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

1.自由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互相交流:

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这句话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总括全段。

)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什么句子?

(中心句。

2.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把“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写具体的?

(1)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2)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3)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3.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船夫驾驶技术好的?

(操纵自如、挤过、穿过、急转弯、不管……总……)

(1)你是怎么理解“操纵自如”这个词语的意思的?

(掌握运用或驾驭得心应手,毫无阻碍。

本课指船夫驾驶小艇熟练灵活,得心应手。

(2)谁能说几个与“操纵自如”意思相近的词语?

(运用自如、得心应手、随心所欲、游刃有余、驾轻就熟……)

(3)你能试着用上“操纵自如”说一句话吗?

(①我很喜欢这架“飞机”,不一会儿就能操纵自如了。

②爸爸买了一辆新车,只是一时间还无法操纵自如,需要一点时间来熟悉。

(4)你能给“操纵自如”找出几个反义词吗?

(手忙脚乱、手足无措、束手无策、措手不及……)

(5)你能用“不管……总……”来说一句话吗?

(①不管刮风下雨,不管天气炎热,消防站士总站在第一线,保卫国家。

②不管风吹和日晒,不管下雪和雨淋,我总坚持第一个到学校。

4.教师引读:

师: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他操纵自如──

生:

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毫不手忙脚乱。

师:

他动作灵活──

生: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还能急转弯。

师:

他速度极快──

生:

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

5.谈话过渡:

船夫的驾驶技术这么好,那么小艇在威尼斯人们的生活中又有什么作用呢?

(四)感受“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和谐”。

1.课文一开始就说“威尼斯的小艇相当于大街上的汽车”。

从中让我们感受到小艇与人们的关系一定非常密切。

那么都有哪些人离不开小艇,他们乘坐小艇去做什么呢?

2.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看能了解到什么。

3.小组交流:

谁乘坐小艇去做些什么呢?

4.

(1)全班交流,完成表格:

 

坐着小艇

干什么

说明什么

商人

高声谈笑

孩子由成年人伴着

老人带着全家

看戏回家

(2)教师小结:

 

坐着小艇

干什么

说明什么

商人

去做生意

小艇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青年妇女

高声谈笑

孩子由成年人伴着

到郊外呼吸新鲜的空气

老人带着全家

教堂作祷告

一大群人

看戏回家

5.拓展交流:

在威尼斯,除了课文中写的一些人需要用小艇做交通工具外,还有哪些人也要用小艇做交通工具去工作、去学习呢?

(学生自由发言。

6.白天,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小艇,夜晚也同样离不开小艇。

我们一起去看看晚上的威尼斯。

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7.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威尼斯的夜景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自由发言。

8.教师引读:

师:

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

生:

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

师:

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

生:

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

师:

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

生:

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一)交流总结。

1.学完《威尼斯的小艇》这一课,你们了解到什么?

(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小艇具有独特的构造特点,船夫的驾驶技术高超,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2.学完《威尼斯的小艇》这一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学会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写作方法,学会了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3.教师小结:

《威尼斯小艇》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物的散文,以形神兼备、灵活多变的语句展示了异国风情和小艇的重要作用。

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抓住事物特点描写是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二)拓展延伸。

1.回家当导游,把威尼斯这座美丽的城市介绍给你的家人和朋友。

2.小练笔:

用一段话,写写家乡的某处景物或某个物品,要写出特点来。

3.了解作者,阅读他的其他作品: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演说家,真实姓名是萨缪尔•兰亨•克莱门。

“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

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19.牧场之国

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犊、眺”等8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犊、仪”等16个会写字;正确读写“专注、飞驰、公爵、镶嵌、牲畜、极目远眺、膘肥体壮、辽阔无垠”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理解“真正的荷兰”的含义。

4.领会作者描写事物特点时使用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真正的荷兰”的含义;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写作方法,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理解“真正的荷兰”的含义;领会作者描写事物特点时使用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趣导课。

1.图片激趣:

课件出示反映世界多个国家特色的图片,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教师引导交流,字幕相机出示:

牧场之国——荷兰;中欧花园——奥地利;佛教之国——泰国;孔雀之国——印度;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绿色花园之国——新西兰;沙漠之国——利比亚;海上仙境——格林纳达;仙人掌之国——墨西哥;枫叶之国——加拿大……

2.总结导题: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许许多多美丽的国家,每个国家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色。

有的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有的景色美丽风景如画,有的风情独特让人难忘,有的历史悠久引人入胜。

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走出国门,去了解一个可爱的国家。

(板书课题:

牧场之国,学生齐读课题。

3.快速浏览课文,你能发现课文中的牧场之国指的是哪个国家吗?

