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非选择题部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1522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非选择题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实验非选择题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实验非选择题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实验非选择题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实验非选择题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非选择题部分.docx

《实验非选择题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非选择题部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非选择题部分.docx

实验非选择题部分

实验题汇编(非选择题部分)

1.(06海南)(6分)右下图是实验室中常用于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图

(1)指出图中a仪器的名称;

(2)A装置能用于收集气体。

(3)B装置能用于收集气体。

2.(06海门)(4分)学化学要经常做实验。

请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填空:

(1)量取7.2mL溶液,需要一种合适的玻璃仪器是。

(2)过滤中,要用到的三种玻璃仪器是。

(3)浓硫酸稀释时,应特别注意的是。

(4)连接仪器时,若玻璃导管不易插入胶皮管内,应。

3.(06苏州)(2分)请写出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带有刻度的仪器名称(列举2种)

、。

4.(06徐州)(2分)将两只用于医学研究的小白鼠分别放人A、B两个瓶中,A瓶内装有CO和O2的混合气体,B瓶内装有C02气体,拧紧瓶盖,结果两只小白鼠很快都死了。

造成小白鼠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6海南)(6分)完成下面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铁和铜金属活动性比较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向试管中加人约1/4试管CuSO4溶液将—块银白色铁片插入溶液中,一会儿后取出,观察现象。

6.(06徐州)(8分)小明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对课本上“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这句话产生了好奇。

为什么用“一般”这个词呢?

难道还有例外吗?

[查阅资料]Na性质活泼,常温下,与氧气反应,也可以与水反应放出氢气。

[实验与分析]①在实验室中,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②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放在滤纸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人蒸馏水中,发现钠块立刻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在水面上到处游动,滴入酚酞试液后溶液变成红色;③往硫酸铜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钠,又出现蓝色沉淀,但没有红色物质析出。

(1)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实验②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

(任写三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不一定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7.(06徐州)(10分)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小花同学查阅资料得知:

白磷为蜡状固体,有剧毒,不溶于水,着火点为400C,红磷着火点为2400C。

然后她进行了如下实验:

(1)按A装置进行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①铜片上的红磷_____________②铜片上的白磷________③水下的白磷________________

(2)B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在使用组装好的B装置前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加入药品并将B和C装置连接,滴入双氧水,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Mn0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C装置中水下的白磷燃烧。

(3)从以上实验分析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为:

可燃物、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8.(06海门)(7分)比较与归纳,是我们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

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ABCDE

(1)用A和E组合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药品加入装置A中的试管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为_____________,用该发生装置制取气体应满足的一般条件是。

(3)若用A装置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并检验气体产物,还需补充部分装置。

补充装置中所需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需的化学药品为。

9.(06无锡)(8分)下表列出了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氨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和溶解性。

物质

空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氨气

密度/(g/L)

1.293

1.429

1.977

0.771

溶解性

不易溶

能溶

极易溶

已知实验室可用下列反应制取氨气:

2NH4C1(固)+Ca(OH)2(固)====CaCl2+2NH3↑+2H2O。

(1)根据上述信息,选择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二氧化碳、氨气的装置,请在相关空格处√。

氧气

二氧化碳

氨气

(2)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a;b。

10.(06无锡副)(6分)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选用的发生装置为(填编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时,还应在试管口放,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3)硫化氢(H2S)是一种有毒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

实验室通常用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在常温下通过复分解反应制得。

小华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为BD组合,你认为此装置是否合理(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11.(06河北南和)(3分)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图1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

实验过程是:

第一步:

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

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有的化学性质。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

红磷

方法(如图2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12.(06长沙)(6分)根据下列制取氧气的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①、②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你认为其中相对较好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洁同学在制取氧气过程中,她收集一瓶氧气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

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06长沙)(10分)下图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图:

(1)图中A处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B处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2)该装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改进的具体措施是___________。

