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人生》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0875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与人生》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文学与人生》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文学与人生》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文学与人生》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文学与人生》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学与人生》教学大纲.docx

《《文学与人生》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与人生》教学大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学与人生》教学大纲.docx

《文学与人生》教学大纲

《文学与人生》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文学与人生

课程编号

B

英文名称

LiteratureandLife

课程类型

通识选修课

总学时

32

授课学时

32

实验学时

0

实践学时

0

学分

2

先修课程

适用对象

本科生

负责人

姜金元

课程简介

(200字左右)

“文学与人生”课程是一门旨在提高大学生文学素养、文化修养的通识课程,是教育部正式确认的大学生素质教育课程之一。

本课程贯通文学、历史和哲学,广泛征引古典的和现代的文学作品,广泛叙述古今中外文学故事和诗话词话和文学理论,在文学与人生的关系中展开对文学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思考。

人生是丰富多彩的,而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为我们描述、创造和保存了众多形态的人生。

吸取其中的精华,又可以启示、培养新的人生。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感受到文学的丰富性和各种不同的人生形态,提高学生对文学的感受能力,引导学生在文学作品中感受人生,并积极健康地思考现实人生问题。

三、学时分配

以表格方式说明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

教学课时分配

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形式及课时分配

课时合计

讲课

实验

实践

32

1

第一讲

4

4

2

第二讲

4

4

3

第三讲

4

4

4

第四讲

2

2

4

5

第五讲

4

4

6

第六讲

4

4

7

第七讲

4

4

8

第八讲

4

4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讲绪论

本章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够了解了解文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特别了解吴宓的《文学与人生》教育思想,认识“博雅教育”的意义。

本章主要内容:

一、人生与教育

二、《文学与人生》教学

本章重点难点:

吴宓博雅教育思想。

本章参考文献:

吴宓:

《文学与人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ISBN:

朱寿桐:

《文学与人生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ISBN:

3

黄健:

《文学与人生》,浙大学出版社,2004年,ISBN:

4

本章思考题:

1、什么是博雅教育?

2、在当前背景下,通识教育的意义何在?

第一节、人生与教育

1、生活即教育

2、教育的去生活化

3、教育生活化的回归

第二节、《文学与人生》教学

1、吴宓——《文学与人生》

(1)博雅之士

(2)“文学”与“人生”

(3)《文学与人生》课程的开设

(4)吴宓的文学观

(5)吴宓的人生观理论及其人生观

2、当代的“文学与人生”教学

第二讲人生与文学关系略说

本章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够了解文学的观念、人生基本含义,以及文学与人生的关系的几层含义。

本章主要内容:

一、何谓文学?

二、人生的含义

三、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本章重点难点:

文学的含义、文学与人生的关系的几种形式。

本章参考文献:

傅道彬,于茀:

《文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ISBN:

3

(美)莱斯利·费德勒:

《文学是什么?

高雅文化与大众社会》,译林出版社,2011年,ISBN:

8

本章思考题:

1、谈谈你对“文学是什么”的看法。

2、人生的基本层次有哪些?

3、你认为文学与人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第一节、文学的含义

1、文学的定义

2、中国古代关于文学的描述

3、《文心雕龙原道篇》对“文”的概括

第二节、人生的含义

1、大哉问——人生是什么?

2、人生像什么?

——诗人对人生的描述

3、几种关于人生的理解

4、人生的超越与诗性的生命

5、人生的三大问题

第三节、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1、文学——人认识自己的方式之一

2、人生→文学

3、文学→人生

4、文学=人生

第三讲自然的感召与呈现

本章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自然的含义、自然对作者的感召,以及作者在文学作品中对自然的呈现。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自然的含义

第二节自然的感召

第三节鸢飞鱼跃——生命之自然秩序或自然境界

第四节和之自然

第五节自然的呈现

第六节鲁迅、沈从文笔下的自然

本章重点难点:

了解自然观念的丰富性,了解自然与作者、作品的关系。

本章参考文献:

王吾道:

《自然的回声:

老子·庄子思想赏析》,海峡文艺出版社,2007年,ISBN:

爱默生:

《爱默生集》(上),三联书店,1993年,ISBN:

2

本章思考题:

1、什么是自然?

