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方法概论》11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0859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1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1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1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1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1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112.docx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1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方法概论》112.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112.docx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112

《高等教育方法概论》

分章练习题(第1章-第12章)

第一章大学教育内容的组织

一、是非判断题

1.狭义的课程概念包括了学校所教各门科目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

2.狭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

(×)

3.按照课程基础性可以把课程分为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

4.实践性课程有利于培养学习的主动性,是大学课程的主要部分。

(×)

5.课程计划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教学工作和考核教学效果的基本指南。

(×)

6.课程并不等同于科学,大纲和教材也不是有关学科的简单缩写。

(√)

7.从实质来看,课程是人们根据教育目的,把教育内容按类别及一定过程组织起来的一个知识的或观念的系统。

(√)

8.选修课程中,限制性选修课程与非限制性选修课程的划分主要根据与培养目标的相关程度。

(√)

9.必修课程可以分为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程包括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等。

(√)

10.“拼盘式”课程主要用于人文.社会类的学科课程。

(×)

11.“拼盘式”课程着眼于适应学生不同发展方向,“套餐式”课程侧重于扩大学生知识面(×)

12.实践性课程是以科学知识的理论体系为中心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

(×)

13.实验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14.课程计划是一个专业的全部课程所形成的体系结构。

(√)

15.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指其整体性和有序性。

(√)

16.课程计划纵向的系统性是指课程之间存在着的密切的联系及完整性。

(×)

17.教学大纲是针对一门课程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一门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基本要求,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及其体系,教学进度安排以及对教学法的要求等。

(√)

18.教科书是教学内容的最基本材料(√)

19.大学教学应反映学科研究的前沿,因此本科教学的教科书应尽量体现研究的新进展和争议。

(×)

20.我国高等教育常用的组织形式有:

讲授、讨论、习题课、实验、实习、参观和指导论文或指导设计。

其中讲授、讨论、习题课属于课堂理论教育;实验、实习、参观和指导论文或指导设计则是实践性教育。

(√)

21.在教授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语言是传递知识信息的主要工具。

(√)

22.习题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23.生产实习的内容涵盖整个专业的知识,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理论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以获得相关的实际知识和技能。

(√)

24.毕业论文是在学生学完课程计划规定的某一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后进行的。

(×)

25.语言是人们在意识交流时所采用的信息的抽象形式。

(×)

26.模型往往突出反映原形的主要特征,剔除了非主要特征。

(√)

27.信息的选择是为了提高教育效果而有选择地采用某种信息形式种类的问题。

(√)

28.合作教育学强调学生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外部的学习压力。

(×)

29.讲授是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所有阶段高等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在大学教育过程中占重要地位。

(×)

30.实验可以分为感知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观察性试验三种(×)

31.生产实习又称课程实习,它的内容仅限于所学课程要求的实习任务,与课程的课堂教学紧密配合(×)

32.毕业论文是在日常作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要求的大作业,旨在培养本科生独立地运用一门课程或几门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使用符号的主要目的是使信息形式简单化,因此使用的符号越多,教育效率越高(×)

34.模型.音像和实物都是具体的信息形式,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只起集中学生注意力作用,因此在理工科教学中运用较多。

(×)

35.模型往往突出反映原形的主要特征,剔除了非主要特征(√)

36.教师运用模型、音像和实物进行教学时,展示的时间越长越好(×)

37.对信息形式类型的选择主要受制于教育内容的特点(√)

38.教师把知识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接受(√)

39.要用教育信息的形式判断学习方式是接受还是发现(×)

40.对于重点内容,由于需要加深理解,就应当采用接受式学习(×)

41.主动信息由环境自发地提供的信息(×)

42.状态控制型教育模式关注学生行为状态的变化过程(×)

43.先行组织者的特点是以教育目标作为依据,以学生所达到的程度这一反馈信息作为学习过程控制的基础(×)

44.在指导性教学过程中,师生处于平等地位,学生更容易感受到努力学习的责任,主动地调整自己以便更好地学习(×)