(3)何洁同学在研究其反应后残留土大题组成成分。

请你参与此项研究,并将你的猜想、实验内容、现象及结论填入表中。

猜想

实验内容

观察的现象

解释或结论

 

14.(05济南)(4分)海水的综合利用可以制备金属镁,其流程如图所示(图中A、B、C均表示主要成分):

 

请填写下列空白:

⑴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写出A→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整个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若在实验室进行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结晶)三步操作中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

15、(06泰州)(11分)小明家有一件久置的铜器件,其表面有大量“铜绿”。

某化学课外实验小组,向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刮下的“铜绿”粉末,按下图所示实验来探究它的成分。

 

(1)写出下列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

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将“铜绿”粉末加入试管中;

固定放有“铜绿”的试管时,试管口应;

加热试管中的固体样品应。

(2)将“铜绿”分解产物依次通过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填写实验现象和结论:

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说明“铜绿”中含元素;

澄清石灰水变,说明“铜绿”中含元素。

(3)试管中剩下的黑色粉末,请你猜测它的成分,并设计简要实验证明你的猜测(提出2种猜想且方案简洁,现象、结论都正确者加1分)

猜想

简要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

(4)根据“铜绿”分解产物,你猜想铜发生锈蚀的原因可能是铜和空气中的(填化学式)

反应生成。

16.(06汕头)(9分)全世界每年因生锈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钢铁年产量的1/4。

某学生想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他将干净的铁钉分别同时入放A、B、C三支试管中进行研究。

(1)请你帮助该学生完成下列实验设计的内容:

编号

操作方法

实验目的

A

探究铁在干燥空气中的生锈情况

B

放入铁钉,注入蒸馏水浸没铁钉,并用植物油液封

C

探究铁在有空气和水封时的生锈情况

(2)一周后,编号为________的试管中的铁钉最易生锈。

(3)用相同材料制作,经过相同时间防锈处理的铁栏杆,安装在南方比安装在北方更易生锈,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焊接铁管时,为了使接口更加牢固,常用稀盐酸清洗接口处的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06安徽)(7分)已知过氧化钠加入水中能发生如下反应:

Na202+2H20=2NaOH+H202,过氧化氢又能分解放出氧气。

(1)检验过氧化氢的实验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溶液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华为了证明过氧化钠加入水中生成了氢氧化钠,在生成的溶液中滴加了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先变红后褪为无色。

请你对此现象进行探究。

(只要提出假设、方案,不需要说出方案实施的具体结果)

假设一:

生成的过氧化氢使溶液褪色。

方案一:

在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再滴加过氧化氢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假设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还能提出新的合理的假设和方案,本题奖励4分。

(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06安徽)(8分)铜陵被誉为我国的“铜都”。

右图是铜陵铜工艺品中著名的四喜娃娃,小明找到了分别用纯铜、青铜(Cu、Sn合金)两种材料制作的四喜娃娃及用于实验的纯铜片和青铜片。

(1)怎样用化学方法区分这两种四喜娃娃?

区分纯铜和青铜的实验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喜娃娃为什么生锈了?

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金属铜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能够和空气中氧气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铜绿[Cu2(OH)C03]。

请你根据铜绿的组成推断,铜变成铜绿时,空气中的0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加了反应。

(填化学式)

(3)哪种四喜娃娃更容易生锈?

小明发现从不同地点收集到的两个四喜娃娃中,青铜娃娃身上的锈斑比纯铜的多,他据此得出结论:

青铜比纯铜更容易生锈。

他的这种推理方法是否科学?

____________。

请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青铜四喜娃娃的铜绿中为什么会有褐色的锈斑?