它有哪几层含义?

2、谈谈你自己的一次在自然中的感应。

3、自然的呈现有几种形式?

第一节、自然的含义

1、自然物、自然界

2、万物原本的样子

3、人的天性、天机

4、课堂之外的生活、社会

5、文学作品的风格

第二节、自然的感召

1、“物感”

2、“物色”

3、“江山之助”

4、浪漫主义与自然

第三节、鸢飞鱼跃——生命之自然秩序或自然境界

1、中国古代道家的自然人生

2、先秦儒家的自然人生态度

第四节、和之自然

1、人与自然的关系回顾

2、当代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

3、本真的生活与非本真的生活举例

第五节、自然的呈现

1、作为背景的自然

2、作为手段的自然

3、作为主体的自然

第六节、鲁迅、沈从文笔下的自然

1、鲁迅笔下的自然

2、沈从文笔下的自然

 

第四讲、风土、风俗与文学

本章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作为生活的一种稳定形态的风俗与文学的关系。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社会环境与风俗

第二节风俗与文学

第三节风俗举例

本章重点难点:

文学与社会环境,特别是风俗的关系,风俗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形式。

本章参考文献:

伏尔泰:

《风俗论》(上册),商务印书馆,1993年,ISBN:

7

伏尔泰:

《风俗论》(中册),商务印书馆,2003年,ISBN:

3

伏尔泰:

《风俗论》(下册),商务印书馆,1997年,ISBN:

5

汪曾祺:

《汪曾祺文集文论卷》,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年,ISBN:

2

黄鸣:

《左传与春秋时代的文学—兼论春秋列国民族风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ISBN:

1

邓云乡:

《红楼风俗名物谭》,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ISBN:

2

韩经太等:

《老舍与京味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ISBN:

3

本章思考题:

1、什么是风俗?

它有哪些特点?

2、谈谈你家乡的某一较有特点的风俗。

3、风俗在文学中有哪几种表现形式?

第一节、社会环境与风俗

1、社会环境

2、什么是风俗?

3、风俗的特点

4、风俗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风俗与文学

1、乡土与文学

2、风土与人情

第三节、风俗举例

1、元宵

2、上巳日

3、端午

4、中元节

第五讲文学与人生的丰富性

本章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文学在丰富人生中的作用。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文学为什么能使生活更多?

第二节文学如何使生活更多?

第三节当代的中国文坛为什么没有使生活更多?

本章重点难点:

通过与其他文化形式的比较了解文学使生活更多的内在机制。

本章参考文献:

(美)布兰德:

《成为作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ISBN:

6

(英)迪克斯坦:

《途中的镜子-文学与现实世界》,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ISBN:

9

本章思考题:

1、文学与生活相比,哪一个更丰富?

为什么?

2、与其他文化形式相比,文学为什么能使生活更多?

3、如何评价“戏说”历史、“穿越小说”等当代文坛现象?

第一节、文学为什么能使生活更多?

1、文体文学比政治更多“游戏”成分而少些功利色彩

2、文学比道德更多些情欲少些“礼教”

3、文学比哲学更多些“现象”

4、文学比历史更多些“可能性”

第二节、文学如何使生活更多?

1、想象

2、虚构

3、认同与交流

第三节、当代的中国文坛为什么没有使生活更多?

