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题16.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9339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题1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题1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题1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题1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题1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题16.docx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题1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题16.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题16.docx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题16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题

语文试卷

命卷人:

林雁津复核人:

谷小艳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43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

(《氓》)

(2),池鱼思故渊。

(《归园田居》)

(3)仰观宇宙之大,。

(《兰亭集序》)

(4)寄蜉蝣于天地,。

(《赤壁赋》)

(5),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游褒禅山记》)

(6),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短歌行》)

(二)文言文基础知识(10分)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善刀而藏之。

B.骑皆伏曰:

“如大王言。

C.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D.莫春者,春服既成。

3.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制:

形式,规制。

B.夫子哂之。

哂:

批评。

C.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

推其根本

D.暴秦之欲无厌厌:

满足

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A.遂斩汉一将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B.多于九土之城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吾见其难为何辞为?

D.则秦之所大欲……固不在战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5.与“函梁君臣之首”中的“函”字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六王毕,四海一。

B.项王军壁垓下

C.李牧连却之D.负而前驱

6.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而智勇多困于所溺B.洎牧以谗诛

C.骑能属者百余人耳D.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得文言文,完成7-9题。

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

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哺之。

老父相吕后曰:

“夫人天下贵人。

”令相两子,见孝惠,曰:

“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

”相鲁元,亦皆贵。

老父已去,高祖适从旁舍来,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

高祖问,曰:

“未远。

”乃追及,问老父。

老父曰:

“乡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

”高祖乃谢曰:

“诚如父言,不敢忘德。

”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

  高祖为亭长,乃以竹皮为冠,令求盗之薛治之,时时冠之,及贵常冠,所谓“刘氏冠”乃是也。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

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

曰:

“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

”徒中壮士愿从者十馀人。

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

行前者还报曰:

“前有大蛇当径,愿还。

”高祖醉,曰:

“壮士行,何畏!

”乃前,拔剑击斩蛇。

蛇遂分为两,径开。

行数里,醉,因卧。

後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

人问何哭,妪曰:

“人杀吾子,故哭之。

”人曰:

“妪子何为见杀?

”妪曰:

“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

”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

後人至,高祖觉。

後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

诸从者日益畏之。

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於是因东游以厌之。

高祖即自疑,亡匿,隐於芒、砀山泽巖石之闲。

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

高祖怪问之。

吕后曰:

“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

”高祖心喜。

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吕后因哺之哺:

给饭吃

B.诚如父言,不敢忘德诚:

真诚、诚实

C.自度比至皆亡之度:

估计、考虑

D.于是因东游以厌之厌:

抑制、镇压

8.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与高祖命中富贵说法有关的一组是(3分)

乡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

诚如父言,不敢忘德

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

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

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

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

A.

B.

C.

D.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

(3分)

(2)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

(4分)

(3)行前者还报曰:

“前有大蛇当径,愿还。

”(2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12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6分)

秋波媚①

陆游

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②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③,应待人来。

[注]①这首词写于陆游四十八岁在南郑(今属陕西)任上时。

南郑是当时抗金的前线。

高兴亭,在南郑城的西北,正对当时在金占领区内的长安南山。

②烽火:

此指报前线无事的平安烽火。

③灞桥烟柳,曲江池馆:

均为唐代长安的名胜。

(1)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词。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哪些复杂的心绪?

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分)

(2)颔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

试作简要分析。

(4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2.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为了出游堂吉诃德做了种种准备:

头一件事就是花了八天的时间为自己取了堂吉诃德这个名字。

B.堂吉诃德第二次出游被打得满身是伤,爬不起来,被过路的邻居横放在驴背上送回家。

他的家人和朋友痛心他竟被骑士小说毒害到这等程度,就把他积存了一屋子的骑士小说烧掉。

C.堂吉诃德要与风车交战,桑丘反复说明那是风车,而不是巨人。

他不但不听,反而责备桑丘胆小,他横托着长枪就向风车冲杀上去,可风车把他连人带马都甩出去,堂吉诃德翻滚在地,狼狈不堪。

D.一位路过的理发师把铜面盆顶在头上遮雨。

堂吉诃德一见,硬说那是骑士的光灿灿的头盔,举枪冲了上去。

理发师以为是剪径强盗,赶快跳下骡背逃走了。

堂吉诃德夺得了铜盆,把它戴在自己的头上。

E.堂吉诃德第二次出外当游侠是在十五天之后。

他劝说了一个又矮又胖、满脸胡子的农民桑丘·潘沙做仆从。

堂吉诃德允许将来封他做海岛总督。

13、简答题。

(100字左右)(5分)

简述堂吉诃德大战羊群的故事。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14、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

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

孟子曰:

“禹、稷、颜回同道。

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

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

”(《离娄》下·二九)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禹、稷处在政治清明的时代,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不进去;颜回处在乱世,箪食瓢饮,安贫乐道。