由于有的青铜中含杂质较多,尤其是含铁,故在铜绿间还会有斑驳的、呈褐色的氧化铁。

现有一些这种含褐色的锈斑粉末,请你设计实验证明锈斑粉末中含有铁元素。

19.(06苏州)(6分)铝是重要的轻金属,广泛应用于航空、电讯和建筑等领域。

铝亦有其特殊的性质,试根据以下信息填空或简答。

(1)按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铝比锌。

但是将铝片和锌粒分别投入稀硫酸中,铝片表面产生的气泡却比锌粒少而慢。

为了探究铝与酸反应的规律,小强将已被砂纸打磨过的相同大小的6枚铝片,分别放人下表所示溶液中进行实验。

溶液

现象

溶液

现象

溶液

现象

①稀硫酸

③稀硫酸(加入少量Na2SO4固体)

⑤盐酸

(1:

4)

②稀硫酸

(加热)

④稀硫酸(加入少量NaCl固体)

⑥盐酸

(37%)

++

注:

“一”表示铝表面产生气泡很小且慢;“+”表示铝表面产生气泡较大且快。

“1:

4”表示用1体积的37%浓盐酸与4体积的水混合所得溶液。

根据上述表格内容,你认为铝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除了跟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有关外,还可能受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小芳将长条状铝片的一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片刻,轻轻摇动铝条,受热一端会左右摇晃,却不像蜡烛那样滴落。

为究其原因,小芳查阅资料得知:

铝的熔、沸点分别是660℃、2460℃;氧化铝的熔、沸点分别为2054℃、2980℃。

请解释上述实验现象:

20.(06苏州)(5分)某校兴趣小组进行了“二氧化碳制备及其性质探究”的实验。

试根据以下实验事实填空或简答。

(1)甲同学向分别盛有白色碳酸钠粉末、石灰石颗粒的两支试管内加入适量稀盐酸,仔细观察、思考并记录如下:

①盛白色粉末的试管内迅速冒出白色泡沫,片刻后形成平静的无色溶液。

②固体颗粒表面持续产生较多气泡,固体颗粒渐渐变小。

③反应过程中,用手握住盛白色粉末的试管底部,感觉微热。

④反应过程中,用手握住盛固体颗粒的试管底部,无明显发热感。

⑤碳酸钠与盐酸反应,能迅速产生CO2,难以控制。

⑥石灰石与盐酸反应,能持续、稳定地产生CO2,便于控制。

你认为甲同学的上述记录中,属于描述现象的是,属于实验结论的是(填序号)。

(2)乙同学取两支小试管,分别倒人约3mL蒸馏水,然后向其中一支试管内的蒸馏水中通入一会儿CO2,再分别向两支试管内各滴人相同滴数的紫色石蕊试液,观察两支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你认为乙同学在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过程中,还需要的操作是;其中另一支试管内不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

(3)丙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内持续通人二氧化碳,发现溶液先变浑浊后逐渐变不清;向另一支盛放含酚酞的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试管中持续通入二氧化碳,发现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根据丙同学上述实验现象,再结合“碳燃烧时,若氧气不足生成一氧化碳,而氧气充足生成二氧化碳”的事实,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21.(南京)(4分)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方法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2)另一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3)“化学实验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实验室的安全性和环境质量得到提升,师生的绿色化学和环保意识得到强化。

图甲与图乙所示的实验相比,(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22.(06苏州)(7分)试根据下图装置填空或简答。

(1)利用图中气体发生装置能够制备的常见气体有

(至少填写2种)。

(2)写出制备

(1)中所填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3)若制备所需气体前,经检验得知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加过固体,盖上胶塞,滴下反应液后(如左图所示),试管

内却无气泡出现。

在维持原装置和试剂都不变的基础上,

(填操作方法)才能使右侧导管口出

现气泡。

23.(6分)实验室用如图装置,通过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备氧气。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装置试管中蓬松的棉花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的目的是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的发生。

(3)实验室还可以利用上述装置,以氯酸钾为原料制备氧气,反应如下:

2KClO3

2KCl+3O2↑,请你简述从该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中回收MnO2的主要操作步骤。

24.(南京)(5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返航,标志着我国已跨入航天领域国际领先行列。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得知,宇宙飞船中可用超氧化钾(KO2)作为氧气再生剂。