45.掌握学习是美国学者布鲁姆提出来的,他认为只要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具备必备的知识,肯下功夫,则绝大多数人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

(√)

46.课程一词的最早者是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其1861年出版的《教育论》中提出的。

(√)

47.赫尔巴特认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要从观察开始,须经历四个步骤:

观察、记忆、理解、练习(×)

二、单项选择题

1.课程也称为(D)。

A.教学目标B.教学计划C.教学内容D.教学科目

2.西方最早提出课程概念的是(B)

A.夸美纽斯B.斯宾塞C.苏格拉的D.赫尔巴特

3.作为“某一专业门类的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的共同基础”的课程是(B)

A.公共课B.基础课C.专业基础课D.专业课

4.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划分的依据是:

(A)

A.课程信息表现形式B.学生修习的必要性C.课程的基础性D.课程的内容特点

5.通常与学分制相联系的课程是(B)

A.必修课程B.选修课程C.理论课程D.实践课程

6.课程计划编制中强调“课程的安排要有合理顺序”指的是。

(C)

A.课程计划的横向系统性B.课程计划内容的系统性

C.课程计划的纵向系统性D.课程计划的顺序性

7.下列选项中哪些不属于编制课程计划应当遵循的原则(B)

A.符合专业培养目标B.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C.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D.保证教育内容的系统性

8.目前,我国高等本科教育的总学时一般为(B)学时以上。

A.1500B.2000C.1800D.3000

9.经验证明,对于大学本科,一门课程一周最好不要超过(C)学时。

A.4B.5C.6D.7

10.大学本科每学期的课程门数,一般以(B)为宜,其中同一学期难度较大的课程不宜超过4门。

A.5—6B.5—7C.6—7D.6—8

11.下列选项哪些不是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编写应当坚持的原则(B)

A.教科书的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B.结合专业需要建立严谨的课程体系

C.理论与实际相统一D.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

12.教师把知识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学习方式是(B)

A.发现B.接受C.有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

13.下列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C)

A.接受是传递文化科学知识的一个主要手段

B.发现是指学习的内容与结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得出的

C.学生如果在接受中学习,则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效果都比较好

D.接受与发现的关系应当是互补的,而不应偏废哪一个

14.学与思的关系是(D)

A.学比思重要,因为没有知识无法思考B.思比学重要,因为学而不思不能变成自己的知识

C.学与思是两个过程,无法判断哪个更重要D.学与思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15.提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必须从观察开始,并认为应当经历四个步骤:

观察、记忆、理解、联系”的是教育家:

(C)

A.斯金纳B.杜威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

16.主张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必须从观察开始,并认为应经历观察.记忆、理解、练习四个步骤是(A)的教育过程模式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斯金纳

17.提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状态变化的步骤为:

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是哪位教育家(B)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布卢姆

18.坚持“从做中学”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家(A)

A.杜威B.斯金纳C.布鲁纳D.布卢姆

19.认为“只要学生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具备掌握该项学习任务必备的知识、技能、肯花时间,则绝大多数人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成绩”的是(D)

A.程序性教学B.启发式教学C.发现式学习D.掌握式学习

20.世纪50年代,提出程序教学的是(B)

A.杜威B.斯金纳C.布卢姆D.罗杰斯

21.(C)认为只要学生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具备掌握该项学习任务必备的知识、技能,肯花时间,则绝大多数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成绩

A.杜威B.斯金纳C.布卢姆D.罗杰斯

22.提出“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教育模式是(B)

A.先行组织者模式B.掌握学习C.程序教学D.教育过程模式

23.提出非指导性教学的是教育家(C)

A.罗杰斯B.赞科夫C.洛扎诺夫D.巴甫洛夫

24.提出暗示教学法的是(C)

A.罗杰斯B.赞科夫C.洛扎诺夫D.巴甫洛夫

25.学校安排教育内容和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是(C)