孔子对他们都予以称赞。

B.孟子以同室有斗者的那个人来比喻颜回,以乡邻有斗者的那个人来比喻禹、稷。

C.此章通过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和颜子以苦为乐的事例,说明事情有轻重缓急的时候要懂得权衡变通。

D.无论处在何种境况,贤者必能永远坚守仁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因所处而制宜。

这正是孟子听说“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的道理。

(2)简要分析禹、稷、颜回的异同。

(3分)

三、现代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郭木匠

斧子是个能人,从小就是。

斧子是家中老大,下面一溜弟弟妹妹八个,他只能在十岁那年退学。

斧子看看家中里里外外没件像样的家什,就想跟着绝户五爷学打草鞋。

五爷不想把吃饭的手艺让出去,冷个脸不说话。

斧子去清水河的冰上撬开一个洞,蹲在那里等。

等来两条鲤鱼,每条一斤多重,晚上提到五爷家。

五爷尿盆还没拿进来,斧子将鱼放进水缸里,返回身去茅厕里拿尿盆,放到五爷炕脚。

五爷说,小子,明晚来,跟我学打草鞋!

两个月后,斧子草鞋打的像模像样。

拿到集市去卖,都来买。

小孩子的草鞋上都染几线红,呈燕子状或小狗小猫样,讨人稀罕。

五爷说,这斧子,人精!

斧子用草鞋钱给娘买针头线脑,给爹买烟叶。

每次买烟叶,也都有五爷一份。

斧子十五岁,清水镇回来了外出十年靠手艺挣钱的杨木匠,嫁姑娘娶媳妇的人家请了去,好酒好烟好饭食招待,还要看杨木匠脸色。

斧子要拜杨木匠做师傅,顶着大雪在杨家门口跪了一天。

杨木匠怕招人骂,只得应下。

杨木匠多了徒弟,日子更滋润。

饭有人做,衣有人洗,尿盆有人倒,烟叶有人买。

他爱吃小鲫鱼,小徒弟也能去清水河里捉,不让他断顿。

只一件,杨木匠不用的边角料,斧子总舍不得丢,花番心思用上。

背着主家看不见,杨木匠骂过打过,不管用,只好随他。

斧子十八岁,三年师满,不愿走,瞅着杨木匠手边的画笔。

杨木匠说:

“咋了,这个也学?

猫教老虎还要留一手,我还指望这手艺吃饭呢。

”杨木匠送走这个倔头倔脑的徒弟,虽然没人侍候了,却也好像松了一口气。

谁知一年以后,竟少有人来请自己做家具。

一晚,杨木匠坐在院子里喝闷茶,听街上人跟斧子打招呼:

“郭木匠,打的家具真结实,姑娘婆家都说好!

“郭木匠,明年我外甥结婚,让我先告诉一声,到时候请你。

别忘了啊!

斧子就答:

“结婚的家具我可不敢打,我不会描金花,还是让你外甥请我师父吧。

那人说:

“金花好看是好看,咱怕用不起。

小家小户,省着过呀。

徒弟抢了师傅的饭碗,杨木匠骂一声“白眼狼”,恨恨一跺脚,喝个酩酊大醉。

第二天醒来,刚在院里梧桐树下泡壶茶,院门吱呀一声,斧子提着两盒精致的月饼进来。

见杨木匠坐木凳上慢条斯理地喝茶不理他,也不难为情,将月饼轻轻放石桌上,双膝跪地,磕两个头:

“给师傅请安了。

”又从腰间解下一个布包,“秋了,怕老寒腿整治师父,给您买了条狗皮护膝,裹着膝盖少受罪。

”见杨木匠不说话,放下东西,走人。

那日杨木匠去姑娘家,见姑娘家新做了时兴的衣柜,还没有上清漆。

正要开口骂,姑娘看出了颜色,赶紧说:

“爹,我本来要请你打衣柜,师兄怕累着你,抽空给我打了。

这不,您说的木料,他除给我打个衣柜,还多打出一个饭桌。

就是差您的金花,师兄说这活儿他做不来,等您给描上呢。

杨木匠左瞅瞅,右看看,心里叹一声,这小子,比自己打得精致结实,还省木料。

那心里的火气,不觉慢慢消了。

后来,乡里乡亲拿着木料都来杨木匠家。

杨木匠和斧子已将西厢房腾出,成了专门加工家具的地儿。

斧子做大头,杨木匠只打墨线,量尺寸,再将打好的家具描几枝淡雅的金花。

工钱呢,五五开。

有人替斧子不平,做的活儿多,凭啥拿钱一样多?