超氧化钾是一种固体,它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

4KO2+2CO2==K2CO3+302

为了验证这个反应能够产生氧气,该小组同学以大理石和盐酸反应生成的CO2来与KO2反应制取02,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1)C处应从A、B两种装置中选择作CO2发生装置。

检验G中集气瓶内收集的气体是否为氧气,可以在取出集气瓶后,用检验。

(2)已知CO2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D装置的作用是。

(3)为了除去O2中可能混有的CO2,F中可盛放过量溶液。

(4)有同学提出,上述实验能生成氧气可能与CO2中混有的水蒸气有关。

若要检验干燥的CO2能否屯超氧化钾反应生成氧气,你对上述实验装置的改进方法是。

 

25.(06扬州)(8分)下面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展示的关于《温室效应研究》课题的部分资料及图片

·温室气体还有哪些?

·人类的哪些活动造成大气温室气体增多?

·怎样才能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从而减缓地球的温室效应?

什么是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怎么来的?

 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氟氯烃、甲烷、二氧化氮等温室气体(其中主要是CO2),像玻璃罩一样,紧紧地罩在我们的上空,使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热量无法逸散,从而使气候圈增温的现象。

目前,产生温室效应主要同由于现代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以及森林大火等等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图①装置制备CO2气体.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②装置研究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该小组需要定时观测并记录

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用图③装置来进行CO2产生温室效应的模拟研究,在左侧集气瓶中盛放CO2气体,右侧集气瓶中盛放_______(填气体名称)。

设计意图:

希望实验时,能观察到食用油a侧液面高度_______(填“低于”、“等于”或“高于”)b侧液面高度,以此证明CO2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4)地球只有一个,为了明天有一个美好的家园,人类应该倍加爱护她。

请提出两点减缓温室效应的建议。

 

26.(06扬州)(16分)镁带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后,会产生一些灰白色固体(以下简称A样品)。

为了弄清A样品的成分,小明、小亮、小红三位同学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与探究】

小明:

(见图1)用分析天平称取三份经砂纸打磨的镁带,分别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待燃烧产物冷却后,称重。

相关数据见下表

反应前镁带的质量

反应的固体产物的质量

第一次

2.4046g

3.8854g

第二次

2.4024g

3.8839g

第三次

2.4063g

3.8857g

分析:

2.4024gMg在足量纯氧中燃烧,理论上应生成________gMgO。

结合表中数据,可推断A样品中,除MgO外______________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其他物质。

小亮:

(见图2)取少量A样品于试管中,加少量水,出现白色沉淀,微热,发现有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则此气体是_______(填化学式)继续加足量水,仔细观察发现试管中除白色沉淀外,还有极少量的黑色不溶物。

结合空气组成,小亮推测A样品应有MgO、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三种物质。

小红:

(见图3)先用足量的红磷做燃烧实验,冷却后,打开止水阀,结果发现烧杯中的水倒流入广口瓶中,倒流入的水的体积与广口瓶容积之比约为________,此时瓶中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关闭止水阀,取出连带橡皮塞的燃烧匙,迅速塞上备用橡皮塞,向燃烧匙中加入镁带并引燃,取下备用橡皮塞,将燃烧匙迅速插入瓶中,并将橡皮塞塞紧,发现镁带继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冷却后,打开止水阀,结果发现烧杯中的水依然倒流入广口瓶中。

小红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与思考】

1、小明的探究实验中,假如镁带未用砂纸打磨,则会不会给他的分析结果带来影响?

请简述理由。

 

2、综合上述探究,尝试写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3、若m克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n克固体,则消耗O2的质量为___________克。

(此小题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计算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忽略不计)

27.(06河南省)实验是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请回答以下有关化学实验的问题。

⑴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填标号)。

①制备气体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加热实验结束时,用嘴吹灭酒精灯

③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④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缓慢注入水中

⑵在实验室里,可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起反应制取氯气(Cl2),该气体能溶于水,则制取氯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填标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