从哪儿知道的?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4.简介荷兰:

荷兰,本称尼德兰王国,因其荷兰省最为出名,故尼德兰多被世界称为荷兰。

位于欧洲西偏北部,是著名的亚欧大陆桥的欧洲始发点。

荷兰是世界有名的低地之国。

在17世纪,荷兰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霸主,曾被誉为海上马车夫。

荷兰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以海堤、风车、郁金香和宽容的社会风气而闻名。

从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到我国北京大约7900千米,中国最西部到荷兰大约5000千米。

5.借题交流:

读了“牧场之国”,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又想到了什么?

(1)引导学生从字面上展开想象进行交流,简单描述“牧场之国”在自己脑海中形成的画面。

(2)学生联系自己在影视节目中对荷兰的了解,交流自己印象中“牧场之国”的景象。

(3)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学生根据图片继续交流。

6.激趣导入:

从同学们的交流中可以看出有的同学对荷兰已经有所了解;有的同学的想象力是那么丰富;有的同学的语言表达是那么的流利有趣……让我们带着对牧场之国的好奇,让我们带着对牧场之国的向往,走进课文去一探究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学会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相机指导生字的读音。

其他学生认真听读,看课文会把一个怎样的牧场之国展现在你的眼前。

3.交流读书:

(1)自由交流:

读完课文,谁能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学生自由发言。

(2)引导交流:

试着用文中的词句来完成下面的填空。

①白天,牛犊_________,老牛_________,骏马_________,绵羊_________。

(仪表端庄、无比威严、膘肥体壮、悠然自得)

②傍晚,人们给_________的奶牛_________,这里一片________,挤奶的人更是_______。

装满奶桶的船只在_________地行驶。

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

(严肃沉默、挤奶、寂静、默默无言、舒缓平稳)

③夜晚,狗_________,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_________,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_________的牲畜,_________的低地,_________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_________的光芒。

(不叫了、哞哞声、沉睡、无声、漆黑、微弱)

(3)教师小结:

仪表端庄的牛犊、无比威严的老牛、严肃沉默的奶牛、膘肥体壮的骏马、悠然自得的绵羊……动物们的自由王国,黄昏挤奶的劳作,寂静无声的夜晚,这一幅幅画面就组成了荷兰无限美丽的田园风光。

4.学生朗读全文。

三、再读课文,探究交流。

1.谈话过渡: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把课文中能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段标注出来,多读几遍,细细品味,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相机进行个别指导。

2.引导交流读书感受。

语段一:

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

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

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威严。

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颜色美:

牛儿的颜色与草原的绿色相映衬的色彩美。

(2)情景美:

牛群吃草的专注,牛犊端庄的仪态,老牛的无比威严。

一切都流露出草原上的和谐。

(3)教师小结:

这段描写了牧场上各种牛儿悠闲生活的场景,描绘出了和谐静美的画面,让人感受到“真正的荷兰”充满着宁静的美。

(4)教师引读:

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

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

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威严。

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5)指导朗读:

自由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

指导学生在朗读中表现出牛儿的颜色与草原的绿色相映衬的色彩美,表现出牛儿的优雅和尊严,表现出荷兰宁静的美。

语段二: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匹匹剽肥体壮。

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

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1)生机勃勃的美:

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匹匹剽肥体壮。

(2)粗狂的美:

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

(3)自有的美:

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4)教师小结:

这是牧场上难得感受到的奔涌飞腾的粗犷之美,骏马成群,飞驰而去,和以上描写中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

在这份无拘无束的奔腾之中,让我们品味到“自由王国”的意蕴。

(5)指导朗读:

朗读中抓住“成群”“膘肥体壮”“飞驰”“归它们所有”等重点词句,体现草原上自由的乐趣,感受“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语段三:

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

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

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安闲的美:

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2)指导朗读:

在朗读中表现出绵羊、猪群、小鸡、长毛山羊的悠闲、自由、安闲。

小结过渡:

通过阅读和交流,我们了解到,白天,在荷兰辽阔的绿色草原上,牛羊、小鸡、马群、黑猪是这儿的主人,它们在自己的王国里自由自在,悠闲自得。

那么随着夜幕降临和晚上的到来,荷兰又会出现怎样的景象呢?

语段一: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

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

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

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

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

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1)和谐的美:

在这样如天堂般祥和安静的画面中,谁都不愿破坏这宁静,所以奶牛是“严肃沉默”的,铃铛是“没有响声”的,挤奶的人也是“默默无言”的,行船是“舒缓平稳”的。

一切都在默默地享受生活、享受自然的情怀。

(2)以动衬静:

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车船的到来与离去反衬出了草原的寂静。

(3)指导朗读,在朗读中感受荷兰的和谐与安静,享受这悠闲的生活。

语段二:

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

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静态的美:

晚霞消逝,夜幕降临,牲畜沉睡,一切都显得无声无息,只有远处的灯塔像瞌睡人的眼闪着昏黄暗淡的光,这是多么安然与宁静的境界,作者由衷地发出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指导朗读:

带着对荷兰美景的憧憬与向往,用有感情的朗读来表现出牧场上的宁静之美。

教师小结:

通过阅读和交流,我们了解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

白日里,牧场是动物们的天堂,无论是花色多样的牛,还是骏马或羊、猪、鸡,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低地上”是那样的悠然自得、惬意舒畅,广阔无垠的草原无疑就是他们的自由王国,好一幅家禽家畜安闲游憩图。

即使是傍晚出现了挤奶的人也并没有打破草原的寂静,奶牛仍是“严肃沉默”,挤奶人更是“默默无语”,连船只行驶也是舒缓平稳的,车船的到来与离去也反衬出了草原的寂静。

四、深入交流,感情升华。

1.引导交流:

作者为什么要在文中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在这句话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大家再次回顾课文,结合课文插图,静下心来想一想。

(1)“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是一条清新柔和的线索,将课文各个自然段的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却表达了作者对牧场之国最淳朴、最真挚的情感,通过一再出现强化读者心目中的印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作者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被称为“牧场之国”的荷兰的深深的喜爱与赞叹。

这句话分别出现在不同的自然段中,作者所赞叹情象又各不相同。

2.强化情感:

此刻,你想用哪句话来赞美荷兰?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3.指导朗读:

让我们与作者一起来表达对牧场之国深深的喜爱与赞叹吧!

(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六、课外拓展,增添感悟。

1.风车之国:

1229年,荷兰人发明了第一座为人类提供动力的风车,从此风车成为荷兰民族文化的象征。

荷兰人把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六确定为“风车日”,这一天全国的风车一齐转动,举国欢庆。

因为风车已不多见,因此荷兰人也常常像世界各地的游客一样,要到风车村保护区或风车博物馆去,才能一饱眼福。

2.郁金香之国:

荷兰,美丽的郁金香花海,它的国花是郁金香,荷兰人也非常爱郁金香,在他们的生活中郁金香已经是必不可少的东西,每逢集市、花展,他似乎总是可以充当主角。

荷兰的郁金香都是成片成片的,很多。

3.运河之国:

因为荷兰地势低,河流多,修建的水利工程多,运河交错,所以有这个称呼。

4.低洼之国:

低平是荷兰地形最突出的特点。

全境为低地,四分之一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四分之一的土地低于海面,除南部和东部有一些丘陵外,绝大部分地势都很低。

南部由莱茵河、马斯河、斯海尔德河的三角洲连接而成。

“荷兰”在日耳曼语中叫尼德兰,意为“低地之国”,因其国土有一半以上低于或几乎水平于海平面而得名,部分地区甚至是由围海造地形成的,比如弗莱沃兰省的大部分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