斧子笑笑说,我师父那笔金花,让家具有了精气神儿,我描不来。

杨木匠六十大寿那天,喝醉了。

到底是老了,这一醉竟得了偏瘫,半年后才歪歪斜斜拄着拐杖站起来。

走到西厢,斧子正在棺材上描金花,还剩最后一笔。

斧子见师父进来,吃一惊,讷讷站一边不说话。

“斧子,啥时候学会的?

“……跟着您老学徒的时候会的。

“咋一直没描呢?

“怕您老生气呢。

“咋这就不怕我生气了呢?

“五爷要咽气了,想要描金花的棺材。

杨木匠脸色就缓和下来,从斧子手中接过笔,把最后一笔填上。

有男人来看家具,刚好撞见,忍不住夸赞:

杨木匠,把吃饭的家底都教给徒弟,好心胸哟!

(选自《百花园》2009年第11期上,作者郭凯冰,略有删改)

15.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斧子因生活所迫,打鲤鱼端尿盆,终于拜五爷为师,学到打草鞋的手艺。

艺成之后,又因为草鞋生意不好而转投杨木匠学艺。

B.斧子学艺时,总是把杨木匠不用的边角料,花番心思用上,最终炼就了一手比师傅用料更省,家具却精致结实的好手艺。

C.对于斧子抢了自己的生意的事,杨木匠一开始很不高兴,后来看在斧子白给自已女儿打了一套家具的份上,终于原谅了他。

D.斧子是一位普通的木匠,他身上有着许多农民式的纯朴品性,如孝顺师长、心地善良、勇担责任、精明能干等。

E.本篇小说小巧精致、情节紧凑。

具有叙事干净利落,写人形神俱佳,语言长短有致的突出特点。

16.小说开头用了大量篇幅描写“斧子拜五爷为师”的故事,有何作用?

(4分)

答:

17.请结合小说情节、主题,探究一下作者以“有男人来看家具,刚好撞见,忍不住夸赞:

杨木匠,把吃饭的家底都教给徒弟,好心胸哟!

”为结局的用意。

(6分)

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6分)

18.把下列句子填在下面一段话中的横线上,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只填序号)(2分)

览中华文化遗产,可以,可以触发深沉的思索,可以。

你看,长城横亘万里,何其雄伟,熔铸了无数人的智慧与血汗;;。

①圆明园断壁残垣,矗立斜阳,饱含了多少历史的耻辱与辛酸

②激起无限的赞叹

③京剧的铿锵,越剧的柔美,昆曲的绵长,那跨越历史的生命力而今正受到严峻的考验

④增强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

答:

19.阅读下面文字,从不同角度概括两点结论。

(4分)

美国加州有位女人养了只珍贵的鹦鹉,非常可爱。

但这只鹦鹉有个怪毛病,常常咳嗽,声音浑浊难听:

女主人十分焦虑,带着它到处看兽医

不料,检查结果表明鹦鹉完全健康,没有任何毛病。

后来总算弄清楚了,问题恰恰出在这位女主人自己身上,因为她经常抽烟,引起咳嗽,这只鹦鹉只是惟妙惟肖地模仿了女主人的声音。

女主人知道后,立即戒了烟。

结论①:

结论②:

五、作文(70分)

苏轼有一首《琴诗》,诗云: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内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那么,琴声究竟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

阅读并全面理解上面的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古代诗文阅读(43分)

(一)1、

(1)夙兴夜寐

(2)羁鸟恋旧林(3)俯察品类之盛

(4)渺沧海之一粟(5)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6)青青子衿

(二)2—6CBCBC

(三)7、B(诚:

如果确实)

8、D(

与高祖命中富贵说法无关)

9、

(1)吕后就把刚才那老人经过此地,给她们看相,说他们母子都是富贵之相的情况,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高祖。

(大意1分,“具”“相”各1分)

(2)高祖以亭长的身份为沛县押送徒役去郦山,徒役们有很多在半路逃走了。

(“以”“道”“亡”各1分,大意1分)

(3)走在前边的人回来报告说:

“前边有条大蛇挡在路上,还是回去罢。

”(大意1分;“当”各1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12.AB(A、不是头一件事;B、是第一次出游。

13.大路上赶来了两群羊,卷起了一片尘土。

(1分)堂吉诃德把羊群看成是出现在他面前的左右两支军队。

(1分)他臆想出多个地名、民族和许多骑士的名字,紧握长枪,冲进羊群举枪乱刺。

(1分)牧人喝不住他,用弹弓向他弹射石子。

(1分)最后,他被牧羊人打倒,还磕掉了三四个牙齿。

(1分)

14.