A.教科书B.教学大纲C.课程计划D.课程标准

26.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编制的学校教育工作的总的规划和实施方案是指(C)

A.教科书B.教学大纲C.课程计划D.课程标准

27.教师用语言系统地.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育组织形式是(C)

A.讨论课B.习题课C.课堂讲授D.指导论文或设计

28.上好讨论课的基本要求不包括(C)

A.讨论前要准备B.讨论中要引导C.讨论时语言要有艺术性D.讨论后要总结

29.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运用知识解决事先设定的问题来培养能力的教育组织形式是(B)

A.讨论课B.习题课C.实验D.指导论文或设计

30.(C)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从事科学研究的求实与探索精神

A.讨论课B.习题课C.实验D.指导论文或设计

31.组织学生到社会活动现场参与一定的实际工作,以获得有关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组织形式是(B)

A.实验B.实习C.参观D.习题课

32.与讲授相结合,便于学生了解所讲授的知识的是(B)

A.准备性参观B.并行性参观C.指导性参观D.总结性参观

33.学年论文或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课程计划规定的某一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后进行的,对于四年制的大学本科学生来说,这项活动一般开始于(C)

A.一年级B.二年级C.三年级D.四年级

34.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门课程或几门课程的知识来解决综合性的问题的教育组织形式是(D)

A.讨论课B.习题课C.实验D.论文或设计

35.人们在意识交流时所采用的信息的抽象形式指的是(B)

A.语言B.符号C.模型D.图像

36.在使用符号时要精心设计,注意要求不包括(C)

A.规范B.系统C.生动D.清晰

37.教师运用模型.音像和实物进行教学的注意要求中不包括(B)

A.简洁B.讲究艺术性C.与讲授相结合D.讲究展示的方法

38.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人物事件的描述或对人的主观感受的说明,比较合适的信息形式是(C)

A.符号B.音像C.语言讲述D.数学符号

39.重视学生通过活动来开发主动信息并充分思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C)教育过程模式的特点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斯金纳

40.在学习正式内容之前给学生呈现的一种引导性内容是指(B)

A.程序教学B.先行组织者C.非指导性教学D.掌握学习

41.(C)的实质是反对用奖惩这一外在压力来控制教育状态,而是主张发挥学生的热爱学习的内在动力,以此作为建立良好学习状态的基础

A.先行组织者B.非指导性教学C.合作教育学D.暗示教学

42.愉快而不紧张,无杂念干扰,服从权威般地无对抗性地接受内容是(D)模式要使学生达到的状态

A.先行组织者B.非指导性教学C.合作教育学D.暗示教学

43.被动信息是(B)

A.首先由学生先作用于环境而后引发出来的信息B.由环境自发地提供的信息

C.无法由学生直接获得的信息D.可以由学生直接获得的信息

三.多项选择题

1.大学的课程按照基础性通常分为哪些类型(ABCD)

A.公共课B.基础课C.专业基础课D.专业课

2.我国规定的公共课程类型有(ACD)

A.政治类B.艺术类C.外语类D.体育类

3.根据与专业培养目标的相关程度,可以把选修课程分为(AC)

A.限制性选修课程B.公共性选修课程C.非限制性选修课程D.基础性选修课程

4.选修课程通常可以分为(BC)

A.“套餐式”课程B.限制性选修课程C.非限制性选修课程D.“拼盘式”课程

5.理论性课程的主要特点有(ACD)

A.理论性课程属于间接经验B.理论性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

C.理论性课程系统性强D.理论性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研究能力

6.理论性课程的特点和作用有(ABC)

A.课程内容属于间接经验B.课程的理论性较强

C.有利于培养理论研究能力D.有利于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实践性课程的基本特点有(ABD)

A.实践性课程属于直接经验B.实践性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C.实践性课程更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D.实践性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8.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编制课程计划应当遵循的原则(ABCD)

A.前瞻性B.合理分配课程门数与教学时数

C.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D.保证教育内容的系统性

9.编制课程计划时处理思想与业务、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健康的关系时应当注意的问题有:

(ABCD)

A.在重视学生业务学习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B.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发展学生的能力

C.加强理论性教学的同时,重视实践性课程的教学

D.强调学生学习的同时,注重学生健康身心的培养

10.课程计划编制遵循的原则是(ABC)

A.符合专业培养目标B.保证教育内容的系统性C.统一性和灵活性D.少而精原则

11.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是指其(AC)

A.整体性B.间接性C.有序性D.客观性

12.课程计划的前瞻性要求组织和安排教育内容应当有“超前”意识,这种“超前”意识的含义包括(CD)

A.教学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B.要将教学内容提前引入,促进学生“超前”发展

C.及时引进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观点新成果

D.考虑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

13.教科书的编制要遵循的原则有(ABCD)。

A.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B.理论与实际统一

C.科学体系与教学法要求相统一D.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14.在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关系的论述上,下列哪一种论述是正确的(AB)

A.课程计划时制定教学大纲的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的纲领

B.一门课的教学大纲是本专业的课程计划某一局部的细化,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C.教学大纲是教学的基础,课程计划是教学大纲的细化,教科书时课程计划的具体化

D.教学大纲是教学的基础,课程计划等同教科书的计划,是教科书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

15.下列选项中哪些是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

(ABCD)

A.注意科学性与思想性B.注意逻辑和结构

C.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D.语言要有艺术性

16.上好讨论课的基本要求是:

(BCD)

A.讨论课前要布置阅读作业B.讨论前要准备C.讨论中要引导D.讨论后要总结

17.为了上好习题课,下列选项中教师应注意的环节有(BCD)

A.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B.编写或选择习题

C.要使学生做好准备D.即使反馈评价结果

18.实验可以分为哪些类型(ABC)

A.感知性实验B.验证性实验C.设计性实验D.观察性试验

19.大学的实习通常可以分为哪些类型(CD)

A.毕业设计B.毕业论文C.教育实习D.生产实习

20.一般说来,选择教育组织形式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ABCD)

A.培养目标B.教学内容C.学生的情况D.学校的教育条件

21.教育信息的形式主要有哪些类型(BCD)

A.词汇B.语言C.符号D.模型.图像.实物

22.教育过程中对语言的要求有以下方面:

(ACD)

A.规范.简明B.幽默.风趣C.语音清楚.语调节奏优美D.生动

23.使用符号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AC)

A.规范.简明B.简洁.明了C.系统.清晰D.讲究艺术

24.教师运用模型.音像和实物进行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ABC)

A.简洁B.与讲授相结合C.讲究展示的方法D.讲究艺术性

25.教育模式是某种教育思想和具体方法、步骤和程序等的有机结合,当这种结合体现出某种较稳定的特点时,就构成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总体上可以将教育模式分为(CD)

A.主动获得信息模式B.被动获得信息模式

C.过程控制型教育模式D.状态控制型教育模式

25.属于过程控制型教育模式的有(BD)

A.非指导教学B.先行组织者C.合作教育学D.程序教学

27.属于状态控制型教育模式的有(ABC)

A.奖惩式B.高难度教学C.暗示教学D.程序教学

28.在以下我国高等教育常用的组织形式中,属于理论课程教育是(ABC)

A.讲授B.讨论C.习题课D.指导论文或设计

29.参观是组织学时到有关现场进行观察以补充课堂所学知识的教育组织形式,可以分为几类(ABD)

A.准备性参观B.并行性参观C.指导性参观D.总结性参观

30.在教育的过程中对语言的要求有(ABCD)

A.规范简明B.语音清楚C.语调节奏优美D.生动

31.以下哪些属于过程控制型教育模式(AB)

A.程序教学B.掌握学习C.合作教育学D.暗示教学

32.以下哪些属于状态控制型教育模式(ACD)

A.奖罚式B.先行组织者C.非指导性教学D.高难度教学

33.关于高难度教学描述正确的有(BCD)

A.“高难度”指越难越好B.“跳一跳能摘到的桃子”