1、娱乐化

2、经济驱动

3、形式的贫乏

第六讲生活的两种色调——“苦”与“乐”

本章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生活丰富性的两个主要表现形态。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人生的苦与乐

第二节苦难与文学

第三节快乐与文学

本章参考文献:

卢军:

《救赎与超越:

中国现当代作家直面苦难精神解读》,齐鲁书社,2007年,ISBN:

7

厉向君:

《人生悲苦命运的象征——无名氏与其他中国现代作家作品论》巴蜀书社,2009年,ISBN:

9

一行禅师:

《与生命相约:

一行禅师的人生幸福三讲》,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ISBN:

1

毕淑敏:

《毕淑敏散文作品精选集:

幸福的七种颜色》,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0年,ISBN:

7

(以)沙哈尔:

《幸福的方法》,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年,ISBN:

9

本章思考题:

1、谈谈你对“快乐”的理解。

2、苦难与文学的关系如何?

3、如何理解“仁者之乐”与文学的关系?

第一节、人生的苦与乐

1、忧乎?

乐乎?

2、快乐的两种形式(康德美学介绍)

3、仁者之忧与仁者之乐

第二节、苦难与文学

1、苦难对作家的影响

2、文学文本中的苦难表现

第三节、快乐与文学

1、游戏

2、抽象的抒情

3、幸福对作家的影响

4、文学文本中的幸福表现

第七讲行走中的风景

本章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行走的含义与价值。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行走的意义

第二节行走在美文中

本章重点难点:

掌握行走的意义,练习在文字中的行走。

本章参考文献:

季羡林:

《行走天下》,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ISBN:

7

毕淑敏:

《我的行走笔记》,时代文艺出版社,2007年,ISBN:

5

余秋雨:

《文化苦旅》,东方出版中心,1992年,ISBN:

X

余秋雨:

《行者无疆》,华艺出版社,2001年,ISBN:

 

张炜:

《你在高原》之《无边的游荡》,作家出版社,2010年,ISBN:

 1

本章思考题:

1、行走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2、中国古代文学的行走

3、以《行走XX》为题写一篇散文。

第一节、行走的意义

1、行走的哲学意义

2、行走的人生价值

3、行走的文学意义

第二节、行走在美文中

1、文学与语言

2、几种常见的语言观

3、直面语言

4、汪曾祺论文学语言

第八章向死而在

本章教学目的:

了解死亡对生命的意义。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生与死

第二节临终之眼

第三节死亡——文学永恒的主题

本章重点难点:

了解人的存在的两种基本方式,认识死亡的不同含义。

本章参考文献:

段德智:

《死亡哲学》,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ISBN:

7

(美)布朗:

《生与死的对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ISBN:

7

(法)勒维纳斯:

《上帝死亡和时间》,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ISBN:

(美)雪莱·卡根:

《死亡哲学》,耶鲁大学公开课,见互联网

本章思考题:

1、简述东西方对死亡的态度。

2、如何理解“向死而在”?

3、举例说明文学作品中的死亡表现。

第一节、生与死

1、中国古代哲人的死亡观

2、西方哲学的死亡观

3、生命存在的两种方式

4、死亡对于生命的意义

第二节、临终之眼

1、死亡与审美

2、生命的超越

第三节、死亡——文学永恒的主题

1、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死亡表现

2、西方文学作品中的死亡表现

五、实践内容

结合第四讲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做课后作业,批改后作课堂讲评。

六、考核方式及要求

期末考试以闭卷笔试方式进行。

期末考试按70%,平时作业按30%计入总成绩。

考试内容侧重考核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思维和分析文学现象、文学文本能力。

七、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吴宓:

《文学与人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ISBN:

朱寿桐:

《文学与人生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ISBN:

3

卢军:

《救赎与超越:

中国现当代作家直面苦难精神解读》,齐鲁书社,2007年,ISBN:

7

汪曾祺:

《汪曾祺文集文论卷》,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年,ISBN:

2

爱默生:

《爱默生集》(上),三联书店,1993年,ISBN:

2

大纲制定人:

姜金元

大纲审定人:

教研室主任:

教学院长(主任):

 

制定日期:

2018年6月3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