(1)B。

应是以同室有斗者的那个人来比喻禹、稷,以乡邻有斗者的那个人来比喻颜回。

(2)异:

环境有所异:

禹、稷处于平治之世,颜回处于乱世。

处世方式有所异:

禹、稷抱着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态度,刻不容缓地去拯救天下百姓;颜回箪食瓢饮,安贫乐道而自得旷达。

同:

他们的内心之仁是一样的,同有圣贤之道,永远坚守仁义。

三、现代文阅读

15.(5分)AC(A项,“因为草鞋生意不好”在原文中缺少依据;C项,杨木匠不是因为斧子白给自已女儿打家具才原谅的,而应是因为斧子的技术青出蓝而胜于蓝。

16.(4分)

①内容上,表现了斧子的坚韧、精明能干、孝顺师长的性格特征,丰富了人物形象;

②结构上,为下文写斧子拜杨木匠为师作了必要的铺垫;并呼应了后文“斧子为五爷棺材描金花”的描写。

17.(6分)

①这一结局呼应了前文关于斧子“不会描金花”的描写,使小说的情节更加合理。

②这一结局更能突出地表现斧子心胸宽广的性格,斧子学徒时就已学会描金花,却担心抢了杨木匠的生意而迟迟不愿在他人面前展现。

③这一结局升华了小说的主题,给读者留下了思考想象的空间,让读者能够想见师徒和谐、社会和谐的那一幕。

(答出其中两点言之成理即可,应结合文本分析)

四、语用

18.(2分)2413

19.①有些过错并不都在别人身上,要多想自己的原因。

②“食洋不化”的机械模仿,“移花接木”的盲目照搬,都是不可取的。

(其他符合寓意的答案也可)(4分,每点2分)

五、作文

20.【导写】这首诗给我们以启发,艺术创造是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结果,事物间的相互作用非常重要。

【参考译文】

高祖做亭长的时候,经常请假回家到田里去。

有一次吕后和孩子正在田中除草,有一老汉从这里经过讨水喝,吕后让他喝了水,还拿饭给他吃。

老汉给吕后相面说:

“夫人真是天下的贵人。

”吕后又让他给两个孩子相面,他见了孝惠帝,说:

“夫人所以显贵,正是因为这个男孩子。

”他又给鲁元相面,也同样是富贵面相。

老汉走后,高祖正巧从旁边的房舍走来,吕后就把刚才那老人经过此地,给她们看相,说他们母子都是富贵之相的情况,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高祖。

高祖问这个人在哪,吕后说:

“还走不远。

”于是高祖就去追上了老汉,问他刚才的事,老汉说:

“刚才我看贵夫人及子女的面相都很像您,您的面相简直是贵不可言。

”高祖于是道谢说:

“如果真的象老人家所说,我决不会忘记你的恩德。

”等到高祖显贵的时候,始终不知道老汉的去处。

高祖做亭长时,喜欢戴用竹皮编成的帽子,他让掌管捕盗的差役到薛地去制做,经常戴着,到后来显贵了,仍旧经常戴着。

人们所说的“刘氏冠”,指的就是这种帽子。

高祖以亭长的身份为沛县押送徒役去郦山,徒役们有很多在半路逃走了。

高祖估计等到了郦山也就会都逃光了,所以走到丰西大泽中时,就停下来饮酒,趁着夜晚把所有的役徒都放了。

高祖说:

“你们都逃命去吧,从此我也要远远地走了!

”徒役中有十多个壮士愿意跟随他一块走。

高祖乘着酒意,夜里抄小路通过沼泽地,让一个在前边先走。

走在前边的人回来报告说:

“前边有条大蛇挡在路上,还是回去罢。

”高祖已醉,说:

“大丈夫走路,有什么可怕的!

”于是赶到前面,拔剑去斩大蛇。

大蛇被斩成两截,道路打开了,继续往前走了几里,醉得厉害了,就躺倒在地上,后边的人来到斩蛇的地方,看见有一老妇在暗夜中哭泣。

有人问她为什么哭,老妇人说:

“有人杀了我的孩子,我在哭他。

”有人问:

“你的孩子为什么被杀呢?

”老妇说:

“我的孩子是白帝之子,变化成蛇,挡在道路中间,如今被赤帝之子杀了,我就是为这个哭啊。

”众人以为老妇人是在说谎,正要打她,老妇人却忽然不见了。

后面的人赶上了高祖,高祖醒了。

那些人把刚才的事告诉了高祖,高祖心中暗暗高兴,更加自负。

那些追随他的人也渐渐地畏惧他了。

秦始皇帝曾说:

“东南方有象征天子的一团云气”,于是巡游东方,想借此把它压下去。

高祖怀疑自己带着这团云气,就逃到外边躲避起来,躲在芒山、砀山一带的深山湖泽之间。

吕后和别人一起去找,常常能找到他。

高祖奇怪地问她怎么能找到,吕后说:

“你所在的地方,上空常有一团云气,顺着去找就常常能找到你。

”高祖心里更加欢喜。

沛县的年轻人中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因此许多人都愿意依附于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