C.目的是要造成学生思考的动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D.利用教育内容信息兼做调节信息

第二章大学本科教学方法新进展

一.是非判断题

1.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以案例为媒介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2.案例教学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哈弗商学院。

1990年后,我国教育界开始采用案例教学法(√)

3.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掌握和引导讨论方向,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

4.案例教学耗时较多,因此,选择案例要少而精,不宜过多(√)

5.美国国家双语教育协会将双语教学定义为使用两种语言作为媒介的课堂教学(√)

二.单项选择题

1.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任务,来培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称为(B)

A.案例教学B.任务驱动型教学C.项目驱动型教学D.问题驱动教学

2.项目驱动型教学的实施步骤不包括(D)

A.确定项目与制定计划B.实施计划与检查评估C.归档或应用D.结项与改进

3.在校园中和课堂上都只用外语交流和教学,不是用使用母语,让学生在外语的环境中熏陶,形成使用外语思维的习惯,这是(C)

A.外语教学B.嵌入式双语教学C.沉浸式双语教学D.保留式双语教学

三.多项选择题

1.采用案例教学需要具备如下条件(ABCD)

A.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知识、课堂驾驭力、案例教学经验等,否则难以承担指导职责。

B.学生必须具备案例分析所需要的相关知识。

C.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种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课堂气氛。

D.采用的案例必须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2.案例教学方法的优点是(ABCD)

A.案例教学生动直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B.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技能

C.能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D.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案例一般分为(ABCD)

A.实证性案例B.分析性案例C.模拟性案例D.调研型案例

4.在任务驱动型教学中,任务设计除了要趣味性.目标明确性外,还应做到(BCD)。

A.系统性B.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C.为学生的自主发挥留有余地D.层次分明

5.项目驱动型教学的特点是(ABC)

A.开放性B.综合性C.实践性D.连续性

第三章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一.是非判断题

1.科研能力是指在科学研究活动中所需要的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

(√)

2.形成科研能力所需要的大学生自身的基础素质,我们成为科研素质。

(√)

3.观察方法通常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两大类。

(√)

4.培养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重点,但创新能力并不是科研能力的核心。

(×)

5.创新能力是科研能力的核心。

(√)

6.与他人增进了解.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是合作能力。

(×)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那些不是获取信息能力的要素(D)

A.较强的信息意识B.熟练掌握信息工具和获取信息的方法

C.科学地处理信息的能力D.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2.下列哪一个选项不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注意的问题(B)

A.建立一种鼓励独立思考.提倡求异思维.重视发现疑问的教育环境

B.在大学生中设立创新基金,鼓励大学生从事创新研究

C.重视讨论课.辩论课.学生的论文或设计的答辩

D.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3.良好的学术道德主要体现不包括(A)

A.扎实的知识基础B.虚心态度和学习精神

C.淡泊名利,严谨治学D.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4.科学研究的根本特征在于(D)

A.学会观察与思考B.培养强烈求知欲C.培养坚强意志D.探索未知和创新

5.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自我提高学识.自我长进的能力是(B)

A.科研能力B.自学能力C.获取信息能力D.创新能力

6.从大学生的个人发展角度看,只有具有较强的(B),才能保证毕业以后又“后劲”,在新的环境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A.生活能力B.自学能力C.获取信息能力D.创新能力

7.让学生参与获取信息的实际工作,可以培养学生在获得信息方面的(B)

A.理论水平B.动手能力C.思维能力D.思考能力

8.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是(A)

A.建立一种鼓励独立思考、提倡求异思维、重视发现疑问的教育环境

B.重视讨论课、辩论课、学生的论文或设计的答辩

C.在大学生中设立创新基金,鼓励大学生从事创新研究

D.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9.学生以(C)方式参加科研项目时,既容易完成,又能够锻炼独立工作能力

A.自己设立项目自主研究B.做导师的科研助手

C.独立承担科研项目中的一定环节或一部分D.直接负责科研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